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楞嚴經》說過世間有仙人,壽千萬歲。此為不死,亦稱長生,但這不等於不生不滅,世間萬物即有生亦有死,死者入六道輪迴,生者受業障因果之惑,而世有一物,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可謂不生不滅,不入輪迴,不受因果業報。
視肉,在《山海經》中曾多次記載,《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山海經-海內西經》有: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jiāo)、蝮(fù)、蛇、蜼(wèi)、豹、鳥秩(zhì)樹,於表池樹木,誦(sòng)鳥、鶽(sǔn)、視肉,《山海經·海外南經》有: 狄山,帝堯葬於陽,帝嚳葬於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視肉。
這裡的「視肉」為獸名,一種獸,不死樹是傳說中吃了它的果實可以不死的樹,鳳凰、鸞鳥、離朱皆為神禽,仙獸,可見視肉不是一般的野獸。郭璞為《山海經·海外南經》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這裡的意思是視肉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獸,它就像一團肉,形狀像牛的肝,長著兩隻眼睛,它永遠都不會死,割下它的一塊肉,它馬上會長出來一塊,和原來一樣,永遠割不完。尋復更生如故」可想而知,這種獸的復原能力可謂是非常逆天。
太歲者為木星別稱,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歲星,又稱歲陰或太陰,古代迷信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木星)相應而行,因此興建工程等要躲開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不吉利,此為太歲頭上動土,觸犯太歲星。
太歲亦為肉靈芝是也,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餚,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
太歲生長於地下,是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關於"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學界始終有爭議,而在幾十億年滄海桑田的變遷中,許多物種都湮滅了,太歲卻能繁衍至今,可見其生命力的強大。
而野生太歲肉靈芝可以從遠古時期一直生存,儘管太歲生長得很慢,但它還是一直在生長,太歲肉靈芝在適宜的環境下多大體積的太歲都可無限繁殖,一斤太歲平均分成100份或10000份,每切下一份都是活體,每一份都自己生長存活,但是生長速度非常緩慢,這是自然界中生命體中絕無僅有的特性。
不管太歲是獸是藥還是一種聚合體生物,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它擁有再生的能力,自遠古時代起它就是特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