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億市值的分眾傳媒,如今已躋身於中小板市值第一梯隊。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從去年初至今天,分眾傳媒的市值已經大漲716億,漲幅達到44%。
有700市值的背書,中信出版集團不失時機地抓住龍頭效應,迅速推出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的新作《人心紅利:存量博弈下的企業增長方法論》。
業績預告淨利同比翻番
市值大漲的背後,離不開業績的支持。
一個月前的12月17日,分眾傳媒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淨利潤38.6億元-42.6億元,同比增長105.84%-127.17%。
在WPP與凱度共同發布的2020年「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中,投放分眾為代表的數位化戶外新媒體的品牌數量佔87%。
凱度中國區執行長暨BrandZ?全球總裁王幸認為,未來,以內容營銷為主的社交媒體傳播,結合核心生活場景為主的線下高頻傳播,將是贏得品牌價值提升的兩大傳播趨勢。線上社交媒體除「雙微一抖」之外,小紅書、B站也成為年青人社交的重要選擇,而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消費者每天必經的公寓樓寫字樓電梯媒體,與商場、影院等媒體是消費者的核心接觸點,這些媒體觸點在後疫情時代,成為了極少數正增長的媒體平臺。
業內分析認為,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分眾傳媒作為品牌引爆核心陣地的價值將更趨突顯。公司已於7月實施大幅提價,但下半年以來,眾多新增品牌仍然大規模湧入分眾。強勁的廣告需求和投放,推動了公司業績的持續迅速反彈。
疫情使品牌企業的投入更加聚焦頭部媒體,研究顯示分眾在電梯媒體領域收入等於二至十位總和的2倍以上。
成功品牌要緊盯這兩個族群:
作為廣告頭部企業,分眾傳媒經歷了一年疫情的考驗,江南春在新書中表示,疫情加速消費升級,未來的成功品牌會緊盯這兩個族群:Z時代和精眾人群。
第一個族群是 Z 世代,指 1995—2009 年出生的一批人(即 95後和 00 後)。他們普遍是新科技的愛好者,基本上反對權威,不屑解釋,活在當下。他們更願意將錢花在這些地方:化妝品,因為他們認為「顏值非常重要」;零食,因為「嘴巴不能閒」;自我成長,因為他們對週遊世界、探求未知領域的需求非常強烈。
根據 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數據統計,中國當前Z世代人口總數約為1.49 億,其中約有64% 的人每天使用電商平臺。從消費金額上看,Kantar 數據顯示,2018 年 Z 世代每月可支配收入高達 3501 元,遠高於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52 元。從消費增速上看,Z 世代的同比增速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人群。Z 世代未來將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的中堅力量。
第一,「顏值即正義」。第二,「結合大 IP(智慧財產權)」。第三,「產品有趣味」。第四,「節省時間」。 第五,「身份認同」。
第二個族群是精眾人群。截至 2018 年,中國精眾人群人數已達 1.16 億,精眾引領著中國消費的進一步升級,讓消費從「品質消費」轉向「精粹消費」,精眾對每個消費細節都有獨特的考究和品位,品牌如何提供更具匠心、更純粹的產品和服務,成為打動精眾、引領品類和行業趨勢的關鍵。
他們的發展方向和特點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從擁有更多到不需要更多,再到擁有更好;二是從滿足功能到滿足情感;三是從物理高價到心理溢價;四是從能追趕他人到彰顯自我。
5大消費趨勢值得關注
江南春還在新書中表示,在 2020 年的《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中,我們也發現一些新趨勢——中國的消費者行為正在分化,由過去那種各消費群「普漲」的態勢轉變為不同消費群體「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態勢。自 2005 年起,麥肯錫針對中國消費者行為進行了一系列持續性的研究。在2020年的一期報告中,麥肯錫對中國的消費者進行畫像,它提出的 5 大值得關注的消費趨勢是:
第一,中低線城市消費新生代成為增長新引擎;第二,多數消費者出現消費分級; 第三,健康生活理念繼續升溫; 第四,旅遊消費更注重體驗;第五,本土高端品牌崛起。
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且面臨著不確定性,但從接受調研的絕大多數消費者來看,中國市場的消費增長趨勢依然在繼續。中國消費者仍然信心十足,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仍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