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航天新觀察
第 72 期
航天動態 · 評論
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德國舉辦
2018年10月1日-5日,「全球航天盛會」——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德國不萊梅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航天機構、公司、學者等出席大會。
專 題 評 論
大會圓滿結束,但遺憾的是,本屆IAC會展缺席了部分重量級企業:泰雷茲阿萊尼亞公司、SpaceX公司、藍源公司,還有俄羅斯的宇航企業集體缺席。
就參展的企業和機構來看,宙叔對主流航天產業走向有以下認識。
1、深空探測:新舊交接,來日可期
隼鳥2號
在此次大會之前幾天,該小行星探測器剛好成功登陸小行星並成功探測,同時把拍到的影像傳回地球。這也成為日本JAXA展位宣傳的重點,因隼鳥2號搭載了德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吉祥號」巡視器,所以在德國宇航中心(DLR)展位上也有展示。德國宇航中心還用一個長達7分多鐘的視頻展示了隼鳥2號任務的整個過程,內容非常詳細。
德國宇航中心展示的隼鳥2號任務視頻
隼鳥2號探測器重量非常小,採集樣品總共才1克,可以說是一個規模極小的工程,但其國際合作之深、技術之前沿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以國際合作的方式,開展高精尖且務實的深空探測任務,是未來產業的重要路徑和方向。
NASA「深空門」項目
該項目包含深空空間站與轉運工具兩大系統,用途是在月球軌道及火星軌道建立類似於國際空間站的轉運駐留站,主要涉及NASA、ESA、洛馬公司、空客公司、波音公司。
NASA是計劃的發起者也是投資者。洛馬公司和波音公司正在提出「深空門」方案競爭該項目,這成為這兩家公司共同的首要宣傳重點。而ESA和空客公司分別是NASA和洛馬公司的合作夥伴,空客公司為洛馬公司獵戶座深空飛船提供服務艙。波音公司基本獨立開發方案。
洛馬公司展位上「深空門」的介紹
總體而言,「深空門」還是概念階段,且規模龐大,只有洛馬和波音公司這樣的宇航巨頭能夠作為主承包商,但會帶動整個航天產業。這將是美國及歐洲登月探火的宏大計劃,未來NASA會明確採用哪家方案,當方案、經費和承包商確定後,相關配套產業一定會緊隨其後。當前產業層面的風險主要是NASA何時以及如何立下這個項目。
國際空間站及飛船
國際空間站是老話題、老項目,已經運行了約20年,人們幾乎沒有任何陌生感,因此會議和展覽上主要探討其未來的走向。但即便是NASA,對此也未有明確態度,總的想法是,國際空間站是多國經歷多年花費巨資建設的寶貴財富,必須加以有效利用。NASA和波音公司仍然將國際空間站作為展品,畢竟NASA是項目牽頭,波音是主承包商。
波音公司同時也展出了新的「星際航線」飛船,正處於研製中,尚未試飛。雖然其與「深空門」概念同作為波音公司展覽的重點,但不同的是「星際航線」已拿到NASA的合同。
展廳裡國際空間站和飛船模型
總體來看,國際空間站的未來走向將決定美國甚至全球航天產業的走向。飛船作為其中一環,目前還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有能力來提供;俄羅斯雖然也有飛船,但政治因素比較複雜。
阿聯太空人和百年大計劃
阿聯剛剛從空軍飛行員中選出「準太空人」,這也是阿聯目前為止最為實質性的展覽話題。
另外就是阿聯制訂了百年航天計劃,那就是登陸火星,並且在火星表面建立人類生活工作的基地,這一概念也是在展會上多次播放。沒有哪個國家提出過百年計劃,當然阿聯航天基礎薄弱,除了錢之外就是夢想,所以其百年計劃也是可以理解的,況且其中的系統都不會由自己研製,都是採購而來也就是純粹以投資來帶動全球航天產業。有錢是可以任性的。
2020年第71屆IAC大會是在阿聯杜拜召開,待看阿聯這兩年會醞釀怎樣的投資計劃吧,商機無限。
2、運載火箭:新一代巨人即將出世
各國都在展示新一代運載火箭,不論大小、不論軍民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要展出的是長徵5號、長徵6號、長徵7號、長徵11號,分別代表了4個能力和2種產業方向。
第一個產業方向是國家任務,長徵5號和長徵7號火箭代表了國家空間工程的重點方向,是我國空間站建設運輸及其運行貨物運輸的主要工具。長徵5號運輸空間站艙段以及大型衛星系統,長徵7號火箭運輸空間站貨運飛船。
