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作者丨朱末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提及這四大醫療天團,幾乎是老百姓心中公認的金牌權威。
但誰能想到,這年頭,竟然連醫院也可以是仿冒的。以「協和醫院」為例,在天眼查上搜索,竟有多達2122家,其範圍之廣,布局之深,不管身處幾線城市,不管位置多偏遠,總有一家協和醫院等著你。
毫無疑問,它們都是假的。
真正的協和醫院,除了北京協和,就只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這兩家而已。
順著再挖下去,「華西」、「同濟」、「中山」等知名醫院也是被「山寨」的重災區,甚至已經到了膽大包天、喪心病狂的地步。
有的醫院成立註冊資金僅有3萬元,這點錢連套像樣的設備都買不了;有的醫院團隊成員不足10人,卻大放厥詞能治療多種罕見病。
這和謀財害命,有何區別。
讓很多人始料不及的真相是,註冊一家協和醫院,幾乎沒有門檻。
深受其害的北京協和醫院,不是沒想過「打假」,但無形中,後路早就被「有心人」堵死了。為此,副院長王以朋曾大倒苦水:「以前我們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不夠,導致『協和』兩個字被私人搶先註冊,不僅是醫院,一些教育中心、房地產、旅行社都可以叫協和。」
這給後來北京協和醫院的商標註冊工作帶來了數不清的困擾,開始醫院想用「北京協和」四個字,但審批部門以商標中不得帶地名駁回了。
退而求其次,醫院轉而申請註冊「協和醫院」四個字,但審批部門又要求必須與「武漢協和醫院」和「福建協和醫院」達成共識並一同申請註冊,對方表示很難操作。
於是,北京協和醫院的計劃再次落空,無奈之下,最後只能以「北京協和醫院」六個字為註冊商標。
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這些冒牌醫院雖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卻不是企業,而是屬於「民辦非企業」。
有了這層「保護」,就不需要到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辦理營業執照,而是直接在民政局登記,其名稱核准權又在各級衛健委,而衛健委目前根本就沒有一套規範的名稱核定標準。
正因這些明顯的「漏洞」,「協和醫院」在近10年裡呈瘋長之勢。「省/市/縣名+協和醫院」最為常見,比如撫順協和醫院、蕪湖協和醫院、濟寧協和醫院等。
各類「協和醫院」
2011年,全國「協和醫院」僅有50多家;2018年暴漲至1700多家;目前已多達2122家,還在以每月10家左右的新增速度擴張。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靠「傍名牌」為生的山寨醫院們,這些年來,已然建立起一個龐大堅固的民間「協和系」,在造假之路上不遺餘力,手段可謂百花齊放,各有千秋。
有的協和醫院成立不過十來年,為提升身價,不僅在官網上堂而皇之地盜用北京協和醫院的照片,硬坳「百年老院」人設,還公然打起「協和醫院某某分院」、「隸屬協和醫療集團」、「與北京協和醫院是上下級關係」等等宣傳口號。
性質惡劣到什麼程度?河北定州協和醫院(目前已關門),為能和北京協和「平起平坐」,不但在門診大廳處高調標識自己是「全國協和品牌連鎖醫院」,又費盡心思做出一張全國示意地圖,底圖的最上方,用碩大的字體寫著「相信品牌的力量」。
用名字迷惑消費者不過是初級伎倆,假協和們又打起了「拉協和醫生」背書的歪主意。畢竟,在北京協和醫院的官網上,隨便找一個醫生信息點進去,都是博士生導師、國家課題負責人,獲得過若干重量級獎項,大好的活招牌,豈有不利用的道理。
假協和的專家團隊裡,坐診醫生要麼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退休醫生」,要麼是「遠程會診專家」,要麼聲稱「本院經常邀請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前來坐診」。
為此鬧出笑話者不在少數。滄州新協和男科醫院的廣告上,大書特書其團隊由北京協和醫院田登漢教授領銜,隨後被扒出,該教授的身影屢現於多個醫院廣告中。
出現在不同醫院的田姓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早有聲明,醫院對在職職工、退休職工院外行醫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一經發現嚴懲不貸,至今未有醫生去別的協和會診、坐診的情況。
更誇張的是「線上推廣」。山寨醫院們直接使用「北京協和」等關鍵詞進行撒網,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病患。
名號頭銜或許可以漫天過海,但治療效果不會騙人。心虛的假協和們,只能盯住「下三路」和「難言之隱」,多主打婦科、男科、皮膚病等。
不明就裡的患者們一腳踩坑,輕則被「狠宰幾刀」,重則引發「人身傷害」,備受煎熬。
先冠以「協和」之名為自己鍍金,然後通過狂轟濫炸的洗腦式廣告,騙取無助患者的信任,最後再用各類莫須有的名目大肆圈錢,假協和的吃相,極其難看。
2018年6月,陳女士前往河北定州協和醫院檢查,被告知有右宮頸息肉,由於處於備孕期,醫院承諾手術不用麻藥。
隨後的手術中,醫生以大出血為由,強行要求進行麻醉,陳女士只能接受加錢建議,等帳單遞到陳女士手中的時候,費用竟高達13000元。
而在一般的的公立醫院,宮頸息肉、靜脈麻醉加術前檢查,費用通常在2000元左右,且切除術中出現大出血「可能性極小」。
後經過當地衛計部門調查,定州協和醫院內部管理混亂,問題頻出,甚至還上演了荒唐的「偷梁換柱」戲碼。
