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連綿地下了幾場雨,可悶壞了我家那好動的孩子。天一放晴,他就約了小區裡幾個孩子在樓下瘋玩。看著他們奮力奔跑的小身影,我的心情也愈加明媚起來,忽聽得「啪」地一聲,鄰居家的小孩摔了個仰面朝天,正摸著屁股疼得齜牙咧嘴,好在畢竟是小小男子漢,再加也怕小夥伴們嘲笑,硬憋了兩泡淚的他還是趕緊勉力撐著地爬了起來。
看著路邊滑出的一道長長的綠色軌跡,我從長度可以想像剛才孩子摔跟頭的慘烈程度。為防止孩子再蹈覆轍,我告訴他們,以後看到路邊地上的這種綠色的苔蘚可千萬要注意。孩子們好奇地問:「這個綠色滑滑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明明前段時間我們在這玩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啊!」
我告訴他們,苔蘚只有在地面溼潤的時候才會出現,而一旦經過太陽的照射,他們就會變得乾枯再也尋找不到。為了讓孩子們有更直觀的了解,或者說我實在是難以招架好奇寶寶們之後提出的各種問題,索性邀請孩子們到我家中,給他們看一本由法國的埃萊娜拉傑克、達米安拉韋爾杜恩所著的繪本《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
翻到書中「一叢苔蘚的復甦」那一頁,綠色苔蘚的微觀世界一覽無餘:
「緩步動物緩緩舒展身體,開始活動;線蟲和輪蟲伸展著、扭動著,再次踏上徵程,去尋找食物;在苔蘚的上層部分,彈尾蟲和甲蟎又回來了。瞧,它們正有滋有味地啃食那些微小的藻類和真菌呢。」
書中大開頁的畫面裡輪蟲、線蟲、甲蟎、彈尾蟲、水熊蟲栩栩如生,旁邊還都標上了數字編號,對應著左邊詳細的介紹,我們知道了:苔蘚並不具有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根,它們只能藉助葉片表面那層薄薄的水膜,把水分和養分儲藏在葉片中。在久旱時,它們為了生存會進入休眠期或慢速生長期,這其實類似於動物界的冬眠狀態,也是孩子們說的晴天時沒有看到苔蘚的原因。
《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書中除了具有藝術衝擊力的紀錄式手繪大場景,還兼具了科學的嚴謹性,為此兩位作者特意邀請了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塞德裡克於巴斯、克裡斯蒂娜羅納德來協助完成。
本書出版兩年即獲歐洲三大少兒非虛構類圖書獎項:2017年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頒發的「科學趣味獎」、2017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非虛構類「特別推薦獎」、2018年法國「科學無秘密獎」青少年組獎。
書中選擇了10個我們比較熟悉的微觀場景:盛大的水中芭蕾、海灘隱士的秘密生活、海底的幽暗派對、床上微叢林、攻擊皮膚的親密敵人、攻佔廚房的迷你貪吃鬼、森林土壤中的大工廠、一叢苔蘚的復甦、死水下的不眠之城、河中小民的英勇鬥爭。下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認識由微型生物和其他生物一起構成的豐富多彩的微型世界吧!
