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理論物理而言,西方期刊與諾獎皆不靠譜

2020-10-19 天山我才

理論物理而言,西方期刊與諾獎皆不靠譜,那什麼靠譜呢?《宇宙物理體系》靠譜。如若不信,可公開論戰。先把物理基礎概念定義論戰清楚,比如,什麼是能量?什麼是物質?物質與能量的區別?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

爾後把宇宙大自然基本物象解釋論戰清楚,比如,蘋果為什麼下落?磁鐵為什麼相吸?飛機為什麼上升?地球為什麼繞太陽轉?

西方期刊與諾獎能論戰清楚嗎?不能。既然不能,為何還要相信西方期刊與諾獎呢?

也就是說《宇宙物理體系》可以做到完全把以上論戰問題說清楚且邏輯完全自洽。

相關焦點

  • 《宇宙物理體系》對理論物理諾獎進行打假
    《宇宙物理體系》對理論物理諾獎進行打假: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了一百年,在這一百年中,理論物理是倒退的,即相對論量子力學相對於經典力學來說是退倒的,退倒到玄學巫術。也就是說,在理論物理方面諾獎頒發基本是錯發的,比如:1,萬有引力錯誤,那麼有關萬有引力方面的諾獎頒發為錯發。2,相對論荒謬,那麼有關相對論方面的諾獎頒發為錯發。3,量子力學荒唐,那麼有關量子力學方面的諾獎頒發為錯發。4,粒子物理由於電子顯微鏡顯微原理不成立,無法觀察到粒子尺寸,那麼粒子發現的諾獎頒發也為錯發。
  • 對理論物理而言,發那麼多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蒼白無力的
    對理論物理而言,發那麼多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蒼白無力的:在未揭開宇宙奧秘之前,理論物理近一百年不斷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些獎從純理論程度來說,其實是頒發錯誤,為什麼?因為你並未找出物理之理。比如,對引力波,黑洞,粒子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皆與揭示宇宙奧秘宇宙之理無關。
  • 對理論物理而言,發那麼多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蒼白無力的
    對理論物理而言,發那麼多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蒼白無力的:在未揭開宇宙奧秘之前,理論物理近一百年不斷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些獎從純理論程度來說,其實是頒發錯誤,為什麼?因為你並未找出物理之理。比如,對引力波,黑洞,粒子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皆與揭示宇宙奧秘宇宙之理無關。既然無關,那麼頒此諾獎反而在某種程度上起負作用負引導,比如,引力波赫洞子虛烏有,頒獎等於錯誤引導。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愛因斯坦的崎嶇諾獎路,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的激烈交鋒
    而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得來也十分崎嶇,首先,這個獎是 1922 年補授的,另外,當時反對的浪潮十分激烈。而這背後,是物理學的兩大方向之間的激烈交鋒。物理學可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兩大方向,自然而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但是他堅持與原先打賭內容不矛盾,因為當時說是被經典物理禁止。 所以,彭羅斯的諾獎是諾獎歷史上第一次授予至今沒有、將來也基本上沒有直接實驗或觀測驗證的理論發現。 本次諾獎也可算是首次頒發給數學物理(mathematical physics),或者理論物理中與實驗聯繫不具體、不直接的方面。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但是他堅持與原先打賭內容不矛盾,因為當時說是被經典物理禁止。 所以,彭羅斯的諾獎是諾獎歷史上第一次授予至今沒有、將來也基本上沒有直接實驗或觀測驗證的理論發現。 這固然改變了諾獎風格,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突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奇聞:諾獎過時了
    從10月5日至10月1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陸續公布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我們活在天天有新聞的時代,有的是你不把它當新聞也行,因是奇聞。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
    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從1901年到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頒發給204人次,但由於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6、1972年),所以總獲獎人數是203人。諾貝爾物理學獎有47人單獨獲獎;64人與他人共同獲獎;93人與另外兩人分享殊榮。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
    這三位獲獎人的工作是奠基性的,可以說,諾獎頒給他們體現了諾貝爾獎對最原創工作的重視。此外,苟利軍認為,如果霍金還活著,也有可能獲此殊榮。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表示很意外也很高興,「看來諾獎委員會現在更重視科學意義,而不再刻意學科平衡,當然也更說明了天文學現在充滿了活力和激動人心的發現。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
    這三位獲獎人的工作是奠基性的,可以說,諾獎頒給他們體現了諾貝爾獎對最原創工作的重視。此外,苟利軍認為,如果霍金還活著,也有可能獲此殊榮。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表示很意外也很高興,「看來諾獎委員會現在更重視科學意義,而不再刻意學科平衡,當然也更說明了天文學現在充滿了活力和激動人心的發現。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
    這三位獲獎人的工作是奠基性的,可以說,諾獎頒給他們體現了諾貝爾獎對最原創工作的重視。此外,苟利軍認為,如果霍金還活著,也有可能獲此殊榮。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表示很意外也很高興,「看來諾獎委員會現在更重視科學意義,而不再刻意學科平衡,當然也更說明了天文學現在充滿了活力和激動人心的發現。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此前,曾有物理學者預測,考慮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律較為明顯,歷年獲獎者幾乎都在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等四大領域中輪流登場,從概率上看,缺席3-4年的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的中獎率更高。但作為最難預測的獎項之一,今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通過約3000名高校教授的推薦,並對250-350個提名者重重篩選,還是將大獎頒給天體物理領域。
  • 諾獎拍賣理論與我的買房經歷
    10月12日清晨,我做好一杯意式特濃咖啡,剛端到陽臺餐桌上,就聽手機鈴響了起來,原來是媽媽從維也納打來的電話,她問我說:「達鳴,經濟諾獎揭曉的消息,你知道了嗎?」我說:「你不是每次都告訴我醫學諾獎嗎?怎麼這次成經濟諾獎的小喇叭了?」我邊喝咖啡邊和媽媽開玩笑。媽媽回答說:「你知道獲獎原因嗎?
  • 諾獎八卦:那些官方不會告訴你的「潛規則」
    雖然地球上的大部分人,甚至大部分科研人終生都與諾獎無緣,但這不妨礙我們一顆八卦的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傳說中的「二月提名」和「神秘電話」。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的很多內容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官方承認,而僅僅是來自一些科學機構的揣測。至於是不是靠譜,還是先看看再說吧。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獲獎
    這三位獲獎人的工作是奠基性的,可以說,諾獎頒給他們體現了諾貝爾獎對最原創工作的重視。此外,苟利軍認為,如果霍金還活著,也有可能獲此殊榮。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表示很意外也很高興,「看來諾獎委員會現在更重視科學意義,而不再刻意學科平衡,當然也更說明了天文學現在充滿了活力和激動人心的發現。特別是把獎授予Penrose,說明也更加重視那些意義重大的理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