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南北長4000公裡,東西僅寬100公裡,該怎麼印地圖裡?

2020-12-08 騰訊網

智利號稱是「天涯之國」,狹長高聳的安第斯山脈將智利與美洲本土割裂,自成一體,西部又臨浩瀚太平洋,常常被認為是「遺忘的角落」。

▲首都聖地牙哥可以看到安第斯山脈的雪山

不過,「天涯之國」智利並不是完全沒有特點,其國土長寬比達到驚人的22:1,是國土最狹長的國家,東西方向最窄處97千米,最寬處也不過362千米,南北卻長4352千米,橫跨了38個緯度。

▲南美洲各國地圖

用個更形象的比喻,智利南北長如黑龍江到海南島,國土寬度卻像臺灣。國土太過於狹長,氣候也複雜多樣,變化極大,至少包括了七種主要的氣候類型,最北邊的阿塔卡馬沙漠高溫乾燥、百年無雨,最南邊的火地島天寒風勁、冰川密布。

▲南美洲氣候分布圖,智利是一個氣候類型非常多樣的國家

一、南美「ABC」與地球「貪吃蛇」

智利在南美諸國中,很多方面的稟賦並不算突出:論面積,比不上巴西、阿根廷;論人口,還比不上哥倫比亞、秘魯;論地理位置,智利處於相對冷清的太平洋沿岸一角,與南極隔海相望,也比不上相對發達的大西洋沿岸的烏拉圭、委內瑞拉等國。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條件不起眼的,國土形狀奇異的「貪吃蛇」,卻在南美洲與強大的巴西(B)和阿根廷(A)齊名,號稱「ABC」三大強國,同時還是南美洲第一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

這是為什麼呢?其一是因為後天努力。1970年代,智利政變,皮諾切特將軍上臺,摒棄了南美國家普遍採用的國家資本主義政策,實行更適合智利國情的經濟自由化改革,國企私有化,抑制通貨膨脹,並將國內市場對接到全球貿易體系之中。

正是這一舉措,智利避免了南美國家普遍遭遇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拉美陷阱」,重新激發了經濟活力。在很短時間內,智利經濟就觸底反彈,並在1990年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明星。

其二還是因為天賦異稟。智利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銅礦開採佔了智利國內生產總值的20%和出口的60%。同時,智利還擁有一種世界上獨有的礦產資源—硝石。這種礦產是製造火柴、煙火藥、黑火藥、玻璃的原料和食品防腐劑等必不可少的原料。

二、「貪吃蛇」是如何成長的?

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時期,以安第斯山脈為界,分別在以西和以東建立了以布宜諾斯諾斯艾利斯為中心的拉普拉塔總督區,和以利馬為首都的秘魯總督區。

▲1776年西班牙在南美洲總督區的劃分

當時的智利也是秘魯總督區的一部分。後來因為利馬離智利太過遙遠,西班牙殖民者對智利的統治鞭長莫及。

當地的土生白人和混血人(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結合而生的一個新族群)就開始蠢蠢欲動開始鬧獨立,終於到了1812年,智利民族志士徹底擊敗了西班牙殖民者的軍隊,成功獨立建國。

剛剛獨立成功的智利,領土形狀要比今天「短」的多,大概只是今天的一半長。

▲1840年以前的智利(黃色部分),領土長寬比還遠沒有今天這麼誇張

智利在與南美洲鄰國的比較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以混血人為主。而這也使他們比以純種印第安人為主的秘魯、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文化水平要高一些,繼承了歐洲西班牙文化;又比以純種白人為主的阿根廷、烏拉圭要好勇鬥狠一些,不像阿根廷的那些歐洲移民那麼懶散。

這樣的血統特點就使智利既保留了原始人的勇武勤奮,又擁有了歐洲人高超的科技文化,再加上挾開國之威勢,智利民族生機勃勃、精氣飽滿,很快就不再滿足於已有的領土面積,開始了向外的擴張徵程。

而向外擴張也要選對方向,智利西邊是一望無際、深不見底的太平洋,東邊是平均海拔4000多米,即使以現在的技術條件都很難逾越的安第斯山脈。擴張的方向就只剩下兩個選擇:向南和向北。於是智利開始了自己的「拉伸」進程。

▲東邊是無法逾越的高山,西邊是浩瀚的大洋,唯一的出路只有向南向北了

在北邊,是秘魯和玻利維亞佔有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那裡為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寸草不生,終年難下一滴雨,可是卻有著當時兩種寶貴的戰略資源: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硝石,以及優質的有機肥料—鳥糞。

