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盛景商業評論(ID:sjwl360) / 編輯:sunny
12月22日,由盛景網聯主辦的NBP新商業交易節在京舉行,超過2000家企業的創始人和決策者參加了本次盛會家。本次交易節以「新商人,新商機」為主題,主打Boss直銷概念,是盛景力求打破企業級交易U型結構、創建企業家交易平臺的一次有力嘗試,被譽為「企業家的雙11」。
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和執行長江南春出席了本次交易節。在主會場上,他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講。在演講中,江南春首度揭開獨角獸公司崛起的三大秘密。他提出,只有「找到差異定位,抓住時間窗口、採取飽和攻擊,佔據心智優勢、引爆主流人群」,企業才能獲得快速的成長。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企業應該擁抱變化,同時抓住那些不變的時代特質,這樣才能在快速的競爭中勝出。
為了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江南春還聯手盛景網聯,給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位企業家帶來2億分眾廣告讓利大禮包。
以下是江南春演講的精彩內容(有刪減):
江南春:和彭總是老朋友了,很高興第一次來參加彭總舉辦的盛會,企業家、創業者雲集的盛會。分眾見證了很多獨角獸公司的崛起。這些獨角獸公司的崛起,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這是我今天的演講要揭秘的內容。
中國市場已出現重大趨勢變化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中國市場的轉變。
第一,中國快消品市場增長非常緩慢。今年全年增長只有3.5%。走藍領方向的,賣啤酒、方便麵的,後果都很嚴重。基本都以10%、20%的速度下跌。賣白領、金領、中產階級產品的,則無論寵物食品還是酸奶,都有10%-20%的增長。從2012年開始,中國已經掀起了消費升級的浪潮。消費升級中26個品類,都不斷呈現出高端化的趨勢。第二,今天還有誰在增加消費?只有三高(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人群在增加消費,同時他們更重視創新和潮流。與此同時,他們更願意為品牌、品質付出溢價,他們更接受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這些人也是意見領袖,是中國20-45歲之間,月收入在五千塊以上的都市主流消費群。他們掌握著市場的主要話語權,他們被稱為消費升級的原點人群。
寶潔財務長今年5月份在巴黎會議上講,中國已經成了全球最高端的市場。他90年代曾在中國工作和生活過,那時候高端和超高端產品只佔2%左右,但今天50%以上的產品都是高端和超高端產品。
所以,未來十年中,在座各位企業家再創業,很重要的問題是要記住:一定要引爆主流人群,引領消費升級。如果緊扣這個主題,至少你會贏得大的趨勢。
今年的整個消費品市場僅僅增加3.5%,很多企業感覺比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更難。為什麼消費者好像突然一下失去了欲望?
2015年,中國居民消費海外消費是一萬億。這個數據顯示,中國不是一個沒有欲望、沒有需求的市場。我們的主要問題是,中國企業的互相模仿和同質化。同質化導致的結果就是促銷戰和價格戰,價格戰又導致利潤的稀薄,無法產生更多的產品研發和創新,無法進行品牌的打造。
企業成功轉型,關鍵要找到三條路徑
所以,未來中國企業要轉型,關鍵要找到三條路徑:第一、如何找到差異化的定位;第二、如何找到一個時間窗口,並在這個時間窗口中如何採取飽和攻擊;第三、在整個市場競爭中,你如何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獨特的優勢,繼而引爆主流人群。
