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生命教育,一定要看的2本繪本,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

2020-12-06 婷媽alan

文/婷媽

生命,意味著什麼?

這個話題似乎很沉重,尤其是在中國的傳統裡,一般很少跟孩子,尤其是比較小的孩子討論跟生命有關的話題,比如「死亡」,一部分原因是擔心孩子們無法理解生命的逝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傳統文化對「死」的忌諱,覺得不吉利。

所以,長輩們一般都會選擇用善意的謊言暫時欺騙著。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有必要讓他們正視這個話題。生命的本質就是生與死,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只要心中有愛有回憶,帶著逝去之人的期望,生活依舊可以精彩繼續

現在,我們不需要藏著掩著了,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啟齒或無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時,我們可以挑選合適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繪本,讓孩子自己在繪本裡找到答案。

這三本繪本,雖然都是講的「死亡」,但是,並不會讓人覺得害怕,反而讓人感覺到很溫馨。

1、《獾的禮物》

獾是一個讓人依靠和依賴的朋友,總是樂於幫助厲害。可是,他已經很老了。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他並不怕死,只是擔心他離去之後朋友們的感受。於是,他留了一封信給大家,信寫得很簡單:「我去下面的長隧道了,再見。獾。」

所有的動物都愛獾,大家都非常傷心。

大家想到獾曾經給他們的幫助:獾教鼴鼠用一張摺紙剪出一長串鼴鼠;青蛙在獾的幫助下學會了滑冰;狐狸總是系不好領帶,是獾教會了他;獾教兔子太太烤薑餅,還教她烤出了兔子形狀的薑餅……

獾給每個朋友都留下了離別禮物,他們可以永遠珍藏下去。最後,獾的朋友們學會了接受它的死亡。

《獾的禮物》作者蘇珊.華萊,是英國最著名的圖畫書作者之一,這是她的第一本繪本,出版後就獲獎無數。水彩風格的畫面,委婉地講述著一個有關離別的故事,適合6歲及以上的孩子閱讀。

2、《小傷疤》

媽媽因病去世了,生活跟以前大不一樣了。

為了留住媽媽的味道,我捂住耳朵,閉上嘴巴,關上家裡所有的窗戶。

為了留住媽媽的聲音,我跑到精疲力竭,還弄痛了自己。當傷口結痂之後,我又用指甲摳破,讓它重新裂開,這樣,就能留住媽媽的聲音了。

外婆來了,她是媽媽的媽媽。外婆張開雙臂擁抱我,握住我的一隻手,把它貼在我胸前,說:「媽媽就在這裡,在你的心窩裡,永遠不會離開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傷疤。最悲痛的莫過於親人的離去。

《小傷疤》作者夏洛特·蒙德利克,法國著名的童書作家,從事繪本及青少年小說創作,至今已出版約十五部作品。

奧利維耶·塔萊克(Olivier Tallec)是《小傷疤》的繪者,法國著名繪畫家。目前已出版超過六十本作品,曾榮獲國際安徒生插畫獎、美國巴切爾德榮譽圖書獎等多個大獎。

繪本中小男孩的各種情緒表達特別細膩,繪者多處留白與充滿情感的紅色主調,很真切地表現了生命教育這個主題,很適合6歲左右的孩子閱讀。

《小傷疤》出版後,曾獲多個獎項,包括入選2009年法國Baobab最佳繪本獎決選名單、2010年國際扶輪社青少年圖書獎、2011年美國線上獨立書店導覽圖書獎、2016年全國最美繪本稱譽等等。

兩本繪本,都是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獾的禮物》把「死亡」說得很委婉,畫面採用水彩的筆調,很清新淡雅;《小傷疤》直面生死問題,多處留白及紅色主調,引起我們的思考。

兩本繪本,都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繪本,在繪本閱讀中,孩子們能學會感恩和分享,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懂得珍惜生命。

(圖片婷媽實拍)

婷媽alan,10歲女寶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有育兒或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我們一起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焦點

