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唯晨
在《香蜜》中有一個十分討人喜歡的可愛寵物,它就是潤玉的魘獸,特效團隊將它做成了一隻小鹿形象,樣子呆萌可愛,不少人在追劇後表示想要擁有同款萌寵。
這個魘獸的原型卻不如劇中那般呆萌,它是《山海經》中的異獸,名字叫貘。
在《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說這個貘長得像豹子,並且叫聲也和豹子的叫聲相似,相傳這食夢貘專門以夢為食,其實它們可不是真的只吃夢,而是吃人的腦子,等人睡著之後貘就會攻擊人。
至於食夢貘只是整個貘族中的一個品種,其實食夢貘很可能就是傲因。
在《神異經(西荒經)》中這樣寫:「西荒之中有人焉,長短如人,著百結敗衣,手虎爪,名曰獏。伺人獨行,輒食人腦,或舌出盤地丈餘,人先開其聲,燒大石以投其舌,乃氣絕而死。不然食人腦矣。」
說在西荒中有個長得像人的妖怪,個頭有一人那麼高,穿著破破爛爛,手像老虎的爪子,名字叫獏,這便是獏妖了。
這個妖怪從來都不在明面上攻擊人,而是伺機而動,等人落單後才去攻擊,然後吃掉被攻擊者的腦子,舌頭很長,差不多跟《倩女幽魂》中小倩姥姥的舌頭那樣長,當然它也有弱點,那就是用燒紅了的石頭砸它的舌頭能將它打死。
看來這個妖怪的攻擊力也就那樣,輕易不伸舌頭,舌頭既是武器又是弱點。
當然《神異經》並不是真實的記載,而是一本上古神話小說集,它的內容大多數還是來自於人們的腦洞和對更早古籍的認知,這裡穿著破爛的獏妖在《山海經》中是有原型的。
《山海經》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裡。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犭因,是食人。」
說在三危山住著一隻鳥,叫三青鳥,這個鳥就是幫西王母送信的那隻鳥,這座山上不只有住著這隻鳥,還住了一個獸,長得像牛,身體是白色的,頭上有四個牛角,身上的毛像人在下雨天穿的蓑衣那樣,名字叫獓犭因,這傢伙吃人。
這個獓犭因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傲因,又被稱為獏妖,說是只吃夢,其實也吃人,很是可怕。
在《搜神記》裡也有一種叫媼的獸,樣子說像羊有不是羊,說像豬也不是豬,吃人的腦子,能說人話。
無論是媼獸還是獏妖,其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獓犭因的影子,由此可見,古人的腦洞也不小,如今不少神話玄幻劇中都會出現《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妖獸以及神明。
這些角色全都被擬人化,甚至它們乾脆就以人的形象而出現,只不過有的被美化,有的被醜化,這些也全憑人的主觀想像。
對於食夢貘,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美麗的存在,人們願意相信它不傷人,只吃夢,且食夢貘吃掉的全是噩夢,美夢留下給人回憶。
如此美好的願望,漸漸被人相信,後來甚至有人為了祈求美好,而按照傳說做出了「貘枕」,為的就是可以在睡醒之後忘記噩夢。
這種行為就跟老一輩為新生兒做虎頭枕一樣,有驅邪鎮定的寓意。
在公子看來,這個傳說中的食夢獸根本就不存在,除非有一種動物身上帶著某種氣味,靠近人後能讓人失憶,像傳說中所說的吃噩夢的獸,根本沒有存在的可能。
倒是《山海經》中記載獓犭因吃人,比較可信,畢竟獸類傷人,任何年代都存在,只不過後來的人,用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思想,憑空想像出了一種可愛美好的食夢獸。
了解更多神話歷史,請關注公子唯晨。這裡沒有妖魔鬼怪,幽默裡藏著人性。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