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探》風波:答「怎麼抄的」難題,跳出「輿論反抄襲」的拉鋸戰

2020-12-05 影視獨舌

抄襲、「撞梗」還是借鑑?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紳探》過得並不平靜。

在經歷了一輪「網友群批風格高仿《神夏》-主創『借鑑論』回應-劇迷拉片對比案件抄襲」的拉鋸戰後,《紳探》剛剛用《憤怒的海棠花》不錯的案件推理和美術風格扳回了一局。

《紳探》之《憤怒的海棠花》截圖

然而,就在周五更新了《微笑的黑寡婦》之後,抄襲美劇《犯罪心理》核心案件——第四季第18集大Boss「老佛爺」(Foyet)出場案件的質疑聲又卷土重回。

輿情愈紛擾,內行愈要冷靜。

就像著名編劇、版權專家餘飛所說,「輿論反抄襲誰都會,因為不需要門檻。」因此,由《紳探》而起且異常集中的「抄襲」大討論,我們也要一分為二來看。

一方面,考慮到推理劇的特殊性,重邏輯、高黏度的「推理迷」可能是劇迷中記性最好,也最較真的一群。集數少、風格強的《神探夏洛克》(以下簡稱《神夏》)又擁躉眾多,由「擦邊球」引發的集中堵截並不意外。

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如今劇集市場上,民國探案劇的白熱競爭和《紳探》陣容本身帶來的粉絲關注度。任何輿情攪動,都離不開吃瓜群眾和心懷鬼胎者,反抄襲也不例外。

擺正心態後,我不妨就《紳探》爭議集中的幾個要點,進行細緻分析。也藉此說一說,在影視創作中究竟什麼是抄襲,什麼叫借鑑,什麼為致敬,什麼又是戲仿。

《紳探》之於《神夏》:是「撞梗」還是細節抄?

《紳探》開篇,質疑最多的是對《神夏》的「照搬」。

「神夏迷」們火力全開,從配樂、置景、服裝、色調、運鏡等多個角度對比,認定《紳探》是《神夏》的高仿劇。

本文的分析主要從劇作角度展開,以上視聽語言的部分不宜多分筆墨。但不得不說,片頭曲與《神夏》主題曲「Game is on」的高度相似,以及羅非居所內與夏洛克仿佛出自同一家居門店的內飾,在感官上做了負面的鋪墊。

但是從劇情上看,是否存在抄襲呢?

我們不妨對劇迷們質疑最多的出場戲,用餘飛老師提出的「邏輯鏈」方法進行一下分析。

所謂的「邏輯鏈」方法是說,當我們判斷抄襲時,不能以幾個情節點的相似,就認定為抄襲——這只是撞梗。必須是一方近乎完整地借用了,另一方設計的獨創邏輯鏈條才行。

《紳探》從兩人見面到一起辦案的出場戲,情節鏈是怎樣的呢?筆者總結如下:

新晉警探秦曉曼初來上海,看出租公寓過程中發現鄰居房間有槍聲與異常;

心中存疑的秦曉曼第二天在巡捕房意外發現此人,一場槍擊誤會後秦曉曼得知此人是顧問羅非,昨晚是在做「幽靈子彈」實驗;

羅非為自證能力推理秦曉曼的身世背景,並發現新案件想要調查。羅非挑選新手秦曉曼作為搭檔開始辦案。

再提煉一下,可以簡化為:看房-超常規實驗引誤會-巡捕房誤會解除-攜手辦案。

《神探夏洛克》的出場戲,情節鏈又是怎樣的呢?

有心理創傷的華生去看心理醫生,路上偶遇前同學為他介紹合租人選夏洛克;

夏洛克在法醫室做鞭屍實驗,華生跟隨同學到實驗室,寒暄之間夏洛克便說出華生背景和來意;

震驚之餘的華生同意合租一起看房,看完房後接到新案的夏洛克請華生一起出發辦案;

提煉一下,可簡化為:夏洛克找合租-超常推理說服華生-看房-攜手辦案。

對比來看,兩者有相似的情節點:看房、超常規實驗、推理二號人物的身世背景。

但從情節鏈上看並不算完整借用。前者是個誤會與誤會解除的過程,後者是個巧合與說服的過程;