為了爭奪這些資源的所有權,智利很快就與秘魯和玻利維亞爆發了爭端,最終因此引發了戰爭,史稱「硝石戰爭」,也稱為「南美太平洋戰爭」。

擁有著西方更先進武器的智利軍隊很快就打敗了以原住民為主的、甚至還在使用原始弓箭的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智利軍隊所向披靡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秘魯的首都利馬。最終,兩國籤訂喪權辱國的議和條約,秘魯將塔拉帕卡省割讓給智利,並將塔克納和阿里卡兩地區交給智利管轄10年。

玻利維亞則損失更大,他們所割讓的,不僅僅是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沿岸之間的能夠生產鳥糞與硝石的領土,同樣還是該國唯一的出海口,而這就使其成為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家,嚴重影響了其經濟發展。

▲丟掉出海口,從此成了內陸國

而在南方,智利原先還想跨過安第斯山脈搶佔巴塔哥尼亞(今阿根廷的中南部),無奈因南北相距遙遠,受到地理制約,分兵作戰南北兩頭用兵會造成兵力分散而作罷。最終,阿根廷兼併了該地區,而智利人只能繼續在安第斯山脈西麓南進,最後得到了阿勞坎尼亞(印第安原住民,阿勞坎人的家園),並與阿根廷瓜分了世界大陸的南部盡頭—火地島。

智利在北方和南方對領土的貪婪徵服,也使該國領土形狀像一條貪吃蛇一樣,不斷地拉長,最終成就了今天的世界最狹長國家。而且智利人民對如今22:1的國土長寬比例還是不夠滿足,想要進一步發揚人定勝天的開拓精神,對海峽對面的世界極地南極半島提出了主權要求,打算再接再厲創造國土狹長新的世界紀錄。

▲智利對海峽對面的南極半島提出了領土要求

三、國土這麼長,地圖可怎麼印?

除了國土面積不斷地增長之外,極為狹長的地形也給智利這個國家帶來了種種意想不到的麻煩:狹長的地形導致了南北的城市之間的距離相對遙遠,不同的城市之間交流極為不便,甚至有人戲謔地稱智利縱觀南北的鐵路幹線,因為沒有寬度修建道岔火車無法掉頭。

其次,這種特殊的地形也造就了智利在全球中極為孤立的地理位置,智利西鄰浩瀚無際的南太平洋,東部是終年積雪高聳入雲的安第斯山脈,南部直抵火地島與白雪皚皚的寒極南極洲隔海相望,北部雖與玻利維亞秘魯接壤,但實際上邊境附近則是終年無雨的沙漠。

從智利首都聖地牙哥飛到最近的國家秘魯首都利馬的時間,和從歐洲最西端的倫敦飛到最東端的莫斯科時間差不多。

▲放大世界上看,智利的國土更為奇葩

最後,這種國土形狀還使智利全國地圖的印製成為了天大的難題。該怎麼印?照著智利形狀的長寬比來印? 22:1的比例恐怕會使地圖掛在牆上看起來更像一條蛇;那就修改一下,改成稍微合適好看一些的長寬比來印?鄰國阿根廷的存在恐怕會喧賓奪主,使這張地圖看起來更像阿根廷地圖。當然,什麼樣的難題也難不住智利人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智利人民想出了種種絕妙的解決辦法。

方案A:左邊放出全圖,右邊放出首都附近地區的細節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保持了國家版圖的完整性,而且詳略得當,但缺點是把同屬一國的領土分成了三六九等,有重視首都輕視邊境地區,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之嫌。

▲左邊為全國地圖,右邊為首都地區詳圖

方案B:將全國地圖分成南北分置於左右,這種方法倒是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了,但又有分裂國家為南北兩部分之嫌。

▲左邊為智利北方地圖,右邊為南方地圖

方案C:有時也會斜印或橫置。這樣做倒是避免了分裂國家的傾向了,只是地圖的規矩就是嚴謹地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方向,這樣一來就無法在地圖上分辨方向了。

