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主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一、單元設計理念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單元側重於培養學生形成感恩自然、保護環境的價值觀,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的學科素養。為實現這一目的,在授課中本著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實施教學,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人與大自然不和諧的因素,把知識結合於現實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保護環境。
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受大自然之美,說出鑑賞自然美的方法,知道人與自然的道德規範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從自我做起,培養鑑賞自然、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之美,增進親近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情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二)學習重難點
大自然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本單元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基礎上,要更好地去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其重點和難點是:「怎樣鑑賞大自然之美」這一知識點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首先是由於人們審美能力的差異、鑑賞自然美的水平千差萬別,既影響到自己的精神享受,也不利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其次是,關於鑑賞大自然之美,設計美學上的理論知識,教師和學生都相對陌生。第三是教材內容有限,只選取了典型事例,教師要注意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有機聯繫。「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這一知識點是本單元的難點,由於涉及的有關自然保護法律法規繁多,初三學生雖然有了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但是對於在環保法律體系中的專門行法律來說,學生學起來也有難度。
三、學習內容
本單元學生主要通過感受美麗的大自然,增進熱愛美麗大自然的情感,並初步培養鑑賞大自然的能力。了解目前大自然面臨的主要威脅及其危害,明白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從道德和法律兩個層面去保護大自然。
四、學情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越來越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學校教育這一塊,每年都會有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方面的保護環境的教育手段,因此對初三學生的來說,保護大自然、關愛大自然觀念並不陌生,只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有部分同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換(壞)環境的現象。我們本單元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更多地引導學生踐行環保的行為。
五、課時安排(研究性學習在課時安排中體現)
第一課時:感受大自然之美,採用圖片、視頻、文字等不同的方式體驗自然美,並進行鑑賞。
第二課時: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從「自然物種減少」、「自然景觀遭人為破壞」、「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三方面講述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
第三課時:我國已形成環保法律體系,知道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環保法律體系。
第四課時:我為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做貢獻、關愛大自然 從我做起,這一課時從道德行為和法律規範兩個層面將保護大自然的方式和途徑進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