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單元課程設計

2021-01-21 齊民有約

單元主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一、單元設計理念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單元側重於培養學生形成感恩自然、保護環境的價值觀,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的學科素養。為實現這一目的,在授課中本著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實施教學,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人與大自然不和諧的因素,把知識結合於現實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保護環境。

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受大自然之美,說出鑑賞自然美的方法,知道人與自然的道德規範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從自我做起,培養鑑賞自然、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之美,增進親近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情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二)學習重難點

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本單元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基礎上,要更好地去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其重點和難點是:「怎樣鑑賞大自然之美」這一知識點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首先是由於人們審美能力的差異、鑑賞自然美的水平千差萬別,既影響到自己的精神享受,也不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其次是,關於鑑賞大自然之美,設計美學上的理論知識,教師和學生都相對陌生。第三是教材內容有限,只選取了典型事例,教師要注意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有機聯繫。「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這一知識點是本單元的難點,由於涉及的有關自然保護法律法規繁多,初三學生雖然有了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但是對於在環保法律體系中的專門行法律來說,學生學起來也有難度。

三、學習內容

本單元學生主要通過感受美麗的大自然,增進熱愛美麗大自然的情感,並初步培養鑑賞大自然的能力。了解目前大自然面臨的主要威脅及其危害,明白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從道德和法律兩個層面去保護大自然。

四、學情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越來越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學校教育這一塊,每年都會有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方面的保護環境的教育手段,因此對初三學生的來說,保護大自然、關愛大自然觀念並不陌生,只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有部分同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換(壞)環境的現象。我們本單元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更多地引導學生踐行環保的行為。

五、課時安排(研究性學習在課時安排中體現)

第一課時:感受大自然之美,採用圖片、視頻、文字等不同的方式體驗自然美,並進行鑑賞。

第二課時: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從「自然物種減少」、「自然景觀遭人為破壞」、「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三方面講述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

第三課時:我國已形成環保法律體系,知道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環保法律體系。

第四課時:我為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做貢獻、關愛大自然 從我做起,這一課時從道德行為和法律規範兩個層面將保護大自然的方式和途徑進行了探究。