醫院某醫生不僅冒用其他醫生執照資質,在坐診時改名換姓,還上陣給病人做手術,讓人心有餘悸。
無獨有偶,蔣先生在綿陽協和醫院手術過程中,也遭遇了醫生三次變臉,要求增加手術費用的「仙人跳」,此前2950元的治療方案,一路飆升到了11950元。
幾乎同時間,另一家假協和被媒體曝光,數十名患者普遍經歷了「檢查-手術-加錢-再手術」的過程,有病人在一小時內,家屬籤字了快8項手術,住院不到四天,花了近七萬。
「我進行了局部麻醉,看著他們停下來,心裡瘮得慌。」「不在增加項目的手術確認單上簽字,真害怕他們就不理我了。」「躺在手術臺上,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
更糟心的是,花費不菲卻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已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們只能報團取暖,走上維權之路。
比起蔣先生,雲南的張先生更是有苦說不出。今年4月,在當地某協和男科醫院的忽悠下,張先生做了背神經阻斷術,卻出現了感染併發症。
經過專業診斷,張先生才得知,這個手術的療效和安全性,並沒有獲得業界公認,曾經還有患者由於術後錯誤的紅外照射操作,不得不將生殖器官全部切除。
讓人氣憤的是,有些手術時過境遷,界定為醫療事故的難度很大,只能按醫療糾紛處理,而按違反廣告法認定的罰金,頂格處置也只有50多萬元,相對於利潤而言,九牛一毛。
除了騙錢,還有騙保。重慶某協和醫院,為吸引更多病人來看病,擅自為建卡貧困戶提供優惠,導致藥品的進貨量、銷售量和儲存量與醫保報銷數量完全對不上號。
經過徹查,該院存在過度檢查(或治療)、超限用藥、違反物價、降低入院指徵等一系列違規行為,一年內騙取醫保基金66.7萬元,駭人聽聞。
把小病當大病治,只需吃藥的病,院方會建議住院;原本吃兩三種藥就能好,院方會巧立名目,開上十來種;明明十幾塊的藥,院方會加價到幾十塊,這幾乎是山寨醫院們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群像,賺黑錢賺得毫無底線。
利慾薰心之下,全國各地一些醫療機構還爭相推出帶有「協和」字樣的藥品。從曾經風靡的「協和糖康」、「協和漢龍降糖膠囊」等,唬住了一波又一波中老年人;到如今創下7天內爆賣51萬瓶記錄的「協和維E乳」,割了一茬又一茬韭菜。
因為假協和的各種騷操作,真協和反而成了被罵慘的「背鍋俠」。要知道,北京協和醫院的聲譽和影響力,多年來一直穩佔榜首,「一部協和史,就是半部中國醫學史」,足見其底蘊之深。
2019年全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
而現下,知乎上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歷史上有哪些假的東西,比真的更有名?」有1000多個回答說是「協和」。
當「李鬼」登堂入室變「李逵」,不僅成了醫療界的害群之馬,更對病患的人身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建立一個品牌需要漫長的積澱,摧毀一個品牌卻只在朝夕之間,尤其當山寨醫院遍布全國時,打擊難度更甚。
儘管北京協和醫院曾兩次召開發布會,公開自己未在各地設置分院等情況,多次在官方信息渠道闢謠,但僅憑一己之力,聲量未免太小。
好在,國家已開始重拳整治。今年5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正式文件,針對知名醫院被冒牌問題開展清理行動,切實規範市場主體行為。
對含有「協和」等知名醫院名稱相關字詞的企業名稱,無授權的一律不得登記;已登記註冊的盈利性醫療機構,無投資關係或相關授權的,勒令其變更名稱。
7月,國家衛建委、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通知,對於「傍名牌」的不法行為,將綜合運用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等信用監管手段,增加其違法成本。
就我們個人而言,也需要提高辨別「障眼法」的能力。比如,在某度上搜索某種疾病,如果是正規的知名公立醫院,網站通常會標註「官網」兩個字,相反,若搜索結果後面跟著「廣告」兩字,就是私立醫院沒跑了。
此外,山寨醫院通常都會誇大宣傳。廣告中若是出現「100%、根治、完全無痛」等字眼,外加一堆天花亂墜的高精尖技術,多半是「套路」。
再者,正規醫院掛號看病,診答時間通常只有3分鐘/人,但在山寨醫院官網上,數十年診療經驗的老專家都已閒到加QQ一對一聊天,事出反常必有異。
許是意識到風向不對,一部分「未雨綢繆」的冒牌醫院,已經將陣地轉移到了更為隱蔽的移動醫療APP和公眾號上,同樣能夠撈金撈得盆滿缽滿。
而在另外一部分三線城市,這種「傍名牌」的做法,甚至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有意包庇:「只加兩個字,就可以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招攬到更多病人,獲得更多創收,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黑暗總在大量滋生。由此看來,杜絕山寨醫院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
1.浪潮工作室《全國2000家協和醫院,只有3家是真的》
2.新華社《醫院竟然還能「傍名牌」!一搜「協和醫院」,蹦出17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