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博士編書18萬字13萬抄襲 回應:沒把握好借鑑度

2020-12-05 搜狐網

  核心提示

  《生產工藝》一書由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斯波的《調味技術》一書出版於2011年2月。

  《生產工藝》一書封面及前言表明,此書由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劉騫和河南科技學院食品學院曾潔主編,由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張建和渤海大學賈娜擔任副主編。4人分別負責各自章節的編寫工作。 《調味技術》為一直在食品行業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斯波所著。

  近日,成都食品調味行業專業人士斯波在網上發帖稱,一本名為《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的書,與他所著的《麻辣風味食品調味技術與配方》有太多雷同之處,這本由4所高校4名博士擔任主編、副主編的《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一書共18.5萬字,有13多萬字與他的書內容相同,而且他原書中一些差錯,也被這本書照搬上去。

  斯波認為,這是抄襲行為。斯波對對方提出了公開道歉、停止侵權的訴求。對方一名主編回應,該書編著是彙編行為,編書、編著是可以借鑑的,只是在引用借鑑這個度上可能沒把握好。

  「該書18.5萬字,13萬照抄我的書」

  斯波1998年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直在食品行業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在食品調味行業有10多年實踐經驗,是食品調味行業中的高手。今年三四月份起,他連續接到多名讀者來電,稱在書店裡買到的《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簡稱《生產工藝》)一書,與斯波所著的《麻辣風味食品調味技術與配方》(簡稱《調味技術》)內容大量重複雷同,而且該書中還有一些錯誤,實踐操作可能有誤,他們又不得不重新找斯波的書進行核對。

  得知這一情況後,今年5月,斯波去了書店,買回去與自己的《調味技術》進行比對。比對的結果讓斯波大為震驚和憤怒。他說:「該書共18.5萬字,有13萬多字,完全照抄出自我的書。」

  「兩書詳細比對,連錯誤都被照搬」

  5月18日,斯波將兩本書和他的比對統計資料出示給成都商報記者。

  在此前的比對過程中,斯波用紅黑兩種顏色,將兩書中的重複內容全部勾畫標註出來,《生產工藝》由紅筆,他自己的書《調味技術》用黑筆,內容相同的文字分別對應在兩本書的多少頁碼,也各在兩本書上標註清楚。

  成都商報記者仔細翻閱兩書發現,《生產工藝》被紅筆勾畫過的地方,的確都能在斯波《調味技術》一書中,找到對應黑筆勾畫的內容。在這種比對下,《生產工藝》一書有至少三分之二的篇幅,都被斯波勾紅,而且常有整頁整頁的文字內容被勾紅。也就是說,這些內容都可在斯波的書中找到完全對應的內容。斯波說,經過全書比對,《生產工藝》共計18萬多字,有13萬多字的內容,與他的書完全重合。

  特別讓斯波哭笑不得的是,他的原書中原有的一些失誤,也被原封不動地照抄了上去。

  比如,他書中第一頁有一句話為—「麻辣風味食品是目前在市場上隨處可用、每年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的一大類食品。」這句話中使用的頓號應該是逗號,是一個標點使用失誤,而這句話和這個失誤的頓號,都同樣出現在《生產工藝》中。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生產工藝》185頁是麻辣金針菇配方,這一整頁內容與《調味技術》一書第266、267頁完全重合。關鍵問題在於:斯波書中這一配方有食鹽400kg,味精500kg,金針菇20kg這樣一個表述。其中食鹽、味精的計量單位應該是g(克),而不是kg(千克) ,斯波表示這是他最先寫稿時計量單位沒換算正確所致,是他的全書中極少的錯處之一,將在即將出版發行的該書第二版中做出修正。但是,「這樣一個錯誤也被《生產工藝》一書照抄進去了」。「大家想想看,調味的食鹽、味精用了四百、五百公斤,而真正的食材金針菇只有12公斤,這樣做出來的食品誰敢吃?」

  斯波對話編著者

  「你這本書寫得好,我們借鑑得比較多」

  5月20日,斯波通過電話聯繫上了負責全書內容設計及統稿工作的曾潔,雙方有了如下對話。

  《調味技術》作者斯波:編輯有沒有說過我反映你們抄襲的問題?