相關焦點

  • 《自然圖鑑》:認識身邊的動植物,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片楊樹林透過孩子的眼睛,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那是我們身邊的動植物,無聲息地為我們構築的美好的大自然。推薦日本裡內藍和松岡達英共同著寫的《自然圖鑑:走出家門,一起去認識身邊的動植物》(以下簡稱《自然圖鑑》),這是一本「日常生活必備的使用手冊」,書中包括8大類常見動植物的知識,並提供了簡單易上手的自然觀察方法,讓讀者不僅認識動植物,還能通過主動觀察,掌握動植物的生物特性,對大自然有更深的了解,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有更多思考。
  • 江西千年鳥道十萬隻候鳥回遷,宇宙萬物和人類和諧相處
    這裡生態環境極好,藍天白雲,湖水清澈,人煙稀少,這就是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智康科技莫名生出一種感動的情緒。千年鳥道是一條延續千年的神秘鳥道,是一處候鳥遷徙的必經隘口。一講到遷徙,很多人都會想到鳥類遷徙,但事實上某些無脊椎動物,比如東亞飛蝗,黑白金斑蝶,還有爬行類動物,比如海龜等等,都會有季節性的,長距離更換住所的行為。
  • 《狂暴巨獸》: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動物與人類也能融為一體
    這主要是講述的是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切勿為了獲取利益而改變自然規律,在這個影片之中,其實可以看出一個強烈的對比,就是喬治和猩猩的相互陪伴與那些壞人利用動物。這說明在這個大自然中,動物與人類是可以融為一體的。我們可以和動物相處的很親切,只要我們不傷害、不利用動物。不僅僅可以和諧相處,還可以共同生活。
  • 如何讓兩隻貓和諧相處?鏟屎官必看!
    家裡有兩隻喵,難免會打架,那麼怎麼和諧相處呢?當有新貓的時候,要好好觀察第一隻貓,我們需要了解它能否和新貓和諧相處,就算貓咪沒有那麼強的好勝心,也要給新貓準備獨立的生活用具,這樣會減少它們之間因為用具而吵架的機率。
  • 夫妻間的和諧相處,要看這三點…
    研究表明,任何一個團體,全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麼很容易造成內部的不和諧,容易發生爭執。這就是因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類似,同時對一個事物產生需求的時候,大家就會產生利益衝突。同樣用在夫妻之間,男人的陽剛,女人的陰柔,有時相生,有時相剋。
  • 綜述: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強調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華社渥太華5月22日電綜述: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強調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新華社記者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鑑於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聯合國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相關活動首次通過在線方式舉行。
  • 為什麼原住民可以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我們不能?
    大自然最堅實的守護者,他們的聲音需要被聽見。  度假村可以與自然環境保護可並存  夏天來了——緊隨而來的,是人們想要度假的心。  都市文明給人們帶來了新鮮、變化和財富,也帶來了繁忙、緊張和壓力。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厭倦都市生活,渴望重回自然,尋找人類最後的精神家園。
  •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第1-2單元複習
    《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複習》通過本冊教學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搜集信息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蒸汽機教育自然探索課程
    一、課程意義《莊子》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初中化學「燃燒與燃料」單元設計
    一、單元設計理念燃燒與燃料這一單元側重於培養學生以控制反應條件改變實驗的能力,從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方法的素養。為實現這一目的,在授課中本著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進行實施教學。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一)學習目標本單元從學生司空見慣的燃燒和滅火現象入手,目的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起點,使學生從化學科學的角度認識燃燒就是一種化學反應。從而設計了本章的學習目標。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科學課程目標解讀(3-6年級)
    一、課程總目標小學科學的課程總目標為:通過學習,讓學生對周圍常見的事物或者自然現象等等有一個初步的淺顯的認識,並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簡單的應用,學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發現;能夠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養成善於思考善於發現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敢於大膽想像、猜測,培養創新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 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知識梳理,老師:學好語文,聆聽大自然
    大自然的聲音是三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的課文,是同學們現在正在學習的內容。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大自然,發現大自然,從而激發學生對在自然的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並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熱愛大自然。
  • 如何與人和諧相處
    作者:寶寶知道 念華華一個人快不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周圍人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融洽了,自然就會開心。那麼該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呢?怎樣對別人好 如何與人和諧相處換位思考:當你對一件事情不滿時,先別忙著發火、也不要指責別人做得不對,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看這件事情,想想如果自己是他,自己該怎麼做,如果你換位思考以後就會發現自己理解了這個人的做法。
  • 怎麼才能讓主子和諧相處?
    對於有多隻貓咪的家庭來講,怎麼讓家裡的主子和諧相處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兒吧~在多貓家庭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貓咪打架,兩隻貓咪由於領地意識或者是不安全感、警惕等因素,會發生鬥爭,除了會讓彼此受傷「掛彩」,長此以往還會加重兩隻貓咪的精神壓力,導致應激或者引起其他身體疾病。
  • 西岸博覽會設計單元|光合機構
    西岸博覽會設計單元|光合機構 2020-10-24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區發現白蟻族群,和居民「和諧相處」十年,用的是這個高科技!
    近日,市白蟻防治所的黨員志願者們來到了正太悠然居小區,對這裡的3000多個餌站仔細檢查,為防治這個小區重點區域的白蟻,市白蟻防治所採用"IPM生態法"監測跟蹤控制蟻群,到現在白蟻族群已經和那裡的居民"和諧相處"十年了。
  • 外語設計學習,課程思政的新視域
    課程思政元素在設計學習各個階段和不同層面得以體現和實施,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沁潤式外語課程思政效果。「設計學習」中,學習者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資源最有效地完成交際任務。「設計學習綜合框架」整合新科技時代教學與學習各層面的因素,將整個學習過程置入已有設計、設計過程和再設計的循環之中。而多元能力則是學習的結果,同時又是新一輪學習的開始。
  • 家裡的貓咪打架,相處不和諧,鏟屎官該怎麼如何恢復貓咪間的關係
    假如你的貓咪已經相處不和諧,天天打架,那麼解決辦法是「讓它們重新認識一次」。即「抹掉初見不愉快的記憶,植入愉快的記憶」。(出鏡的三位模特是自家三隻田園,單手拍照費si勁)接下來是正文。此文適用於修復關係差的貓咪重建它們的聯繫,以及新老成員初見,預防未來不和諧事件的發生。
  • 讓孩子體會大自然,多親近大自然
    也許是感到對大自然曾犯下罪過,要作懺悔和補償;也許這些人與生俱來就有與大自然親近的情感;也許他們用得著這樣一座證明財富的領地……從1700年比斯買下這片土地,到1906年杜邦先生再次買下,一代又一代的杜邦子孫盡職盡責地照料著這片土地。經過將近300年的生態繁行,已經很難定義它是「人工園林」還是「自然景觀」,但它已成為動植物與人類和諧相處的樂園卻是不爭的事實。
  • 瘟疫與人讀後有感:善待地球,保護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同時作者還對今天的人們提出警告,瘟疫仍舊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展而存在,人類一定要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書中說人類大部分疾病的歷史,往往與文明的歷史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梳理下書中關於一些瘟疫事件所闡述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