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真的會中毒嗎?喜歡吃野生菌的朋友快來圍觀外國媳婦的科普

2020-08-27 元元sonia

之前呢,跟大家說過一些關於我對於野生菌的了解,當然我也不是專業的,我老公才是專業的,因為他從小在大山裡長大,每個雨季他們都會去大山上採蘑菇。

也許大家也有很多人是見過毒蘑菇的,但是呢,你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是吧?那我就把我老公分享給我的知識一一奉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拿走不謝!

首先呢第一種聽說叫:毒蠅傘》看上去是不是很好看,就像草莓一樣,我都想咬一口,但是聽說如果誤食就會嘔心不舒服腹痛腹瀉以及精神錯亂,所以大家看到一定要避而遠之。

毒蠅傘

第二種聽說叫:《狗屎苔》這個就厲害了,吃完之後還會跳舞唱歌!所以大家看到也要小心

狗屎苔

第三種:《致命百毒傘》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不是好惹的,電視劇裡面也有一種叫什麼散的,但是我不記得了,說不定就是用這個做的,雖然這個傘的長相很平凡但是大家還是 要敬而遠之。

致命百毒傘

第四種:《鉛綠褶菇》聽這個名字應該是含鉛量高吧,我也不專業,有專業人士可以給我留留言科普一下。尷尬

鉛綠褶菇

第五種:《網孢牛肝菌》聽說四川很多還有四川周邊省市也很多,很常見,大家看見就快跑。

網孢牛肝菌

第六種:《大鹿花菌》這個好像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毒性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各不一樣的,大家也謹慎。看上去就像一個黃玉石一樣。

大鹿花菌

後面還有一些 就不一一介紹了,不然審核過不了怎麼辦?大家看看圖片記在心裡,特別是喜歡上山去採蘑菇的朋友,收藏一下這個文章沒事就拿出來對比一下。請叫我雷鋒!!

