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已超160家 - 市場環境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2020-11-30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截至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已超過160家,這是記者近日從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了解到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經營部部長萬彥輝在論壇上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60家商業航天企業,涉及產業包括火箭、衛星等配套和總體製造、衛星測控、地面設備製造、通信衛星及遙感衛星的運營服務。


  萬彥輝說,在航天國際合作比如宇航產品出口方面,我國現已進行了50多次國際商業發射,完成在軌整星交付14顆,商業航天正成為我國高科技產品「走出去」的名片。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還加快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計劃將其打造成國際航天發射中心、國際航天交流合作平臺,以進一步推動航天科技研發及商業航天的發展。(記者陳凱姿)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我國商業航天企業已超160家 推動航天科技研發及商業航天的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已超過160家,這是記者24日從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了解到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經營部部長萬彥輝在論壇上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60家商業航天企業,涉及產業包括火箭、衛星等配套和總體製造、衛星測控、地面設備製造、通信衛星及遙感衛星的運營服務。  萬彥輝說,在航天國際合作比如宇航產品出口方面,我國現已進行了50多次國際商業發射,完成在軌整星交付14顆,商業航天正成為我國高科技產品「走出去」的名片。
  •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已達123家 佔國內商業航天公司近九成
    5月14日,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下稱「未來宇航研究院」)公布《2018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有141家,其中民營航天企業123家,佔比87.2%。
  • 西安、北京、武漢,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近年來,被譽為下一個藍海的商業航天迅速升溫,如今已成為助推航天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是全球航天活動的新生力量。從概念上理解,商業航天就是採用市場化手段、運用市場機制或按市場規律開展的航天活動,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
  • 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解析:火箭企業不如共享單車燒錢
    不過,即便是商業衛星「巨頭」,也無法覆蓋整個衛星產業鏈。  誰會為衛星服務買單?  航天經濟包括衛星產業經濟和非衛星產業經濟。一位火箭動力企業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可回收火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節約成本,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人工成本較之美國低很多,加之設計工藝、材料以及其他供應鏈上還可以進一步節約成本,還是要基於我國市場上對應用的實際需求,決定何時開始研製可回收火箭。
  • 商業衛星時代來臨 中國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面對商業航天投入周期長、市場基礎弱、技術門檻高、回報周期長等難題,身為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的他,已摸索出一條降本增效的快車道,發揮了民營航天企業 「小」 「快」「輕」的優勢。時空道宇計劃充分借鑑汽車工業的成熟經驗,通過產業端的深度整合,打造在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航天產業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的標杆樣板。2020年3月,衛星智能AIT中心項目在浙江台州開工,投產後將擁有國內首條脈動式模塊化生產線。
  • 我國航天產業正傲然崛起
    大到航空發動機,小到航空螺絲釘,航天產業需要多個行業的多家企業進行生產和組裝,因此涉及到的產業鏈非常廣泛。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7.9萬家航天相關企業,其中2018年和2019年企業註冊量激增,2018年共註冊了2.07萬家,同比增長了101%;2019年一共新註冊4.34萬家,同比增長109.7%。
  • 商業航天產業聯盟首屆年會在海口舉辦
    該產業聯盟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未來之旅(海南)航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風證券等六家單位聯合發起,經過表決,多家商業航天企業成為聯盟理事單位和會員單位。11月25日,2020新形勢下的商業航天暨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年會在海口舉行。
  • ...力量構建企業服務新生態——專訪航天信息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天暉
    作為奮戰在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國家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信息安全為核心,重點發展金稅、金融科技服務、智慧、網信產業,積極拓展國際化業務,20年來已服務近2000萬企業用戶和政府客戶,成為國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電子政務領域主要參與者。
  • 航天信息董事長馬天暉:力爭2025年成為國內一流信息產業集團
    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航天信息日前發布了愛信諾企業服務平臺。航天信息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天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數位化時代,企業面臨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的市場競爭發展趨勢,過去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很難成功,平臺化發展則是不二之選。
  • 簡陽市:奮力爭創國家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我們多次與主管部門、科研院校、領軍企業、行業協會、投資機構等進行對接,深化了對航天裝備產業的認識,目前商業航天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簡陽市空天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葉明洋表示。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範疇。