  • 教育輿論場 | 珍愛生命 讓孩子理解生命的意義
    清明將至,很多家庭早就已經開始祭祖或悼念逝去的親人,而此時,也是一個給孩子教育「死亡」的好時機。  「死亡是什麼?」這對於成人來說難以解釋。「媽媽,什麼是死亡?」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更是難以回答。實際上對孩子進行死亡的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能讓他們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能讓他們懂得人間的愛意。
  • 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學會尊重生命,讓孩子懂得宅在家的意義
    一、孩子久宅在家無事可做,不如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在網課的教育下,這種特殊的時期,不能讓孩子只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我們要做的事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到現在的情況是怎麼樣,不能模糊的告訴孩子只是肺炎,所以不能出門。
  • 感恩生命敬畏生命,孩子需要生命教育,《小鳥的葬禮》是本好教材
    因為媽媽那一次帶我很認真地處理蠶寶寶的「後事」,讓我深深地理解了生命,特別是當我看到《小鳥的葬禮》這個繪本後,讓我又回憶起童年那段難忘而又有意義的故事。美國童書作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和插畫師克裡斯蒂安.魯濱遜聯合創作的圖畫書——《小鳥的葬禮》中,同樣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命的美好故事。
  • 正確的死亡教育,讓孩子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文|全文共1524字,閱讀時間3.5分鐘古代有個成語,叫「向死而生」,成語的意思是,只有清楚認識到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可貴。也從側面說明,不敬畏死亡和生命的人,向上的力量和動力不足。當我們正視死亡教育,就會發現它並沒有那麼可怕。何況,也不是你怕,就一定不會遇到的。清明節給孩子做死亡教育,時間剛剛好日本學者谷口雅春曾說過,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最可怕的人,就是對生命沒有敬畏。
  • 孩子對生命的認識,父母要趁早教育,別讓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
    隨著每年未成年人選擇放棄生命,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的人數逐漸擴大,大家開始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研究數據得出:中國孩子的自殺率目前在世界排名第一,是國際平均自殺率的2.3倍,每天都有接近650人自殺。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這篇文章,我將會從繪本作者、繪本賞析、繪本蘊涵的教育意義、繪本閱讀的方法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小黑魚》在現實中的教育意義——給成長中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可參照的範本繪本讀下來,從小黑魚成功脫險,到大海徘徊,再到成為魚群的領導者。小黑魚的成功看似是僥倖,但細細看來,一切卻是有根可尋的。
  • 當孩子虐待動物,是時候進行「生命教育」了
    對於孩子虐待動物的行為,我們要給予糾正,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貴,對於孩子的生命教育是必須的以及是急切的。2、懂得珍愛生命孩子進行了生命教育,孩子對於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懂得生命的珍貴,懂得了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能夠去隨意揮霍的,也不能夠去隨意踐踏他人的生命。孩子懂得了珍愛生命,能夠讓孩子不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做法。
  • 從學前兒童到大學生,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教育要遵循兒童生命發展的內在邏輯,採取更為生動淺顯的方式使孩子們從小事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   1、從身邊小事中感受生命的價值   比如:孩子養了2年的小倉鼠死了,孩子很傷心,這件事情,就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的契機;在處理這樣事件的時候,不要過於理性化,要從孩子的內心感受出發。
  • 以《獅子王》為例,從3個角度淺析「生命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獅子王》之所以能夠受到全世界各國家長的推崇,和它背後所包含的教育意義密不可分。這不僅僅是一部成功的動畫,更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教育片。 在大多數孩子眼中,死亡是充滿神秘和童話色彩的,他們往往會忽略死亡的真相,即死亡便是與愛的人就此告別。《獅子王》中就包含了對孩子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並不是讓孩子不畏懼死亡,而是讓孩子更好地生活。
  • 繪本《小黑魚》:給孩子的教育不僅只有「甜」,還需要孤獨與自由