什麼是差異化的定位?要麼開創一個品類,要麼開創一種特性。所有成功的企業都代表一個品類:阿里等於電商,騰訊等於即時通訊,百度等於中文搜索,滴滴等於專車,喜之郎等於果凍。這麼多電商網站為什麼唯品會賺錢?因為它是專門做特賣的網站;這麼多飲料,為什麼王老吉、加多寶兩個飲料加起來400億,成為中國第一大飲料?因為它是第一個預防上火的飲料。為什麼神州專車在競爭這麼激烈的市場中依舊活得很好?因為它是一個更安全的專車。每個企業都在競爭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中國智慧財產權很難保護,所以,創新和差異化往往是一時的,同質化很難避免。你今天擁有的技術優勢、商業模式產生的優勢,往往不是企業的核心壁壘,它只為你打開了一個三個月,六個月,最多不會超過一年的時間窗口。因此,最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市場的挑戰,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智窗口並在窗口期採取飽和攻擊。只有建立心智優勢,才能形成真正的護城河。
未來十年,消費升級會讓那些低質低價、同質化的商品競爭不再可行。以主流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創新時代,和爭奪用戶心智的品牌時代已經全面到來。未來,沒有創新和沒有品牌的企業終將被淘汰,品牌聚集度會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中國將呈現出非常多的千億級的品牌。所以,中國企業在今天將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學習星巴克,能夠奮力的長出品牌的翅膀,要麼繼續留在同質化價格血戰的沙灘上。我接著分門
一、差異化定位:要麼開創品類,要麼開創特性
所謂差異化定位,就是你如何簡單的說出你的差異化,說出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要麼開創品類,要麼開創特性。
所謂開創品類,當你行業沒有領導品牌的時候,烤鴨就吃全聚德,果凍就吃喜之郎,手機APP貸款找微貸,要租車找神州。當這個行業還沒有崛起時,如何佔據這個品類?一個品類就一個特性。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紅牛。一個預防上火,一個幫你提神。飲料行業如此激勵的競爭,這兩個飲料都殺出了兩百多億的市場,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找到了一個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
傳統公司轉型的案例,最有代表性的是香飄飄奶茶。它開創了一種杯裝奶茶,定位是「冬季熱飲」。以前我們為什么喝香飄飄奶茶?談戀愛的時候和小姑娘壓馬路的時候,天寒地凍,你買一杯香飄飄奶茶,沿路一路喝過去,主要是防寒保暖。今天這個場景還存在嗎?大家都看電影,去星巴克,裡面都有空調。場景不復存在了,銷售增長也出現了瓶頸。
去年9月份,這個公司做了全新的思考,對產品做了差異化。這個差異化是在消費的心智中,做了一種心理優勢的創新——小累小餓喝點香飄飄。這就像「困了累了喝紅牛,怕上火喝王老吉「一樣,一下子開創了全新的場景。而且把需求變成了常態化。一天到晚大家都會小餓小困的,早晨沒吃早飯跑到辦公室,下午兩三點鐘,晚上看歐洲杯,有沒有小餓小困?這時候就想起要喝點香飄飄。這就是把整個消費場景改變了。一旦開創了全新的場景驅動,就帶來整個市場勃勃的消費欲望的產生。
再看看網際網路公司的創新,飛貸。之前飛貸是做小貸公司的,做了幾年以後,由於同質化的競爭,逐漸開始不太賺錢。它在整個競爭受困的情況下,把原來有2500多個人的小貸公司,砍掉2000個人,只剩500個人,重新回到深圳研發了飛貸,最終開創了手機APP貸款的全新品類。你只要下載飛貸,登錄進去,給自己和身份證拍張照,3分鐘4步驟填入一些信息,足不出戶,秒借你30萬。開創了跟銀行貸款完全不同的方法。銀行要排隊,填資料,填完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批給你,也不知道批多少錢。
但是,在中國所有技術的開創都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迅速有競爭對手湧來。你如何把自己開創的領域,手機APP貸款這個品類,跟飛貸劃上等號。今年2月15號,我幫他開始打廣告。廣告詞就是「手機APP貸款找飛貸,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案例」,功能賣點:「隨借隨還的手機APP貸款,3分鐘4步驟秒借30萬」。打了6輪,第4輪的時候,它的業務量跟去年同比就上升了30倍,半年用戶數突破300萬,5個月授信總額超過100億。
所有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一定是開創了全新的品類或全新的特性,它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優勢。
二、抓住時間窗口,採取飽和攻擊
1、當你形成了全新優勢的時候,為什麼要抓住時間窗口?
