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2020-12-01 騰訊網

導語

前段時間,開心爸爸在網上看到了一則「舊聞」,是關於日本給孩子的死亡教育。

他們的死亡教育是這樣做的。

在老師的帶領下,36個小學生在150天的時間內,分別領養兩頭小豬,並且把小豬飼養長大。150天後將這兩頭豬送往屠宰場宰殺,並且把豬肉分門別類的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看到小豬的時候是滿臉嫌棄,確實是這樣。當時的兩頭小豬其貌不揚,髒兮兮的,很難和可愛之類的字眼聯繫在一起。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和小豬的感情建立起來了。他們開始興致勃勃的和小豬打鬧,給小豬打掃豬圈,給小豬洗澡,還給小豬起名字講故事……不過好景不長,很快150天就到了,兩頭承載了孩子們歡樂的小豬被強硬的帶走送往了屠宰場,這還不算完,很快的經過處理的豬肉又送到了孩子們面前,並且要求孩子們以這些豬肉為午餐。

可想而知,那個活蹦亂跳的小豬變成了豬肉,換誰都很難接受。這些孩子們也是在這樣,有的孩子邊哭邊吃,有的孩子沉默不語,有的孩子夾著一塊肉就是餵不進嘴……

他們用這麼殘酷的做法,給36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就是死亡到底代表著什麼。當然後期關於這種做法的討論很多,有人覺得太過於殘酷了,把自己帶著感情的動物變成了肚子裡面的肉,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而有些人則是覺得,本來死亡教育就不是一件和風細雨的事情,本來死亡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衝擊無比大的事情,沒讓孩子提前接受過殘酷的現實,很難讓他們日後能夠自如的面對死亡。

拋去這些討論不談,其實儘早的儘量真實的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對孩子來說,生命教育有多重要

近些年來,經常會有一些孩子們輕生的新聞發生。

什麼在橋上奔跑10來米跳進河裡面的17歲男孩啊,什麼打破學校玻璃不敢和爸爸媽媽說最後以死謝罪的9歲男孩,還有被媽媽大了兩個耳光直接跳樓的初二男生啊,這些林林總總發生的孩子們輕生的新聞,確實是像一把大錘子敲打著每個爸爸媽媽的心。

我們到底該教育孩子些什麼?

一方面,現在的孩子確實是壓力非常大,來自學業的壓力,來自家庭的壓力,來自學校的而壓力等等,就像是大山一樣壓在孩子身上,讓還稍顯稚嫩的他們氣都喘不過來。再加上現在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很少和孩子溝通,也不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情況,所以問題出現後,孩子們的不滿情緒到達了頂峰,往往會選擇比較激烈的方式。

另外一方面就是現在的孩子,真的太缺少生命教育了。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現在的孩子往往都缺少三種非常重要的教育一一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財商教育。這三種教育經常是處於缺失的狀態,限於以往的老舊觀念,爸爸媽媽不願意和孩子談論,不想讓孩子太早的接觸這些話題。但孩子們又會源源不斷的遇上類似的問題,甚至有些孩子還因為懵懂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特別是生命教育。

其實生命教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家裡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一天天的變老,隔壁的老爺爺忽然得了難以治療的疾病,家裡養的小金魚突然有一天死掉了,還有今年席捲全世界的冠狀病毒性肺炎,這些事情無一不在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美好,有些事情的發展不會像他們想的那樣順利。

這其實就是生命教育能夠告訴孩子的,人生並不都是快樂的,也會有分離有失去,而如何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失去,如何面對分離,這才是爸爸媽媽該告訴孩子的,也是孩子成長前所應學到的一課。

如何給孩子講好一個生命的故事

其實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給他們進行生命教育的方式並不一樣。

比如3歲前的孩子,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淺薄,對死亡生命這件事情就更沒什麼概念了,所以,這個期間爸爸媽媽對他們的生命教育,主要可以以比喻或者結合現實生活的方式來進行。

比如3-6歲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對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生命以及死亡這件事,對他們來說還是顯得太過於宏大了,爸爸媽媽可以側重於安全的講解,以及死亡是很危險的方面的講述,提前給孩子進行科普。

