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歸成——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代中國建築師》主題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該項目是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和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協辦,展覽集中展示1918年至1935年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求學的20多位中國留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業成就,並揭示其在建築理論與建築史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和對中國學術的深刻影響。
本次展覽策展人童明教授並介紹了該策展的緣起和歷史背景,他認為該展覽對於人們了解並記憶第一代中國建築師群體,及其所做的歷史貢獻和開創性的重要價值。「第一代建築師」在建築設計、建築研究、建築教育以及建築管理等諸多領域所做出的開拓性的成就,及其構成了中國近現代建築運動的重要內容,並對中國現代建築學的奠基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且影響深遠。
梁思成先生孫子梁鑑先生等多名「第一代中國建築師」家屬參加了開幕式,並給予展覽以高度評價。
展覽以專業性視角、以鮮活化方式,向學界與公眾首次集中展示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築師,以緬懷前輩的創業之功,相應展示我國建築學術、建築實踐的前進之路,以期對於未來中國建築事業的發展有所啟示。
「第一代中國建築師群體」中的學者和實踐者,他們在歷史理論研究、設計創作、建築遺產保護、建築學術交流等諸多方面,走出了既有國際視角,又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成為中國現代科技與文化發展進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梁思成,作為賓大歸來學子中的代表,與同行者一道開啟了中國建築理論、建築史學和建築教育、建築創作的發展歷程,在國家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他參與創立的中國最初的建築學術團體以及學術出版物,與志同道合者協力創建了中國自己的建築教育體系,培養了第二代、第三代建築學者和建築師,為中國文化事業和現代建築事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介紹,中國現代的城市建設與建築事業發軔於20世紀初,而中國現代的建築學專業與建築教育的建立和發展,與位於美國東部城市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之間存在著特殊而深遠的聯繫。在那一時期,中國第一代的建築家開始嶄露頭角,猶如群星璀璨,而他們中一些最為傑出的代表,如范文照、楊廷寶、梁思成、林徽音、童寯、陳植等等,都畢業於這所大學的美術學院的建築系與藝術系。
這一批留學生回國後,大多活躍在近代中國的建築設計、建築教育、歷史研究以及建築管理等諸多領域,成為一批具有奠基意義的中國建築師與建築教育家、建築歷史學家與理論家,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活動(包括建築教育) 的重要內容。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