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研究

2020-12-05 人民網傳媒

來源:《西部學刊》2017年9月

摘要:《盛京時報》作為偽滿報刊的重要代表,在記錄歷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撥開記錄歷史的表象,是為殖民服務的痕跡。《盛京時報》對由「華北自治運動」引發的「一二·九」學生運動進行了詳盡地報導,這些報導展現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發展情況和影響;但是通過對報導內容的分析發現其有明確的政治立場。這也體現了偽滿報刊的特點:用看似客觀的新聞報導進行輿論引導,從而為統治者服務。

關鍵詞:《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偽滿報刊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盛京時報》與「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關係

1935年11月日本藉助漢奸之手提出「華北自治運動」,企圖成立第二個「滿洲國」。在民族存亡之際,國民黨政府準備於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滿足日本的野心和陰謀。這成為「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導火索,12月9日北平多所學校舉行罷課遊行,全國各地的學生也紛紛響應。

《盛京時報》對「一二·九」學生運動的態度與對「華北自治運動」的態度截然相反,甚至為了批評學生運動而在報紙上發表不實消息。雖然《盛京時報》對「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但是作為一份報紙,也大體記錄了學生運動的發展情況。

二、《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框架分析

(一)報導持續時間長,出現兩次報導高峰

1935年12月11日,《盛京時報》刊登的《平學生散布傳單反對實行自治》記錄了12月9日北平學生運動的情況:「九日上午十時許、市內各大學男女學生五百人、在居仁堂散布反對華北自治之傳單並擬要求何應欽會面」[1]。《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從1935年12月11日持續到1936年1月28日,其中有34天刊登相關新聞,新聞總數達80篇。

《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出現兩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現在1935年12月13日——12月29日,是學生運動的核心報導;第二次高峰出現在1936年1月6日——1月21日,是學生運動的後續報導,主要內容為學生運動的結果及其引發的其他運動情況。

(二)主題集中

雖然《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持續時間長、報導數量多,但主題十分明確,主要集中在學生運動情況、運動領導者、日本態度、政府對策四個方面。其中關於學生運動情況的報導最多,佔42.16%;關於中國各級政府解決對策的報導數量排在第二位,佔19.28%;關於日本態度和運動領導者的報導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佔18.07%和16.87%。

四個主題中,日本態度呈現「強硬——緩和——強硬」的變化趨勢。《盛京時報》12月14日刊登消息《對共黨系學生運動 日官憲要求取締》,稱「鑑於煽動排日之氣勢的事情、日本駐華官憲、因為國民黨政府已承認日本提出之三原則、故要求當局取締、或許採取適當措施、亦未可知」[2]。21日一則《限於不轉化為排日 學生運動放置之 日本大使館之意向》出現在《盛京時報》上,日本的態度也由強硬變為緩和。12月26日《盛京時報》再次刊登《學生運動滬市尤烈 已轉向排日 日請工市兩當局取締》,展現其強硬態度。

(三)體裁單一,以消息為主

《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體裁比較單一,以消息為主,80篇報導中78篇為消息,2篇為短評。雖然體裁比例失衡,但是2篇短評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首先短評作者皆為《盛京時報》主筆傲霜庵;其次兩篇短評皆刊登在頭版,第二篇還佔據頭版頭條的重要位置,這在消息中是不曾出現的。

1936年1月9日傲霜庵在短評《學生運動尾聲》中對「一二·九」學生運動做了總結:「北平各大學。自三日起。一律照常上課。但一部分學生。對於罷課。仍甚堅持」,認為「現在所剩問題為自何日起放寒假之一事耳。」並認為蔣介石對學生的勸慰「屆時推定代表來京。萬勿跋涉道途。荒廢學業。使國家個人皆蒙損失」是亦常套語,無何等奇特可言。[3]1月11日刊登的第二篇短評《學生運動的代價》則直接將輿論引向反方向,認為「一二·九」學生運動造成鐵路損失,並發出「況且今日熱烈運動之學生。明日成為亡國之志士。」[4]的論斷。

(四)消息來源廣

《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消息來源十分廣泛,不僅有發自北平、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漢口、青島、張家口、香港等城市的消息,還有來自日本東京和下關的消息。