  《生產工藝》主編之一曾潔:這事兒怎麼說呢?我們編這個書的時候,借鑑了很多材料,也買過你這本書,你這本書特別好。但是手下呢也安排了一些學生做這個工作。審核、統稿工作是我在做,工作做得不到位,還請您諒解。

  斯波:這兩本書你進行過核對嗎?

  曾潔:不是看得太仔細。你這個書不是挺好嗎?這方面(指斯波一書的內容)是多了點。而且我們是編著,不像你是原著,我們這個編著吧,應該是允許借鑑別人的東西,我們這本書最後參考文獻裡也列了你的名字。

  斯波:你們整個書都是拿我的原作來拼湊,這麼大面積的內容,連錯誤都照抄上去,這還不是抄襲嗎?

  曾潔:我這個工作做得不仔細,以後肯定會注意。

  斯波:你看你們這個書的107頁,前後文字跟我的書一模一樣,為什麼我寫的鹹味在你們書上卻成了成味?怎麼會出現這種錯誤呢?

  曾潔:因為我們買了你這個書吧,然後就是掃描,它可能掃描儀掃的時候,把鹹字掃出來像個成字。

  斯波:等於你們這個書就是直接用掃描儀掃了之後,然後就直接刊上去(出書)了。你們這個書主編、副主編可都是博士?

  曾潔:我說一下我們的情況吧。我們在高校也不容易,要評職稱什麼的,大家需要這樣幾本書,出書它需要材料,可能時間有點趕,工作也做得不到位。我代表我們幾個,都向你道歉。

  斯波: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你能代表其他人道歉嗎?其他博士也都在抄襲。我希望跟你們書上這幾個主編、副主編都聯繫溝通這個事。

  曾潔:這個事我真的很抱歉。你這本書寫得好,我們借鑑得比較多嘛。你這個是原著,我們是編著,這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我們以後肯定會更注意。

  隨後,斯波與《生產工藝》一書署名第一的主編劉騫取得了聯繫。劉騫表示,「這個東西(指《生產工藝》一書)吧,的確是一些學生在幫著整的,我也沒有想到會整成這樣。」

  編著方說法

  借鑑度可能沒把握好

  並質疑斯波的書也有彙編

  針對斯波所述情況,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了曾潔。

  曾潔一再強調,他們這本書是編著,是彙編行為,這個不能使用抄襲概念。他們雖然在書中引用了斯波一書的內容,但是在內容編排上不一樣,從邏輯等方面來說,是有所提高的,因此也不能說是抄襲。她承認大家在引用借鑑這個度上可能沒把握好。從這一點來說,他們可能是有些理虧,所以,之前在與斯波溝通時,已經反覆就此向斯波誠懇道歉了。對於斯波所說《生產工藝》一書18萬多字,有13萬多字來自他的書,曾潔表示這一說法不是事實,但她表示自己沒有進行完全比對。

  另外,她認為斯波的《調味技術》,雖然寫的是斯波著,但書中的內容也可能是彙編的,「比如他的書第二章麻辣風味食品原輔料,這些很多都是從別的書抄過來的吧?這個不可能是他發明的吧?」斯波的書有多少不是他自己的內容?曾潔表示,他們目前正打算做這方面的調查。

  針對曾潔的上述說法,斯波表示,他所寫的《調味技術》一書,完全是原創作品,也是他多年心血之作。他承認自己書中也有部分內容參考了其他書籍、資料,但這方面的內容很少,對於對方認為他的書也是「彙編」、不一定是原著之說,斯波表示,對方應該拿出大量證據,而不能憑空猜測。斯波表示,他披露此事,並沒有經濟索賠訴求,主要是不滿自己的心血之作被如此抄襲,他希望對方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公開道歉,更希望全社會關注和譴責抄襲行為,給原創作者更多保護和鼓勵。

  律師說法

  若比對情況屬實 則有明顯侵權嫌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四條:彙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彙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彙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編著與原創著作有何不同?編著作品是否可以大量直接引用其他作者的創作內容?針對這些問題,成都商報記者諮詢了成都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春海。

