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多,椅子太少」,拜登會選誰領導CIA?

2020-11-27 網易新聞

  

  隨著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開始「布局」,誰將擔當重任、領導世界上最大情報機構之一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受到外界廣泛關注。而這一人選也是拜登面臨的最棘手、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據知情人士25日透露,拜登正在考慮任命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倫(Tom Donilon)掌舵中情局。而除了多尼倫,還有其他人士也在考慮名單上。一位消息人士在談到目前拜登政府人事問題時這樣說:「人太多,椅子太少。」

  「優先人選」

  據美國「政客」網站報導,知情人士稱,多尼倫目前是擔任中情局局長的「優先人選」。

  多尼倫曾在卡特、柯林頓和歐巴馬政府中擔任過各種職務,與拜登相識多年。他擁有法律、商業和政治背景,外交經驗豐富,在歐巴馬第一任期內曾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是「重返亞洲」等政策的關鍵設計師和協調人,不過,他經常在幕後工作。

  多尼倫的弟弟邁克·多尼倫則是一位聲譽卓著的政治戰略家,也是拜登的親密助手,曾幫助拜登起草2020年競選宣言。拜登最近宣布邁克·多尼倫將擔任白宮高級顧問一職。

  不過,對於多尼倫,黨內人士並非完全放心。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他目前擔任貝萊德投資研究所主席一職有關。貝萊德投資研究所一直是化石燃料等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多尼倫的角色讓進步人士擔心該企業對各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對環境方面的影響。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如何影響中情局。

  還有一些曾在多尼倫手下工作過的人說,多尼倫可能是一個非常苛刻的老闆,經常要求那些本已面臨挑戰的人做過多、往往是不必要的工作。批評者並不懷疑多尼倫的動機或愛國情懷,他們期待他會在拜登政府中扮演某種角色。一些人稱,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尼倫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歐巴馬時期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要抱怨之一——太過微觀管理。

  一位曾與多尼倫共事的歐巴馬政府官員說,他是一位「一絲不苟的專家」,有著「苛刻的工作標準」。這位官員還對多尼倫在公開場合下的表現感到擔憂,他說,儘管多尼倫具備擔任高級職位所需的所有知識技能,但他在公開場合併不自在。

  不過,也有人對多尼倫有不同看法。曾擔任多尼倫高級顧問的薩曼莎·維諾格拉德(Samantha Vinograd)說,「沒人比多尼倫更關心自己的員工,」而作為一個老闆,「也沒有比多尼倫更好的了。」

  此外,多尼倫還得到了前副國務卿、現任摩根史坦利金融公司副董事長湯姆·奈德斯(Tom Nides)的支持。奈德斯與多尼倫相識已有35年。「我肯定,為湯姆這樣的人工作是很累的,但在工作中,你希望遇到和你一樣努力工作的人,」奈德斯說,「我相信沒有人會說,湯姆對自己的要求不如對他手下的人的要求高。」

  資歷之選

  除多尼倫外,報導稱,歐巴馬政府時期曾擔任中情局副局長、還曾兩次擔任代理局長的邁克·莫瑞爾(Mike Morell)也在拜登考慮範圍內。

  莫瑞爾擁有最直接相關的經歷,他在中情局已經很有名氣。作為一名中情局職業分析師,他在擊斃本·拉丹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被授予中情局的第二最高榮譽——傑出情報獎章,他還是前總統喬治·W·布希在「9·11」事件中的情報簡報員。

  讓莫瑞爾擔任中情局局長可能會安撫國家安全機構中的一大部分人,這些人相信他能夠無縫融入中情局的領導角色。曾在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擔任國家情報首席副主任的蘇·戈登(Sue Gordon)就表示,「在提到的這個職位人選中」,莫瑞爾「會帶來很多優勢:思維敏捷,善於分析;領導能力;他在私營部門工作的經歷使他的觀點更加開闊,」戈登說,「我知道他會忠於人民、工作以及為國家需要提供情報。」

