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放棄高薪支教西部,是什麼給了她動力?

2021-01-09 小瑩教育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放棄高薪支教西部,是什麼給了她動力?

生命往往對於殘障人士都是不公的,所以他們比正常人更懂得生活的意義,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幸福其實就在別人眼中,所以幸福不是依靠別人的眼光去判斷而是自己真實的感受,特別是殘障人士在對抗命運的不公時,他們表現出的頑強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的。

每一位身殘志堅的人其實都是墜落人間的折翼天使,因為他們的向善和對待生活美好的嚮往正是鼓勵越來越多的身殘志堅人頑強不息。

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把我絆倒,但一想到堅持一段時間會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鼓起了勇氣。——海倫·凱勒

就拿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來說,她從2歲開始,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讓她從此墜入無聲世界,但是她並沒有向生活和命運低頭,從此開啟了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習之路。依靠自己「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已一位殘障人士先後考入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並在自己26歲時獲得語言學博士。此外,她還精通了漢語以及英語,同時還有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等語言。

在她考取博士後並沒有去享受更好的生活,而是放棄了高薪去了西部一所學習教學,因為她自己的經歷讓她懂得了還有很多和她一樣的人需要幫助,既然自己能克服重重困難直面生活的艱辛,她也希望其他人也能對生活充滿信心,同時對時間萬物心存感恩之心。在鄭璇抱著用自己的經歷幫助別人打破語言的魔咒時,她也踏上了自己「唇耕手耘」的特教生涯之路,看似長路漫漫和艱難險阻無數,但是她在教學上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並且反覆斟酌,從而摸索出一套適合聾生的「三位一體」的溝通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多方融合的教學方法和指引讓更多聾生可以更準確、便捷和高效地與別人溝通。

鄭璇在她的聾生教學中經常說:相比較教會聾人如何學會手語,幫助他們重塑信心才是最關鍵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擺在聾人面前最大的阻礙是自信心的缺乏,只有打破不自信的屏障才可以讓聾人建立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才可以通過一個人去影響一群人,然後通過一群人去影響另一群人。所以在放棄高薪之後鄭璇投身聾人教育事業,在西部唯一的聾人師範教育專業做授課老師,正是用自己的親生經歷去影響她面對的一群人,同時希望受她影響的一群人以後能幫助更多的人和影響更多的人。

記得之前有一部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個故事,一位窮人受到了富人的饋贈,窮人問富人需要什麼報答時,富人只說了一句話:我只需要你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你能施以援手。從此愛心的傳遞從美國西部蔓延到東部,從一個人發展為一群人在做的事情,受到恩惠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標就是幫助比自己更需要幫助的人。就像鄭璇一樣把精神的財富通過師範教育教學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教育是無私的更是充滿感恩的,她正是希望未來她的學生能真正做到傳遞愛心拯救更多殘障人士。

每個人其實都是美麗的,只是沒有發現自己的美麗或者都活在了別人的眼中。西方有位教育家說過,聾人除了不能聽,其他都可以做。因為他們可以把聽用很多方法方式去做到,作為傾聽人我們應該去更好的接納和包容聾人,因為聾人聽不見聲音會感覺很孤獨,然而傾聽人給的關注和關心才是讓聾人遠離自己的孤島,做到互幫互助一起為美好的生活所奮鬥。

