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近日,中紀委官方網站推出「懺悔錄」的全新欄目,刊載官員悔過書,起到「沉重的懺悔、深刻的警醒」作用。這項舉措引發社會關注。目前,中紀委已彙編十八大以來被查處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幹部的懺悔錄。今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列出了201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任務清單」,其中包括:對被立案審查的黨員幹部,對照自己理想信念的動搖和違紀違法的事實,寫出懺悔錄,自悔自新,警示他人。
圖片與本文無關
在中紀委網站《懺悔錄》欄目中,江蘇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引、遼寧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史聯文二人的懺悔書先後被刊載。回顧個人經歷、反思貪腐原因,是這兩名廳級幹部懺悔的主要內容。
從上世紀末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反省的悔過書,到安徽省副省長倪發科剖析「玉」與「欲」的懺悔陳述,形形色色的各類悔過書成為落馬官員交代違法問題,表明認罪態度的重要材料。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陳步雷說,綜合林林總總的官員悔過書來看,交代問題、剖析動機、反省告誡、提出訴求,往往是悔過書、懺悔錄內容中常見的「四要素」。由於官員是抱著系統梳理自身問題而寫的文字材料,因此,悔過書在鎖定違法犯罪證據、反思官員貪腐動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記者梳理一批官員悔過書發現,貪官們回顧首次收受他人財物,及至後來發展成違法犯罪的全過程,總結原因主要包括:自身放鬆政治理論學習、長期不能接受監督、忽視了世界觀改造、沒有加強廉政修養等。
不少落馬官員在悔過書中將貧困、草根的身份拋出來,以至於「我是農民的兒子」,成為不少官員懺悔書高頻使用的開頭。
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官員寫下悔過書,主要集中在紀委雙規、反貪偵查、法庭陳述、監獄服刑等時期。尤其是在紀委雙規或反貪偵查期間,這些官員在短時間內,面臨從臺上光鮮到倉皇落馬的巨大人生反差,不少人會選擇以悔過書的方式系統交代違紀違法問題。
有檢察系統內部工作人員介紹,不少貪腐官員在多年受賄斂財的過程中常常提心弔膽,害怕被調查落網,惶惶不可終日。因此,當真正接受調查時反倒因「塵埃落定」而獲得平靜。這類官員往往會通過寫懺悔書,將違紀違法問題一股腦說清楚。
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江蘇省啟東經濟開發區原管委會主任沈和新貪汙受賄金額超過1200萬元。他在檢察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不僅主動供述檢察機關未掌握的犯罪事實,還在悔過書中寫道:從受賄至案發的8年多時間裡,他一直生活在不平靜、不安穩中,聽到別人被組織喊去談話,心裡就發寒,「被查處後,心情反倒輕鬆了一些」。
一位基層紀委幹部介紹,在辦案期間,落馬官員除了需要接受詢問和調查,大量時間處於高度緊張或空虛之中。一些人就會藉助寫悔過書,系統回憶和梳理其違法問題和心態,爭取交代清楚,儘早解脫。
還有一些落馬官員心存僥倖,在悔過書內容中避重就輕,企圖讓組織網開一面,給予寬大處理避免進入司法程序。一旦被起訴後,這類官員即便寫下悔過書,也容易找出各種理由來翻供。
南京江寧區水利局原局長徐亮因受賄問題接受紀委調查時,寫下悔過書「情真意切」地反思自己「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只怨自己,只恨自己」。在法庭審理時,卻全面翻供,極力否認受賄。經多次開庭和質證,徐亮受賄290多萬元,及其妻子與證人串通翻供情況被查明,徐亮被判刑13年。
本文來源:中國網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