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新聞網訊 杜鵑朵朵,紅霞伴彩蝶起舞;微風習習,山嵐被鳥聲洗亮;泉水淙淙,清流隨魚兒吟唱;綠浪襲襲,林海在陽光下蕩漾……初夏五月,正是賞景攬勝的最佳時節,我們從麻陽縣城驅車 45 公裡,再一次來到西晃山,享受著這裡大美的風景。
西晃山是鑲嵌在湘黔武陵大山餘脈的一座雄峰,座落在麻陽苗族自治縣西南部,橫跨麻陽、芷江兩縣 10 多個鄉鎮,海拔 1405 米,全長 100 多公裡,總面積 10 萬餘畝。數千年來,經過歷史風雨的不斷滋潤和一代代苗鄉群眾的精心呵護,從一座自然之山衍變為寶藏之山、文化之山、生態之山、長壽之山,偉岸著人們的嚮往,牽引著人們的追求,定格著人們的夙願。
我們每到一次,都會被她如詩如畫的風光所吸引,被她如禪似哲的氣魄所折服,讓她如聖似仙的魅力所感染。同行的旅友無不翹起大拇指發出聲聲驚嘆:美哉西晃山!秀哉西晃山!
古老傳說演繹璀璨風情
「麻陽有座西晃山,離天只差三尺三。」相傳西晃山俗名心慌山,世居於此的人們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獵耕生活。情人相處,雷公洞口、楊柳坡頭都是他們的約會之處;新娘出嫁,鳥鳴就是迎親的樂曲,雲霓就是最好的嫁妝。親友相聚,飲一口山泉浸泡的茶,喝一口糯米釀成的酒,就是一種其樂無窮的享受。因此,不論男女,不論老幼,都習慣把山當家,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一個冬天,有一位後生趁著閒暇無事,一個人悄悄地走下山來,想看看山下的世界。才走到二十多裡遠的時候,突然覺得心裡像丟失了什麼東西似的,忐忑不安起來,他越往前走,就越不好受,似乎有一根無形的繩子從山上甩下來牽著他的心。他只好往回走。走著走著,心情舒適多了。到了家裡,竟然好同如初。原來,他得的這種病叫相思病——只要這裡的後生一旦外出,就會讓濃濃的思鄉病擾得他心慌不安,坐臥不定,一旦回家,便相安無事。西晃山又叫西王山,緣於最高峰金鼎側畔有兩口池塘,池水終年清澈,冬暖夏涼,飲之甘甜如飴,沐之清爽似露,是西王母的別一處聖泉瑤池。至今,在達山公路至金鼎的接壤處,還有兩口可照雲影月色常年不枯的水塘,分別叫犀牛塘、東塘。
自古名山僧佔多。往昔的西晃山有雲遊和尚若干,特別是那位有著仙風道骨氣質的高士「蒲大仙」,據《麻陽縣誌》記載,他於明正德(1506—1521)年間,在建於金鼎的庵宇修行傳道,名揚四方,開創了「佛聲鼎沸、神奇莫測」的仙境局面。清代拔貢鄭萬湛曾留下「蒲公一去不復返,菖蒲紫芷空芬芳」的詩句,以示敬嘆。那種峰巒疊嶂、雲蒸霞蔚、連山逶迤、樹茂林深、梯田迭次、煙村古樓、鳥語花香、飛流濺玉的人間仙境,讓古往至今登頂觀景的達官文人不可勝數,到此修行做道的信徒絡繹不絕,在此健身康體的雅士一撥接一撥,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詞麗句和口耳相傳的故事傳說。於是,「西晃晴雲」成為「麻陽古八大景」之一,西晃山也名至實歸地成為「天下第一壽山」。
莽莽林海蓄積豐富寶藏
走近西晃山麓,走進西晃山腰,登上西晃山頂,一路都有濃匝的樹蔭為你撐傘,有清涼的山風為你潤肺,有歡情的鳥兒為你伴唱。間或一抹清香的氣味隨風送進你的鼻腔,那是攀援在喬木枝蔓的金銀花捎給你的問候。尤其當你登上金鼎,縱目四望,你會發現,莽莽林海,無不被盎然的綠濤所渲染。綿綿群山,無不被怡情的碧浪所激蕩。山巒凝就的海洋裡,自然包孕著無窮的寶藏——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縣林業部門依託森林資源十分豐富的優勢,在西晃山建起了國有林場,林場轄有 5 個分廠和 10 餘個工區,附設有苗圃、茶場、藥材培植場、畜牧場等。這裡林木多為原始次森林和人工經濟林、生態養護林,品種有杉木、柏木、樟木、楠木、楓木、椿木、油茶、楠竹、金竹、楊梅、柑橘、琵琶、葡萄、獼猴桃等珍貴名木古樹、奇花異草,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
西晃山又是野生動物的自由王國和繁衍生息的大本營。擁有山羊、穿山甲、刺蝟、果子狸、大蟒蛇、野貓、野雞、巖鷹、老鷹、天鵝、鴻雁、相思鳥、百靈鳥、喜鵲、鴛鴦、燕子、野蜂、烏龜、娃娃魚、牛蛙、魚蝦等多種野獸、禽鳥和水產動物,有的則是國家保護類禁獵動物,有的則是可以捕獲的極富營養價值的美味佳餚。除此之外,西晃山還有「糧倉藥庫」之美稱。這裡的良田沃土盛產富硒大米、富硒刺葡萄、富硒冬木耳等,特別適宜栽種小籽花生、紅薯、土豆、玉米等作物。而蕨菜、椿木芽、鴨腳板、野芹菜、山竹筍、樅菇、毛花菇、茶樹菇、八月瓜、獼猴桃等天生的野菜野果更是採之不盡、用之不竭,讓舌尖上的美味香飄山外。