相關焦點

  • 唇耕手耘,在「聾」與「聽」之間架起橋梁——記中國首位自主培養的...
    (李向博攝)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柯高陽)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唇耕手耘,在「聾」與「聽」之間架起橋梁——記中國首位自主培養的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的報導。中等身高,齊耳短髮,紅色圍巾,鄭璇的普通話清晰流暢。若不是她耳朵上戴著助聽器,很難把她與「聾人」聯繫在一起。有人說,鄭璇是堪稱傳奇的聾人。
  • 一度是華為核心人物,卻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待遇,如今成首位女艦長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有這樣一位女性,這位名牌高校畢業的高材女子一度是華為的核心人物,但為了報效國家她毅然放棄百萬年薪還有優厚待遇,離開華為核心崗位參軍入伍,如今成為了中國首位女艦長,她就是韋慧曉,面對記者的提問,她說出10個字讓全中國為之感動,這十個字是「我生來就是報效祖國的」,
  • 天才少女晶片博士,放棄美國高薪,歸國潛心鑽研,打破技術壟斷
    在中國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她雖然年紀較小,卻能力出眾,而為了祖國的發展,她也寧願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並回到中國進行科研事業的研究。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國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科技水平的飛躍式提升。那麼,這位天才少女究竟何許人也?她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 女教師放棄留城進山支教 患重病床上掛念學生
    12月6日,《華商報》報導了我校校友齊春會畢業時放棄留城工作機會,毅然選擇到陝西韓城進山支教,現在不幸得了白血病,但50萬的手術費對她來說卻是天文數字。現將有關報導轉載如下,希望更多的師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她度過難關。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詠懷》在中國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情感那就是愛國情懷,所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深沉的愛著腳下這片土地。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
  • 中國天才少女「一戰成名」,放棄高薪歸國搞科研,打破美國壟斷
    現在很多科學家為了追求更好的學術環境和待遇而留在國外,這是個人的選擇我們無法幹涉,但是對於那些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和高薪的誘惑,毅然決然回國的科學家,我們總是心懷感激。其實中國少年獲獎並不稀奇,但更為重要的是她是第一個在國際舞臺上獲得物理競賽金牌的女生,並且創下物理奧賽記錄,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第一才女」。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成果造福3億人
    亞洲首富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而毅然回國,如今成果惠及3億人IBRO-Kemali國際獎由國家大腦研究小組(IBRO-Kemali)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能拿到這個獎的科研者一般都是年齡在45歲以下,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科學家。
  • 中國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教書育人
    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 天才美女的傳奇人生 莊曉瑩是我國同濟大學的副教授,還是研究生導師。早在2001年的時候,莊曉瑩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寒窗苦讀十二年,最後順利考上了同濟大學,這個令人望塵莫及的學府,並且主修土木工程。
  • 她是中國的「土木女神」,32歲獲1300萬大獎,放棄高薪毅然回國
    但是,幸虧還是有許多人堅守自己的本心,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拒絕了國外的各種誘惑,毅然決然選擇回來建設祖國,比如我國著名的「土木女神」,她是德國最想留住的人才,最後卻放棄高薪,選擇回國。所謂巾幗不讓鬚眉,我們中國集顏值與智慧於一身的莊曉瑩教授就是在土木領域散發著光芒的女神,甚至是比一些男人都要更加優秀!執意努力,執意向前莊曉瑩,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儘管家庭條件不允許讀書,但是她的父母還是咬緊牙關,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自己的女兒讀書。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成為碩士已經是不少人做夢都想擁有的學歷,並且還是這麼著名大學的碩士,但是對於莊曉瑩來說,這並不是她自己的目的地。於是在同濟大學碩士畢業後,同年,她就考上了英國杜倫大學的博士,並且專業是工程與計算科學學院巖土工程,依然如此另類。
  • 大學生支教:在成長中感受愛的溫度
    顧文明與支教學校的孩子們。顧文明供圖張曉雨帶著孩子們去郊遊。張曉雨供圖中國礦業大學的俞健收到學生的感恩信。俞健供圖在俞健的手機上,他用App記錄了從9月1日至今的天數。那一天,是他來到山西支教的第一天。在他看來,這是很重要的日子,「要有點兒儀式感」。
  • 為留住中國女科學家,德國重獎她1000多萬,但她放棄高薪堅持回國
    幾年前中國網絡上一直流行個段子,說德國在中國青島修的下水道竟然放有用油紙包包裹的備用零件。後來被證實這是中國一些人瞎編的,以至於被中國網友嘲笑為油紙包裡的德國。但德國在工業的機械製造方面確實非常有水平。至於原因很簡單。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二戰以後國際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工業發展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她是現代「錢學森」,手握15項專利,美國不想放回,曾高薪挽留
    ,阻止我國學子歸國,而林媛就是其中一位,林媛在歸國之前已經獲得15項專利,各國多家著名公司紛紛向她開出高薪拋出橄欖枝,要求其留在國外工作,但是林媛她都不為所動,依舊是選擇回歸祖國。在參加高考之後,林媛憑藉廣西高考狀元的傲人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開啟了她的科研之路。
  • 他是首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放棄美國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做貢獻!
    但是,卻有這麼一個人,竟然獲得了人們一個十分不可思議的稱呼,那就是「神一般的人」,這個稱呼比起天才,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超脫非凡,而這個人就是圖靈獎設立以來首位亞裔獲得者,姚期智。姚期智,一個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卻於上海出生的傳奇大師,生於1946年,在臺灣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期。
  • 廣州聽障學子首次被「聾人界的哈佛」錄取
    廣州聽障學子首次被"聾人界的哈佛"錄取  備考赴考路更艱辛,但聽障考生表示,「除了聽,我們什麼都可以做到」  今天是高考日,千萬高考生趕赴考場,書寫人生新篇章。對於廣州市啟聰學校(原廣州市聾人學校)的39名高三畢業生而言,今天很輕鬆。
  • 國際聾人日是幾月幾日 2018國際聾人日具體時間什麼時候
    患有聽力障礙的聾人因為各種不可抗力失去了聽覺,通過各種幫助讓他們在無聲的世界也同樣能感受到來自己身邊的溫暖。本期的世界節日大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每年的國際聾人日是幾月幾日。問:每年的國際聾人日是幾月幾日?  答:每年9月份的第四個星期日為國際聾人日。
  • 中國科大學子「愛心接力」獻智西部
    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9月17日電題:中國學子熱心西部「愛心接力」獻智  記者吳蘭  「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在中國推行的一項的大學生服務西部支教之路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 聾人科學家 洛恩(有字幕)
    我是博士三年級。羅切斯特大學的學生報名參加了「轉化生物醫學科學」,這是一個很長的課程名稱!我出生於加拿大,搬到亞利桑那州,並在亞利桑那州的聾人和盲人學校(ASDB)學習。畢業後,我去了加洛迪特大學,主修生物學和化學。完成這些操作後,我不確定該怎麼做。最終,我決定去RIT並獲得環境科學碩士學位。現在我在這裡!
  •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Vaclav Brezina博士談語料庫語言學、統計學及...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Vaclav Brezina博士談語料庫語言學、統計學及數據可視化 2016年10月21日 09:31 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 作者: 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