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夏天氣溫那麼高,多地都出現新的用電高峰,但也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的新聞。
但到了冬天了,老百姓開空調的應該是少了很多吧,但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方卻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
特別是在浙江義烏,路燈、廣告燈都不準開,商場超市空調不準開。
現在義烏賣的最好的是柴油發電機!因為工廠不能停啊!
為什麼我們有了三峽水電站,發電量世界排名第一,電還是不夠用呢?
更是有俄專家表示,中國還是需要向俄國買電的。
據國家電網的消息顯示,2025年前要先俄羅斯買1000億度的電。
一、發電量世界第一的三峽
1919年,孫中山在他的實業計劃中首次提出建設三峽的這麼一個設想。
1992年,通過了建設三峽的決議,並且開始做準備工作——移民。
2003年,第一臺發電機開始發電,開始向電網送電。
2012年,三峽水電站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
三峽水電站總的裝機容量是2250萬千瓦,也就是說全部開啟的話,每秒就能發出6250度的電,全年是1971度的電。
這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但這是個理論上的數據,實際情況考慮到機器檢修,水量大小等等,肯定是小於理論值的。
2020年三峽已經生產的電有1031億度,而且大部分都是送到華中地區和華東地區,其中就包括兩湖,還有浙江、江西等。
二、中國的用電情況
但是別看三峽一年有這麼多的電,但在全國用電的比例中,僅僅佔到很小的一個比例。
2019年,全國的用電量是72255億度,而2020年1-8月的用電量是47676億度。
下半年由於疫情控制的好,生產生活恢復正常,用電量大增。
從統計數據看,我們現在用的最多的還是火力發電,佔到近70%。
其次才是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以及核電站。
這也是為何了有了三峽還不能滿足用電的原因。
三、為什麼要向俄羅斯買電?
我們都知道電力不像其他商品,可以存儲,運輸。
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又離不開的東西。
電力輸送有損耗,距離越遠損耗就越大,也就是說送的越遠,成本越高。
向俄羅斯買電的主要是黑龍江的部分地區,因為他們裡俄羅斯近,而俄羅斯的電力成本低。
所以沒有必要捨近求遠,我們自己生產的電也是能用,但主要是用俄羅斯的電,因為便宜啊!
從92年開始,黑龍江向俄羅斯買電的歷史已經很悠久了。
不僅是向俄羅斯,還有蒙古國、吉爾吉斯斯坦等「一帶一路」的合作國家建設起來了10條電力輸送路線。
不僅買電,我們其實也賣電,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比如越南等,也就近向我們國家購買電力。
四、拉閘限電的真正原因
我們國家現在主要還是火力發電,那麼拉閘限電是不是因為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礦呢?
其實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礦僅僅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影響非常小,何況我們自己也是產煤大國。
浙江的限電主要原因還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也就是說電力是夠用的,但指標不夠了,就適當的控制一下。
#浙江不存在電力供應不足#
這段時間的冷空氣影響,老百姓取暖的多了,用電量增加了,所以限電感覺就比較明顯一點。
再一個冬季對水電的影響是會大一點,因為冬季水量少,發電量也會相應減少一點。
太陽能等也會因為有日照時間減少而發電量也減少的情況。
所以我們國家的總的發電量是滿足全國人民的需求,但因為電力分布的不均勻,因為水利,煤礦都是在西部比較多,不是每個地方都能自己生產電。
五、各種發電方式的優缺點
我們熟知的發電最常見的就是火力發電,水利發電,其實除還有很多發電方式,但都沒有大規模的開展,就是因為有所限制。
風能發電,要有足夠的風力資源,一般都是在山上比較多,就這造成了建造成本非常的高。
還有海上的風力發電場,但總不能所有沿海地方都建成吧,畢竟還是有其他用途的。
太陽能發電,除了老百姓屋頂這種小型的發電站,一般大型的都是建設在西部人少的地方,因為太佔地方了。
核電站,我們的核電站技術非常成熟,還出口好幾個國家建造了核電站。
但因為其具有一定危險性,還是不能大規模的建造。
垃圾發電,這個是利用焚燒垃圾來發電,也屬於火電的一種,現在建造的也比較多,但發電效率沒有用煤來的高。
其實地底下蘊藏的能量也非常巨大,利用地熱發電未來也可能成為現實。
現在的地熱利用還都是小規模的地熱能空調等,非常有限。
都說現在的生活離不開網絡,其實沒有了電力更不會有網絡了,在我們生活中還是要能夠做到節約用電。
就連汽車都是,電動的汽車是越來越多,讓我們的用車成本都低了很多。
不僅對社會有利,對自己的錢包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