這裡遍生的野人參、天麻、茯苓、金櫻子、魚腥草、車前草、還魂草、野菊花、鐵馬鞭、五倍子、杜仲、當歸等天然藥材,是歷代苗藥苗醫世家和普通百姓人家用來治病救人、健體防身的傳世藥方與「天然藥箱」。
崢嶸歲月成就革命搖籃
「浩森迷茫錦江水,清波回瀾三百裡。長空時見白雲飛,晃麓萬丈撥地起。」這是當年中共麻陽特別支部和農軍地下聯絡員黃晦安,回憶自己大革命時期在西晃山參與武裝鬥爭的非凡歲月時留下的感慨。來到位於西晃山腰的大橋江鄉高山寨,你會發現,這裡林木蓊鬱,山高坡峻,房子多沿陡峭的山勢而建,只有一條山路通進村子,是一處易守難攻、從事革命活動的理想之地。而高山寨腳下的郭家村,就是大革命時期成立的湖南第二個、湘西第一個基層黨組織——中共麻陽特別支部舊址所在地。
而今,郭家村山頂的戰堡哨棚、巖屋、戰壕等遺蹟雖已叢生草木,但依然見證著歷史的風雲、時代的變遷。
走近遺址,那濃烈的硝煙氣味、激烈的戰鬥場景仿佛就在眼前——1927年前後,中共麻陽特別支部書記孫家信、趙盛林,在西晃山高山寨建立根據地,成立農民軍司令部,組織了百餘武裝,與國民黨清鄉部隊等反動武裝進行了頑強的鬥爭。1927 年 10 月,農軍總帶張祖桓率領農軍攻克麻陽縣城,特別支部決定由張祖桓擔任麻陽縣長。後國民黨調清剿部隊反擊,因孤軍作戰,寡不敵眾,農軍又撤回西晃山。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多次派兵圍剿,加之農軍內部出現叛徒,農軍首領趙盛林、總帶張祖桓、司令劉百川、骨幹楊長治等壯烈犧牲,農軍被迫星散。
孫家信經陳佑魁轉調任湘南特委組織部長和湘西特委書記,特別支部和農軍一些領導成員郭榮升、郭榮璋、周明和黃海生(即黃晦安)等繼續舉起革命大旗,採取化整為零、分散隱蔽的方式,轉入西晃山泥溪壠、兩背、大壠衝等地帶,繼續從事地下秘密活動……2007 年,麻陽被省人民政府認定為革命老根據地。
現在,特別支部舊址以「中共湘西第一支部舊址」的名義,已在西晃山下的郭家院子恢復重建,成為麻陽紅色旅遊的重要標誌性景點。郭榮璋當年揮淚告別家人留下的那口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皮箱,至今還存放在他的兒子郭瑜、郭琰家裡,讓後人睹物思親,緬懷西晃山革命時代徵途鋪開綺麗畫卷1234(圖片由譚雲天 舒大軍 焦玫提供)山澗飛瀑林中雪景西 晃山 景 區 導遊圖示旅遊的重要標誌性景點。郭榮璋當年揮淚告別家人留下的那口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皮箱,至今還存放在他的兒子郭瑜、郭琰家裡,讓後人睹物思親,緬懷西晃山革命鬥爭的崢嶸歲月,將紅色基因的種子一代代傳播下去。
時代徵途鋪開綺麗畫卷
「千山列錦屏,孤峰入雲層。浮雲山間繞,景象自驚人」。當歷史的車輪駛入到改革開放特別是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歷屆麻陽縣委、縣政府秉承「守住生態底線堅持綠色發展」的建設理念,大力實施「建設生態長壽經濟強縣」戰略,不斷加大西晃山森林資源的保護開發力度,對西晃山實行了封山育林、全面禁伐措施,將西晃山林場職工全部轉為財政全額供養人員,使得西晃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 98.6%,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開通進山達頂的旅遊公路,改善和健全森林旅遊的硬體設施,成功將西晃山打造成省級森林公園,演繹著「全國生態示範縣」「中國最美養生棲居地」的活態樣本。
如今的西晃山不僅是一座天然氧吧,還是一處佛教聖地;不僅是一座綠色糧倉,還是一方紅色搖籃;不僅是一幅多彩畫廊,還是一首壯美史詩,成為登山健身遊、長壽養身遊、生態文化遊、革命紀念遊、美味品嘗遊的最佳去處。每到周末節假,都有來自縣內外的遊客到這裡飽覽她的雄姿英貌,領略她的山韻峰魂,品味她的佳景勝境,放歌她的遐思悠想。(圖片由譚雲天 舒大軍 焦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