這種不同,與兩劇的人設不同相關。

《紳探》的主角一個是特別顧問,一個是警探,合作是情理當中無需說服;後者一個是顧問偵探,一個是與刑偵界無關的軍醫,聯手需要理由。

但問題出現在細節上。

《神夏》用超常規實驗塑造主角性格,《紳探》照搬;

《神夏》裡夏洛克用幫助房東破案換來廉價公寓,《紳探》也拿來就用;

《神夏》標誌性的「私人推理」情節也許太深入人心,明明沒有必要說服秦曉曼的羅非也在《紳探》裡上演了一場身份推理大戲。

「私人推理」照搬也就罷了,還同樣在一次「出現場」後,在車中用「閃回」的方式解謎。

其實,從情節鏈的相似度來看,《紳探》只算得上借鑑《神夏》。

但在立意相仿、人物結構類似的情況下,本應該被迴避的相似橋段、細節大量出現,這也就難怪觀眾噓聲一片了。

《紳探》之於《神探蒙克》:模式借鑑還是照搬擴寫?

與其他類型相比,推理敘事更講究模式。

從愛倫·坡的密室作案模式、純邏輯推理模式、破譯密碼模式,到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暴風雪山莊模式、合作謀殺模式、敘事詭計模式……這些元結構在歷代推理作品中不斷改頭換面,變化演進。

因此,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推理劇中並不少見。

不過,代際相傳的推理模式並不能成為抄襲的藉口。這點在《紳探》的第二個案件《消失的男朋友》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在這個推理案件中,能明顯看到對《神探蒙克》第一季第一集「情節鏈」擴寫的痕跡。

作為開篇集,《神探蒙克》的第一個案件並不複雜,偏向純邏輯推理。它的精彩之處,在於立住了蒙克這個性格軟弱、神經質加身的偵探形象。

《紳探》把人物塑造的部分剝離,取用了案件核心的情節鏈。只是,這次倒是沒有馬上就用,而是加入了其他模式元素。

《神探蒙克》的情節鏈大致如下:

一位女性被謀害死亡,蒙克在現場推理出殺手的身高。

隨後,市長競選現場發生刺殺案,保鏢中彈身亡。蒙克在狙擊現場推算出這個殺手與此前謀殺案兇手身高相同,認為兩案相關。

在走訪過程中,蒙克撞破了助理與市長夫人的醜聞,查出了財務負責人的疑點,警局卻搶先一步找到兇手——退伍老兵。

蒙克反覆觀看新聞,並在一個停車場受到回聲的啟發,判斷出有人殺人僱兇。

蒙克召集所有人到案發現場,指出在新聞中指出狙擊點的市長財務負責人,因為視線受阻、回聲不可能判斷出狙擊點。

最終推理犯罪動機:財務負責人僱兇殺害片頭的女實習生,因為她發現了自己私吞資金的事實;設計殺害保鏢,是因為保鏢本是他的僱兇首選,但因為拒絕了他被滅口。

《消失的男朋友》幾乎將《神探蒙克》的「情節鏈」如數照搬。

同樣由一個女性謀殺案開場,同樣由這場謀殺牽扯出一場刺殺案。

刺殺案正主都沒事兒,誤傷的都是幾個重要下屬。

偵探同樣在犯罪現場判斷出了嫌疑人的身高,也同樣通過鞋面摺痕判斷出裝殘疾的高個兒大漢就是狙擊手。

之後也召集所有人到案發現場,通過視線受阻、回聲判斷出真正的僱兇人——會長秘書。

唯一做了較大改動的是犯罪動機:《神探蒙克》中是單純人為財死,而《消失的男朋友》中的財務問題則是一個大局——大Boss會長夫人為了自己的情人狙擊手設的一個大局,死去的女記者、財務負責人、秘書都是她掩蓋醜聞的犧牲品。

