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一位網友在浙江紹興本地論壇上發帖說,當天的《紹興縣報》頭版刊登了三家違法排汙企業的道歉書,內容幾乎一模一樣,並質疑「歉意何在」。其中一家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家企業刊登致歉信前有溝通,「可能大家都沒什麼文化」,所以才會雷同。(7月10日《南方都市報》)
紹興東龍針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紹興綠洲印染有限公司和紹興世通毛紡繡品有限公司的道歉書均稱,「我公司因違法排放工業汙水造成影響,經過縣政府停產整頓、深刻反省、嚴肅自查,已認識到問題的嚴肅性,為此特向全縣人民深表歉意」,並表示將以此為鑑,決不出現類似行為。三封道歉書唯一的區別是,第一家企業最後一句「把企業整治提升工作做得更好、更紮實」,後兩家改成了「把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做得更好、更紮實」。
雷同的道歉書,突然讓我想到了貪官悔過書。而貪官抄襲貪官的悔過書,早不是秘密了。這幾年,類似的橋段也經常惹人發笑——據報導,安徽省皖能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張紹倉就「含淚」抄襲成都市龍泉驛區原區委常委、同安鎮黨委書記朱福忠的悔過書。
雷同的汙企道歉書,其實和抄襲的貪官悔過書異曲同工,都是一種像模像樣的「規則」,犯了事,都得像模像樣地走一遭,無非是做個樣子,給有關部門一個交代。
幾天前,有報導說,新加坡國立大學鄧永恆教授搜集了中國283個中小城市的市長和市委書記10年的政績和升遷結果,研究發現中國的綠色官員升遷難。根據鄧教授的統計,如果市委書記和市長任期內的GDP增速比上一任提高0.3%的話,升職概率將高於8%,如果任期內長期把錢花在民生和環保,那麼他升官的機率是負值。
當GDP指標的考量一直還是官員任期業績的「風向標」時,我們又如何能奢望對那些違法排汙企業痛下「殺手」呢?人家已經登報「向全縣人民深表歉意」了,那道歉書雷同就雷同了吧,怪只怪那些網友多事,被逮個正著!
吳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