  黃律師表示,抄襲是否成立,首先要考慮斯波的書是否完全是原創,還是也有很多內容是來自其他書籍、資料、文獻等。對應著作權法來說,所謂編著主要是指一種彙編行為,就是將其他人的作品、文字內容匯集整理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彙編行為,有如下法律問題需要考量,一是是否徵得過原著作者的同意允許,二是彙編作品是否標明引用原作的出處,否則涉嫌侵權。《生產工藝》一書在書末文獻參考中列有斯波的姓名及其所著《調味技術》的書名,黃律師稱,這就涉及引用量多少的問題,如果只是適當引用、合理參考,可能不存在侵權問題;如果兩書比對情況確如斯波所述,存在如大量的、完全一樣的直接引用,則有明顯的侵權嫌疑。黃律師說:「若是《生產工藝》沒有徵得斯波的同意,並大量引用,其實也就是涉嫌抄襲、剽竊了,涉嫌侵犯原著作人的複製權等著作權益。不能以『彙編』作為藉口。」

  成都商報記者 饒穎 攝影記者 劉暢

news.sohu.com false 四川在線 http://sichuan.scol.com.cn/ttxw/content/2014-05/26/content_7983691.htm?node=888 report 4237 核心提示《生產工藝》一書由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斯波的《調味技術》一書出版於2011年2月。《生產工藝》一書封面及前言表明,此書由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

