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上海郊野拍攝 90後科普博主心儀各種「跳舞」菌

2020-12-05 上海熱線

  在越來越多景觀設計強調航拍、宏觀、大尺度的時候,29歲的周晴烽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鏡頭前裝上放大鏡,專注於拍攝一種常被忽視的生命——菌物。在她的延時攝影鏡頭裡,各種各樣的真菌、黏菌仿佛會跳舞的「小精靈」。此前,周晴烽長期租住在嘉定區華亭鎮聯一村,瀏島野生動物棲息地便是她的重要取景地。

  在抖音、B站等平臺,周晴烽的原創作品很受歡迎。作品「火」了之後,周晴烽索性辭去工作,每天專心拍攝,和各種菌物打交道。「世界上有很多菌物,光真菌就有1300多萬種,已知的不到10萬種,而我拍的還不到1000種,根本拍不完,也拍不膩。任何事情只要做到極致,生計問題應該不用操心。」

  迷觀鳥到專注拍菌物

  周晴烽是湖南常德人,2013年畢業於中南大學藥學專業,原先在上海一家醫藥企業工作。她從小喜歡觀察自然生物,路邊的一叢草、一棵樹都能看好久。「沒時間去野外,我在河裡舀一點水,就可以在顯微鏡下看一整天。」

  數年前,周晴烽迷上觀鳥。「鳥會飛,即便通過望遠鏡遠遠看到,也不知道是什麼鳥,要用相機拍下來,回去對著圖鑑查,才能知道鳥的種類。」大學畢業後,周晴烽來到上海工作,這讓她很興奮。「上海有很多海鳥,崇明、浦東都有大量海鳥出沒,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有段時間,周晴烽常跑去滬郊沿海灘涂區域,拍到不少鳥。但時間一長,她發現上海太大了,觀鳥的地方太遠,看一次要跑一整天,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出遠門」。另外,鳥分林鳥和水鳥,大部分水鳥來上海時都在冬羽期間,不是繁殖羽,羽毛不鮮豔,拍起來不夠好看。「我就想待在一個地方不動,慢慢看、看過癮。」

  一次機緣巧合,她從朋友相機裡看到一種奇妙的生物,由潔白經歷淡紅、深紅、黑色,最後變得絢麗多彩。這就是黏菌。周晴烽仿佛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黏菌、真菌有個特點,生長不挑地方、只挑氣候,不管在哪裡,一場雨下完,長出什麼都有可能;特別是真菌,不管在城市還是偏僻鄉村,都很豐富,長得很好看,我一下子就愛上了。」自那以後,周晴烽幹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帶上各種設備前往黏菌藏匿的溼潤地帶尋覓「寶貝」。朽木腐葉、樹皮石堆,甚至是動物糞便,周晴烽都不會放過。

  喜愛黏菌到著魔的程度

  黏菌是介於動物和真菌之間的微生物,大多為腐生,雖是單細胞生物,但它們既會像動物一樣四處覓食,也能像蘑菇一樣散播孢子,形態十分豐富。

  2015年5月的一天晚上,周晴烽帶著手電筒在她工作、生活的園區夜遊,結果發現了一種不到1毫米長的小東西,白色,有點像鼻涕蟲。「我想了好久,才明白這就是黏菌的一種,叫鱗鈣皮菌。」那天,她把鱗鈣皮菌的照片發到微博上,這是她後來成為「曳尾菌」這個科普博主的開端。

  周晴烽留著一頭短髮,戴一副眼鏡,平時最喜歡穿T恤和衝鋒衣。在之前工作的公司裡或是大街上,她都是個「小透明」。不過,一鑽進自己在華亭鎮聯一村租下的農家小院10平方米「密室」裡,她的眼睛瞬間放光。為了更好地拍攝和研究,周晴烽在「密室」裡放了各種微距鏡頭、光學顯微鏡、滅菌器、培育器皿等。在那裡,她看到各種各樣的黏菌,如棍棒狀的鵝絨菌、會「越獄」的多頭絨泡菌、像黃色掛麵的煤絨菌……「很多黏菌生長不挑地方,路邊綠化帶裡都能找到,但如果不留心,就很難發現這些美麗的『小精靈』。對我來說,路邊花壇、小區花園都是精彩的小世界。」

  周晴烽最常去的地方是瀏島。瀏島位於嘉定區華亭鎮雙塘村,東臨長江口,北與太倉瀏河鎮相鄰,島上保留著上海最北的一處野生動物棲息地,棲息地四面環河,面積近百公頃,自然生態和植被群落保留較好。在那裡,周晴烽撿回不少腐木、枯枝、敗葉,培養菌物。

  2016年,她第一次看到一種名叫「鈣絲菌」的黏菌,感覺特別漂亮,四處留心尋找。2017年,一個研究食用菌的朋友在山裡採木耳,回來在實驗室放了幾天,看到木耳上長出奇怪的東西,就拍照發給周晴烽。「我一看,樂壞了,那就是我找了很久的鈣絲菌。」周晴烽當時在浦東張江,那個朋友在奉賢,她換了好幾種交通方式,來回100多公裡,從朋友那裡把那些木耳取回來。「當晚我幾乎沒睡,一直盯著這些鈣絲菌,就怕錯過一點點變化。」

