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
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
踏上月球表面
邁出了「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在月亮上留下存在的痕跡
完成了人類與月球的
「第一次親密接觸」
今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
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
50年前登月的背後都發生了什麼故事?
為什麼對於阿姆斯特朗的登月
一直眾說紛紜、迷霧重重?
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秘一下
這個「第一次親密接觸」
背後的無數知識點
城 市
文化範
「阿波羅」的緣起
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
在美蘇開展的激烈太空競賽中
蘇聯連續獲得數項第一
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發射了世界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發射了世界第一艘載人飛船
……
人類歷史上首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
美國深感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於是美國就虎視耽耽地
提出一定要趕超蘇聯的口號
下定決心要顯示一下
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科技水平和國力
甘迺迪就「阿波羅」工程在國會發表演講
1961年5月25日
美國總統甘迺迪向全世界宣布
實施雄偉的載人登月計劃
這個工程以太陽神「阿波羅」命名
其目的就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
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
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
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
對美國進展緩慢的航天計劃
起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全國各界紛紛獻計獻策
整個計劃歷時約11年
耗資255億美元
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
約佔當年美國
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
在工程高峰時期
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
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
總人數超過30萬人
結果只用了8年時間
就成功登上了月球
城 市
文化範
「阿波羅」的技術普惠大眾
阿波羅計劃上的許多技術成果
後來又被轉移到民用
促進了科技與工業的整體發展與繁榮
其二次開發應用的效益
遠遠超過阿波羅計劃本身所帶來的
直接經濟與社會效益
也許你的生活中就享受著
當年阿波羅計劃所帶來的便利
大眾接觸最多的購物計價用的條形碼
就是航天技術傑作之一
它最初是美國為控制
「阿波羅」計劃不計其數的組件而發明的
它們是將寬度不等的
多個黑條和空白
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
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
當年現在拿起那些
條形編碼標註的物品結帳的時候
您會想到他曾經是
「阿波羅」計劃的一部分嗎?
重症監護室的標識
現在很多醫院都設立了
重症監護病房
用來對身體條件弱
或者術後的病人進行緊急治療的部門
而恰恰這個「重症監護室」
也是航天技術帶來的
重要醫學進步之一
它的出現是為了應對
阿波羅計劃登月航天員
進行健康檢測的需要而誕生的
方便麵調料中的乾菜葉
相信大家也都司空見慣了
那您知道他也和阿波羅計劃有關嗎?
這種乾菜葉就是航天食品中
常說的「脫水菜」
它是蔬菜中所含過多水分脫去
以便貯存、保管、運輸出售
阿波羅計劃中首先使用了這種技術
讓航天員吃上含有蔬菜的航天食品
中國航天員的太空食品
現在這種航天食品也已經廣泛普及
在我國太空人升空的時候
他們的食品可是豐富到了很多
甚至還有咱們傳統的中國美食
也許您沒想到吧?
各類時髦的運動鞋
也是阿波羅成果的「產物」
其中「空吹塑成型」製造技術
來源於阿波羅計劃中航天服的製作技術
當時的科學家為製造一個完整
並且厚度均勻能
耐受很大壓力的航天服內膽
發明了把一團耐壓軟材料
加熱軟化之後放在一個模具中
然後再向這個模具中
吹入高壓氣體的方法
之後
運動鞋製造商
發現這種工藝可以快速高效地
製造一個完整的鞋幫
廣泛地使用起來
在紀念阿波羅載人登月35周年的時候
耐克公司一則氣墊運動鞋廣告
引吸了許多人的注意
這款暢銷世界的氣墊運動鞋
靠的就是公司當年
為阿羅波研製登月靴積累的技術
城 市
文化範
新穎的登月工具
「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結構
「阿波羅」是人類發射的
第一種
也是目前惟一一種登月式飛船
構思十分巧妙
「阿波羅」總高29米,重約50噸
由指令艙(相當於返回艙)
服務艙(相當於推進艙)
和登月艙3部分組成
發射上升段時還有救生塔
其中類似衛星式飛船返回艙的指令艙
是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
服務艙裝有主發動機、姿控和電氣系統
特設的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
用於降落到月球表面和離開月面
指令艙
城 市
文化範
迷霧重重的首次登月
50年已經過去
但仍然有人對當年的這次登月
抱有很多的懷疑
甚至是陰謀論
他們認為
所謂美國太空人
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和攝像記錄
都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製造的
主要質疑點
1.沒有任何一幅影像畫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2.圖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陰影應是一個方向的
3.攝影記錄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條旗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
4.從攝影記錄片中看到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行走猶如在地面行走一樣,實際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於人在地面上跨躍了5至6米長
5.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生同一現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慢6倍
電影《小黃人》惡搞阿波羅登月造假的橋段
城 市
文化範
登月的證據在中國
說到造假
其實反而中國手裡
有一件鐵證
證明當年的登月是可信的
1978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
安全事務顧問
布熱津斯基到中國訪問
還贈送了一面
曾經發射上月球後
返回來的五星紅旗和一克月球樣品
藏於北京天文館的半克月巖
這塊巖石被澆鑄在一塊
有機玻璃內
這塊月巖真的是月巖嗎?
是什麼時候採集的?
這些情況美國人沒有說明
只好由中國人自己來研究
藏於北京天文館的半克月巖
當時中科院組織了全國的相關專家來看
先進行非破壞性研究
然後是破壞性研究
研究了巖石的化學成分、同位素、礦物質
位於月球上向陽面還是背陽面
研究總共耗損了半克
甚至中科院的歐陽院士
用這半克的月巖進行研究
撰寫了14篇相關的論文
甚至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
通過研究判斷了這塊月巖
來自月球的什麼位置
所以說這塊月巖
很好的證實了當年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真實存在
本期嘉賓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
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龐之浩(左)
北京天文館館長 朱進(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