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霏霏/文
自2016年開始新一輪基期採價工作以來,價格調查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筆者根據2016年在新基期背景下開展消費價格調查工作的體會,從市級消價專業人員角度,對如何加強CPI基礎數據工作進行一些探討。
第四輪基期輪換的主要變化
調整八大基本大類。與前三輪基期的CPI八大類相比,四輪基期的CPI八大類變動比較大。最主要的變動是原先的食品類、菸酒類分類合併為食品菸酒分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被拆分,分解到醫療保健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其他用品和服務類等大類中。CPI重新分類後,與一體化後的住戶調查分類基本一致,獲取類權數相對更加容易,也提高了中國CPI和國際CPI的可比性。
新增部分基本分類。新的CPI調查目錄對基本分類進行了增加和調整。如食品類中增加了調味醬和其他調味品;衣著類中將零售類中的圍巾、領帶、腰帶增加到消費項目中;居住類中增加了管材、門窗、裝潢維修費等。這些新增的基本分類,有的可能在以前的目錄中屬於未列名的分類中的一部分,有的是為了更符合居民消費的變化而完全新增的分類,所以需要重新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規格品,從而計算價格指數。
重新測算各類權數。按照「管好大類、鎖定中類」的原則,充分利用住戶調查匯總資料以及住戶記帳資料搜集整理所需權數。依次整理2013年和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調查項目的大類、中類、小類和基本分類的人均消費支出,對於無法從住戶調查資料取得基本分類及部分規格品權數資料的,主要採用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或是藉助部門行政記錄,採用專家評估論證方法取得相關權數資料。
使用新的手持採價和匯總程序。國家統計局於2015年底下發了新基期的CPI數據採集管理系統(簡稱手持系統)和CPI15,手持系統與舊的相比,操作頁面基本一致,僅對部分功能進行完善,更改了新基期年的伺服器地址。CPI15與之前的版本相比,變化較大,報表輸出、操作功能都有所不同,新增了「波動」數據的顯示,主要用於核實當月每個採價期價格錄入匹配情況,減少因價格錄入錯誤出現的異常數據。
CPI調查面臨的主要挑戰
調查規格品日新月異。隨著消費市場變化的加速,調查規格品斷檔缺貨、升級換代、季節性上下市、市場代表性不足等情況出現頻率加快。年初確定的代表規格品往往調查不到一個年度周期,就會出現缺貨、下市等諸多狀況。最為典型的是服裝類規格品,特別是女式服裝,更新換代頻率快、樣式多。調查基本分類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個基期年(5年)內調查基本分類不變,一些基本分類在居民消費方式和科技進步的背景下,與市場變化銜接不上。如MP3,隨著手機功能的日益完善,已經不符合主流市場消費。
調查網點維護變更。CPI調查涵蓋居民消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所涉及到的調查對象也廣泛分散,規模各異。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鮮活食品則「逢五逢十」每月調查6次價格。調查頻率高、調查範圍廣、調查商品多,部分調查對象特別是農貿市場攤主、個體工商戶,受文化水平、法制水平、商業秘密等因素影響,對CPI調查往往心存疑慮,甚至排斥牴觸,經常出現不予理睬或是不報實價的現象。
同質可比的把握。同質可比是CPI採價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受到規格品更新換代的影響,度的把握成為難點。生鮮規格品的規格大小、新鮮度在兩個採價時點的可比性,服裝類、電器類規格品在缺價斷貨時替換規格品的選擇,無法找尋到一模一樣的規格品,只能在局限的條件下找到儘可能接近的替代品,而這個度的把握就成為正確反映價格趨勢的關鍵。如正蟹,大小、公母的不同價格差異較大,而在一段時間市場供應的基本是公正蟹,而之前確定的規格品是母正蟹,這就存在兩者之間可比性差,價格銜接的問題。
大數據與CPI的結合。大數據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如何利用大數據做好CPI調查將成為未來CPI研究的熱點。目前CPI調查是通過對全國31個省市500多個市縣,6.3萬個價格調查點,按照「三定一直」(定點、定時、定人)原則進行直接採價的,採價的範圍很寬、動用的人力很多、花費的成本很大,而且採集時間有一定的間隔,對於變化較大的商品是5天採集一次,變化不大的商品則是更長時間採集一次。在大數據背景下,可以通過網絡高效獲取數據,實現更細化的分類目錄、更頻繁的採價時點等。
新基期下做好CPI工作的探究
建立電子臺帳對調查規格品和調查網點採用動態化管理。一是建立《調查規格品年初原始價格臺帳》,將年初確定的調查規格品的產地、產品型號、規格、顏色、價格等信息進行登記,便於為日後規格品更換提供參考。二是建立《調查網點詳細信息臺帳》,年終調查網點培訓會時收集企業名稱、地址、聯絡人和電話,要求企業在變更經營範圍、關停並轉或是聯絡人變動等情況發生時及時告知,以便更新臺帳。三是建立《更換規格品臺帳》,主要針對部分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電器類和服裝類的規格品。將每次的變更記錄在冊。每月應根據規格品的退上市情況及價格變動趨勢,詳細掌握、充分評估原有規格品的價格代表性。
利用現代技術對專業人員和輔助調查員實現常態化溝通。一是季度培訓會,認真解讀CPI制度。二是下點巡查,現場解決採價難點。三是建立微信群,實時保持溝通。四是細心解決輔助調查員的難題。
應用多樣模式對輔助調查員採價技能實現常規化培訓。針對輔助調查員素質普遍不高的現實問題,從實入手強化輔助調查員採集能力。一是編寫通俗易懂的教材。針對輔調員普遍存在的「知識短板」量身定製教材。既有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專業知識,又有實例演示、案例分析、調查技能介紹,使其在培訓後就能用上所學知識。二是採用多樣培訓方式提升效果。培訓會利用PPT演示消價調查業務知識,將採價日常工作整理成業務流程示意圖,將採價原則和要求與實例結合演示,將採價規格品拍成照片,讓輔調員加強記憶。通過多媒體工具將枯燥的業務學習變成科學、立體、有重點、有新意的培訓課程。三是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針對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輔調員易發生錯誤的內容,不斷更新整理出消價輔調員工作重點注意事項。並讓優秀輔調員講述採價過程中的要點,介紹採價技能,互相交流學習,營造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培訓氛圍。
落實責任到人對數據審核採用痕跡化管理。在數據審核方面採用「專人專管,責任到位」的原則進行管理。專業人員各自負責對口輔助調查員的日常採價數據審核、規格品更換折算等工作,在採價時點對各自採價員的數據進行審核,異常數據及時反饋,並登記遲報、漏報、錯報情況,作為月度考核依據。處室每個月安排一名專業人員負責整體數據的審核,主要審核同一規格品在不同採價點價格趨勢的一致性、價格的差異性,對發現的價格趨勢性問題、三個採價點價格走勢不一致的地方、採價員上報的有爭議的價格數據等做記錄,並且對問題的處理方法做詳細記錄。審核記錄通過微信發布在「微信群」及時告知採價員。
對輔助調查員實行激勵化管理。當前,福州市區輔助調查員的報酬由工資+績效獎金兩個部分構成。為了激勵輔助調查員的積極性,設立月度績效獎金,按照《國家統計局福州調查隊居民消費價格調查專業輔助調查員工作考評辦法》,逐條對當月的採價工作進行考評,獎優懲劣。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福州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