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在位於新北區的華潤化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門可以看到,一輛輛裝滿集裝袋的大貨車陸續駛出,門外還停了好幾輛。現場,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
華潤化學材料初創於2007年,通過收購常州華源蕾迪斯,進入瓶級聚酯切片製造行業。12年來,在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外貿下行的經營環境下,該公司卻逆勢而上,從已停產2年、瀕臨破產的收購工廠起步,發展成為國內瓶級聚酯切片細分行業領先企業,國內市場佔有率約25%,海外約19%。
去年,該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6.6億元,經營利潤8.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10年「三級跳」,確立行業領先地位 華潤化學材料控股副總經理兼人力資源總監田美圓,見證了華潤化學材料的創立和發展歷程。在她看來,公司的崛起首先得益於10年間聚集主業,規模上實現「三級跳」,從而確立了行業領先地位。
當年破產重組華源蕾迪斯是公司第一跳。在此之前,公司主營化肥、橡膠、化工原料、藥品等進出口和國內分銷業務。2007年,公司抓住「華潤集團整體重組華源」契機,以3.1億元收購華源集團旗下常州華源蕾迪斯有限公司,從流通領域業進入製造業,主營瓶級聚酯切片業務。
華源蕾迪斯有3條生產線,但當時屬於落後產能,而且已經停產近2年,廠區長滿了雜草。
在這樣的困境下,公司迎難而上,在召回原華源蕾迪斯部分員工和骨幹後,3條總產27萬噸的聚酯切片生產線重新運轉。第一年,就實現扭虧為盈,成為行業黑馬。第二年,公司乘勢而上,收購了常州安德利聚酯,產能達到47萬噸,規模初顯。
第二跳是2010年到2012年前後,在行業飽和的不叫好聲中,華潤化學材料以戰略性思維和全球視野審視行業,快速提升產能。
2010年9月,自建項目一期投產,產能增至67萬噸。次年4月,利用退城進園區機會,淘汰27萬噸落後產能的同時,上馬自建項目二期,2012年7月投產後,新增產能60萬噸,在常州形成了百萬噸生產規模,從而確立行業領先地位。
2014年至2016年,公司繼續擴大規模。隨著新建的兩期聚酯生產線在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相繼投產,常州和珠海兩地總產能達到160萬噸。這一跳,讓公司產能躍升至當年國內第一、世界第五,合作夥伴包括頂津、可口可樂、怡寶、雀巢、統一、農夫山泉等國內外名牌。
逆勢走出去,國際市場地位漸顯 華潤化學材料進入聚酯切片行業以來,除了國內市場面臨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利潤低下等壓力,國際市場的不利因素更多,包括匯率不穩定,國際市場疲軟、出口下滑,歐洲、日本等反傾銷調查。
為實現國際領先企業的宏偉目標,公司在鞏固國內市場前提下,確立了走出去戰略,並加大了科研投入。2011年,公司聯合南京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鈷酸鑭等高性能超細氧化物催化劑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科技成果的應用,在提升公司產品品質的同時,也打開了日本等高端市場,僅對日出口量就年增10萬噸以上。
2017年,隨著日本、印尼相繼對中國聚酯切片行業反傾銷立案調查,公司出口受阻。面對風雲突變的國際市場,公司一方面調整布局,利用歐洲反傾銷到期的契機,成功開拓了歐洲各國市場,並在去年獲得法國達能集團依雲(evian)礦泉水認證,成為依雲目前在中國唯一核准的原料供應商,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通過廣泛參加國際展會、設立辦事處等途徑,成功打開了南美、非洲和東南亞等國市場。特別是南美市場,由於位於南半球,瓶級聚酯切片市場需求旺季正好與北半球相反,公司利用這一季節差平衡生產。目前,智利、秘魯等國市場基本是華潤的天下,去年訂單量接近8萬噸,較上年大增6成多。
另一方面,公司準確把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利用國內原料價格優勢,及時將業內普遍採用的進料加工的出口方式,變更為採用國內原料出口的一般貿易模式,使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去年,公司出口量接近50萬噸,取得了外銷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市場佔有率提升至19%。
精益管理法,提升內涵式增長質量 在國內,瓶級聚酯切片市場競爭充分,行業前幾名都已規模化,平均利潤率不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虧損。2012年起,華潤化學材料全面引入精益管理法,細化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等節點管理,以最小資源投入,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及時服務的同時,創造出儘可能多的價值。
原料在公司成本中佔到90%以上,降低原料採購成本對提升公司盈利水平至關重要。公司通過精益成本流程,摸索出產、供、銷無縫連接的經營模式。比如,去年,原料市場特別是PTA價格波動劇烈,均價較上年大漲了25%,成本壓力巨大。公司通過增加新供應商,提高合約比例,確保供應穩定並利用現貨、期貨及時對鎖訂單 ,利用美元和人民幣合約互換和掉期工具,進行近遠月置換,動態管理庫存,從而對衝了原料漲價對利潤的吞噬。
為進一步補短板、降成本,公司在各個環節對標行業標杆企業。去年,通過對標發現,一家下屬工廠主要差距在於煤耗、電耗和合格品率較高,影響了業績。公司分別組織技術人員對標攻關,發現問題在生產裝置的保溫絕熱上。改善後,該廠煤耗下降了4.4%,相當於每噸節煤6公斤。同時,該廠通過不斷優化轉產方案,降等均量同比大幅減少了58%,合格品率明顯提升。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一點一滴的不懈積累,讓公司管理水平迎來質變。去年,雖然國內企業經營形勢異常嚴峻,該公司利潤規模卻創出10年新高,尤其是投資回報率達18.4%,為歷史最好水平。去年,該公司繼2016年獲得利潤提升獎、2017年獲得回報率提升獎後,再獲集團加冕回報率提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