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黑洞,今年你們地球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都頒給了與我有關的成就。能獲得如此殊榮,我究竟有何神奇的魅力和奧妙?估計你已經按耐不住的想知道真相了,這刻,我必須站出來,給你說說我前世今生的秘密。
一開始,我並不叫黑洞,他們叫我「暗星」。本來在宇宙中,我躲藏得好好的,從來就沒有人知道我的存在,都怪這兩個人—牛頓和愛因斯坦。是牛頓用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把我扯出來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說: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會存在著相互吸引力。所以地球也會把在它周圍的物體吸引住,你要想逃離它並不容易。就像當我們向天空扔一個石塊時,石塊向上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慢,最後會被地球吸引而降落回來。可是我們發現,向上扔石塊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石塊也會被拋得越高。那麼,有沒有一個速度快到讓石塊脫離地球的引力而飛離地球呢?
還真有,這個能讓物體脫離地球引力而飛離地球的初始速度,就叫做「逃逸速度」。經科學家們計算得出,地球的逃逸速度是 11千米/秒 ,太陽的逃逸速度是617千米/秒。你的速度達到11千米/秒,你就可以逃離地球了。
既然,有一個速度能讓物體離開一個星體,那麼有沒有一個引力大到讓所有的物體都離不開它呢?
從牛頓的引力定律得知,物體之間的引力與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越大。在1783年,英國的自然哲學家米歇爾,經過計算得出,逃逸速度不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還與它的周長有關。對於質量一定的星體來說,它的周長越小引力越大,逃逸的速度也就越大。
而當時牛頓認為,光是一顆顆的微小粒子,所以星體對光也同樣有引力。通過牛頓引力定律和光是微粒的說法,米歇爾推論出:存在一個星體的臨界周長,引力大到連光都逃不出去。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最快的,連光都逃不出這個地方,那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離它了。
這個連光都逃不出來的星體的臨界周長,當然我們也是沒法看到它的,所以當時被稱之為「暗星」,這就是我最初的來歷。
後來託馬斯.楊通過雙縫幹涉實驗和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得出,光是一種波,並不是牛頓所說的光是一種微粒。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然光不是一種微粒,那光被星體吸引的說法就沒有道理了,所以我這個「暗星」剛剛被揪出來,卻又被打進了冷宮,被涼涼了。
到了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說,引力其實是有質量的物體對時空的彎曲引起的,當大質量的物體對周圍時空造成彎曲時,附近小質量的物體就沿著測地線跌落到這個時空彎曲的「坑裡」。這樣看來就像是兩個物體之間在相互吸引,也就是說「物體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體如何運動」。
當時,有一個愛因斯坦的鐵忠粉,叫做史瓦西。他很熱衷研究廣義相對論,甚至在戰地上都不會停下來。經過他的折騰,他認為廣義相對論有一個解,就是大質量星體在彎曲時空時,不僅空間是彎曲的,時間也會變慢,越靠近星體的地方,空間曲率就越大,空間曲率越大時間就越慢。比如在太陽表面,時間流會比遠離太陽的地方慢百萬分之二,1年也會慢64秒。
史瓦西
時間變慢的結果是,從星體發出的光會經歷引力紅移。因為光的振蕩頻率是由光發射的時間流決定的,時間越慢光的頻率也就變得越慢,而我們知道,光的頻率越慢它的波長就越長。在可見光中,波長從大到小的排列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紅色之外是波長越來越大的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波;紫色之外波長越來越短的是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
當光受到的引力越大時,波長就被拉得越大,在可見光中,波長越大顏色就是越偏向紅色端,這個過程就叫做引力紅移。
史瓦西從愛因斯坦的場方程中得出結論:每個星體都存在一個依賴於星體質量的臨界周長,在這個星體的臨界周長內,任何東西進去都逃不出來,從星體的臨界周長內發出的光,不論開始是什麼顏色,它一定會移向光譜的紅端,最後超越紅外線,超越無線電波的波長,一直到無限大。
波長無限大的結果是消耗了所有的光能,因此,光也不復存在了。這個臨界周長後來稱做史瓦西奇點(這個奇點與後來說的黑洞奇點不是一個意思)。
對於在外面的人來說,臨界周長裡什麼都沒法看得見,完全是黑的。因此,這個臨界周長也叫「地平線」或是「事件視界」。1967年,有個叫惠勒的人,重新給我起了個個名字,叫做黑洞,從此,大家就都叫我黑洞了。
惠勒
到此,你們對我的存在還只是一種預言,相信你還是很好奇:我是不是真的在宇宙中存在,到底我是如何誕生的?