  像多尼倫一樣,莫瑞爾雖然也有「承受巨大壓力」的經驗,熟悉最高級別的國家安全機構,但也有一些包袱:莫瑞爾被指曾為中情局使用酷刑進行辯護,這使他受到有影響力的民主黨參議員質疑。另外,《每日野獸日報》稱,如果提名莫瑞爾,可能引發外界質疑,拜登是否打算結束近20年的反恐戰爭,而此前,拜登曾在競選活動中表示,同意結束無休止的戰爭。

  在川普總統任期內,莫瑞爾擔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評論員,主持了一檔在國家安全圈頗受歡迎的播客《情報事務》(Intelligence Matters)。在川普時代,這個播客一直是支持民主黨的情報人士的陣地。

  一位認識莫瑞爾的前共和黨國家安全官員表示,對莫瑞爾過去的擔憂不應成為障礙。「如果你認識他的話,他一點也不傲慢,」消息人士說,「顯然,他非常專業。他是那種會做這項工作的人。」

  棘手問題

  除了上述兩人外,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土安全部長傑·詹森(Jeh Johnson)也在候選名單上。詹森曾是一名聯邦檢察官,在歐巴馬的第一個任期內擔任五角大樓的法律總顧問,他曾試圖關閉關塔那摩灣的監獄,但失敗了。此外,詹森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這一事實使他不受改革派的歡迎,後者希望拜登削減國防開支。

  目前並不清楚詹森在角逐中佔據多大優勢,他還被提名擔任其他職位,包括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詹森在郵件中則拒絕評論他是否與拜登團隊進行過討論,拜登過渡團隊的發言人也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在美國17個間諜機構中,中央情報局是重量級角色,其僱員有時會因國家情報總監角色模糊而感到惱火。本周早些時候,拜登公布幾個國家安全要職,其中,海恩斯(Avril Haines)擔任國家情報總監一職。

  路透社稱,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海恩斯在國家安全部門中廣受尊重,在拜登權衡中情局局長人選時,也聽取了海恩斯的意見。一位知情人士說,海恩斯可能更喜歡莫瑞爾,而海恩斯曾在多尼倫手下工作過。

  在確認提名過程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兩位成員——佛羅裡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魯比奧(Marco Rubio)和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馬克·沃納(Mark Warner)將發揮關鍵作用。