相關焦點

  • 4名博士出書三分之二被指抄襲 稱「借鑑較多」
    核心提示  近日,成都食品調味行業專業人士斯波在網上發帖稱,一本名為《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的書,與他所著的《麻辣風味食品調味技術與配方》有太多雷同之處,這本由4所高校4名博士擔任主編、副主編的《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一書共18.5萬字,有13多萬字與他的書內容相同,而且他原書中一些差錯,也被這本書照搬上去。
  • 博士出書被指抄襲 回應稱借鑑較多不是學術腐敗
    4博士編本調味書 18萬字13萬是抄的? 追蹤  成都作者斯波質疑4名博士擔任主編、副主編出的《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一書,涉嫌大量抄襲他所著的《麻辣風味食品調味技術與配方》一書。昨日,《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一主編劉騫回應表示,他們在編書過程中,借鑑內容較多,但此舉無關抄襲和學術腐敗。  劉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們這本書,是應化學工作出版社之約,編了一系列食品加工科普叢書讀物,包括肉製品、飲料之類,以及這本《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這本書是彙編,彙編就是把別人的一些成果拿來整理在一起,編成了這樣一本書。
  • 博士出書被指抄襲回應:借鑑較多 無關學術腐敗
    博士出書被指抄襲回應:借鑑較多 無關學術腐敗 2014-05-27 14:47:33、副主編出的《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一書,涉嫌大量抄襲他所著的《麻辣風味食品調味技術與配方》一書。
  • 翟天臨3萬字碩士論文疑似抄襲陳坤,竟重複過萬字,比例高達36.2%
    原論文作者吐槽然而這邊論文的瓜都還沒有吃完,翟天臨的碩士論文又被網友們給扒出來了,然而沒想到的是網友們把其3萬字的碩士論文查閱之後,結果也讓人大吃一驚,這篇論文也涉嫌抄襲,而且該論文的重複字數過萬,而重複比例更是高達36.2%
  • 翟天臨碩士論文被扒,三萬字的論文有一萬字重複,還是抄襲陳坤的
    近期翟天臨在學術方面的問題很受關注,很多人都開始質疑他的學歷,還是不少人覺得他的學歷並不真實,目前他還沒有做出回應,但是有消息指出在這幾天裡,他曾經139次登錄微博,看來他本人也很關注這件事情,估計他很想這次的風波能儘快過去,這樣才能將影響降到最低,不過隨著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情,更多跟他相關的內容被也扒出來了
  • 鄭愷火鍋店涉抄襲?你如何看待?從心理角度聊聊抄襲與借鑑的區別
    導語 7與18日,鄭愷與妻子苗苗婚後的首次公開亮相就定在了自家新開的一家火鍋店,為了烘託人氣與打造知名度,請來了王祖藍與林峰等圈內好友前來助陣。結果一經宣傳,就被細心的網友下了定論——火鍋店格調涉嫌抄襲,相似度還高達95%。
  • 武大通知書抄襲人大?平面設計師否定:細節差別大
    27日晚,武漢大學對此作出回應,否認「抄襲」。截止發稿,中國人民大學未作回應,但該校本科招辦在官方微博上置頂了有關去年錄取通知書的介紹。記者採訪了幾位平面設計專業人士,他們認為「抄襲」一說不成立,稱兩校的錄取通知書在細節設計上存在很大差別。
  • 如何區分文藝作品中的抄襲與借鑑?
    如果這次致敬,得到了《新難兄難弟》電影版權方的許可,那麼《乘風破浪》就確實不算抄襲。但在該片中貢獻了足足好幾秒表演的叫獸,他的代表作《萬萬沒想到》卻總被人質疑是剽竊之作。對此,他曾在《吐槽大會》上解釋:借鑑不等於抄襲。
  • 賈玲應該懂:借鑑、模仿和抄襲,這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5月4日,百家號發布資訊《賈玲抄襲事件持續發酵,過往言論被扒!稱抄襲僅佔1分鐘無傷大雅》。該資訊稱,有網友曝出賈玲之前的小品涉及抄襲的消息,震驚一眾網友。看到此資訊,我們吃驚:賈玲翻車了嗎?我不信!除非有確鑿證據!
  • 2018年度「中國好書」被指抄襲,舉證者等一個回應
    自 6 月 14 日@咱說 指控抄襲的微博發出至今,已經被轉發近兩千次。作者:並沒有想把他人的觀點據為己有 6 月 18 日,《名畫》一書的作者林鳳生通過微博回應了質疑。科普作品在介紹科學成果時,應該如何把握好界線,是否應該遵循相應的引用規範?大部分時候,這都要靠作者的自我要求和同行評議。不僅如此,正如@咱說 在舉證長文中所說的,「既然該書恰好與 Kandel 兩本書的主題直接相關的內容全都涉嫌抄襲,那麼我合理懷疑書中其他文章如果『參考』了其他作者的著作,是否同樣存在類似的不當操作。」
  • 小說圈「抄襲」成癮?跟風、致敬、借鑑、抄襲到底有什麼區別!