我的誕生,是從一顆大質量的恆星開始的,恆星到了垂暮之年,它自身的燃料已經燒盡,這時本來對抗引力的所有內部壓力都扛不住了,最後被引力壓縮成了一個黑洞,也就是我現在的樣子。
當然,這個出生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當恆星的燃料燒盡後,雖然已經沒有了各種熱輻射來對抗引力,但是恆星的中心還留下一個由原子組成的緻密的核。原子的電子和電子之間有一個排斥力,也叫做電子簡併壓。也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中說的,原子中任意兩個電子不可能處於完全相同的量子態。
當電子被壓迫擠在一個很小的空間時,就像我們擠電梯一樣,誰都想擁有一個最大的空間,所以當很擠時就自動產生一個對外的對抗壓強,再往裡擠就很難了。
這時恆星自身產生的引力如果沒法突破電子簡併壓力,那就會被擠壓成一個非常緻密的,還能發出白光的白矮星。對抗引力的電子簡併壓有一個極限,當白矮星的質量大於1.4個太陽質量時,電子簡併壓就扛不住了,還會繼續被自身的引力往裡擠壓,這個極限也叫做錢德拉塞卡極限。
白矮星
突破錢德拉塞卡極限的白矮星,在巨大引力的壓縮下,裡面熱輻射也超大,最終引爆了星體,形成一起超大的爆炸,這個爆炸讓星體發出比太陽還亮上百萬倍的光,你們稱之為「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示意圖
超新星爆發後,恆星並沒有完全解體,還留下一個更加緻密的由原子核組成的星體。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的,這時的核力也抵抗不了白矮星巨大的引力,引力把電子壓縮到原子核的質子裡,變成了中子。這時,恆星變成了只有中子的一個緻密的核,我們稱之為「中子星」。
脈衝星高度磁化旋轉的中子星
中子星的中子之間,還有類似電子簡併壓的中子簡併壓,它們這時就是對抗自身引力的最後一道防線。對抗引力的中子簡併壓也有一個極限,當中子星的質量大於2個太陽質量時,中子簡併壓也扛不住了,這時恆星最後的命運就是,壓縮形成了一個引力超大的無限緻密的黑洞。我就是這樣誕生了。
形成我的恆星,如果是旋轉的,那我也一樣是旋轉的。但是,不管恆星是方的,圓的,不規則的,在形成我之後,只留下質量、角動量(轉動快慢的精確度)和電荷,其他的所有特徵都沒有了,所以你們說我是「無毛」的。
黑洞示意圖
我的胃口特別大,不管是任何物質、能量和信息,只要到了我嘴裡,就別想再出去了,吃得再多我都不會感覺飽,至多就是我們肚子(視界)漲大了一點。
對於我的視界之外的你們,是無法看到我的,在我的中心,有一個質量無限緻密、體積無限小,引力無限大的奇點。你們感受到的只是我的引力。
那麼,你們是如何發現我的呢?這隻怪我太拉風了,我在旋轉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個「吸積盤」,所有的星體、氣體什麼的,落入我的吸積盤,都會因為相互摩擦而產生巨大的熱能和光。因為旋轉產生巨大的旋轉能,我會在兩端噴射出兩股巨大的噴流柱,噴流柱中還包括各種電磁輻射,繞著噴流柱轉的電子還發出了各種宇宙射電波。
你們能捕捉到我身影的主要是,靠我發射出去的X射線、無線電波、引力波和中微子。
在銀河系中,估計就得有上百萬個黑洞。1964年,你們人類通過X射線,第一次發現了我們黑洞家族中的天鵝X-1,它距離地球有14000光年。而2019年4月10日,你們拍到我的家族中位於M87中心的超巨大黑洞的照片,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我們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21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
如果你不慎跌入我的懷抱裡,這裡可不是什麼「溫柔之鄉「。我的潮汐引力會把你撕成絲,直到粉碎。當然啦,如果我足夠大,對於你來說潮汐引力就變得更小,這樣你就沒那麼快被撕碎,從視界到我的奇點之間,你還能舒服一陣子。因為時空的曲率趨於無限大,所以我的時間流也趨於無限的慢,從外面的人看來,你到達我視界附近時,似乎永遠的定格在我的懷裡。
在宇宙中,我將來的命運如何?這恐怕是你們最關心的問題。在1974年,物理學家霍金就說了,我最終會通過輻射的形式,從量子隧道中蒸發出去,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的緩慢。
如果我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那麼我的壽命將是1.2*10^67年,這與宇宙年齡大約1.38*10^10年相比,遠遠大於宇宙的年齡。假如我真的可以蒸發掉,對於你們來說,我可以說也是永恆的。
你們也無從真正的得知我裡面的秘密,因為,你進入我的懷抱,哪怕沒有被撕碎,你知道我內部更多的信息,可是你也沒法回去告訴他們。所以對於人類來說,我永遠將像迷一般的存在......
你喜歡的一口氣系列文章還有:
有識 有趣 有用 就是 關注我,漲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