比如8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進行正常的生命教育了,面對孩子的一些疑問,已經不能說是矇混過去了。而是應該用科學的角度以及態度來看待這件事,了解生命了解死亡。

一般來說給孩子講述生命教育這件事,或者回答孩子一些關於死亡的問題,總的原則是「不避諱」「清晰」「簡單」。

首先是不避諱,這裡說的是生命教育是一件很需要尊重的事情。

尊重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是尊重孩子。對於孩子提出來的疑問,應該實事求是的告訴他們,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在聽到死亡後的各種反應,以及尊重孩子面對死亡的一些恐懼。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用尊重的態度來講述,給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針對性,更加有效。

另外一方面是尊重死亡這件事,眾所周知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死亡代表著生命的現實性和有限性,爸爸媽媽對生命體現出了尊重,孩子才能有更加正常的態度。

其次是清晰,給孩子講清楚生命的來龍去脈。

生命本身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一個很複雜的認識,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這樣了。所以,爸爸媽媽更應該給孩子一個清晰的認識。

至於如何給孩子講,爸爸媽媽們可以根據實際的事情展開。

前段時間,開心養的幾條小金魚死了一條,晚上回家他就發現有條魚飄在了魚缸的水面上方,並且翻了白肚子。爸爸媽媽就可以藉助這個機會給孩子清晰的講解。

比如「小魚死了,就是它不再像之前那樣可以隨意的遊動了。死了的小魚,不會感覺到餓,不會感覺到渴,它沒有了一切的感覺,只是靜靜的漂在那裡。」這裡就涉及到了死亡的幾個要點「不能動了」「沒有感覺了」「不存在這個世界了」。類似的機會多了,就能給孩子構築起一個比較全面的,對於生命對於死亡的認識。

最後就是簡單了,爸爸媽媽可以藉助一些特殊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死亡理解生命。

在《關於兒童與死亡》一書中,作者提出了「透過繪畫、遊戲過程,有助於兒童理解或面對死亡」的概念。實際上現在市面上關於生命以及死亡題材的繪本也不少,爸爸媽媽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給孩子讀讀,可以更好更加簡單的幫助孩子認識到生命,認識到死亡。

比如阿狸的這本《夢之城堡》。

講述的是阿狸和媽媽一起去山頂看夕陽,媽媽突然說自己要是有一天死了,就要埋葬在山頂,這樣就能每天都看到夕陽了。

然後稚嫩的阿狸就和媽媽進行了一段關於死亡的對話。

媽媽很是溫柔的告訴了阿狸,死亡就是再也等不到媽媽回來,再也見不到媽媽,但卻可以通過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來感覺到媽媽的存在。

最後夕陽下的小阿狸雖然有點悲傷,但還是有點幸福。

故事很簡單,卻給孩子很好的說明了死亡這件事,也給孩子講清楚了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的來源並不是說「死亡並不會來臨」,而應該是就算是面對死亡,我們也能用更好的心態來面對。

雖然我們不能讓孩子不再接觸死亡,但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心態,讓他們能夠更加坦然的面對這一切。

開心爸爸有話說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生命教育這件事情是伴隨著他們長大一直進行的。不過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兩個問題上,如何看待死亡以及如何更好的度過每一天。