▲斜著放

▲躺著

智利人爭爭吵吵了好多年,也沒能決定最終要用哪個版本。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地形第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度超4000公裡,怎麼形成的?
    智利的南北跨度超過了4000公裡,這個距離相當於從中國山東青島到新疆烏魯木齊的直線距離。 但是東西跨度卻不到180公裡,幾乎和浙江省的南北跨度差不多。還有一點,智利如果加上它自己主張的南極領土,那麼它將成為世界上南北跨度最大的國家。 因為它版圖的南北跨度會超過了8000公裡。
  • 史上印地圖最難的國家:南北跨近40個緯度,卻比臺灣省還窄
    我們的國家從世界版圖上來看,也算得上是「氣派」了,但是對於有的國家來說不是這樣的,對於智利說,印個地圖甚至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給「智利」的廣大民眾帶來了不少煩惱,其中之一就是這地圖到底要怎麼印。 智利的南北 智利的大致在南緯18度到57度之間,跨越了近40個緯度。有的朋友會想,這又有什麼難的?我們中國最北漠河的緯度是53度31分,南邊曾母暗沙的緯度是4度15分,這還整整差了49度多,我們的南北跨越也很大,也沒見我們嫌畫地圖太難啊。
  • 智利長寬比例達到24比1,如何繪製全國地圖?
    最典型的國家就是南美的智利,智利是世界上版圖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4352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為362.3公裡,平均寬度為180公裡,長寬比例為24比1,這就好比一位身高1米7的姑娘,腰部寬度還不足15釐米,A4腰算什麼,這可以說是
  • 智利繪製全國地圖,為何經常把南極畫進去?
    挪威全長約1750公裡,越南則是1600公裡,兩個國家連在一起,也就是3350公裡。而智利一個國家的南北長度就達到了4350公裡,比第二第三名相加還要長一千公裡。此外,智利不僅南北距離長,而且東西的平均寬度更小,身材更勻稱,比如挪威東西寬度平均為430公裡,越南平均為200公裡,而智利的東西平均寬度只有180公裡,從地圖上看,智利的形狀就像是一隻又瘦又長的毛筆,上部分是筆桿,南部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眾多細碎海岸島嶼相當於筆尖
  • 智利、印度、俄羅斯等世界各國是怎樣劃分南北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給大家整理了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這幾個國家是如何劃分南北的有,裡面有什麼歷史淵源和有趣的南北差異,因為篇幅的限制,將剩下的國家放在這篇文章講述。包括了大家非常好奇的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也有同中國一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還有因巨大的東西差異而被忽略的俄羅斯,以及其他一些國家。
  •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容易被忽略的強國智利,地圖都不好印刷
    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智利,從最北端的海港城市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島(東部大部屬阿根廷,西部和南部約三分之一屬智利),南北僅陸地跨度就達到了4352公裡,比我國黑龍江的黑河到海南省的三亞距離還要長將近200公裡,而東西平均寬度大約只有180餘公裡。
  • 世界上最長的國家:形狀就如同細長木棍,地圖還得分為4段印刷
    在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地圖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國家的地圖,就像一直昂首挺胸的大公雞,還有一些國家的領土就如同長棍一樣,比如挪威、智利、越南,這些國家的領土都是極其狹長的,南北的長度能夠達到幾千公裡。
  • 海岸線不足100公裡的四個國家
    當今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當屬加拿大,長度可以達到20萬公裡。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面積大,以及北部擁有很多細碎的島嶼,無形中增加了海岸線的長度。而海岸線最短的國家為歐洲的袖珍小國摩納哥,海岸線只有四公裡。當然摩納哥面積也很小,海岸線短並不足為奇,下面介紹四個面積不算小,海岸線卻不足100公裡的國家。
  • 新疆「最動人」雅丹地貌,長400公裡寬20公裡,現如今成塞外奇景
    談到中國最美麗的雅丹地貌,我認為首先是新疆哈密的雅丹地貌,這是中國最集中的雅丹地貌之一,它東西相距400公裡,南北相距20公裡,長達20公裡,十分神秘,雕像、宮殿式、城堡式、巨大的火炬狀物體,還有超越曼裡長城的戈壁。
  • 谷歌地球發現地球表面劃痕,長達2萬公裡,貫穿南北兩極!
