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產經》左雨晴
在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中,海南可以說是成為了全國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除了美麗的熱帶風光以外,體驗免稅購物無疑是吸引大量遊客前來的重要原因。據統計,10月1日至5日,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5.3億元、旅客8.2萬人次、件數54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36.9%、34.8%、86.2%。三亞國際免稅城、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內,化妝品、香水、首飾、手錶等免稅商品都成為了搶手貨。
一時間,這股在海南掀起的免稅購物熱潮顯得勢不可擋,「海南購」成為了當下熱議。
政策調整掀起購物熱潮
「海南購」的熱潮,與今年6月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政策密不可分。早在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便明確調整離島免稅政策,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並擴大免稅商品種類。此後一系列相關政策相繼落地。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將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由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取消單件8000元限額,並將離島免稅商品品種由38種增至45種,其中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熱門產品;化妝品單次離島限制從12件提高到30件。可以說,這是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實施逾9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
新政策的推出立刻引爆了購物熱潮。目前海南擁有四家離島免稅店,分別分布在海口、三亞和瓊海博鰲。其中三亞國際免稅城是面積最大的免稅店,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中免集團三亞市內免稅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高緒江表示,免稅新政實施後的兩個月,三亞國際免稅城進店人數超過18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以上,整個免稅城的營收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了228%。而根據海口海關統計,從7月1日至9月30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達到86.1億元,同比增長227.5%;購物人數129萬人次,同比增長62%。
而在雙節「十一」黃金周的加持下,海南的免稅購物更是在十月前5日便日均攬金過億元。據統計,「雙節」8天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0.4億元、旅客14.68萬人次、件數99.89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48.7%、43.9%、97.2%。
在長假期間,海南免稅城的一些奢侈品牌門店前甚至排起了長隊。有統計表明,新增品類的免稅品備受消費者的青睞。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酒類、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銷售額佔新增種類銷售總額的95%。此外,化妝品的銷售額也大大提升。由於化妝品單次離島限制從12件提高到30件,不少女性消費者進行了大量購買以便囤貨。「自己想買的牌子都能找到,而且價格比官網便宜很多。」體驗過海南免稅消費的劉女士告訴《新產經》,除了己用以外,她也幫朋友代買了不少。
海南免稅消費如此火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不少消費者在上半年因疫情封鎖而壓抑的消費欲望在長假期間得到了釋放,尤其是對奢侈品等高檔商品需求頗高;二是由於新冠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而我國疫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這使得原本應在長假期間出國消費的群體出現回流;三是在節日期間,免稅購物折扣和優惠力度加大,海南免稅商品價格優勢顯著。這些都將十月的海南推向了購物熱潮的高峰。
隨著海南免稅購物的火爆,國內免稅市場的空間也得到了極大拓展,不少公司都在加快開拓免稅相關業務,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近兩個月裡,「免稅」成為A股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概念。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漲幅逾1倍的免稅概念股包括海汽集團、王府井、格力地產、中國中免、凱撒旅業等。據悉,除目前三亞海棠灣免稅店、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瓊海博鰲市內免稅店4家免稅店以外,海南還將全力打造海口市國際免稅城。該項目總佔地面積675畝,總建築面積92.6萬平方米,擬投資128.6億元,預計將在2024年底竣工並投入運營。
海南師範大學中國特色自貿港研究中心主任劉鋒認為,一直以來購物在海南旅遊中所佔的比重偏小,免稅政策的調整改變了這一現狀。離島免稅新政通過大幅度放寬離島免稅額度、稅收上顯著讓利消費者,使消費者對海南免稅購物的興趣有了很大提升,消費活躍度增加,讓購物成為了未來遊客來海南旅遊的重要目的。「這將促進海南旅遊進一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動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海南購」能否取代「海外購」?
「海南購」的火爆讓人們看到了免稅市場的新風口,長假期間境外消費的回流,也讓不少人看到「海南購」與「海外購」的競爭性。然而風口之下,海南免稅購依舊暴露出了一些市場痛點。
消費體驗是遊客普遍反映的問題。由於前來購物的消費者人數眾多,不少店面排起長隊。儘管一些免稅店提供了APP,但熱門品牌排隊仍要至少一個小時,過多的消費者也使店員很難為顧客提供精準服務。此外,還有遊客反映在機場提貨時排隊等候時間太長的問題,這些都十分打消購物的積極性。劉鋒認為,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免稅網點較少,免稅經營主體還較為單一,沒有形成良性的商品和服務競爭。而免稅店壟斷的背後,則是免稅牌照稀缺的現狀。據新時代證券相關研報,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須經財政部、國稅總局、海關總署等三個部門的審核批准,牌照具有稀缺性,獲取難度很大。在今年6月王府井宣布斬獲免稅牌照之前,行業已多年未有新增牌照。
除此之外,相比海外購,商品價格偏高、品種偏少、有效供給不足也是海南免稅店面臨的問題。由於品牌定價策略、關稅等原因,許多國際品牌的產品在境內外價格存在明顯差異。免稅店只有拿貨規模越大,議價能力才能水漲船高。而一些免稅店前期進貨規模不大,導致一些商品的價格相比海外仍然偏高,且很難做到與紐約巴黎同品牌、同價格、同進度「三同步」,為消費者及時提供當季新品。
一直以來,日韓免稅店之所以對消費者有較高吸引力,不僅是由於價格優惠,還因為其上新快、產品內容豐富並且貨源充足。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與供應商沒有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很有可能會出現旺季期間供貨能力跟不上,或者是無法第一時間拿到新一季的商品等情況。
對此,劉鋒認為,海南一定要打破壟斷,引進更多的市場主體,進行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增強有效供給,讓遊客有更好的消費體驗,進一步吸引境外消費回流。
針對上述問題,海南省相關部門也對免稅政策做出了進一步優化。目前,海南省政府已批准兩家省內企業享有離島免稅品經營資質,同時計劃今年在三亞新開三家免稅店,通過競爭性磋商方式,從省外具有免稅品經營資質企業中擇優選定一家企業作為離島免稅的經營主體,形成良性競爭格局。此外,海南也在機場新增了離島免稅提貨窗口,以便旅客享受更舒適便捷的購物體驗。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遊客境外消費高達1300億美元,免稅店是中國遊客境外消費主要渠道之一。據貝恩諮詢統計,2018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6700億元,佔全球33%的市場份額。其中,境內奢侈品消費僅佔中國奢侈品總消費的27%,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約5000億元。這意味著對「海南購」來說,境外消費回流的空間巨大。海南應緊緊抓住免稅新政的利好契機,使免稅購物成為拉動海南旅遊消費的新引擎,為海南自貿港、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增動力添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