第二個產業方向是商業航天發射,長徵6號和長徵11號火箭面向我國及全球商業小衛星發射,是我國商業航天運輸的核心力量之一,並已多次成功發射,對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帶來巨大的帶動效應,突破了商業小衛星的入軌瓶頸,未來迫切需要以市場化模式有效開展商業發射工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科工集團主要是快舟1A和快舟11號火箭,兩者都面向快速商業發射。前者已成功發射2次,第二次發射就在此次IAC大會前幾天。後者正在研製中,運載能力增大很多,將面向更大的商業發射市場。
航天科技集團和科工集團各有兩型商業小運載,組成了體制內面向商業發射的主力軍。
藍箭公司朱雀系列火箭
該系列火箭是中國民營企業中唯一參展的,代表著中國民營企業中小型商業發射能力的未來。中國民營企業研製運載火箭正在崛起,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和功底能夠在國際最大的航天舞臺上嶄露頭角。未來隨著試射工作的推進,民營企業的火箭預計將會更多地進入國際同行的視野中,同時也將進一步挖掘國內商業發射市場與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歐洲阿里安6火箭
是歐洲阿里安集團主推的展品,也是整個歐洲未來大中型運載火箭的唯一替代品,替代現役的阿里安5火箭。阿里安系列火箭原為空客公司航天與防務事業部下的核心產品,近兩年火箭業務被剝離出去,以空客和賽峰合資建立阿里安集團的形式進行研製和開發市場,因此出現了展會上阿里安6火箭和空客公司同臺的現象。
參展商表示阿里安6火箭將會在2020年首飛,如果一切研製工作順利的話。整個展位較大,就只有阿里安6火箭一種產品,但就該火箭的價值而言,確實值得佔下整個展位。阿里安6是整個歐洲火箭工業的未來,正在帶著整個歐洲火箭分系統製造商快馬加鞭地奔向下一個運載火箭新時代。
波音公司SLS火箭
這是NASA和波音公司的大計劃,和阿里安6火箭的狀態很相近,SLS代表了美國重型運載的未來,主要包括載人探月探火(包括登陸)。但有一點不同的是,SLS火箭是以波音一家公司為主,並且波音已經很久沒有開發新的火箭產品了。
SLS這種龐然大物式的火箭,在研製中遇到了很多不順利,因為難度確實太大;它不像阿里安6繼承性那麼強,並且還集整個歐洲之力;與同級別的SpaceX公司的「大獵鷹」火箭相比,優勢也不足。它能帶動的產業也十分有限,發射計劃能否按期進行還很難說。
諾格公司歐米伽火箭
這是會展期間最煎熬的一款新火箭,因為美國空軍將於10月10日在ULA、SpaceX、諾格、藍源4家公司中選擇3家,繼續下一階段空軍發射合同,而ULA和SpaceX和運載火箭已經非常成熟,歐米伽火箭只比藍源公司的火箭稍有優勢。
歐米伽火箭正在設計中,卻是固體火箭,以往幾乎沒有固體火箭拿下軍方大型衛星的發射任務。儘管歐米伽火箭來自於技術成熟的原軌道ATK公司,但因其剛剛被收購,新火箭計劃也剛剛啟動,若不能進入到下一輪美國空軍發射序列中,公司將不得不重新考慮運載火箭業務方向。這也使得該火箭在展會上保持著「大考」前的低調和矜持。
韓國KSLV-2火箭
韓國宇航研究院(KARI)的KSLV-2火箭,作為韓國第二款主力運載火箭也即將面臨考驗。2018年10月份試驗箭將首發,期間不搭載任務載荷,未來將撐起韓國中小衛星的發射任務。這是一款完全自主火箭,因此將全面帶動韓國本國的火箭工業發展,首發試驗箭的成敗也很重要,將決定韓國發展火箭的信心和本國火箭工業的生存。
波蘭小火箭、英國小火箭、以色列小火箭
三個國家都展出了新型的小火箭,各有特色,雖然都還不成熟難以代表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業務量也較少,不足以對產業帶來實質性影響,但有著促進本國小型運載產業的決心。
其中,波蘭的小火箭主要是探空火箭,搭載科學載荷研究空間氣象環境。英國小火箭主要面向微小衛星的商業發射與科學發射業務,是在英國航天局振興英國商業航天計劃下發力崛起的。以色列小火箭主要是立足於本國科技,發射微小衛星,國家雖小,但其科技實力足以支撐。
航天政策解讀 /技術發展跟蹤 / 商業航天報導
用最直接的方式讓您"懂航天,用航天"
期待您參與我們線上探討和線下各類活動
Powered by愛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