  •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 商業航天離我們有多近?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在近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由該公司投資的火箭產業園、衛星產業園的產線建成後,將向廣大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其建設速度與規模,反映了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情況。在此次論壇上,大批產業項目籤約入駐該基地。
  • 航天產業發展概述
    次以上,再考慮到多家航天科工集團的快舟系列火箭發射以及多家民營商業航天發射企業預計在 2020 年下半年實現火箭的首飛,我們判斷 2020 年屬於一個航天「大年」,發射次數有望創我國航天歷史上的新高。而航天產業由於具有開拓性,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強,工作環境條件惡劣,仿真實驗無法完全模擬真實情況,航天產業研製周期長,合作部門和單位眾多等原因造成航天產業經濟活動同時具有高風險性;高效益。航天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對軍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領域均有著重大的影響,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來看,航天產業的經濟效益巨大,市場規模龐大。
  • 馬斯克的SpaceX 屢屢開拓太空,我國航天私營企業有這樣的實力嗎
    從此,我國也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民營航天公司。目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過160家,涉及到A股公司超過15家。主要布局兩個賽道--火箭製造和衛星製造(包括各種航天載荷製造),在研發的商業火箭型號有20餘款。其中,商業火箭代表企業有藍箭空間、星際榮耀、九天微星、星河動力、科工火箭、長徵火箭等,商業衛星代表企業有微納星空、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等。
  • 中國「馬斯克」在簡陽誕生?成都商業航天未來在哪?
    穀神星首飛成功,再次引發誰是中國「馬斯克」的討論。作為Space X創始人,馬斯克刷新了人們對商業火箭的認知。但在劉百奇看來:「我不認為我們需要成為馬斯克,因為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市場環境、發展的思路和美國都不一樣,我們有很多問題等待著我們自己去解決,只要解決了產業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值得尊重的企業,沒有必要去重複馬斯克做的。」
  • 中國「馬斯克們」的商業邏輯——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解析
    但對於中國的商業航天,特別是其中的民營公司而言,星辰大海固然值得仰望,但更要看好腳下的路。正如一位從業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所說:商業航天就是要賺錢的。 那麼,對於眾多中國商業航天的拓荒者而言,他們打算怎麼賺錢? 衛星商業化難點幾何? 發射衛星越來越簡單?
  • 施懿宸:「網紅經濟」產業的ESG表現和可持續發展分析
    自2015年以來,「網紅經濟」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速,隨著2019年在線直播和短視頻平臺的崛起,「網紅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紅經濟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預計到 2022 年,我國「網紅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5000 億元。
  • 中國版「馬斯克」?成都商業航天飛出「新高度」
    (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於簡陽市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發射成功後,外界期待,這裡是否會走出中國「馬斯克」?而根據知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的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會達到1萬億美金,這也意味著成都的航天產業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 2018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新興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為保持領先優勢,科技巨頭對新興產業的投資興頭仍將有增無減。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經濟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據統計,除樂視網外, 418 家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 21.5%,新能源汽車領域企業淨利潤更是實現 95.4% 超高速增長,業績增幅遠超板塊整體水平。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一是部分通過核心領域技術水平繼續領先世界。我國在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高鐵、可燃冰、頁巖氣、移動通信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1期: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開幕...
    10月19 日上午9點,以「雲享商業航天,引領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幕,本次論壇將持續兩天時間,並且首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現商業航天產業的最新成果。商業航天產業正在迎來發展機遇期10月19日至2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霍甲在發言中表示,當前全球發射次數穩步增長,航天發射活動或處於第二次周期性上升期,運載火箭創企十分活躍,商業航天迎來發展機遇期,可能會持續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找找那些隱藏在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的牛掰企業
    近幾十年來,中國航天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隨著空間技術的突破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我國已經具備了加快推動太空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良好環境。這背後也離不開航空航天產業園區的貢獻。天津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已被確立為中國航天在21世紀重點發展的四大基地之首,成為中國航空直升機產業龍頭基地。天津航空航天產業已形成了以臨空產業區(航空城)航空製造業,開發區西區、濱海高新區航天製造業為核心的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