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發現常溫下液態光 將引起多個行業巨大變革

2020-12-05 科技風景線
液態光

估計說起來物質的狀態,很多人都會想到液態、氣態以及固態,也有些專業知識的會想到物質的「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以及「中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以及費米子凝聚態!

後面的這幾種狀態,咱們就不說了,很少人會接觸到這些狀態的物質,而這裡科技風景線小編要說的這個液態光則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有關係!

這裡先不說液態光,而是給大家說個疑問,大家說,光是什麼狀態的物質呢?氣態?液態?還是固態的呢?還是「等離子態」、「超臨界態」「超固態」以及「中子態」這些狀態中的一種呢?是不是有些深奧,其實光是一種電磁波,也是一種能量,具有波粒二象性!而現在義大利的科研人員觀察到了液態的光,而且是在常溫環境下的液態光!

液態光

是不是有些驚異?這確實罕見的現象,其實,液態光就是一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這個概念太難懂,還是說一下奇妙的液態光吧!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一個物體的時候,因為光的直線傳播的原因,物體背面的光線不能傳到我們的眼睛,所以導致我們只能看到物體的部分面,不能看到物體的背對著我們的一面,但是在極端的條件下,呈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液態光可以環繞著物體流動、到達每個角落。

而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物體的背面了!液態光其實還是一種超流體,而超流體是沒有摩擦力和黏度,所以液態光可以環繞著物體流動。而科研人員的這次發現的價值則在於這次發現是在常溫環境下發現的,這個也說明超流體能夠存在於常溫環境中。

液態光

而這帶給世界的震撼就大了去了,最為可能的則是可以實現未來電子元件的能量零耗損,這對於現在對超導材料需要很大的於LED、太陽能板以及雷射器等多個行業來說,必將引起一場巨大的變革