關於海洋的微觀世界
在大海裡,數不盡的微小生命隨波逐流,組成了海洋浮遊生物。橈腳類、介形蟲、旋轉漂浮的硅藻、翩翩起舞的微型水母和魚卵、蹦跳著的蝦幼體、你推我搡的海膽幼蟲、還有速度宛如離弦的箭般的毛鄂動物,這些豐富的食物吸引了眾多的魚類和哺乳動物。
而在幽暗缺氧的海底看似沒有什麼居民,實際上,淤泥中微型生物們從來沒有停止它們的活動:細菌和浮遊生物的屍體宛如陽光中的灰塵翩翩落下,在這隱秘的水域裡,鄂胃動物遊蕩著尋找它們的食物(真菌和細菌),不停蠕動的線蟲、動吻動物、橈腳類動物、多毛蟲正在舉行一場幽暗排隊。
至於我們漫步的海灘,同樣也活躍著一個微型生物群。有像蜈蚣一樣有著很多腳的甲殼動物須蝦,有可能它們正在追捕線蟲,有喜歡吃微型海藻的腹毛動物,還有喜歡藏身於此的鉤蝦和緩步動物。
海洋中的微生物群多種多樣,缺一不可。譬如作為食物鏈底端的硅藻,它們對海洋生物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另外,我們所呼吸的氧氣有近一半是它們製造的,這一點很令人驚奇,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只告訴過我的孩子綠色植物在太陽出來後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微觀世界
每到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總是喜歡把被子枕頭捧到陽臺上曝曬,女兒曾經問過我:「媽媽,你為什麼這麼喜歡曬被子?」
「因為被子枕頭上面有蟎蟲和細菌,它們害怕太陽,被太陽中的一種叫紫外線的光線照射之後,它們就會死去。」
我們很多人知道蟎蟲,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蟎蟲其實有很多種類:床單被褥裡喜歡吃人類皮屑叫的塵蟎,其中歐洲室塵蟎是最常見的種類,它們棲身於室內,窗簾、地毯、床鋪、灰塵中到處都有它們的數目眾多的社群。
「一克灰塵中就包含一個有上千隻蟎蟲的社群,一個枕頭可供養數十個這樣的社群,一張床就如同一個有著二百萬居民的城市。」
塵蟎吃皮屑並不是看到就撲上去直接開吃,而是通過一種叫匍匐麴黴的一種微型真菌,將皮屑轉化成塵蟎可以食用的食物。而塵蟎則通過傳播孢子,幫助麴黴擴散。
歐洲室塵蟎對人類最大的危害並不在於其對人的叮咬上,而是因其糞便能分解成極其細小的顆粒,並可以進入人的肺部引起過敏症狀,輕則打噴嚏、流鼻涕,重則發生嚴重的哮喘。所以對於易過敏人群來說,要注意床上用品的除蟎工作。
除了塵蟎,床上還有一種叫「普通肉食蟎」的兇猛肉食者,它們是歐洲室塵蟎的天敵。其捕食獵物的方式類似蜘蛛,它們靠身體前部的兩個大鉗子抓捕刺穿獵物,接著向獵物體內注射一種具有麻痺和消化作用的液體,然後將內容物全部吸乾。
河中的微觀世界
同海洋一樣,河中也有著無數的微觀生物:沒有力氣固定在河底的介形蟲和橈腳類、穩穩紮在砂石中不懼水流衝擊的豌豆蜆、勇敢攀登著水生植物的水蟎,還有為了躲避激流逃避捕食者而分泌黏液的石蛾幼蟲,它們繞著自己編織一個如同睡袋般的巢殼,並且像蝸牛一樣,常常背著自己的巢殼前進,一旦感覺到危險靠近,就躲進殼內。
微觀生物雖然個體極小,但在自然界中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我們的周圍都有其他生命與我們共存,我們應該尊重它們的生存空間,並注意維護生態平衡。
很多微小到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動物對人類世界卻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河水中的蜉蝣和石蛾幼蟲,對河水中的汙染和氧含量特別敏感,因此,這些物種可作為生物指標,因為它們的存在或缺失可以佐證水質的好壞。
結語:
微型生物種類繁多,其中一些我們已經知道,也有一些我們還不太了解。它們有的能夠自力更生,努力捕食,有的需要和別的生物合作過著寄生的生活;有的生活在水面,有的則在水中;有的在物體表面,有的深入內部。
《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一書用優美細膩的筆觸、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向我們微觀世界場景,畫面精美逼真,原本有些讓人生畏的小蟲子在作者的筆下,竟然也有了幾分可愛。
書中的比例尺和示意圖的設計非常棒,適合小朋友自己去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態。書中十幅精美的手繪彩圖採用了大開本、可摺疊的拉頁圖片局部放大的形式,展示了放大的微型世界的生態系統,近100種與我們共創世界的微型生物,每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每個微型生態系統都有準確、科學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