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星觀察 | 2020年1月-2月全球衛星產業和政府航天活動動態觀察

2020-08-28 航天馭星

在首期欄目梳理2020年1月-2月期間的國際航天發射活動動向的基礎上,本期馭小星將繼續通過廣泛搜集航天領域的公開媒體信息,歸納梳理同期衛星產業和政府航天活動的發展動態趨勢。


01 衛星產業動向

◎ 衛星用戶向上遊擴張業務

衛星運營商在無法以滿意的價格購買衛星的情況下也開始擴大業務範圍,向上遊產業擴張,如加拿大物聯網創業企業克卜勒通信公司不久前宣布決定自己建造立方星。而事實上,在此之前也有不少國際商業航天公司橫跨衛星製造和衛星運營兩個業務板塊,如Space X,OneWeb等,幾乎覆蓋了衛星產業的全套環節,包括衛星的設計研製,運載火箭研發,發射運營等。

衛星的小型化趨勢似乎降低了衛星製造產業的行業準入門檻。小型衛星星座要求批量生產,標準化、模塊化的生產方式使得下遊企業更容易達到規模效應,向上遊拓展業務。同時,在實施生產的環節中,將外部溝通轉化成了內部溝通,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溝通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另一方面,對於任何一個行業而言,向上遊供應鏈拓展業務的戰略決策都伴隨著資金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風險。

◎ 市場對大型衛星靈活性要求高

雖然小型衛星具有製造成本低、生產周期短的優勢,大型衛星的應用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如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製造中的Amazonas Nexus(應用於海洋運輸)。對於大型衛星而言,由於單次製造、發射成本高,下遊衛星運營商希望衛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衛星容量、覆蓋區、通信波束功率等配置。衛星製造商通過在衛星上配備「數字透明處理器」實現衛星配置的靈活調整,同時藉助機器人、機械臂等手段對在軌衛星進行部件安裝以及燃料加注等技術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提高大型衛星的靈活性。

◎ 發射市場呈現共享經濟模式

拼單發射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為節省發射成本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同時孕育了發射集成平臺,為部分公司創造了商業機遇,同時像SpaceX, 阿里安等大火箭運營商也開始說服主載荷客戶同意搭載小衛星載荷,以提供小衛星拼單發射服務。不僅是在發射環節,在衛星製造方面也能看到共享經濟的身影,衛星製造商通過搭載載荷的方式將不同用戶的多個載荷送上太空。


02 政府航天活動動向

◎ 多國政府積極推進載人航天計劃

在國家層面,載人航天的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長遠來看也是未來劃分太空資源的依據。美國白宮向國會提交的2021年預算草案中提出為NASA撥款252億美金,其中將近一半的資金將用於「月星到火星計劃」。根據美國眾議院通過的NASA授權法案,美國未來5年的載人航天發展方向為「向火星進軍」,而非「重返月球」。儘管如此,美國政府對重返月球的「阿蒂米斯」計劃撥款依然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俄羅斯將在2021年撥款81億盧布生產新一代「雄鷹」系列載人飛船,用於飛往國際空間站和月球的飛行;印度「天舟」載人飛船今年12月將進行首次不載人試飛;中國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將於4月中下旬,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執行首飛任務,目前運載火箭已抵達文昌發射場。

機器人逐漸應用到了載人航天領域中。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將在其載人飛船上放置機器人進行試飛,可「監測艙內參數,發出警報,並開展生保操作」。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更好得保障飛船內的太空人或乘客的安全。

◎ 美歐重視推進商業航天服務政府部門

太空安全在國防戰略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美國衛星星座為反飛彈系統的運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將伊朗飛彈帶來的傷害降到了最小範圍內。另外,川普政府將154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分配給了新成立的太空部隊。美國國防部一直以來關注著如何將商業衛星應用於軍事用途,向商業公司廣泛徵集方案。但與此同時也有政府部門官員擔心將國防安全相關的技術任務交給私營企業完成存在網絡安全隱患。歐盟方面,為了使商業航天公司更好得服務於政府部門,歐盟大力支持企業貸款,並成立專項基金會投資商業航天企業。

◎ 太空可持續發展問題呼喚多方合作

隨著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發射到太空的衛星和其他探測器等數量日益增多,據Euroconsult統計,2009年至2018年間,全球發射的衛星總重量達到2321噸,預計在2019年至2028年期間增長至3491噸,增長率高達70%。由於故障或碰撞產生的太空碎片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機構的擔憂,開始採取積極措施處理退役或故障衛星及產生的空間碎片。但衛星的離軌處理成本高昂,又缺乏有力的懲戒和相關法規執行手段,只能依賴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同行監督。各國政府之間、企業和政府之間仍需加強合作,為太空可持續發展做出切實的努力。