赭紅擬口蘑

白毒鵝膏菌

毒鵝膏菌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結束了,喜歡的朋友記得給我點讚加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都是因為這兩種菌!
    朋友聚餐誤食毒菌 男子中毒入院搶救 前幾天,家住玉溪華寧的郭師傅與幾名朋友一起聚餐,席間有用兩種野生菌做成的菜。郭師傅告訴記者,當天他是應約到朋友家去吃飯的。 郭師傅: 「當時他們撿來以後,就說吃菌,就在他家洗了,炒了就吃了。」 「以前吃過這個菌沒?」 「沒有。」
  • 吃野生菌女兒亡父母重傷 用蔥白能檢驗菌是否有毒!
    日前,有媒體報導,雲南曲靖有戶家庭,因為吃了撿來的紅蔥菌、銅綠菌和松子菌,後女兒全身器官衰竭壞死搶救無效死亡,而父母兩人至今未脫離生命危險。  是因為這三種野生菌的緣故嗎?據母親杜雙蘭說,3種菌,村裡人都經常吃,以為不會有什麼。杜雙蘭的親戚蔣先生則認為,「我們懷疑是菌子沒炒熟,平時吃這3種菌都是沒有問題的,也會混在一起炒。」
  • 野生菌味美怕中毒?山區農村大媽道出4秘訣,讓你放心享山珍
    各類食用野生菌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無比鮮美的味道備受人們的青睞,奉為「山珍極品」,但如果處理不當,極容易引發中毒事件,如何才能吃到健康而又美味的野生菌菜餚呢?在眾多的野生菌中,如何採拾、挑選、購買並正確烹飪,才能遠離中毒並享用「山珍菌子」的美味呢?為此,花腰妹專題走訪了一位山區農村趙大媽,她自小在山林裡長大,採食了大半輩子野生菌,每年依靠豐富的山林資源撿拾野生菌出售,補貼家用。聊到野生菌中毒問題和如何安全吃菌子,趙大媽給我分享了她多年來通過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4個訣竅」。
  • 這種雲南野生菌為什麼能讓人產生看到「小人、小精靈」的幻覺?
    其實在雲南,每年都會發生大量吃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因為這裡是中國著名的「菌窩子」,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因此,雲南人自古就有吃野生菌的習俗,一到夏天必然會出現在餐桌上,這是一種深入靈魂的熱愛。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進入雨季後雲南人迎來了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生死存亡"時刻野生菌吃錯比吃錯藥還惱火會要命7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造成的,它們不愧為夏季雲南老百姓的兩大「致命殺手」。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發生中毒的野生菌主要為亞稀褶紅菇。
  • 80天中毒273起,雲南人吃菌有多野?
    畢竟作為一個吃菌群眾,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吃菌中毒的高光時刻,誰這輩子沒見過幾個跳舞的彩色小人,瞧不起誰呢。吃菌中毒後呈現在每個人幻覺中的異世界也是精彩紛呈,見到會跳舞的七彩小人都是最常規的。「我奶奶吃菌子中毒了,說廚房有條龍,叫我爺爺去抓龍。」「中毒的時候覺得頭有水缸大,手腳像火柴,滿桌子小人跑來跑去,電視機頂上長滿30釐米以上的野草,風吹過來一浪一浪的,過癮得很。」「前兩天我媽的朋友吃菌中毒看到漫天的鐵絲衣架在飛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 吃菌會中毒?這也太危險了!試試這道菜,安全簡單又美味放心吃吧
    我最近聽說雲南同胞們吃菌引來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後來經過我深入的了解才知道,每當這個季節,雲南那邊下一場雨,之後再出兩天太陽,然後各類的菌種就開始瘋狂生長了。當然,這裡的菌類主要是指野生菌像一些牛肝菌、青頭菌、米湯菌、涮把菌、火炭菌和雞縱菌等。
  • 楊向紅:千奇百怪玉龍雪山野生菌,您認識幾種?!
    前幾天,我寫的《花兒一樣的麗江雪山野生菌,猜猜它是誰?》的帖子,經幾個網絡媒體先後刊登。得到了諸多網友的青睞和關注,不斷有人以微信或電話方式聯繫,讓我寫一個可食用菌的帖子,然後按圖索驥好去雪山採菌子回來吃,也有網友直接要求以後採菌帶上他,要跟我一起去採些菌回來跟家人一起分享山珍美食呢!
  • 能食用野生菌大全,這35種野生菌你認識多少?
    6、大紅菌為野生珍貴的食用真菌,內含胺基酸,多種維生素等人體必需成份,有安神補血作用,特別適合產婦及貧血者食用,其味較之其他菌類鮮甜可口嫩滑。大紅菌以朵大腳粗,顏色深紅者為佳,吃法可煮清湯,煮雞,炒、燜等,記住一定要煮透,特別是炒吃的,一定的燜煮透。朵小腳細有苦辣味的紅菌是有毒的,不能吃。7、奶漿菌因有乳白漿汁流出而得名。
  • 吃菌要小心!雲南衛健委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附毒蘑菇圖片)