《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起始於北平,1935年12月16日為阻止冀察政委會於當天成立,北平44所大中學校上萬學生舉行了規模更大的「一二·一六」示威大遊行[5],因此北平在12月18日①的報導中呈現強勢地位,除此之外在其他時間報導優勢並不明顯;《盛京時報》甚至於12月20日刊登消息稱《華學生運動擴大 已波及寧青等 平市因警戒嚴重得無大事》。「一二·九」學生運動開始於北平,但從消息來源看《盛京時報》卻並未重視北平的運動中心地位,甚至刻意弱化。

上海始終是重要消息來源,9天見報,篇數達18篇。南京作為國民黨政府所在地,也成為重要消息來源。消息來源也逐漸從平津向上南廣轉移,這顯示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發展趨勢:開始於北方,範圍逐漸擴大。

發自日本東京和下關的消息也同樣引人注目。《盛京時報》刊登的發自東京和下關的消息一共三則,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涉及日本重要政治人物川島陸相、參謀本部支那課長喜多大佐和日本陸軍新聞班長根本。第二時效性強,均於第二天見報。

(五)報導主觀色彩明顯,頻繁使用貶義、暴力詞彙

《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完全站在日本殖民者的角度,大量使用主觀色彩明顯的詞彙,同時還發表了多篇主觀傾向明顯的新聞。

頻繁使用「嗾使」、「赤色分子」等貶義詞彙,僅「嗾使」一詞就出現七次。除使用貶義詞彙外,使用暴力詞彙也成為其醜化「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重要方式。1935年12月13日刊登的《華各地學生反對華北之自治 黨部共黨等似在背後》中寫到:「上海各大學聯合會……已向北平教育會及全國教育會、發出通電如左、為保持主權、應不顧任何流血犧牲一致奮鬥云云」[6]。1936年1月11日直接在標題《中國學生運動未息 形勢更趨嚴重 寧流血慘事粵亦大譁》中使用「流血」、「慘事」,1月12日的報導中更是出現「暴動」等詞。

三、「一二·九」學生運動報導呈現出的偽滿報刊特點

通過對《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框架分析,可以大體呈現以《盛京時報》為代表的偽滿報刊的三個特點:明確的政治立場、明顯的輿論導向、進行虛假報導。

(一)明確的政治立場

偽滿報刊大都具有日本的政治背景和經濟背景,它們的創辦者為日本人或被日本人收買;同時又有日本注資,受到各種新聞法規的約束和新聞檢查。因此在發生任何涉及日本利益的事件時,偽滿報刊必須站在日本殖民者的角度發聲。

(二)明顯的輿論導向

明確的政治立場決定了其必須具有明顯的輿論導向,從九一八事變的嫁禍於中國到偽滿洲國建立時的所謂「民族自決」,日本殖民者總是通過各種謊言美化侵略行為。但是這種美化並不能讓人信服,因此,必須通過新聞宣傳引導輿論,偽滿報刊就成為其引導輿論的重要方式。從九一八事變的延遲發聲到「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矛盾轉移,無一不顯示了偽滿報刊明顯的輿論導向。

(三)進行虛假報導

歪曲、捏造事實是偽滿報刊的重要宣傳手段。1935年11月24日,蔣夢麟、胡適、梅貽琦等平津各大學校長、教授聯名發表宣言,堅決反對華北脫離中央、組織特殊政治機構的陰謀。日方因此惱羞成怒,以至於「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後派代表到市政府抗議,說學生遊行是有背景的,主謀人是蔣夢麟和胡適。[7]1935年12月11日刊登《平學生散布傳單反對實行自治》稱「此等學生團之背景、似有蔣夢麟胡適等為其後盾、且有美派之清華燕京兩大學學生之指導勢力、坡堪注目、」[1]

四、結語

《盛京時報》「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報導特點鮮明。首先應該肯定這些偽滿報刊有一定的記錄歷史的作用。《盛京時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呈現「一二·九」學生運動發展情況和影響的作用,它不僅提供了「由前門入城被阻止……全部繞至宣武門、企圖入城、但城門固閉、未達入城目的」,「有西洋人一名、與學生同樣、於左、纏白布、參加者頗堪注目」等遊行路線、參加人員的信息,而且佐證了學生運動使冀察政委會成立一再推遲,反映出「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巨大影響。但是我們在肯定以《盛京時報》為代表的偽滿報刊有一定記錄歷史的作用時,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它的根本目的:利用媒體為殖民侵略造勢。

注釋:

①消息由12月16日從北平發出,於18日見報。

參考文獻:

[1]平學生散布傳單反對實行自治[N].盛京時報,1935-12-11.