(受掌握的信息渠道和馭小星能力所限,本文梳理總結的內容未必能夠很完整地反映出行業的客觀發展趨勢,僅供大家參考交流,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本公司對該文章的數據和觀點不承擔法律責任。)


(感謝閱讀,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馭星觀察 | 2020年1月-2月國際航天發射活動動態觀察
    編者按:從2020年2月起,本號推出新欄目——「馭星觀察」。本欄目旨在為讀者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以了解行業概況及動態。我們將聚焦航天領域新聞報導,關注行業熱點,定期總結推送一些行業發展動態,並對趨勢進行分析判斷,權作「它山之石」,以期對業界同仁及航天愛好者提供些許借鑑。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子公司寧夏馭星成立三周年特別報導
    2017年5月27日,作為國內第一個為衛星提供商業測控服務的民營企業,航天馭星在中衛市設立了寧夏馭星屬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馭星),在商業航天的路上邁開了堅實的步伐。「屬陳」二字取自屈原《天問》名句「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寄寓了美好的願望和徵服宇宙星辰的豪情。鬥轉星移。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受邀參加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
    9月19日,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在福州市圓滿舉辦。航天馭星受邀參加,並榮獲「青年領袖獎」和「最受媒體關注企業獎」兩項大獎。此次論壇以「跨界、創新、融合、生態」為主題,聚焦「新航天、新基建、新業態」,在發布航天相關政策信息的同時,研討當前商業航天發展的趨勢和關注的熱點。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寧夏遙感衛星定標和真實性檢驗基地火熱施工
    航天馭星寧夏遙感衛星定標和真實性檢驗基地(簡稱「定標場」)原本寂靜的建設工地又傳來了機器的轟鳴聲,現場工人有序配合,施工車輛來回穿梭,一片繁忙……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原有的建設計劃,航天馭星響應國家號召,落實防控要求,積極做好防控工作。
  • 馭星速訊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發布,航天馭星再受關注
    2020年1月19日,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報告。報告對2019年國內外航天科技活動進行了全面梳理與回顧,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於2018年首發《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8年)》報告之後,再次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極大促進了社會各界對中國航天事業的了解和關注。該報告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中國航天科技創新、中國航天應用服務、中國航天國際合作和中國商業航天進展共六個方面,對國內外航天科技活動進行了全面梳理與回顧。
  • 馭星速訊 | 業界新星——航天馭星2017中國衛星應用大會首次亮相
    「2017中國衛星應用大會」於10月25-27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召開,同期舉辦了設備展覽會。會議期間舉辦了「衛星技術講座」「主題報告會」 「圓桌討論會」等活動。「中國衛星應用大會」經過19年發展,已成為業界匯聚、交流的重要平臺。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驚豔亮相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
    >2019年5月22日,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召開。航天馭星的測控系統可服務從3U立方體衛星到數百公斤級的遙感、通信業務衛星,覆蓋了U、V、S、X、L等多個頻段,滿足了商業衛星靈活、便捷、可靠的測控和數據收發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馭星在本次展會上用PC端展示了空間碰撞預警及碎片監測項目(SatHD-RMCS),該項目基於航天馭星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優勢合作,可對外提供衛星測定軌、空間碎片監測、衛星碰撞預警、衛星離軌監測、衛星應急管理等服務。
  • 馭星速訊 | 中國電科54所與航天馭星舉行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2020年5月26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與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在航天馭星測控大廳舉行了商業遙感測控衛星地面站天線合同暨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中國電科54所副所長張旺、產業發展部副部長許向陽、航天馭星董事長趙磊、常務副總裁董瑋等雙方領導共11人出席了籤約儀式。航天馭星董事長趙磊首先對中國電科54所張旺副所長及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接著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發展歷程和未來規劃等,並表示希望雙方可以藉此機會在商業航天上下遊產業鏈上有更廣泛深入的合作。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精河測控基地二期工程啟動
    2020年4月16日,新疆博州市科技局、精河縣科技局相關領導到航天馭星精河測控基地視察企業復工情況。航天馭星地面系統總師屈明匯報了測控基地在疫情期間的運營情況和二期規劃。航天馭星精河測控基地於2017年開始建設,目前配備了7.5米L/S/X三頻段測控數傳一體化拋物面天線1套、4.5米S/X測控數傳一體化拋物面天線1套和UV天線2套。作為航天馭星馭網布局中國境範圍內最西端的地面站群,精河測控基地在多星同時測控、第二圈次重要任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暗物質探索的「奇兵」