    谷歌地球發現地球表面劃痕,長達2萬公裡,貫穿南北兩極!有科學家曾經懷疑這顆星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天體,而是由外星文明所創造出來的,它內部很有可能是空心的,裡面所生活的就是外星人,由於距離比較遙遠,我們對於土衛八的了解也只能通過卡西尼號所傳回的照片,然而近日網友在谷歌地球上卻發現,地球的上空也同樣出現了和土衛八一樣的劃痕,長達2萬公裡,貫穿南北,連接南北兩極。難道這是地球正在悄悄撕裂嗎?還是地球和土衛八一樣,也有可能是被人故意設計的呢?
  • 南美洲發現二百米深,4000公裡長的遠古隧道,懷疑是外星人住所
    這個南美洲地下洞穴,有專家預估長達四千公裡,有很多小夥伴不太清楚四千公裡的概念,這個距離大概是從我國最西端到最東端這麼遠,可以想像到這個洞穴的可怕。該洞穴表面上看是自然形成的,但是仔細觀察會看到很多人工痕跡,但是有哪個國家能有這樣的實力挖四千公裡的隧道,有什麼作用呢。
  • 印加帝國:古時就有公路網
    陪同訪問的秘魯朋友說,我們車子駛過的,有許多是印加時代的古路。在車上,遙望山區景色,我的思緒隨著車後遠去的公路,起伏跌宕,延伸得很遠、很遠。那個年代的公路是怎麼修、怎麼形成的呢?我搜集到的材料中有這樣的敘述。印加的公路系統包括:沿著氣勢磅礴的安第斯山,從北到南;沿著太平洋東岸沙漠地帶,也是從北到南;這兩條路幾乎是並行的,猶如兩把長長的寶劍,縱臥在南美洲的大陸上,涵蓋各種不同的氣候。
  • 喀麥隆頭上長600公裡長的鹿角,是如何形成的?
    阿達馬瓦山水流向北側谷地,形成1400公裡長的貝努埃河,是尼日河的支流。阿達馬瓦山水流向南側谷地,形成900多公裡長的薩納加河,是喀麥隆的母親河。喀麥隆這個國家,人口主要就集中在薩納加河流域,這條河平均流量1985立方米/秒,也是區域大河。喀麥隆大海邊,有一座名為喀麥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喀麥隆最高點,也是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
  • 這條寬200多公裡的暗河,流量是黃河的2倍,位於南美洲亞馬遜
    ,位於地下2000~4000米的沉積巖底層。哈姆扎河,因為屬於暗河,河水流量僅相當於亞馬遜河的3%,大約6300立方米每秒。即使是這樣,它的河水流量也是黃河流量(2571立方米每秒)的兩倍多。此外,亞馬遜地區地處熱帶,水資源本來就十分豐富,不然怎麼能夠孕育出亞馬遜熱帶雨林和亞馬遜平原。
  • 環境惡劣的沙漠公路,流動沙漠段長446公裡,被稱為「死亡之海」
    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最恐怖的是這裡的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而這塔裡木沙漠公路則是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全長522公裡,其中穿越流動沙漠段長446公裡。
  • 但時速4000公裡人體能承受嗎
    波音787客機啟動的加速度約為0.25g,以0.25g加速到時速4000公裡,加速時間約為450秒,即7.5分鐘,加速距離約為250公裡。而上海磁懸浮列車目前的啟動加速度約為0.06g,以這個速度加速到時速4000公裡,加速時間約為1890秒,即31.5分鐘,加速距離約為1050公裡。北京至上海的直線距離為1084公裡。
  • 傳說中的「南美大隧道」,長達4000公裡直通地底,真的存在嗎?
    莫裡茨沿著隧道一直往前走,竟然走了上百公裡都沒能走到頭,而且越來越熱,他只好退出來,但在沿途找到了許多神秘的文物。莫裡茨估計這條隧道是通向地底深處的,很可能會發現未知文明。時間來到1972年,一支多國考察小組再次進入了「南美大隧道」一探究竟。
  • 4000公裡長的南美大隧道真相探秘,也許並非史前文明遺蹟
    所以經過專家分析,這個隧道大約有四千公裡長,而地球的半徑也才六千三百公裡。如果這條隧道真的是四千公裡的話,那就快到地心了。在一九七二年,由莫裡茨帶領的小組再次對大隧道展開了調查。並且奇怪的是,桌椅並不是石頭做的,所用的材料專家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更不可思議的是,大廳裡居然灑落了一地動物模型
  • 陝西有座「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東西長14公裡,南北不足1公裡
    在陝西,有一座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城——整個城市被夾在一條狹長的河谷之中,四周高山壁立,沿河長達14公裡,寬卻不足1公裡,宛如一條遊龍在秦巴大山裡搖頭擺尾。這就是陝西省安康市的旬陽縣城。一般城市建城的城址都會選在儘可能開闊的地方,圍繞中心環狀發展,而旬陽,因為是建在河谷裡的縣城,旬河與漢江兩岸都是連綿不盡的高山,於是縣城也只能沿著河谷縱向擴張。其中,有意思的一點是,旬陽老縣城雖然在旬河跟漢江交匯處,但縣城擴張時並沒有沿漢江河谷發展,而是循著旬河的方向向上遊蔓延。
  • 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裡以上河流
    坡度上遊多超過1/100,下遊則介於1/200-1/500之間。3、降雨集中,水量豐枯懸殊。降雨空間嚴重分配不均,山區年平均降雨量高達3000~5000毫米,平原地區僅1500毫米。時間分配也相差懸殊,5~10月為豐水期,降雨量佔了全年降雨量的78%,南部地區的豐枯差異更大,豐水年的雨量佔了全年降雨量的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