  國會一位議員的助手表示,如果拜登選擇莫瑞爾,他可能越過黨內進步人士的「紅線」,而迄今為止,這些黨內人士對其和內閣成員持支持態度。

  消息人士稱,拜登仍未作出最後決定,也不知道他何時會公布。路透社指出,在組建國家安全團隊的過程中,中情局掌門人選是拜登面臨的最棘手、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在川普的領導下,中情局捲入了國內政治,川普多次指責中情局是「深層國家」陰謀的一部分,企圖破壞其總統任期。而無論拜登選擇誰,都將面對俄羅斯、中國、氣候變化和大流行病等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拜登勝選後,我們跟27位在美華人聊了聊
    而拜登,只不過是混在政壇五十年的老油條,政壇有多黑大家都知道,他能混這麼多年,我不信他出淤泥而不染。無論誰上臺,亞裔都不好過。亞裔沒有參政意識,基本都是埋頭掙錢不問政治,很多人都不投票。@金澤西雅圖程式設計師不符合預期,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但是應該不會對我的生活造成太多影響。打算繼續堅守崗位,儘量不回國參與內卷。
  • 人走茶涼?商界、外國領導紛紛轉向與拜登合作
    文章導語:人走茶涼?商界、外國領導紛紛轉向與拜登合作過去四年,川普總統一直是全球焦點人物之一,但現在愈來愈無關緊要,他仍在拒絕承認敗選要訴諸法律行動的同時,商界、外國領袖等已紛紛轉向期望與拜登合作,深深體現了「人一走,茶就涼」的政治現實。
  • 拜登:美國將「重返」世界領導位置
    導讀:近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對外強調表示,他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基礎是要以美國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為主,同時將會繼續加強與亞太盟友之間的關係。對此有不少人分析表示,拜登的外交政策實施起來面臨重重困難,尤其是在美國國際形象大受損傷的前提下。
  • 川普和拜登準備得咋樣了 你希望誰是下一屆美國總統
    74歲的川普,已經用他的行動證明的了老玩童式的美國總統行不能,78歲的拜登,還沒有被選上做美國總統呢,他的就拿中國說事了,假如真的成了美國總統,比川普的老玩童執政方式,會更讓人瞠目結舌,為了希望的和平,為了美國的不要倒下得太早,兩個人還是都不要競選美國總統了。
  • 拜登勝選,對亞洲科技巨頭意味著什麼?
    喬·拜登(Joe Biden)將於1月20日入主白宮,全球科技行業總體上都鬆了一口氣。民主黨人以美國總統大選獲勝者的身份被寄予厚望——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並重新賦予商業界以亟需的穩定性。
  • 拜登演講三次提及「領導世界」,英媒:重建美領導地位,說起來容易做...
    【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青木 陳欣 柳玉鵬 王偉】「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打開拜登過渡團隊網站,這句話以超大字體被寫在首頁上,佔據半個屏幕。當地時間25日,在以呼籲美國人團結抗擊疫情為主旨的感恩節演講中,拜登不忘三次提到「領導世界」,稱「21世紀將是美國世紀」。
  • 家居風水中椅子有什麼講究?椅子背後不宜有這兩樣東西!
    椅子的背後有哪些忌宜  首先,椅子的背後應該要有「靠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椅子背後如果出現空擋,就會使人缺少安全感,尤其對著門、窗或通道,就更加有必要給椅子換個位置。其次,椅子的背後不宜有水、鏡子,這些都是風水中當中的大忌,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最好及時對椅子位置進行調整,以免使座椅人的整體運勢節節下降。
  • 美媒:太少會貧血 太多傷肝臟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 美媒稱,在一系列初期研究中,一個由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探索了鐵在900多種疾病中扮演的角色。這些研究調查了50多萬人的遺傳數據。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16日報導,研究結果顯示,天然較高鐵水平同高膽固醇水平的較低風險有關,而且較高的鐵水平還會降低動脈被集結的脂肪物質覆蓋的風險。
  • 程式設計師降薪進了移動,被領導約談勸退,原因:加班太少工作不飽和
    如果你有的選,你會怎麼選?關於這個在國內爭論不休的話題,確實很難有最理想的答案,畢竟千人千面,有說好的嗎,必定就有說不好的。但無論怎麼糾結,筆者一直強調一件事,無論在什麼體制,個人能力、性格永遠才是最重要的。這不,就有一名職場人因體制內的「不舒服」,開始吐槽了。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吐槽到。全部真實。本人一年前來了某大型央企(中國yidong)總部(非子公司、非外包)。
  • 【美國大選最新消息】拜登勝選,美國大選落敗者如何退場
    很榮幸美國人民選擇他來領導這個國家。」 川普方面拒絕接受結果,稱還有州需要重新計票,他聲明稱,選舉尚未結束,他的競選團隊將在下周一發起訴訟。此前,川普競選團隊已在多個州就計票問題提起訴訟,指稱選舉存在舞弊行為。》
  • 拜登將提名威廉·伯恩斯為CIA局長