    近日,中科院召開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批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航天馭星首席科學家,香港大學蘇萌教授作為參研參試單位代表參與了發布會。蘇萌教授畢業於哈佛大學天文系,是銀河系巨型氣泡發現人,國際高能天體物理學最高獎羅斯獎最年輕的獲得者。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受邀參加「商業發射用戶大會」
    2017年7月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長徵商業發射用戶大會,本次大會吸引了政府主管部門、航天系統內衛星研製單位、多家民營航天企業、研究所、大學和金融投資機構等參加,200餘位業內及相關人士齊聚北京,共商商業航天的未來發展之路。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連續三年上榜「中國商業航天30強」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5日,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大會發布了「中國商業航天30強」榜單,航天馭星連續三年上榜。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宇航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主辦,中共西安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西安市投資合作局、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秉航天之夢,問未來之旅。航天馭星將持續發揮馭星力量,探索航天測控的無限可能,助力中國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 馭星觀察 | 歐空局地面站網絡現狀及演變發展
    地面網絡對於航天任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較於天基系統,其背後的地面基礎設施較少得到關注。本文將通過梳理歐空局地面站設備概況及現狀,重點闡述該地面網絡的戰略演變及未來發展。歐空局地面網絡分布在全球各地,為歐洲航天事業的發展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航天活動提供了有力的地面設施保障和支持。目前,該地面網絡平均每年運行15000個小時,每年平均服務20多項航天任務。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為和德宇航「天行者」第四顆衛星提供服務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16:53,由和德宇航自行研製的和德四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航天馭星為衛星提供測控及數傳接收服務截至目前,航天馭星累計服務衛星44顆。和德四號衛星測控任務是航天馭星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執行的第三顆衛星測控任務。疫情給各項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航天馭星積極防控風險的同時克服各種困難,配合客戶及時並有效的開展星地驗證工作。據悉,和德四號衛星在完成在軌測試後,將與2017年發射的「和德一號「衛星,以及2019年發射的「和德二號A/B」衛星組網。
  • 馭星速訊 | 和德五號衛星成功發射,航天馭星為其提供測控服務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7日15:19,由和德宇航自行研製的和德五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航天馭星為衛星提供測控及數傳接收服務。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進步,國內外各大衛星運營商的星座計劃正陸續鋪展,這也對測控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馭星一直致力於星座測控技術的研發和探索,已經完成了星座測運控軟體的研製。據悉,除本次發射的衛星外,航天馭星目前還同時在為和德「天行者」星座的和德二號A、B星與和德四號衛星提供在軌長管服務。
  • 馭星速訊 | 逆勢開花 蓄勢啟航——航天馭星西安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2020年3月17日,航天馭星西安研發中心正式啟用。作為航天馭星在西北地區的分支機構,西安研發中心承擔著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的重要任務,是航天馭星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陝西省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定位的「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在航天運載動力方面優勢突出,衛星載荷及地面應用地位明顯,具備完善的航天測控能力。
  • 無限熵減,天地互聯 | 航天馭星四周年
    作為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的行業之一,航天依然在2020年取得了新突破。阿聯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直奔火星;10月7日,星鏈計劃第13批衛星成功發射,在軌衛星數量達775顆…… 國內方面:2020年,中國航天人不斷奮進,在世界航天舞臺上彰顯著大國擔當,噴薄著中國智慧,貢獻著中國方案。
  • 馭星觀察 | Ka波段在衛星中的應用及發展
    隨著商業航天和5G時代的到來,衛星的頻率資源日益緊張,用戶對數據傳輸的帶寬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這迫使衛星製造和運營商尋找、開發更高的無線通信頻段來滿足新的需求,Ka波段開始更多的進入人們的視野。Ka波段是電磁頻譜中頻率範圍在26.5-40GHz之間的波段,介於超高頻(SHF)和極高頻(EHF)之間,通信帶寬遠超過C、X、Ku等波段。
  • IAC2018全球航天產業觀察:幾家歡喜幾家憂
    2018/10/10   航天新觀察   第 72 期   航天動態 · 評論   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德國舉辦
  • 馭星速訊 | 寧夏馭星獲「科普中國」落地應用e站建設項目實施單位
    2020年5月10日,經過基層推薦、專家評審,航天馭星子公司寧夏馭星屬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寧夏馭星」)順利獲評「中衛市通過航天科普教育可以使青少年開闊眼界、拓展想像力、增強求學積極性和國防意識。寧夏馭星作為航天馭星首家子公司,成立近三年來,建成了國內首個第三方商業衛星測控站、首個第三方商業衛星測控指揮中心,多次執行重大商業衛星測運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