  辭去工作專職養菌拍攝

  這段時間,周晴烽常收到催她更新視頻的留言和評論。之所以更新慢,是因為她搬家了。不久前,華亭鎮聯一村第二期村莊歸併工作開始,周晴烽就從聯一村搬到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的交界處汾湖。新的溫室房還待搭建。「很多黏菌暫時養不了,我就跑到30公裡外的佘山去找野外的黏菌來拍。」

  周晴烽對大自然的探索,影響了很多人。有些人會把家中潮溼角落裡長出來的東西用手機拍下來發給周晴烽,讓她辨認;還有粉絲,看周晴烽的視頻看多了,也買回相機等設備開始拍攝,如今是周晴烽的同行,也成了科普博主。

  周晴烽接到的合作邀約越來越多,有紀錄片的邀約,也有電視劇的邀約。光靠業餘時間拍攝菌物有點忙不過來,今年年初她乾脆辭職,全身心投入拍攝。周晴烽說,以前租的房子條件不是太好,牆壁發黴、房間裡有很多灰塵和蟲子,培養黏菌時常會因為染上雜菌而失敗,只能拍攝一些基物上長出來的黏菌。新搭建的實驗室條件會好很多,到那時就可以拍攝一些純培養出來的黏菌。

  對於辭職一事,周晴烽說:「家人不反對,都很支持。我自己也還有好多想拍而沒有拍的東西,現在生活很充實,特別快樂!」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茅冠雋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90後女孩成科普博主,走遍上海郊野拍攝菌類「小精靈」
    幾年時間裡,周晴烽幾乎走遍了上海郊區的野地,有時為了拍一種罕見的黏菌,她可以花大半天時間、趕100多公裡路。在抖音、B站等平臺,周晴烽的原創作品很受歡迎。作品火了之後,周晴烽索性辭去了工作,每天一心一意拍攝,和各種菌物打交道。沒了「穩定」的工作,害怕嗎?今後有何打算?
  • 90後女孩拍攝微觀菌奇幻世界 鏡頭下的菌類又美又可愛
    90後的周晴烽在上海一醫藥公司從事藥物研發工作,業餘愛好是拍攝微觀菌類。周晴烽前往全國各地,採集到心儀的菌類後,再把它們帶回實驗室接種培養,並用相機記錄下它們的生長過程。短短幾十秒的視頻看似簡單,背後卻凝聚著拍攝者幾周甚至幾個月的精心培育。
  • 90後女孩拍攝微觀菌奇幻世界 像西米露又似鹹蛋黃?
    90後女孩拍攝微觀菌奇幻世界 像西米露又似鹹蛋黃?時間:2020-10-20 19: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0後女孩拍攝微觀菌奇幻世界 像西米露又似鹹蛋黃? 光聽名字,你可能會以為黏菌是某種植物、真菌,或者蘑菇。
  •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2013年大學畢業後,周晴烽被老師推薦到上海一家藥研所工作。起初只做一些打雜的事,過上很多人嚮往的那種工作不多壓力不大的生活。可是,周晴烽卻認為自己被禁錮在了最無聊的時光中。這段視頻成為她本人最得意的視頻作品,也是她後來成為「曳尾菌」這個菌類科普博主的開端。周晴烽說:「吾將曳尾於塗,莊子的這個境界非常好,所以我就叫『曳尾菌』。」
  • 上海這5個超大郊野公園,十一假期又有新玩法!快來天然氧吧盡情呼吸...
    浦江郊野公園 離上海市中心最近的都市森林 面積大過11個世紀公園的 浦江郊野公園 儂去過伐? 此外,浦江郊野公園奇蹟花園區 正在舉行2020秋季藝術花展 今年的一大亮點是新增了 各種品類的向日葵, 有油畫向日葵、漸變色向日葵、
  • 全國賣黏菌菌核第一人:她飼養單細胞生物,拍出最美微生物大片
    這位黏菌科普博主周晴烽吸引了近百萬的粉絲,發布的科普視頻播放量超百萬,受到了好多粉絲的青睞,他們都紛紛「入坑」成了黏菌愛好者。店裡唯一的單品——絨泡菌 ,月銷高達到兩三百件。一株黏菌的十分鐘2013年,從中南大學藥學專業畢業的周晴烽,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工作。
  • 全國賣黏菌菌核第一人:她飼養單細胞生物,拍出最美微生物大片
    這位黏菌科普博主周晴烽吸引了近百萬的粉絲,發布的科普視頻播放量超百萬,受到了好多粉絲的青睞,他們都紛紛「入坑」成了黏菌愛好者。店裡唯一的單品——絨泡菌 ,月銷高達到兩三百件。一株黏菌的十分鐘2013年,從中南大學藥學專業畢業的周晴烽,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工作。
  • 青西攝鳥達人:追著鳥兒的蹤跡拍攝,也記錄下上海生態改善的印跡
    痴迷於鳥類拍攝的畢紀根又一次帶著長槍短炮,驅車數十公裡來到了青西郊野公園。這是畢紀根今年第8次來到青西郊野公園了。每次來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有時是拍白鷺,有時是拍黑水雞,更多時候,是為了來守候更為珍稀的水雉出現。形似鳳凰的水雉又名「水鳳凰」,如同傳說中鳳凰般的拖尾,是水雉的特定標識之一。