因為中國是一個很難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地方。你做直播就有一千個直播跟著你,你做團購有無數個團購跟著你。只要你賺錢,就有更多的對手向你湧來。所以,時間窗口非常重要。
前段時間,我在湖畔大學分享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我們都是創業公司,請問創業公司重要的壁壘是什麼?
很多人說,我技術領先是壁壘;很多人說,我商業模式的開創是壁壘。
我當時說,我認為這都不是核心壁壘。技術領先、商業模式的開創,在一個智慧財產權缺乏保護的地方它只為你開闢了三個月、六個月,至多不會超過一年的時間窗口。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在這個時間窗口中飽和攻擊,在消費者心目中把你和這個品類劃上等號。雖然沒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但是在消費者心中有心智產權的保護。正是心智產權,它使得消費者跑到那麼多果凍面前時,他腦海裡說「果凍我還吃喜之郎」。這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再舉個例子,瓜子二手車,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叫C2C買車。個人買家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它開創了一個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二手車品牌。但它並不是第一個做的,它是第二個做這個業務的。但他去年9月份發動了一次猛攻,用3億人民幣、9周時間,就在整個APP Store排行榜中從835衝到前20位,百度指數從零上升到四萬多。今天他在中國市場已經遙遙領先。它是後發的,後發了整整一年,但他現在是第一。
所以,我一直說:什麼是第一?第一個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是第一。第一個幹的從來不是第一。
2、為什麼要採取飽和攻擊?
因為消費者心智結構有一個特點,非常懶,非常先入為主。
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是誰?楊利偉。中國第二個升空的太空人和最近一個升空的太空人,有人記得嗎?這就是一個問題。
消費者會先入為主。這個時間窗口過去就關掉了,你看得到競爭對手,你衝不過去,你被一個玻璃門擋住了。心智中先入為主的結構很難改變。如果你沒有抓住時間窗口,不採取飽和攻擊,沒有在消費者心目中大於或者等於的一個品類,等到競爭對手再發力,你就會被壓制或者陷入了纏鬥。
當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有一場戰鬥。解放軍衝上去的時候,衝上去一個人死一個人,因為對手把所有的火力交織在這個山。這時候前線士兵回去請示,怎麼辦?指揮官說了一句話,不要告訴我死多少人,告訴我什麼時候能衝上去。最後整個軍團一塊衝上去,70%的人倒地了,30%的人衝上山頭,搶佔了制高點,一舉壓制了越南軍隊的反撲。
上甘嶺也是這樣,中國解放軍只有機槍和手榴彈,聯合國軍有飛機、高炮、火焰噴射器等等。但是聯合國軍死了三萬多人還是衝不上上甘嶺,我們的解放軍大概死了一萬多人。為什麼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依舊能佔據這樣的優勢呢?因為我們佔據了最有利的地形,居高臨下,形成了對方的仰攻。
所以,如何在消費者心智中搶佔山頭,形成對競爭者的壓制非常重要。
再舉個最新的例子,餓了麼。2015年時,美團估值是70億美金,餓了麼的估值是7億美金。當這三個公司競爭白領市場,競爭商務樓市場的時候,發現餓了麼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餓了麼知名度主要在校園。在白領中的知名度中,百度和美團知名度更大,流量也更大。
如何打這場仗?我當時跟餓了麼的CEO講,百度雖然知名度很高,但是它等於中文搜索、等於地圖,消費者對百度原有的認知不是外賣;美團是團購,和外賣比較相近,可以延伸等於外賣,但畢竟隔著別人。餓了麼雖然知名度在寫字樓沒那麼大,但是餓了麼的名字很好,「餓了別叫媽,就叫餓了麼」,餓了麼很容易等於外賣。
競爭對手流量大是一個優勢。但是競爭對手的優勢往往使它沉迷於用流量導入的方法,而不是用心智導入的方法。所以餓了麼有一個機會,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打入辦公樓市場,在白領的心目中,用最快的速度把餓了麼等於外賣這個品類。所以,競爭對手最強的往往是最弱的。
