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歐洲航天局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景圖,近乎完美地驗證了宇宙學標準模型,並精確了宇宙的年齡修正。
宇宙年齡:138.2億年
宇宙大小:930億光年
太陽系年齡:46億年
地球年齡:35億年
人類文明:5000年
地球35億年中恐龍統治了2億年
如果宇宙的年齡是一個月,太陽系僅存了10天,恐龍統治了8小時,人類出現了2分鐘,人類文明只有1秒。
但這一秒鐘,
已讓這世界天翻地覆。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記載著人類史的開端,是發現距今600萬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種)。
而人類文明史,是開始於文字的發明,在時間上最早不過幾千年,不足人類史的千分之一。
文字的產生,使人類脫離了野蠻,開始有了公平規則的社會,例如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同時也產生了精神文明,例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
文字是怎麼產生的呢?
有三種說法
伏羲
伏羲氏,又稱包犧氏,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傳說中的「三皇之首」( 伏羲氏,神農氏,黃帝氏)。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中描述到:「庖犧作卦」、「神農結繩」、「倉頡作書」,按時間先後相提並論,說明八卦對漢字產生有著啟發作用。
宋·鄭樵《通志·六書略·論便從》說:「文字便從(通」縱「)不便衡(通」橫「),坎、離、坤、衡卦也,以之為字則必從。」他認為卦象的形態導致漢字的筆勢必定成縱向,這是否是漢字源於八卦的形態遺留,無法考究。
以上可以看出,漢字起源於八卦說有一個發展過程,八卦之物極抽象。
傳說中,八卦是一種先於文字而存在的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象徵符號。
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34;,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漢代儒士認為,河圖就是八卦,而洛書就是《尚書》中的《洪範九疇》。
「河圖洛書」的傳說,多見於各種史籍。
最早見於《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又見於《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同時《周易·繫辭上》記載:&34;
《尚書》載:「伏羲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
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34;,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34;,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
「河圖洛書」是遠古時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時間、方向和季節的辨別系統。傳說中有「河圖洛書」出於黃河、洛水,其實「河圖洛書」中的「河」不是指黃河,而是銀河。
聖人之法則、君王即位之典冊、盛世之祥瑞,「河圖洛書」在中國文化史中有崇高的地位。自春秋以來,歷代論及「河圖洛書」者,幾乎無不以其為中國文化之源頭。正因為如此,很早就有人將「河圖洛書」與漢字起源聯繫在一起了。
《尚書·顧命》孔安國傳:「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
孔安國認為「河圖」即「八卦」,亦是中國文字之源,這種說法後來就流傳開來。
倉頡
眾多文獻中記載最多,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還是倉頡造字說。
倉頡,
無人不曉卻又帶著一分神秘。
據說他是,
造字之神。
據說那一刻,
天雨粟,
鬼神哭,
傳說,這力量太巨大,
集中了人類的智識
與詭辯。
倉頡是誰?
他如何創造了文字?
秦統一六國後,依然沿用戰國時的文字,各國文字不統一,形體非常紊亂,不但字體不同,同一個字所採用的聲符、形符也都有很大差異。
「文字異形」給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嚴重障礙,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以後推行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的政策。
秦始皇責令丞相李斯負責對文字進行整理,除去和秦國文字出入較大的,制定出新字體作為統一文字。
李斯不僅是秦代政治家,還是個偉大的書法家。
他對篆書有很深的造詣,並創造小篆,使之成為秦代官方文字。
為統一文字,李斯作《倉頡篇》,第一句就是「倉頡作書,以教後詣。」
《河圖玉版》記載:「倉頡為帝,南巡狩,蹬陽虛之山,臨之玄扈洛納之水,靈龜負書,單甲青文以受之。「
《通志略》記載:「皇帝命倉頡為史官,制文字。」
倉頡的身份記載多分為三個版本
《禪通記》記載,倉頡曾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部落首領。
《通志略》記載,倉頡為華夏部落首領皇帝的史官。
《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倉頡,姓侯岡,名頡,因其是陳倉人,故名曰倉頡。
那麼他是如何造字的呢?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記載:「皇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古人認為萬物有文,「文」通「紋」。我們大致能了解倉頡善於觀察萬物的紋理,天有天文,地有地理,鳥獸魚蟲,花卉草木,乃至人的髮膚手足,莫不有文。
從表象觀察事物內在的規律,演化出抽象的八卦,富含數學思維的河圖洛書,從而產生出代指各事物本身的實際符號,這便是文字的產生。
有了文字,經驗和知識可以被保存被傳播,人們很快都能知道如何種植果腹,粟米豐收,這便是「天雨粟」。
「鬼夜哭」是什麼呢?
人類有了智慧,得以開化,鬼神之說從此難以主宰其命運了。
還有一種說法,鬼或作兔。
兔子在夜間哭泣。因為兔子害怕人們學會文字後,取它們身上的毫毛做筆,從而危及它們的性命,因此才在夜間哭泣。
倉頡
到了現代,又有另一個觀點,認為倉頡是的「四目」應該是 「雙目四瞳」。
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9個人,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倉頡、項羽(西楚霸王)、重耳(晉文公)、高洋(北齊初代皇帝)、呂光(後涼開國國君)、魚俱羅(隋朝名將)、關羽(三國名將、武聖)、還有李煜(南唐末代國君)。
當歷史成為傳說,傳說成為神話,人們在如今享受著文字帶來的種種便利,是否還記得人類祖先是在蒙昧中創造了光明。
倉頡,
這位造字之神,
在我們書寫人間的繁華或荒涼時,伴隨著他的四目空靈,要有對文字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