  • 野生菌真的會中毒嗎?喜歡吃野生菌的朋友快來圍觀外國媳婦的科普
    之前呢,跟大家說過一些關於我對於野生菌的了解,當然我也不是專業的,我老公才是專業的,因為他從小在大山裡長大,每個雨季他們都會去大山上採蘑菇。也許大家也有很多人是見過毒蘑菇的,但是呢,你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是吧?那我就把我老公分享給我的知識一一奉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拿走不謝!
  • 暢遊郊野,探索香港的後花園
    香港有一條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20條夢想遠足徑」之一的行山徑,由東至西橫跨八個郊野公園許多風光秀麗的郊野公園可以乘公共運輸輕鬆到達,讓市民在周末假日遠離喧囂,走進大自然。
  • 90後、00後成出遊主力,上海再度「霸榜」
    今天(10月9日) 滬上多家旅遊企業發布長假大數據報告, 國慶出遊人群中90後、00後已成主力 佔比超過6成 而上海也頻繁登上各類排行的榜首
  • 香港的這處景點——大帽山郊野公園,你有去過嗎
    大帽山郊野公園大帽山亦稱"大霧山",高達958米,是全香港最高的山峰。山麓一帶設有大帽山郊野公園,佔地約1,440公頃。在郊野公園的北面就是佔地1,520公頃的林村郊野公園。在荃錦公路,沿路都有燒烤及野餐設施。
  • 問策上海2025|郭陶然:期待上海能在生態方面引領全球
    從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後,我就留在了上海。2013年,我和合作夥伴創辦了「城市荒野」工作室,主要做自然教育和生態修復。人們可能認為,在上海這樣的都市,已經沒有什麼是「自然的」、「野趣的」,但其實不然。
  • 《各種顏色有毒的蜘蛛》豹子頭-協助拍攝
    體長1~90毫米。蜘蛛對人類有益又有害,但就其貢獻而言,主要是益蟲。蜘蛛體長從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部分種類頭胸部背面有胸甲,頭胸部前端通常有8個單眼(也有6個、4個、2個、0個的),排成2~4行。
  • 上海科技館上映兩部科普大片
    央廣網上海9月16日消息(記者周洪)15日,2018全國科普日和上海旅遊節同時拉開帷幕,上海科技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不僅半價優惠,而且舉辦了一系列科普活動。上午,上海自然博物館等8家長三角科普場館聯合舉辦「走進蔚藍,探索深海——海洋知識科普展」。
  • 上海有群「追星族」,走遍世界拍攝...
    在上海,這樣的「追星族」不少,李國強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南匯嘴公園的保安,24小時都守在東海海邊,星空陪伴了他人生中的起起落落。「我喜歡以司南魚雕像為前景拍攝星空。一年365天,每天的畫面都不一樣。」拍攝星空需要儘量減少光汙染,每次有人找他關燈,他都欣然應允。慢慢地,他和許多攝影師成了朋友,請他們傳授拍攝技巧。施建國便是帶他「入行」的人。剛開始,他沒有相機,施建國把自己的舊相機借給他玩,「師徒」經常一起徹夜拍星。
  • 衛奕信徑——大帽山郊野公園以及八仙嶺郊野公園
    這條共分為十段的遠足徑由南至北貫穿了全港八個郊野公園,包括大潭郊野公園、大潭(擴建部分)郊野公園、馬鞍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金山郊野公園、城門郊野公園、大帽山郊野公園以及八仙嶺郊野公園。此徑起於大潭郊野公園的赤柱峽道,向北經過港島的數個山峰到達鰂魚湧。
  • 《各種顏色各種種類的水母》青面獸-協助拍攝
    各種顏色各種種類的水母【第1幅圖】此作品由馬鞍山攝影愛好者車先生在著名的泉州地區拍攝各種顏色各種種類的水母【第2幅圖】此作品由河北攝影愛好者左先生在著名的汕頭地區拍攝各種顏色各種種類的水母【第3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魏先生在著名的衡陽地區拍攝
  • 知名視頻博主貝樂泰和大胃王mini作客北音分享「校園Vlog拍攝」
    11月20日下午,新浪微博校園原創者計劃全國高校巡講北京站在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地下報告廳成功舉行,知名視頻博主貝樂泰和知名美食博主、微博vlog博主大胃mini作為嘉賓出席本次活動帶來「校園Vlog拍攝」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