[2]有吉昨訪蔣張提出對華三原則之具體方案 關於學生潮喚起注意[N].盛京時報,1935-12-18.

[3]學生運動尾聲[N].盛京時報,1936-1-9.

[4]傲霜庵:學生運動的代價[N].盛京時報,1936-1-11.

[5]包巍,劉會軍:冀察政務委員會與學生運動的關係轉折——兼論中共中央北方局對冀察平津地區的統戰工作[J].中共黨史研究,2017(1).

[6]華各地學生反對華北之自治 黨部共黨等似在背後[N].盛京時報,1935-12-13.

[7]黃令坦:北平教授與一二九運動[J].北京社會科學,2016(4).

作者簡介:張春曉,單位為吉林大學文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的斯諾對「一二·九」運動最早的一篇報導
    學生運動經常改變中國歷史,它是革命的。」  以上描述多年來被人們引用並流傳,然而,斯諾當年是怎樣具體報導「一二·九」運動的?這是筆者在研究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過程中一直很想追根溯源弄清楚的一個問題。結果發現《紐約太陽報》於12月9日刊載了一則斯諾寫的有關近期北平學生運動態勢的報導,刊出時間恰巧與 「一二·九」運動爆發當日一致,但斯諾發文給報社的時間卻是11月12日,從時間上即可看出,其報導內容反映的應為運動爆發前一個月的情況。  那麼,斯諾這篇報導究竟說了些什麼?
  • 中國共產黨是「一二-九」運動的堅強領導者(圖)
    (資料圖片)  「一二·九」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個偉大事件。毛澤東曾把它與「五四」運動相提並論。他說「五四」運動是大革命的準備,「一二·九」運動是偉大的抗日戰爭的準備。「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一二·九」運動所展現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成為中國青年乃至我們民族英勇奮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
  • 高考歷史知識點:一二·九運動背景及意義
    以下是新東方在線高考網小編整理的一二·九運動簡介,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1935年12月9日,北平發生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東北,接著又向華北發動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華北事變,進一步控制察哈爾,並指使漢奸殷汝耕在冀東成立傀儡政權。
  • 「一二九」運動學生領袖有多少成為中共高級幹部
    核心內容:「一二·九」與五四運動並不盡相同,「五四」之中,學生自發參與的為多,而「一二·九」則是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的領導下展開的。因此,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日後大都成為學術的帶頭人,而「一二·九」運動的學生領袖,大都成為中共的高級幹部。
  • 肇源縣城鎮基礎教育集團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文藝演出
    12月9日,縣城鎮基礎教育集團高中一部階梯樓大禮堂座無虛席、掌聲雷動,一場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文藝演出正在激情上演。開場舞《東方紅》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序幕。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本次活動,由縣城鎮基礎教育集團主辦,縣城鎮基礎教育集團高中二部承辦,以「青史可鑑 銘記英雄 燭照未來 勇毅前行」為主題。副縣長於秀玲,縣教育局黨政班子成員觀看了整場演出。
  • 首次揭秘「一二九」運動中不為人知的詳情(圖)
    中國共產黨是「一二·九」運動的堅強領導者  --訪中共黨史學者胡長水、王朝美  「一二·九」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個偉大事件。毛澤東曾把它與「五四」運動相提並論。他說「五四」運動是大革命的準備,「一二·九」運動是偉大的抗日戰爭的準備。
  • 錢德明,讓萬千歐洲人記住盛京
    錢德明將《盛京賦》翻譯成法文  最早的《盛京賦》版本是乾隆八年(1743)至十三年(1748)之間,由清朝內府專門的刻書機構——武英殿木板刻印的,有滿文和漢文兩種版本。《盛京賦》的發放嚴格控制在一定範圍,並登記造冊,所以能得到一部《盛京賦》非常不容易。
  • 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不能輸在起跑線?