既然註定有一天要死去,那麼活著的時候,我們更要深刻的體會生命的快樂、悲傷、喜悅、痛苦,然後在這之間體會到人生的千滋百味。

這其實就是人生,也是爸爸媽媽應該教給孩子的。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國內孩子欠缺的死亡教育,日本是如何做的?
    死亡究竟是什麼呢?」說起來,國內家庭一直都缺乏三大基礎教育,分別是性、死亡和愛。其中,大部分家長都會談「死」色變,某種程度而言,這種教育甚至比性都難以啟齒。那麼,面對孩子的疑惑時,家長該如何應對?胡可就給我們上了一課。胡可和沙溢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兒子小魚兒突然蹦出來一個問題:「媽媽,人老了會死嗎?」
  • 正確的死亡教育,讓孩子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當我們正視死亡教育,就會發現它並沒有那麼可怕。何況,也不是你怕,就一定不會遇到的。清明節給孩子做死亡教育,時間剛剛好日本學者谷口雅春曾說過,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最可怕的人,就是對生命沒有敬畏。眼下到了清明節,可能由於疫情的關係,我們無法像以前一樣去祭奠逝去的故人,但這剛好是給孩子做死亡教育的時間。現在剛好是春天,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大自然中,看花開花謝,跟他說各種生命的形態變化,就像我們的生命過程一樣。
  • 教育輿論場 | 珍愛生命 讓孩子理解生命的意義
    清明將至,很多家庭早就已經開始祭祖或悼念逝去的親人,而此時,也是一個給孩子教育「死亡」的好時機。  「死亡是什麼?」這對於成人來說難以解釋。「媽媽,什麼是死亡?」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更是難以回答。實際上對孩子進行死亡的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能讓他們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能讓他們懂得人間的愛意。
  • 青少年教育探討:家長如何正確地讓孩子理解死亡和對人生的意義
    提起死亡,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忌諱的,是的,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死,是一個很忌諱的詞。白巖松曾說過,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像小學生,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如何正確認識死亡,早已不是醫學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社會議題。
  • 從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
    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視頻,小孩養了一隻狗,但是小狗生病了,需要花費幾百塊錢才能治好小狗的病,而小孩的父親因為覺得小狗的醫藥費太過於昂貴,就當著孩子的面,把寵物狗從手裡重重的摔到地面上。小孩當場就給嚇哭了,而小狗也因為本身身負重病,而加上直接摔到地上的承重的壓力,小狗也搶救無效死亡了。
  • 五部口碑炸裂的動物紀錄片,讓孩子對生命充滿敬畏
    當孩子開始對死亡的話題感興趣;當孩子不注意人身安全,不懼危險;當孩子太過謹慎,擔心自己死掉…… 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引導? 生命教育,是我們的孩子最缺失的一課。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紀錄片來理解生命與死亡。
  • 閉口不提的死亡教育,才最讓孩子恐懼
    在中國教育裡,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樣,在絕大部分大人的眼裡,都是禁忌。孩子要想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基本都靠自學。於是,孩子們只能通過網絡、文學、影視作品等,自行構建腦海中的「大象」。但實際上,孩子是父母情緒最忠誠的接受者,他們很敏感,能通過大人的情緒和反應來感知這件事。如果大人對死亡持有恐懼和禁忌的態度,孩子就會在心中給死亡畫上神秘的符號,也會承接大人的這部分情緒。
  • 兩大因素導致當代孩子對生命漠視,父母責任最大!
    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並不是父母生育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自己。有些父母在一氣之下,會罵孩子「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但是孩子就希望自己被生下來嗎?他們並不能決定自己在哪裡出生。當今環境下的大部分人都是不順心的,他們要麼在工作時候被批,要麼是沒有工作被家人批,而小孩卻讓這些人糟糕的生活有了起色。
  • 孩子對生命的認識,父母要趁早教育,別讓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就要教會他們如何正視生命、尊重生命。高二的同班同學,女孩長得很漂亮也很開朗,學習成績處於中等水平,和班上的一些同學關係也很好,我怎麼也想不到她會走上輕生的道路。教會孩子學會尊重一切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儘可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追求,進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幾乎是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生存教育。但是從沒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生命教育。
