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奇珍異物,有的是現實中存在的,至今依然能找到原形,而有的則是存在於神話故事中,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是否真的存在。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蛇,紅色,以樹木為食,稀奇了!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有禺中之國。有列襄之國。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蜈蛇,木食。這裡介紹了有一個禺中之國,還有一個列襄之國,在這一帶有座靈山,山中的樹木上有一種紅色的蛇,名叫蠕蛇,它以樹木為食物。
《山海經》中記載的這種蠕蛇不僅是紅色身子,而且是「草食性」蛇類,這就很奇怪了。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要用「這種蠕蛇」來形容,因為《山海經》中記載的蠕蛇並不是我們現今所說的蠕蛇,我們現在所說的蠕蛇是外形似蠕蟲、無害、棲於洞穴的各種蛇類的統稱。
其次為什麼引用「草食性」,因為《山海經》中的這種蠕蛇吃樹木,吃草還能理解,為什麼會吃樹木呢?那麼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草食性蛇類呢?
答案是有,在印度尼西亞的倫貝島上,有一種蛇專好食草,名叫食草蛇,又名白圈蛇,這種食草蛇從不傷及人和禽畜,頗受人們歡迎,更有趣的是當地農民將它捉入雜草較多的農田中,不出數日,蛇就能將田中的雜草吃得精光,而決不侵害農作物。
但是食草蛇頭背呈灰色至淺褐色,枕鱗寬大扁平,常常夾雜黑色斑點或斑紋,雌蛇脊中線於頸背處呈不鮮豔的淺黃色至褐黃色,總之色澤斑雜,並不是《山海經》中紅色的蠕蛇。
而紅色的蛇也不多見,赤鏈蛇和紅玉米蛇也可以說是「赤蛇」,赤鏈蛇是蛇目遊蛇科鏈蛇屬的一種,又稱火赤鏈,無毒,但是因為其食物中包含蟾蜍,所以進食後口中可能帶有蟾蜍毒液,以蛙類、蜥蠍及魚類為食,屬於肉食性蛇類。
紅玉米蛇屬於玉米錦蛇,玉米錦蛇的顏色很多,通常可見到灰色、灰褐色至土黃色、橙色等,身上有鑲黑邊的紅或紅褐色斑紋,腹部有濃淡相間的方格狀斑紋。
所以又叫做"玉米蛇",溫順無毒,是具有觀賞性的寵物蛇,偏愛玉米地,食物包括小型嚙齒類、蜥蜴類、蛙類、小型鳥類、魚類以及鳥蛋,屬於肉食性。
那麼《山海經》中的這種紅色的,以樹木為食的蠕蛇到底存不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