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邊境自駕遊的第六天,我們已經順著中國-朝鮮界江——鴨綠江從南到北走完了大半行程,今天將從遼寧省丹東市最北端的三道河地區進入吉林省東南部的集安市,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座位於中朝兩國邊境線上的「金字塔墳」。而「金字塔」的說法來自於它所在的景區——集安長壽王陵景區。
去往集安將軍墳要走丹集線公路,這條路距離中朝邊境近在咫尺,沿途不時可以看見鴨綠江和江對面的朝鮮村落。這段路的綠化養護非常好,路肩下面都種滿了樹木,開車走在路上感覺空氣都很新鮮,這讓我們幾個一直生活在「霾都」北京的北漂情不自禁地打開車窗感受乾淨的空氣。
丹集線的路況和桓仁縣到三道河的路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段路很多地方都是新鋪的柏油,車子走起來平穩、沒有噪音,非常舒服。只不過進入到集安市區前因為修路稍微有些堵車,從一座小村莊裡繞了堵點進入了集安城區。到達集安後,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將軍墳,就是開頭提到的那個「金字塔墳」。它其實是一座古代的墓葬遺址,裡面的墓主人據考古人員研究,是公元四世紀末五世紀初高句麗王朝的第二十代王——長壽王(名高巨連或高璉,諡號長壽王)。
高句麗王朝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甚至沒有聽說過,但歷史上的高句麗家族政權曾雄霸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大部分土地數百年,鼎盛時期曾有60多萬軍隊。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朝鮮、韓國,所以朝韓雙方都聲稱高句麗是屬於他們本國的原始民族。
我們眼前的這座金字塔形狀的古墳遺址裡面埋葬的正是高句麗國王長壽王,不過當地人卻不叫它「某某國王墳」而是叫做「將軍墳」,這讓我頗為奇怪。經詢問得知這是因為「將軍墳」之稱是清末當地老百姓的一種叫法,後流傳至今,應屬於誤傳。想想也很有意思,儘管長壽王身為一國君主,但在上邦大國(大唐王朝)的眼中,他仍然只能算是個將軍的頭銜。將軍墳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作為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的前線指揮部,而將軍墳裡的棺槨也隨著那個動蕩的時期而不知去向,所以現在墳裡並沒有真正的棺槨。
買了門票(每人30元)步入景區後,發現偌大的園區裡面只有我們寥寥幾位遊客。講解員身著一席黑衣,太陽並不足,但她卻打著一把黑色的大傘,這讓我感覺氣氛有點詭異。距離將軍墳很遠就看到了高聳的墳冢。看上去墳階共有七層,每一層都由厚重的條石條壘鋪砌而成,每塊石頭重達幾噸至十數噸,號稱「東方金字塔」,總體來說看上去還算壯觀。
講解員說,將軍墳的外觀造型類似埃及的金字塔,我倒覺得它更接近於墨西哥瑪雅金字塔,平頂的那種。另外,無論在氣勢上,還是體積上,將軍墳都無法與埃及的金字塔相提並論,甚至沒有瑪雅金字塔高大。我們看著景區裡面的宣傳招貼——「東方金字塔」,不免有種買了一袋康師傅方便麵,包裝袋上寫著圖片僅供參考的感覺。距離將軍墳不遠處,另有一個陪墳,裡面埋葬的據說可能是當時高句麗國王最寵愛的妃子或者近臣,不過現在也都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