相關焦點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不久前,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他們首次發現並報導的上述奇妙現象。這裡的室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然而其諸多屬性和用途卻長期鮮為人知。
  • 除了氣體、液體、固體之外的第五態——液態光
    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液態光,讓光像水一樣在某個物體周圍流動、彎曲和環繞。 此次突破由義大利CNR納米技術研究所和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2017年6月5 日的《自然·物理》上。
  • 小科普:它是一種金屬,但常溫下是液態;毒性高,但用途很大!
    絕大多數金屬,常溫下都是固態的,只有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才會變成液態。但是汞這種金屬(也就是常說的水銀)在常溫下就是液態的。在所有元素中,也只有溴和汞一樣,常溫下表現為液態。在金屬中,也只有銫、鎵和銣這幾種金屬和汞相似,會在比室溫稍高的溫度下熔化為液態。
  • 「很好用」的液態金屬走進生活
    是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嗎?  電影裡,液態金屬機器人被破壞的地方會自動修復,被燒化後很快又能恢復。這種液態金屬機器人的超強能力超乎想像,似乎離現實很遙遠。  「但是今天,科學與幻想正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液態金屬這一神奇材料正從想像和科幻中走入現實。」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應寶說,簡單來說,液態金屬就是常溫下呈液態,可流動並且能導電的金屬。
  • 人類首次在室溫下造出「液態光」!科學家在物質第五態上再突破
    如果光變成和水一樣的液體,它會發生什麼?這並不是一個腦洞。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液態光,讓光像水一樣在某個物體周圍流動、彎曲和環繞。圖 | 藝術家對液態光的想像動畫此次突破由義大利CNR納米技術研究所和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 6 月 5 日的《自然·物理》上。
  • 科學家首次發現物質的第五態,證明了光也可以是液態
    日常生活中,光是看得見摸不著的,但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光是可以變成液態光,屬於一種超流體。要想製造出液態光出來是很困難的,因為液態光的形態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種形態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只有在零下273攝氏度才可以實現這種物態。
  • 科學家在實驗內製出液態的光,愛因斯坦第五大預言或將成為現實
    以光為例,從化學性質來看,光無色也無味,它是一種每天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感受到它卻無法真實地觸碰到它的物質。而愛因斯坦所說的第五態物質則是將光形態化,讓光成為一種液態化物質,不再是來無影去無蹤。愛因斯坦曾說,或可通過科學手段改變外部環境,讓光成為被稱作「第五態形態玻色」的物質。
  • 液態金屬能給計算帶來什麼(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③)
    中科院理化所供圖 製圖:李姿閱  液態金屬,在普通人看來,它可能是體溫計中流動的水銀,是高溫鍋爐中沸騰的鐵水。可在科學家眼中,它是流動的軟體生命,是連接人體神經的橋梁,是未來機器人變革的核心材料……不久前,我國一個科研小組在國際上率先將液態金屬與量子器件及計算技術聯繫起來。更快更智能的計算,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
  • 中科院:常溫下的液態金屬電路3D印表機
    「墨水」就是液態金屬,電路直接列印在紙上紙上「列印」電子電路,得益於室溫狀態下液態金屬直接印刷電子方法的突破。劉靜介紹,常規的電路板製造工序通常較為耗時、耗材、耗能,而印刷電子方法就像印刷文字一樣,直接在基板上形成能導電的線路和圖案,能將傳統的7至8道工序縮短至3至4道,快速靈活。
  • 「中國液態金屬谷」在珠江源蓬勃崛起
    電影裡,液態金屬機器人被破壞的地方會自動修復,被燒化後很快又能恢復。這種液態金屬機器人的超強能力超乎想像,似乎離現實很遙遠。「但是今天,科學與幻想正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液態金屬這一神奇材料正從想像和科幻中走入現實。」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應寶說,簡單來說,液態金屬就是常溫下呈液態,可流動並且能導電的金屬。
  • 愛因斯坦的預言被驗證之後,竟然得到光是液態的!是如何做到的?
    愛因斯坦關於第五態物質的預言在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驗證下,也得到了驗證。光在人們的概念裡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但是它卻是一直在人身邊的,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臥室叫醒熟睡的人,雖然無法觸碰,但是卻每時每刻都能感到光的存在。關於光的形態就只能用看得見摸不著來描述了,但是如果光是一種有形態的物質,那麼它的形態是什麼樣的呢?
  • 燃料電池行業:氫氣儲運有望引起變革(附股)
    摘要 【燃料電池行業:氫氣儲運有望引起變革(附股)】未來隨著儲氫技術的愈加完善,氫氣制、儲、運的商業模式愈加健全後,預計將加速國內燃料電池產業的商業化進程,建議關注:大洋電機、富瑞特裝,另外建議關注美股: BLDP、 PLUG、 FCEL。
  • 科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液態光」
    液態光長啥樣?2017年6月,物理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了「液態光」,這一突破使得這一特殊形態的光比以往更觸手可及。然而,在極端條件下,光可以像液體一樣傳播,真正地圍繞著整個物體流動。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吸引了眾多物理學家,原因在於:一旦物質處於這一形態,傳統的物理規則就會轉變為量子物理學,物質屬性開始更偏向于波的性質。液態光形成於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下,存在的時間僅為幾分之一秒。
  • 聖泉集團導電纖維研發成功 服裝行業或將產生巨大變革
    中國石墨烯纖維產業再獲突破,服裝行業或將產生巨大變革。10月11日下午,聖泉集團在中國石墨烯改性纖維及應用開發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發布石墨烯改性導電纖維新品,該產品對我國功能纖維及特種服飾的發展意義重大。據介紹,通過創新設計石墨烯與纖維的複合方式,優化複合工藝,賦予化學纖維以導電性能。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發現新型光催化材料,常溫常壓下可同時催化形成兩種固氮產物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常溫常壓下同時合成氨和硝酸根的光催化材料與機理而在常溫常壓下,使用太陽能、水和催化劑進行氮的固定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當前,有很多關於光催化固氮的報導,但是產物是多是NH4+或NO3-,而同時形成NH4+和NO3-卻鮮有報導。
  • 維基解密 看液態金屬散熱器的神奇之處
    幾款看似尋常的CPU散熱器,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顫動,新時代的味道充斥著PC行業,是的,液態金屬散熱器的問世,預示著未來的走向。這不僅僅是散熱器產品本身的變革,更是為運算核心的速度提升,打開了一扇門,假如散熱不再是障礙,32核也好,10GHz也罷都已成為可能。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近年來,國際上一些科研機構也相繼啟動液態金屬探索,取得可喜進展。液態金屬研究與應用漸入佳境,反映了一個重要科技和產業領域的形成和演進態勢。顧名思義,液態金屬指在室溫附近或更高一些的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又稱低熔點金屬。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二、經典的液態金屬材料及其屬性 顧名思義,液態金屬指在室溫附近或更高一些的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又稱低熔點金屬。典型的有鎵基、鉍基金屬及其合金,因其安全無毒、性能卓越,正成為異軍突起的革命性材料;其他如汞、銫、鈉鉀合金等,雖在常溫下也處於液態,但具有毒性、放射性或危險性,在應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 液態金屬:金屬材料中的新貴,具有重大產業化前景
    液態金屬是在常溫下呈液態的一大類多金屬合金材料,擁有極佳的流動性和物化穩定性,易於成型,是超越銅、銀、鋁等傳統材料的顛覆性新材料,是人類開發利用金屬材料的第二次革命。液態金屬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如優異的磁性、耐蝕性、耐磨性、高的強度、硬度和韌性等。由於它的性能優異、工藝簡單,從80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
  • 研究實現常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碳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碳捕捉新技術,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室溫條件下轉化成固態碳。這一突破有望為安全地清除溫室氣體提供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