不過,為了增加情節密度,《消失的男朋友》在「擴寫」過程中,融入了不少推理模式。

比如,在開篇謀殺案中留下被撕去一半的照片,引導了前半程的詭計敘事;再比如,在刺殺案之前,會長不斷收到的威脅信,則營造了一個密室作案的空間。

不過,擴入再多模式也無法改寫《紳探》照搬《神探蒙克》的事實。推理懸疑劇中的核心四要素:犯罪現場、犯罪過程、推理過程、犯罪動機,前三個兩者都高度相似。

這樣的高仿呈現,就很難用推理模式借鑑開脫了。

《紳探》之於《犯罪心理》:已成驚弓之鳥的觀眾

前五個單元案件,有兩個被控抄襲。這讓《紳探》每周的更新已然成了「推理迷」的一場大型找茬遊戲。

第六個案件剛剛放出第一集,就有觀眾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老探長病危,一起陳年連環殺人案再起波瀾。相同手法的駭人慘案再次發生,一切謎題都聚焦到當年最後那位倖存者身上。這樣的設定與《犯罪心理》第四季第18集大Boss Foyet的主線案件,不謀而合。

不過,案件剛放出一集,是否情節鏈有所重合還無法定論。

平心而論,《紳探》放到當下國產推理劇的坐標系中,並不是個差等生。

影像語言上,雖然民國風裡摻雜了些霓虹色,但起碼構圖講究、用色大膽、鏡語有風格。在沒有抄襲嫌疑的單元案件中,推理過程雖然有模式痕跡,但起碼做到了一板一眼不跑題。

不過,觀眾的神經已經緊繃,輿論反抄襲的熱情已被撩起。那麼把借鑑、致敬、戲仿統統丟到抄襲「大筐」的操作,就不難理解了。

其實,借鑑、致敬、戲仿和抄襲之間的區別,並非一本糊塗帳。

抄襲判斷的核心標準是「邏輯鏈」的相似度。借鑑可操作的範圍則從立意、核心事件到人物、人物關係均有。

這兩點餘飛老師都已經在《迷離的鴻溝:原創、借鑑與抄襲》《抄襲評估三原理》兩篇長微博中述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詳讀。

致敬和戲仿就更好判斷。致敬是「點」的重複,量少,橋段、鏡頭、臺詞等均可。它的目的不是要迴避相似,而是要喚醒記憶,能讓觀眾會心一笑是最好。

比如《七月與安生》最後馬思純雪地仰頭的側影,就是對《情書》的致敬,沒人懷疑是抄襲。

戲仿是「戲謔性」的重複,它是對原作片段的曲解、化用與喜劇改寫。最近討論度很高的動畫電影《盜夢特工隊》中,對世界名畫的大量化用就是戲仿範疇。

經年的版權維權努力,讓「對抄襲零容忍」成為了行業內外的共識。

但當一頂帽子分量變得越重時,控制它起落的大手便要愈加小心。因此對於情感用事的「輿論反抄襲」,無論是業界、學界還是專業觀眾都不妨多個心眼,不同情任何一個投機者,也莫要把「抄襲」擴大化。