因此,餓了麼用近億元廣告預算集中於電梯媒體,通過8周投放,風暴式飽和打擊,完成了逆襲之路。2015年7月,餓了麼在白領外賣市場奪得第一。
三、佔據心智優勢 贏得人心者贏得戰爭
什麼叫消費者的心智優勢?你在市場中所佔有的地位,是由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優勢決定。你在消費者心中的份額,最終會等於你在市場中的份額。
《孫子兵法》開篇講了五個字,道、天、地、將、法。「天」就是我剛才講的時間窗口,天時。「地」是渠道,「將」是團隊,「法」是運營和管理,「天地將法」對一個企業至關重要。但是為什麼古人打仗把「道」放在第一位?「道天地將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與否。
所有的事業,所有的戰爭,誰贏得人心誰就贏得了戰爭。
舉個例子,神州租車。2010年的時候,一嗨租車1200輛,至尊租車1000輛,神州租車只有600輛車。神州租車當時融了一億多人民幣,而一嗨租車融了七千萬美金。神州租車做了什麼事兒?它用金融租賃的方式買車,並不把錢放在買車、買硬體上。很多企業一旦有了錢就造房子,造廠房、買設備,搶佔的是這些東西。神州租車搶的是什麼?它搶的是如何在一個時間窗口中把「神州」等於「租車」這個詞種。所以,它投放了八千萬的廣告。
最初陸正耀跑到我辦公室,我們倆聊天時,他講他準備六千萬投電視臺,一千萬投分眾,一千萬投地鐵。我跟他說,你太不尊重中央電視臺了,量不夠,打不透。我建議他,資訊模式太多元化、碎片化了,你的錢根本不足以在資訊模式上亮相,我建議做生活空間。生活空間是沒辦法選擇的。租車的人有三個生活空間,公寓樓、寫字樓,異地租車做機場。所以,打透公寓樓、寫字樓、機場,是整個神州租車能夠爆發的核心要素。我們順著這條道路打下去,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遠遠反超對手。
很多公司以弱勝強,很多公司崛起,都是因為在消費者心中搶先佔據了一個心智優勢。
引爆主流人群 關注媒體現狀
一個品牌要被引爆,就首先要研究透媒體。媒體在今天是一個粉塵化的,以前叫多元化,後來叫碎片化,現在碎片都不容易了,就跟外面的PM2.5一樣,都是粉塵化的。
第一點,主流人群基本不看電視,主流人群都看網際網路了,網際網路上基本不看廣告。
中央級媒體主要的GRP(收視率)覆蓋,主要來自甘肅、內蒙古、寧夏、陝西等地方。上海、浙江、江蘇、廣東、重慶這些發達沿海地區,收視率已經變的非常之小。主流城市人跟電視媒體漸行漸遠。主流衛視中,無論是《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歡樂喜劇人》,這些現象級節目的收視率都只有3%-4%。所以,主流人群基本不看電視。
今年中國電視還發生了兩次重大的改變。
第一,《太陽的後裔》把網際網路視頻的收費人群一下子提升到好幾千萬。為什麼?因為《太陽的後裔》沒在電視上播。今年所有好的劇,《老九門》、《歡樂頌》、《太陽的後裔》等,都是先在網際網路播再到電視臺裡播。騰訊視頻9億人民幣買下一個節目的版權,不僅要買下,而且買下不讓電視臺播或者讓電視臺晚播。電視劇的入口改變了,對電視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二,所有的欄目不紅了。過去幾年,《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都取得非常大的成功,讓過去三五年中國電視欄目的製作水平大幅上升。但這個大幅上升也都是對國外優秀經驗的移植,《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來自韓國,《中國好聲音》來自荷蘭,都是從海外借鑑的。整個市場沒有出現更創新的節目。導致一個很大的瓶頸,抄無可抄,學無可學。同時卡司也用完了,成龍、周杰倫、範冰冰、李冰冰、馮小剛、孫紅雷、鹿晗幾乎所有一線的大咖全上過,導致卡司用無可用,所有欄目開始疲倦,審美水平被迅速提高又審美迅速疲勞。
這就是今天電視面臨的困境,電視跟主流人群越來越遠。
那主流人群都去幹嘛了?主流人群都看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了。那麼大家在看內容還是在看廣告呢?除了老闆自帶IP、自帶流量之外,在網際網路的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上,主要靠做內容、做話題,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之外,在手機有選擇的情況下,他會選擇內容還是選擇廣告?所以,以內容營銷為主才是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的主流。
