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腿斷了無非是不能坐,它不會疼,拿釘子釘起來,或側面綁塊木板,再釘起來,就更結實了。骨是人的支架,沒有骨頭,人就不會站立起來,就像一團泥。人的胳膊、腿的骨頭斷了不但會疼痛,還不能幹活、不能走路,所以人的骨頭斷了,也需要接起來。
骨頭斷裂就是骨頭折了,即醫生所說的骨折,是指骨的連續性中斷。
骨折原因
就和椅子腿斷了一樣,人的骨折也是有原因的。大部分是外傷引起,也有由於腫瘤、感染或其它成骨不全引起的叫病理性骨折。
外傷又分為直暴力、間接暴力和疲勞損傷。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常伴有受傷部位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如車輪撞擊,重物砸、壓所致的脛腓骨開放骨折。
2.間接暴力
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槓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墜落足部著地時,軀幹因重力關係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發生壓縮性或爆裂骨折。
3.積累性勞損
長期、反覆、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稱疲勞骨折,如遠距離行走易致第二、三蹠骨及腓骨下1/3骨幹骨折。
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
(1)休克 地震、塌方、車禍等可致多發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嚴重的開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大量出血、劇烈疼痛或並發內臟損傷等而引起休克。
(2)發熱 骨折處有大量內出血,血腫吸收時體溫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
2.局部表現
骨折的局部表現是疼痛、腫脹、活動障礙和骨折的專有體徵。
骨折專有體徵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短縮、成角、延長。
(2)反常活動 正常情況下肢體不能活動的部位,骨折後出現不正常的活動。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後兩骨折端相互摩擦撞擊,可產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種體徵只要發現其中之一即可確診,但未見此三種體徵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縫骨折。
檢查
1.X線檢查
凡疑為骨折者應常規進行X線拍片檢查,可顯示臨床上難以發現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骨折、關節內骨折和小的撕脫性骨折等,即使臨床上已表現為明顯骨折者,X線拍片檢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類型和具體情況,對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X線攝片應包括正、側位片,必須包括鄰近關節,有時需加攝斜位、切線位,行健側相應部位的X線片可做對比。
2.CT檢查
對於骨折不明確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壓迫脊髓神經根者及複雜骨折者均可行CT檢查。三維CT重建可以更直觀便捷地進行骨折分型,對治療方案選擇幫助很大。
3.MRI檢查
有些x線和cT不能顯示的骨挫傷、裂紋骨折有非常優勢。對於病理骨折、脊髓神經根及軟組織損傷的顯示有獨特優點。對於鑑定新鮮骨折還是陳舊骨折方面無可替代,目前已廣泛用於脊柱骨折的檢查。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即可確診或排除診斷。
治療
治療骨折的三部曲是復位、固定、功能鍛鍊。
1.復位及目的
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或接近原有解剖關係。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切開復位。閉合復位幾乎不破壞骨質血運,癒合快,但很可能達不到解剖復位。切開復位可能會破壞骨質血運,癒合慢,甚至不癒合;還會失血,可能引起休克、輸血反應;還有傷口感染、皮緣壞死、骨外露、不癒合。
復位不好,會出現旋轉或成角畸形,超過允許範圍,會影響功能。如尺橈骨成角影響前臂旋轉,脛骨成角、旋轉會有明顯的膝內外翻及膝踝關節面不平行引起後期的骨關節炎等。
2.固定及原理
骨折復位後,因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加重周圍軟組織損傷和劇烈疼痛。開放骨折還會引起感染,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使其逐漸癒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固定方法稱外固定。如果通過手術切開用螺釘、鋼針、鋼絲、鋼板、髓內針、及其組合等固定,則稱內固定。螺釘、鋼針、鋼絲單獨或通過鋼板、髓內釘將骨折縫合起來,起到保持復位的固定作用,經過一定時間,骨折癒合,恢復功能。從這個角度看,骨科醫生就像是木匠,因為用的工具也是錘子、鋸子、鑿子等。
切開復位後的內固定多能牢固,不像外固定,斷端間總是有一定的相對活動,這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骨痂的形成,骨痂形成後就像鐵管焊接後的弧形隆起,焊弧越大越結實,事實上內固定太牢固,又影響骨痂形成,在骨科學上叫應力摭擋,表現在取除內固定後容易再骨折。所以才有能手法復位外固定的,儘量手法復位外固定。不過醫生總是依據患者年齡、骨折部位、身體狀況來選擇一種最適合患者的復位固定方式。而且醫生總是建議用組織相容性好、硬度接近生物力學的鈦釘、鈦板,既有利於復位固定,又有益於豐富骨痂形成。
骨折固定原則是用最簡單的放式,獲得最牢固的固定。植入物太多時,會增加軟組織損傷程度,會增加手術時長,同時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要知道感染會給患者帶來災難性後果,主要在痛苦方面和經濟方面。手術的時機也很重要,太早了,容易對患者的健康狀況認識不足,更重要的是患者全身狀況及局部軟組織條件可能不良,所以手術前一定要對患者全身及局部情況進行評估,改善。注意,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時,軟組織分離不要太廣,骨膜剝離不能太大,內固定物不要放置太多,關閉切口或傷口時不能有張力,張力太大時傷口放置VSD持續吸引是非常不錯的辦法。如果感覺內固定不夠牢固,毫不猶豫增加外固定。
3.功能鍛鍊
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儘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