【文/鐵皮小鼓】

相關焦點

  • 設立「白蓮花獎」,輿論反抄襲能成功嗎?
    「白蓮花獎」是輿論反抄襲的高潮,但爭議也不小網絡文學抄襲,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隨著《甄嬛傳》、《如懿傳》、《楚喬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錦繡未央》等一大批熱門IP身陷抄襲爭議
  • 環評報告涉抄襲陷輿論風波前,中科院南海所剛獲省科學技術獎獎項
    南都記者 趙炎雄 攝 南都訊 記者 吳靈珊 因涉嫌《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抄襲而深陷輿論風波(點擊連結查看此前報導)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近日出爐的2019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所長張偲獲得突出貢獻獎。
  • 孫楊首次回應拒檢風波:輿論扭曲事實,一切清清楚楚
    ,表示自己多年來每一次的檢測都嚴格遵守國際反興奮劑機構的規定,積極配合檢測官的工作。此次風波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孫楊寫道:「這是我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第21個年頭,為了這份熱愛的事業我付出了我的所有,也一直在跟傷病作鬥爭。
  • 少年的你深陷抄襲風波,『抄襲』英語咋說?
    不過,原著小說卻陷入了抄襲風波,涉嫌抄襲《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部分構思創意,原著作者玖月晞更是被稱作「融梗天后」。 隨著近些年來網絡文學IP影像化的火熱,有關於網絡文學抄襲的風波一直未曾停歇。
  • 《最好的我們》原著作者也陷抄襲風波 6年超15部爆款影視劇都曾...
    隨後,八月長安發布微博表示自己從未抄襲。每經記者注意到,自2014年至今,有近15部走紅的影視劇曾引發「抄襲」之爭。《甄嬛傳》《琅琊榜》《花千骨》《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等,都均陷入過原著涉嫌抄襲侵權的風波中。《狼狽為歡》抄襲《過客,匆匆》?
  • 為何郭敬明和於正兩人急匆匆地「秀恩愛」:道歉風波解析
    同日8點33分,莊羽女士對此回應,稱自己願意接受道歉,並提出將《圈裡圈外》的版稅及收益同《夢裡花落知多少》收益合併成立一個反剽竊基金,幫助原創作者維權。隨後,郭敬明回復按照提議,成立反剽竊基金,雙方就此事達成一致。就在郭敬明道歉後不久,於正也對自己的作品《宮鎖連城》抄襲、侵權《梅花烙》一事公開向瓊瑤老師道歉。
  • 《最好的我們》作者風波不斷,早年作品疑抄襲,還曾自曝大學作弊
    最近深陷輿論壓力的公眾人物除了肖戰,又多出了一位,那就是著名作家、編劇八月長安。早前八月長安因為在網上發布了一些言論受到了大眾的不滿,不少「黑歷史」被網友扒了出來,北大才女的人設似乎崩塌,風波不斷。3月4日晚上,一名叫「小樓北風」的網友發帖稱「八月長安抄襲+作弊,到底是北大才女,還是北大之恥!」並貼出了八月長安的《狼狽為歡》疑似抄襲飄阿兮的《過客,匆匆》的對比調色盤,以及早年八月長安在籤售會上講述自己在北大上學時作弊的視頻。
  • 八達嶺老虎咬人風波輿論當「免開尊口」
    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一段1分27秒的監控視頻在各類媒體上被頻繁播放,億萬人目睹了下車的女子被老虎叼走的一幕,事件的一系列後續「槽點」緊跟而上,一家人被老虎咬得一死一傷,這樣的悲劇事件反而成了輿論狂歡的核心。
  • "論文測謊儀"登場 "反抄襲"軟體遭遇"反反抄襲"
    與小羅的干著急不同,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開動了「腦筋」:畢竟從小就在應試教育中摸爬滾打,大家早就練就了一身超頑強的反偵察功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對付「反抄襲」軟體,大學生想出了五花八門的「反反抄襲」招術。  「反反抄襲」招數一:改寫  張心彤是北京某重點文科類院校的大四畢業生。
  • 公務員舉報自己論文被抄襲 遵義一教授陷抄襲風波
    信息 公務員舉報自己論文被抄襲 遵義一教授陷抄襲風波 2016年08月09日 15:50 來源:貴陽晚報 參與互動    本報訊 近日,遵義市某大學副教授趙某,陷入抄襲本科生論文風波
  • 洪真英論文抄襲風波後續,本尊回應認定標準不同,將返還碩博學位
    最近一陣韓娛圈裡是風波不斷,裴珠泫、金藝琳、BLACKPINK、金高銀,一個接著一個翻車。近日又有一位「國民女神」歌手洪真英被曝光出學術造假一事,而洪真英本人也在一片嘈雜的爭議聲中站出來,回應將返還碩博學位。