    那麼如何讓孩子面對困難,自己解決?以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呢?《小黑魚》這本內容豐富,文字簡單明了,寓意深長的繪本將告訴我們答案。本文將從繪本的創作者,繪本風格、特點以及這本書給我們的教育意義和親子共讀啟發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講解,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穫和啟發。
  • 【推薦】2-4歲孩子必看的34本世界經典繪本
    原標題:【推薦】2-4歲孩子必看的34本世界經典繪本 2-4歲的寶寶,正處於語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發展期,親子共讀對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生命教育微課堂——長頸鹿來的那一天
    2020的冠狀病毒疫情,喚起了我們對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反省。為此,海南省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特開設了生命教育微課堂,期待與孩子們分享蘊含生命教育的故事繪本,培養孩子們認識生命,感受生命繼而尊重生命,樹立對珍視生命的價值觀。我們相信,最好的教育,永遠是通過生命影響生命,通過生命學會愛,學會善良。
  • 一起讀繪本01~與孩子共同了解《祖先生命進化的故事》
    就如本文作者喬納森.吐特在致家長、老師及其他讀者的信中所寫自然選擇下的生命進化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因為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很多人對生命進化有諸多誤解,他們認為進化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同時,還列出了一些有關生命進化的基本術語解釋,可以方便繪本解讀者父母或自主閱讀兒童更深入和正確的理解生命進化。以思維導圖形式繪製的「我們的生命進化樹」,從古細菌開始進化成真核生物再分化成植物和動物兩大類。而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就是——魚。
  • 從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
    視頻中的家長,這種不尊重生命的現象引起了網絡上的網友的熱議,很多網友認為,作為家長,如果要傷害小狗,不如當初就不要收養小狗,還能減少對小狗的傷害。而家長,只是覺得寵物是一個寵物,是生活娛樂的一個玩具,並沒有把寵物當作是一個獨立的有意義的生命。沒有把寵物看作是一個生命。這是很多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覺得寵物只是玩伴而已,沒有想過寵物也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
  • 藍蝶任誌慶:專注生命教育培養生命領袖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另外一方面就是現在的孩子,真的太缺少生命教育了。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現在的孩子往往都缺少三種非常重要的教育一一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財商教育。這三種教育經常是處於缺失的狀態,限於以往的老舊觀念,爸爸媽媽不願意和孩子談論,不想讓孩子太早的接觸這些話題。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面對死亡,我們要換一個角度,向年輕人輸出正面的價值觀和正確的生死觀,這也是傳遞正能量」。「有些年輕人面對挫折,會選擇自殺,我覺得這是一種逃避。只有大家理解生命和死亡的意義,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他感慨。「當你某天突然遇到了類似事情,生命教育知識就像一個工具,一本字典,你打開翻一翻,也許就有了應對困難的方法。」
  •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讓繪本不只是繪本
    不過也有老師會用一學期專門教繪本寫作課程,對繪本進行一些細膩的操作,使小朋友可以得到樂趣,還可以自己做一本手作書、友情包裹等。他們如果對詩歌有興趣,我們還可以教他們學寫現代童詩。另外還可以進行繪本劇表演。我們還有一種紙質劇,有一個木箱子,圖片一張一張拉出來,小朋友可以看,這也是一種閱讀方法。
  • 適合角色扮演的3本繪本解讀,教你深度閱讀
    下面,借著我帶開心讀過且玩過的幾本繪本,仔細聊聊如何結合具體的繪本帶孩子做角色扮演的遊戲,僅作拋磚引玉。父母們若能夠找到孩子喜歡的繪本,跟孩子一起發掘其中角色扮演的方法,當然也歡迎與我聊聊!   最後,鱷魚說:「我一定不要忘記刷牙。」   牙醫也說:「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記刷牙。」   《鱷魚伯伯 牙醫怕怕》用一個快樂的略帶諷刺意味的戲劇故事,給小朋友做了一場實用的生活教育。   TIPS:   1.
  • 《積木小屋》:和孩子談談「生命是什麼」
    生命需要尊重,需要欣賞,更需要敬畏,因此要以鄭重的姿態和孩子探討生命的話題。在童年期和孩子談論「生命」,核心在於培養孩子的生命情懷。生命情懷是對自我生命的接納和喜愛,是對生命意義的肯定和欣賞,以及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珍惜。《積木小屋》散發著瑰麗的生命情懷的光輝,質樸簡約的文字、素淨雅致的圖畫、溫暖柔和的色調珠聯璧合,共同描繪生命的各種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