  • 這4部動畫片教育孩子是最好的,過來看看吧!網友:小豬佩奇被批
    這4部動畫片教育孩子是最好的,過來看看吧!網友:小豬佩奇被批那我們知道現在的話隨著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很多家長也會遇到這些問題,就是在孩子鬧人或者是哭的時候呢,家長他們都會給孩子打開手機,然後給他放動畫片,讓孩子看動畫的時候,然後就非常安靜了,這也是最近一年來我遇到最多的現象,但是你知道嗎?有些動畫片是會帶壞孩子的。
  • 感恩生命敬畏生命,孩子需要生命教育,《小鳥的葬禮》是本好教材
    我在星期天的早上跟媽媽說出去跟小夥伴打豬草,然後伺機好尋找桑樹,「功夫不負有心人」,真的是在後山上一個小溪邊的坎坎上找到了一株很矮小的桑樹。如其說是桑樹,還不如說是桑枝條,很嫩小的小小樹苗,我摘了三片桑樹葉,我想它這麼小,我要慢慢來摘。這個小桑樹,是我暑假每天都要光顧的,我會給它澆水,因為我的蠶寶寶需要它。
  • 連雲港一家四口同日死亡:先有好父母,後有好孩子
    很多人質疑兩個孩子到底是在父母之前死還是之後死的,其實從通報上的這句「鑑於朱某夫妻已經死亡,不符合立案條件,公安機關未予立案」可以看得出來。 網友們義憤填膺地指責這對父母,不踏實努力去掙錢,反而各種借錢還大量買彩票,做這種不勞而獲的發財夢,毫無身為父母的擔當。
  • 當孩子虐待動物,是時候進行「生命教育」了
    現在社會上出現很多孩子自殺,不珍愛生命的行為,總是去輕易就放棄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家人陷入痛苦的生活中。孩子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是因為孩子對於自己的生命不珍愛,沒有經歷生命教育,沒有樹立起生命觀念。上海一名8歲男孩因為起床晚被批評,從樓上縱身跳下,幸好小男孩只是鼻骨骨折,並無生命危險。
  • 日本最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上至國家、下至國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聰明、還是日本政府有什麼激勵機制嗎?日本的教育一直都是下了血本的,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日本從不含糊,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教育優勢,成了很多人移民的考慮因素。日本的教育,一直是其移民的巨大優勢所在。那麼日本的教育究竟優秀在了哪裡?看到日本的小學教育我全明白了。!
  • "死亡作文"敲響生命教育警鐘
    時,居然寫出「我讚賞死亡……」家長看後,不禁嚇得哭起來:「寫這樣消極的作文,是不是兒子思想出了什麼問題?」   一篇「讚賞死亡」的作文,的確讓人感到有些另類,但畢竟道出了孩子心聲,也許正是孩子真情的表達,才讓我們有機會觸摸孩子的內心世界。一個孩子對死亡人認知態度,映射出孩子對生命的感悟程度。孩子「讚賞死亡」,這說明孩子對生死觀還缺乏科學的解讀。
  • 直面生命教育,一定要看的2本繪本,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
    這個話題似乎很沉重,尤其是在中國的傳統裡,一般很少跟孩子,尤其是比較小的孩子討論跟生命有關的話題,比如「死亡」,一部分原因是擔心孩子們無法理解生命的逝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傳統文化對「死」的忌諱,覺得不吉利。所以,長輩們一般都會選擇用善意的謊言暫時欺騙著。
  • 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學會尊重生命,讓孩子懂得宅在家的意義
    這幾天天氣都非常好,我們都在陽臺上曬太陽,這個時候就看到樓下有幾個人在活動,結果孩子就坐不住了,怎麼說都要下樓去玩。可是孩子本身體質就弱,我擔心孩子的抵抗力不足,並且這個時候都是非常時期,不知道在樓下的人是什麼身份,還是不能直接輕易行動。
  • 在線教育瘋狂,孩子卻在被「內卷」
    以前的家長還會為孩子認識了很多小動物,學會了幾個英文單詞,而沾沾自喜時。現在看來,不值一提,在海澱雞娃家長群裡,討論的都是從幼兒階段就衝擊ZZP(早早培)的兒童是如何學習的?家長之間又都交流什麼。焦慮無時無刻不再蔓延,會看到幼兒園的孩子們過上了5點放學,6點奧數,8點英語的日子,孩子連同家長一樣,也成了996甚至007。
  •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日本父母如何鍛鍊孩子的左右腦思維?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日本父母如何鍛鍊孩子的左右腦思維?,日本父母如何鍛鍊孩子的左右腦思維?STEM學習方法》所謂STEM教育,是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它強調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索、實證研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疫情下,如何呵護孩子生命健康?
    近日來,「小學生跳樓」的新聞在網絡上不斷傳播。孩子,生命剛剛開始,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與「跳樓」「自殺」「死亡」這些詞語掛鈎真是讓人觸目驚心。那麼,如何呵護孩子的生命健康、讓他們珍愛生命?尤其是在當前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孩子心理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