    每經編輯:張楊運夏季來臨,雲南省到了野生菌採摘上市季節,同時也進入了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為防範和減少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月29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一、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識,不隨意採摘食用不熟悉、腐爛、幼小不能辨別的野生菌類。
  • 菜市場中的昆明風隙:山野精靈野生菌
    《昆明的雨》中,汪曾祺寫了「西南聯大食堂菜」牛肝菌、「菌中之王」雞樅、「人間至味」乾巴菌、「中看不中吃」的雞油菌。寫的品種並不多,只有4種。結合上下文判斷,其中的牛肝菌,很可能是黑牛肝,這種牛肝菌,目前也在最便宜野生菌之列。
  • 吃最「毒」的菌,住最貴的ICU?
    7月14日,雲南昆明一女子食用野生菌中毒被送入醫院,在病床上手腳並用做出抓捏抬舉等動作,表情認真,場面十分滑稽。 事後,她向朋友及媒體解釋說當時自己真的看到小人了,很有很多小精靈,以及花、雲彩各種,特別有意思。
  • 外形像珊瑚,又像掃帚,被稱為「野生菌之花」,你認識嗎
    都說陸地上有啥,海裡就有啥;你還別不信,這陸地上有馬啦牛的,還有狗呀、獅子、豹的,這海裡也有海馬、海牛、海狗、海獅、海豹的;可能有朋友又會說了,陸地上雞、鴨、鵝的,這大海裡有嗎?這世界呀最怕的就是「認真」這二字,咱住這疙瘩沒海,但我感覺若真這樣硬要一對一地比下去,那可就有點抬槓了。
  • 九月,告別了野生菌的雲南人都吃些什麼?
    不僅因為它是來自大山深處的鮮美,也因為吃野生菌的人需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常常有人調侃雲南人吃野生菌的時候得記住這「三熟:野生菌種類要熟,野生菌要做熟,去醫院的路要熟。雲南的野生菌從雨季開始上市,到九月中下旬開始退隱。那麼,告別了野生菌的雲南人,還有哪些美食可以吃呢?
  • 野生蘑菇傻傻分不清 專家教你正確「食菌」
    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昀瀟 徐煒倫   近日,雲南一名女子吃完一種牛肝菌「見手青」(因菌肉壓傷或手碰傷後呈靛藍色得名,有毒性)後發生中毒事件,並稱自己看到很多小精靈手舞足蹈。事實上,每年7、8月份,雨量增多,氣溫上升,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蘑菇旺季隨即到來。
  • 雲南野生菌的正確打開方式——銅綠菌篇
    雲南野生菌的正確打開方式——銅綠菌篇銅綠菌的地位在雲南野生菌之中屬於最普通的一類,價格也和打開的青頭菌差不多。至少在石林是這樣 ,今天早上買的銅綠菌是30元錢一千克,比豬肉的價格稍微貴一點點。本來是想用來燜鴨子吃的,但是沒有買到合適的鴨子,而剛好前兩天得到了一塊3年以上的火腿,就決定汆火腿銅綠菌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湯用來泡飯,味道也是超讚的。銅綠菌由於帽下面有褶子,所以母親向來都不放心由我來清洗,一定要自己動手不可。清洗好的銅綠菌,掰成小塊備用。鍋裡面放一點豬油,把蒜頭煎香,加入適量清水。
  • 三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致肝腎損傷 「元兇」鎖定這些菌菇
    毒蘑菇圖譜 赤腳鵝膏菌 劇毒,毒素尚不明確,誤食後會造成急性腎損傷。  灰花紋鵝膏菌 劇毒,含有的肽類毒素是環肽化合物,誤食進入人體後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損傷作用。  白毒鵝膏菌 劇毒,成年人吃一個溼重50g的白毒鵝膏菌就可以出現嚴重肝衰竭,這種毒素潛伏期可達24小時。  溫州網訊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9月1日至30日中午12時全市共接到18例毒蘑菇中毒報告病例,而今年1月份至9月份累計達40例。市疾控中心為此發布風險警示:不採不食野生菌,遠離風險保健康。
  • 山裡這種野生菌,顏色鮮豔看似有毒,卻有特殊的抗癌功效
    這個季節無論在是什麼地方都是野生菌生長的時候,特別是雨後天晴,深山裡的野生菌就像是比賽一樣,爭先恐後的從地裡冒出來了,這也是我們有口福的時候。在這些野生菌中,就有一種叫「銅綠菌」的菌類。因為野生菌的數量都是有限的,營養價值也特別高,這就更是顯得它們的珍貴,雖然價格上有點小貴,但是我們總是會毫不猶豫的把它們帶回家,誰讓它們味道鮮美呢!生活在農村的人就好了,只要是下雨過後,可以隨時隨地上山採摘,既能嘗到美味又不用花錢,真是羨慕嫉妒恨呀!
  • 野生菌--鬼傘(1)
    菌類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無處不在,形態變化萬千,種類無盡繁多,造物神奇,每個種類的存在都有其意義所在,目前人工能夠栽培的菌物品種不及野生菌的萬分之一
  • ——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
    ——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顏之宏、林碧鋒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  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