  • 各式各樣剽竊刺激「反抄襲」軟體市場?
    她從新聞上看到大學開始使用「反抄襲」軟體檢測學生論文時,很感興趣,也去網上註冊想要使用這個系統,但至今未獲授權。    與劉小姐一樣想找個「反抄襲」軟體的,還有出版社的編輯嚴燕。她主要編輯文學類小說,「抄名著還好發現,但有些抄襲對象不是有名作品,我也不可能都看過,不好發現,一旦出版之後會很被動。」她也希望有個「反抄襲」軟體幫她篩一下書稿,減輕一下工作量。
  • 郭敬明、於正終於承認抄襲並道歉,郭敬明還要做「反剽竊基金」
    對抄襲採取不在乎的態度——比抄襲本身還要讓人無法容忍。12月31日,郭敬明、於正先後在微博承認抄襲,分別向被抄襲者莊羽、瓊瑤道歉。於正微博同時宣布離開《我就是演員3》郭敬明、於正的抄襲事件,都曾在圖書及影視行業內造成很大影響,風波至今仍未平息。兩人在被法院判定抄襲成立之後,依舊拒絕承認抄襲指控,拒絕公開道歉。
  • 新技術條件下的反抄襲問題
    把自己抄襲的文章先打一遍假,按電腦標出的抄襲處,修改幾個字,再查就查不出來了。學術教育界每年授予各種學位數十萬,如果學生剽竊抄襲,相當於企業賣假貨,可惜的是,假貨早已為法律禁止,而「天下文章一大抄」卻仍舊是潛規則,抄襲不臭,反抄襲不香,反可能受到「動機不純」的責難,甚至各種形式的打擊報復。教育部2004年發布學術規範規定,標誌著反對抄襲剽竊的公共政策出臺。
  • 「傅明抄襲論文」風波,查重軟體官方內容道歉
    論文查重軟體「paperfree」近日就發布「傅明抄襲論文」不實內容與不負責任評論公開道歉。今年3月,傅明因為在魯能對戰建業的中超比賽中出現爭議判罰,賽後球迷爆料其論文系抄襲,在當時也引發了軒然大波。論文查重軟體「paperfree」也發布內容表示傅明論文抄襲,但隨著傅明就職的首都體育學院發出聲明,表示他的論文不存在抄襲情況,將繼續聘用,此事風波也漸漸平息下來。近日該「paperfree」發布致歉信,為之前的不實消息向傅明致歉。
  • 韓國出臺最強力度「反抄襲法案」能根治中國綜藝「抄襲」嗎?
    該法案出臺之後,韓國的媒體和民眾都紛紛拍手叫好,期待這兩個法案的出臺能夠有效遏制甚至根治海外尤其是中國對韓國綜藝的抄襲。韓國史上最強力度的「反抄襲法案」真的能杜絕其他國家對韓國綜藝的抄襲嗎?目前看來答案並不樂觀。複雜的抄襲界定標準、困難重重的跨國取證,以及政府層面是否願意予以合作,都可能會導致韓國的跨國反抄襲維權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 抄襲答案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行為
    抄襲答案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行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寫作業業是學生的本質工作,暑假作業讓你做,你拖拖拉拉不想做,我在家,從沒見你好好寫過,你說我不在家時你寫了,昨天我說看看你做的,一看你已經做大半本了,我翻著看幾頁,一看寫的竟和標準答案不差上下
  • 小樂言人設崩塌,陷入了輿論風波,包子繼深海魚事件後再度被安排
    鯨落丨文 最近有網友可能被突如其來的瓜塞得有些吃不下,最近VG戰隊選手樂言陷入了輿論風波,起因就在樂言在自己以職業選手的身份回歸直播之後所說的一句話,將包子跟包子的粉絲們都得罪了。這個風波可能比不上當年盧本偉跟孫亞龍的李莊白肉事件,但也絕對稱得上當代的「衣錦還鄉不認人」。很多樂言粉絲可能會質疑,怎麼可能?人家02年的小孩子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整個事件的始末,看看之前被IG女粉捧上天的顏值打野能不能挽回自己的口碑呢。
  • 大學生用「反反抄襲軟體」確保自己抄襲過關
    昨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通過這個鐵面無私「包公」的嚴格檢測,各種應對論文反抄襲檢測的「招數」悄然而生,針對反抄襲檢測軟體更形成了「論文檢測市場」,考生只需花點錢,就可以確保自己來路不明的論文輕鬆通過檢測,而這種方法被稱為「反反抄襲」。
  • 高校論文反抄襲系統被用做抄襲道具
    小王是杭州下沙高教東區一名法學專業的大四學生,他在錢江晚報熱線電話中抱怨:「我的室友靠論文反抄襲系統,把複製粘貼的畢業論文稍作修改,拿去交差,居然完全查不出來。」 目前全國重點高校基本都使用了論文反抄襲系統,這套系統本來是拿來檢測學生論文抄襲情況的,沒想到現在有人拿這個系統做起了買賣:靠反抄襲系統幫助學生修改論文,讓東拼西湊的論文通過學校的檢測。 五分鐘內,系統給出修改報告 小王說,他的室友花了200元,找論文檢測賣家買了一份修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