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個大妖怪,是個吃月亮吞太陽的狠角色。其它的,就對天狗沒什麼概念了。
天狗在日本比較有名,還是地位比較高的大妖怪。在中國天狗為什麼就排不上號了?可能是中國的妖怪太多了。
天狗在古代並不是一種妖怪而是一種流星或者是彗星。因為流星出現場面比較壯觀,人看到會畏懼,有時流星和彗星出現的場合,碰巧是屍橫遍野的戰場,古人就給這種彗星或者流星取了比較霸氣的名字,天狗,並賦予它兇災和戰亂的寓意。
天狗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是一個活物,於是一個叫做天狗的妖怪就出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狗的形象逐漸豐滿,技能也不斷的更新,就有了天狗食月和日。
天狗在山海經中得形象和我們平常印象中的完全相反,它是瑞獸,養天狗在家中可以驅邪避兇。
在山海經,陰山上的天狗是一種萌萌的存在,長的想野貓,腦袋是白色的,叫聲是發出「貓貓」的聲音,說是狗,更像是一種貓。把天狗養在家中,可以祛邪。
從陰山向西二百裡是符惕山,這裡居住著一個叫江疑的天神。山海經時代的人認為雲和雨都是從符惕山產生的,符惕山上還經常下怪雨。
從符惕山向西二百二十裡是三危山,三危山上居住著三隻青鳥,這三隻青鳥是西王母的專職送餐員。《大荒西經》中記載了它們的名字: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lí),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鳥。
三危山上還有另外兩種異獸。一種是吃人的【彳敖】【彳因】(ao ye),長的像牛,白色的身子,長著四隻角,身上的毛又長又密還硬。
有一種鳥,一個頭三個身子,長的像鷹,但又黑色的斑紋,脖子是紅色的。它的名字叫鴟(chi)。
喜歡文章的點個關注,會持續更新山海經內容,謝謝。
山海經原文如下:
又西三百裡,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又西二百裡,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枬,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裡。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有。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