硬廣還有什麼市場?主要還有視頻網站,視頻網站已經替代了電視成為都市主流人群的首選。在都市主流人群的首選當中,也要注意幾點,第一是要賭對劇。沒賭對《歡樂頌》、《太陽的後裔》,你的品牌很難被引爆。到了明年,即使你賭對了也很難引爆,因為大家都是付費的,付費就是去廣告。你如果20塊錢也不願付,你基本上已經不是主流人群了。今年已經有1.5億人轉向付費,明年更可能出現2.5億人的付費人群。
這就是今天我們面臨的現狀:主流人群不看電視了,看視頻反而買會員。看微博、微信、客戶端主要看內容,而不是看廣告的。
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媒體市場的改變。媒體市場就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我從業二十幾年,去年媒體廣告第一次出現下跌的情況。去年就下跌了2.9%。整體下跌中,誰在漲呢?電梯電視漲了17%多,影院視頻漲了61%多,網際網路漲了百分之二十幾,其他的基本都在跌。基本上就是網際網路+分眾在漲。
分眾13年創業,到底賭對了什麼?無論一千多億市值,還是一百多億每年的廣告營收,作為中國第二大媒體公司,分眾最重要的問題只抓住了一個機會——就是電梯。
過去13年來,最大的改變叫城市化。在城市化中最基礎的設施是什麼?是電梯。北京沒有電梯大家能生活嗎?所以,我們就是把自己的媒體建立在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上。電梯代表什麼?代表著主流人群,代表著必經之路,代表著高頻的到達,代表著最低的幹擾。
我們為什麼沒有變成三四千億市值的公司?因為沒有找到第二個電梯。
擁抱變化,賭對不變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一個詞是什麼?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主最好的選擇。
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什麼?隨時隨地可以獲得任何信息。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大的解放。但是移動網際網路業帶來一個負作用,信息過載,選擇過多。與此同時,資訊模式在巨變的同時,生活空間是不變的,消費者生活場景是不變的。
所以,無論創業還是做媒體傳播,都要記住兩個詞,一個叫擁抱變化,一個叫賭對不變。
第一、擁抱變化。所有的資訊模式在都在劇變,電視變成了手機視頻,報紙變成了新聞客戶端。當這些都往手機端變的時候,你不跟著變行嗎?不行。手機上主要抓住內容、創造內容,創造可以被傳播的新聞和事件。
第二、賭對不變。消費者還有很多東西不變的。消費者總要回家,總要上班,總要等電梯,總要看電影的,這不太容易改變。所以,抓住消費者不變的生活場景去傳播,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一個商務人士,主要的生活場景不就是公寓、寫字樓、機場嗎?年輕的時尚人群,不就是公寓、寫字樓、電影院嗎?
所以,要麼抓住信息,要麼賭對生活方式的不變。
今天這個市場上,我們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今天中國不乏科技創新,企業效率也都在提升。雖然有創新,但另一方面為什麼經濟增長乏力,L型底部還在繼續呢?因為任何有利潤的地方就有競爭,有創新的地方就有模仿。就像鯊魚聞到了血腥一樣,大家都向一個利潤集中的地方過來。中國又是跟風者、模仿者定價,根本不是創新者定價。所有通過創新和效率提升帶來的利潤都會被對衝掉。這時候,企業、員工、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會陷於苦戰。
所以,分眾的使命,就是幫助中國的成長性企業通過創新找到自己差異化的優勢。分眾創業的過程中,是不是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有沒有與眾不同並不重要。我們更多的要思考:如何讓更多的創業公司,更多的成長性公司,讓他們變的與眾不同,讓他們從同質化的競爭轉向差異化的競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