    小說區「抄襲」成癮?跟風、致敬、借鑑、抄襲到底有什麼區別!大家好,這裡是圍爐,歡迎來到我的圍爐閒聊時間,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所謂讓整個小說圈不得安寧的各種「抄襲」究竟如何來界定。抄襲、借鑑、融梗、致敬究竟如何來界定呢,恐怕大家也不是太清楚,更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吧。首先於正《宮鎖連城》抄襲實錘,因為瓊瑤勝訴了,但是很多網絡作家是沒有人力財力來起訴抄襲者的,這也就使得只能讀者自發阻止,抵制抄襲作品,而沒有法律效力,也就讓很多人渾水摸魚。
  • 《少年的你》作者回應抄襲風波稱靈感共通,網友:通靈比寫書掙錢
    在《少年的你》票房成功突破11個億,豆瓣評分8.4分,票房與口碑雙雙豐收的時候,作為原著作者終於站出來回應原著小說一直以來存在的抄襲與融梗的質疑。11月4日,原著作者玖月晞在微博髮長文回應自己從未抄襲,而之所以與日本東野圭吾的作品有相似之處,玖月晞的解釋歸結為「共同的思考,但沒有任何抄襲融梗」。在長文的最後,玖月晞稱自己與陳念很像,但身邊卻沒有一個小北。
  • 又抄襲?《天官賜福》導演否認借鑑,甩鍋方式有些高明
    作者|小明 責編|圓圓摘要:《天官賜福》這部動漫根據小說改編,有不少原著的書粉,熱度還是很高的,但是卻頻繁傳出抄襲事件,而且製作方的回應也是模稜兩可,沒有給粉絲明確的回覆,讓人一次次寒心,有些失望。【《天官賜福》又抄襲?
  • 6年,1250萬字,這本小說被無數書迷稱為網文界第一「裝13神書」!
    大家好,我是橘子。6年,1250萬字,這本小說被無數書迷稱為網文界第一「裝13神書」!它就是厭筆蕭生的封神之作《帝霸》!帝中霸者,書名便盡顯裝13氣息,主角一生不是在裝13,就是在裝13的路上,九界女帝是他的弟子,五爪金龍是他的寵物,萬年老怪也只能俯首稱臣,宗門老祖也只能任其裝逼,他就是被譽為「萬古第一帝」,不死不滅,於無盡輪迴中涅槃重生的「放羊娃」李七夜!網文界有「四大裝13王者」,分別是李七夜、徐缺、陳北玄、張懸,這四人合力,堪稱佔據裝13界半壁江山,其中以「萬古逼帝」李七夜為最!
  • 高校查論文抄襲 網上論文檢測軟體銷售火爆(圖)
    於是,小張就花了40元,把自己近4萬字的論文拿到Paperpass上檢測。小張告訴記者,沒想到重複率竟然高達16%!「這可是我自己寫的呀,沒有抄襲參考!」有點不信網上檢測結果的小張咬咬牙,索性拿著論文去學校檢測。「一樣的論文,學校檢測的重複率只有5%。」小張說:「我後來仔細看了一下網上的檢測報告。
  • 高校用論文檢測軟體查抄襲 畢業生應對有高招
    於是,小張就花了40元,把自己近4萬字的論文拿到Paperpass上檢測。小張告訴記者,沒想到重複率竟然高達16%!「這可是我自己寫的呀,沒有抄襲參考!」有點不信網上檢測結果的小張咬咬牙,索性拿著論文去學校檢測。  「一樣的論文,學校檢測的重複率只有5%。」小張說:「我後來仔細看了一下網上的檢測報告。
  • 讀客老總回應圖書封面抄襲:喜歡抄襲就去磨鐵
    讀客老總回應圖書封面抄襲:喜歡抄襲就去磨鐵   電視劇出現劇名「抱大腿」的現象還沒消停,出版界圖書「抱大腿」現象也屢見不鮮,尤其是暢銷書被「抱」的機率很大。4月底,磨鐵剛剛在微博上聲討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心強大的秘密》涉嫌抄襲自己的暢銷書《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
  • 馬劍越張杰抄襲王源歌詞?相似度高得讓人意外,當事人做出回應
    說起現在的許多歌曲,大家會發現有些歌曲的相似度非常的高,所以經常會在網上傳出抄襲的事件,比如說近日網上就有一個歌詞抄襲事件,就是馬劍越和張杰疑似抄襲了王源的歌曲。馬劍越張杰抄襲王源歌詞?相似度高的讓人意外,當事人做出回應不過這一次說的張杰並非謝娜的老公張杰,大家不要搞錯啦。網上的消息說,張杰和馬劍越的歌曲叫做《一見鍾情》的,和王源的《因為遇見你》相似度高的驚人,疑似涉嫌了抄襲,有網友甚至將兩首歌曲拿出來做了對比,相似度真的蠻高的。
  • 國漫又出抄襲事件,借鑑著借鑑著就一模一樣了
    #天官賜福抄襲#愛動漫,聊動漫,歡迎大家觀看SJ依塵說動漫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看到某某作品涉嫌抄襲,某某作品情節出現雷同橋段的新聞,抄襲作為一種惡劣事件,卻總是屢禁不止,就在幾天前又一部國漫因抄襲登上了熱搜,他就是《天官賜福》。
  • 阿里抄襲事件再度發酵 被抄襲者回應稱阿里行為是詐騙
    張建鋒的回應,既暴露了「網際網路行業抄襲成風」的亂象,同時也顯示在BAT等強勢行業巨頭跟前,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創造急需強有力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李易指出:「不是說只是阿里巴巴的問題,其實中國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特別是三大網際網路公司抄襲或者他們有時候叫借鑑、參,這種行為其實是伴隨著他們的成長曆程,是長期存在的。但是當他們已經成為巨無霸之後,依然很難捨棄這種風格,坦白講讓人感到比較遺憾,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也非常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