    之前一二年級已經開課的,不會叫停。新生家長擔心這一政策影響孩子英語學習,不少家長開始為孩子報名英語輔導班,一二年級學生該不該上英語輔導班?  正方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一辯@趙鵬:現在的孩子都非常聰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都非常強。一入學就開始學習英語,要比從三年級開始「零起點」上英語課效果好。
  • 紐約時報"雪崩"重新定義報導?
    而這一專題的作者John Branch(《紐約時報》體育頻道記者)也因出色的報導在上個月獲得了普利茲特稿寫作獎。奧姆•馬利克(OmMalik)在自己創辦的GigaOM上發表文章認為,《紐約時報》等傳統新聞媒體巨頭應當大力發展類似《雪崩》這類新媒體專題報導,也還有做的更好的空間,可以「開創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新聞報導」。
  • 永遠銘記民族覺醒的高光時刻——紀念「一二九」運動爆發81周年
    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這個最為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領導發動「一二·九」運動吹響了民族解放鬥爭的號角,並在之後的奮鬥歷程中「衝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機」,在歷經艱苦奮戰、付出巨大犧牲後,帶領人民撥正了歷史的船頭,一步步開創出「一個新的時代、新的天地、新的創世紀」,最終成為救亡圖存,引領復興的中流砥柱。
  • 激情冰雪 福滿盛京 濃濃年味在瀋陽
    記者1月19日採訪了解到,在即將到來的春節和元宵節期間,瀋陽將以「激情冰雪、福滿盛京——我們的節日·春節」為主題,推出12項重點活動69項冰雪、演藝、展覽等活動讓瀋陽市民和外地來沈的遊客過個團圓、祥和、歡樂的節日!
  • 臨沂市多所學校一二年級學生迎來開學季 小學「配齊」 新學期整裝...
    繼初高中、小學3-6年級學生相繼返校複課後,6月2日,臨沂多所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也迎來了返校複課的激動時刻。為了迎接這個特別的時刻,臨沂各個學校別出心裁,以各種方式迎接萌娃回歸。該校一二年級的學生還上了心理教育課《讓生命綻放,活成一束光》,確保能夠平穩適應學校生活。創意無限學校為複課同學特別設計了返校紀念章6月2日,臨沂濱河實驗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生重啟校園生活。
  • 盛京銀行杯女排精英賽開幕 群星閃耀四隊爭冠軍
    (搜狐體育 張亮 10月18日 報導) 為期四天的「盛京銀行」杯全國女排精英賽將於本月22日在盤錦遼河油田體育館拉開戰幕。盤錦市的初高中學校也尤為重視排球運動,像遼寧省首批重點——盤錦高中,目前就有自己完整的排球體系,甚至找來了遼寧排球主力主攻手李劍鋒作為該校的排球教練。
  • 一二九運動對當代共青團改革發展的啟示
    編者按:81年前,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愛國青年學生組織發動「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成為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的光輝裡程碑
  • 中共黨史研究︱斯諾夫婦與一二九運動
    與一二九運動的關係的問題重視不夠。更重要的是,現有研究尚未深入討論以下問題:第一,斯諾夫婦支持、參與一二九運動的思想原因;第二,斯諾夫婦營造國際輿論以推動一二九運動的過程;第三,中共與斯諾夫婦在一二九運動前後的接觸與互動。
  • 業內人士:《紐約時報》數位化專題報導「雪崩」難複製
    去年12月,《紐約時報》發表了其數位化專題報導——「雪崩」,該報導由專題記者、普利茲獲獎作家約翰·布蘭奇撰寫。報導的靈感來自於對滑雪場上高死亡率的關注,由6個故事組成。   與照搬紙質內容的新聞網站不同,打開這篇報導,呈現在眼前的首先是全屏循環播放的積雪滾落山坡的視頻。
  • 《紐約時報》翻車了……世衛專家「手撕」不實報導:「無恥!斷章取義!」
    近日走訪武漢的世衛組織專家斥責《紐約時報》歪曲引用他們說的話,為病毒溯源工作蒙上陰影。該報在報導中指責中國拒絕向世衛專家公開敏感信息。讓達扎克怒不可遏的這篇報導名為:《在世衛組織的考察之旅中,中國拒絕交出重要數據》。
  • 中國經濟時報河南記者站被撤銷 造負面報導敲詐
    中國經濟時報河南記者站被撤銷 造負面報導敲詐   中國經濟時報河南站亂象  ■利用輿論監督寫曝光文章,向基層施加壓力謀取非法利益  ■利用職務便利斡旋其他媒體,消除負面報導謀取非法利益  ■介入企業經濟糾紛,謀取非法利益並強迫企業搞有償宣傳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通報的中國經濟時報社記者站及記者敲詐勒索案中,記者利用新聞採訪報導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嚴重損害新聞隊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