    (觀察者網訊)據美聯社1月11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在當天宣布,他將提名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擔任新一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 在相關聲明中,拜登將伯恩斯稱為「一名在世界舞臺上擁有數十年經驗的模範外交官,可確保我們民眾與國家的安全。」 威廉·伯恩斯現年64歲。
  • 川普拜登激烈爭論暴力問題:是誰在助長激進行為?是誰讓美國更不...
    美國政治新聞網認為,這種你來我往的過招標誌著大選進入一個新階段,「誰的領導將給國家造成嚴重威脅」成為如今雙方爭論的關鍵問題。當地時間周二,川普計劃到訪威斯康星州的基諾沙市,這裡是29歲非裔男子布雷克身中7槍的城市。他能扮演一個「安撫者」的角色嗎?有美國人是這麼期望的;也有媒體說,基諾沙之行是川普競選活動的延續——將暴力與民主黨人執政的城市聯繫起來,因此,他的訪問可能進一步製造分裂。
  • 拜登表態
    據俄塔社4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周四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表示,在其領導的美國新一屆政府,他本人不會幹預美國司法部的工作,也不會下令發起對某些人的調查。
  • 夢見木頭椅子壞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木頭椅子好不好
    夢見木頭椅子壞了椅子通常象徵事業,但實際上夢見椅子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正關注自己事業前程發展的人夢見椅子,多暗示你會當選為領導,或成為學術、宗教、團體等方面的帶頭人。椅子在這時代位置、權力、聲譽等。
  • 川普和拜登究竟誰更健康?
    拜登擔任美國總統這一職位是否年齡過高?在明年1月20日,拜登將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長的總統。他的身體機能是否足以應對總統這一職位的工作強度?七位專家對其壽命進行了分析。1992年,拜登出現在部署美軍參加巴爾幹戰爭的現場:當時年輕人們充滿著敬意,或者至少臉上沒有恐慌,而是鎮靜,他們相信不久以後一切都會變好。拜登現在出現在公眾視野裡,相反的卻讓人偶爾感到有一些憂慮。他的超級反對者經常會這樣評價他,「拜登老態龍鍾」或者「看著就像得了老年痴呆」。
  • 拜登也不是「善茬兒」?對華三條釋放重要信號,值得重視
    從5號美媒放出消息:拜登拿下「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開始,就註定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可能遲到但永不會缺席」的每四年一選的「廝殺」已經開始。究竟誰會入主白宮,目前美國官方並未給出明確答案,但是從川普的發推內容看來,兩大黨派對目前結果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不可否認的是,外界通過兩者支持票數對比,拜登目前票數明顯高於川普,似乎已經鎖定勝局。
  • 美國大選,選舉人團預計星期一認證拜登勝選 川普:這事沒完
    正式投票並認證民主黨人拜登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與此同時,現任總統川普繼續聲稱自己贏得了上個月舉行的那次總統大選。 不過,這些州的選舉官員作出了相反的決定,美國各州選舉人星期一開會時預計會認證拜登贏得了306張選舉人票,超出贏得大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
  • 誰將入主白宮:拜登真的穩了嗎?美國大選正式結果何時才能官宣
    川普推特發文稱2020總統選舉違憲據CNN報導,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18日表態稱,在正式確認大選結果前,該部門不會與拜登團隊合作。就連以往會在媒體預測的幾個小時或一天內確認總統獲勝者的美國聯邦總務署(GSA)署長,至今也遲遲沒有確認拜登就是總統獲勝者。
  • 拜登正式鎖定勝局,蔡英文忍不住表態了,這回還把川普扯了進來
    彭斯表示,拜登在大選中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因此拜登當選為下屆美國總統。隨後,一直不願承認自己敗選的川普也終於做出讓步。他發表聲明稱:「儘管我完全不同意選舉結果,事實也證明了我的觀點,但1月20日將會有一個有序的過渡。」在拜登正式鎖定勝局後,蔡英文忍不住表態了。
  •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勝選,蔡英文又跳出來送祝賀了,還不忘感謝川普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美國國會參議院議長、副總統彭斯當地時間7日凌晨在聯席會議上宣布拜登勝選。他表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7日晚宣稱,蔡英文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誠摯祝賀拜登順利當選美國新任總統,以及賀錦麗當選美國新任副總統;蔡英文還期盼,未來美國政府在拜登總統的領導下,各項施政順利、國家發展昌盛,「臺美關係」能夠持續深化云云。當然,民進黨當局也沒忘記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