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從施一公,4年8篇CNS,作為西湖大學博士後,她又以一作發了Science

2020-12-01 網易新聞

  

  

  來源:中外學術情報、iNature、中國青年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清華大學

  2020年11月27日,西湖實驗室(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實驗室,依託西湖大學)、西湖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單位合作,白蕊作為第一作者,施一公及萬蕊雪作為共同通訊在 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Prp2,共激活因子Spp2複合的Prp2和裝載Prp2的活化剪接體的原子結構,以及結構指導的生化分析的結果。

  

  這也是今年施一公首次以西湖實驗室作為第一單位,發表的Science首秀。

  而文章的第一作者白蕊,在今年也是大放異彩。92年出生的她,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師從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間的課題是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攻讀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Science期刊,3篇發表於Cell期刊,引用次數600餘次。

  

  白蕊

  她於2019年夏天從清華提前畢業,後其便啟程南下杭州,入職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啟了博士後生涯。

  談到選擇西湖大學,白蕊稱自己並非臨時起意。一方面,作為西湖大學創校校長,她的導師施一公經常向自己的學生推介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另一方面,已經有朋友和師姐「先吃了螃蟹」,從他們的描述中,白蕊清晰地感知到:這是一片適合做科研的土壤。

  2020年2月11日,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白蕊獲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這一獎項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僅頒給15人。

  2020年11月27日,白蕊作為第一作者再發一篇Science。對於她而言,再次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如果說選擇施一公為導師使其成功了一半的話,那另一半還是和白蕊的個人特質相關。

  對生物充滿了熱愛

  白蕊是一個典型的90後姑娘,出生於1992年的她自幼就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天賦。上學時各科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思維能力很強,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上高中後白蕊慢慢的喜歡上了生物這門課程,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深深吸引了白蕊,她不知足於課堂和書本上的東西,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生物知識。

  

  白蕊與她高中的生物老師關係很好,在老師眼裡白蕊是個難得一見的孩子,她對生物的熱愛高於一切。白蕊經常在空閒之餘找她的生物老師探討一些生物學知識,有些東西對老師來說都很難理解,但白蕊總能想到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

  她的生物老師曾說白蕊能把他問得啞口無言,有時候他下班回家還要研究白蕊白天問自己的問題,第二天給她解答,但第二天時白蕊已經想通了這個問題,思路比他還要清晰,同時又會有不同的問題。

  白蕊對生物科學的這種興趣不斷的激勵著她前進,為了能繼續追求生物學技術,白蕊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把所有的專業都填成了生物學。其實不只是在生物學科方面,白蕊的其他課程也都很優秀,尤其是數理化,基本沒有能難倒她的題目。

  

  後來白蕊被武漢大學生物學院錄取,踏上了生物學研究的第一步。在武漢大學,白蕊不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大一就開始參加很多社團活動或者競選學生幹部,她入學的第一件事是找武漢大學生物學院最有威望的生物學教授。

  為了能跟著教授學習,白蕊一有時間就去幫老師做實驗,她的誠摯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愛深深地打動了老師。不久之後白蕊就成了武漢大學生物實驗室的主力成員,在一群研究生中她的能力也毫不遜色。在很多人看來生物學研究是一項繁瑣又枯燥的學習過程,但在白蕊看來,生物學中有無數的奧秘,這些奧秘不斷的吸引著她去探索去學習,她能從這種學習中感受到最大的樂趣。

  保送清華碩博連讀

  曲折拜師施一公

  大四畢業之際,白蕊希望能繼續留在武漢大學搞生物學研究,但她的老師都希望她能去我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深造。在很多老師看來白蕊在生物學方面的天賦非常高,去清華大學她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2014年7月的一天下午,武漢大學本科生白蕊得到消息:自己沒通過清華大學暑期夏令營的研究生選拔,被面試「刷」下來了。「我當時是不服氣的。」她說。

  沒過多久,這個大三的小姑娘就衝到了時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的辦公室裡,自薦,申請在施一公實驗室完成自己的本科畢業設計。講起這段經歷,白蕊自己都被當時的「勇猛」嚇了一跳:「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我猜施老師那次是記住我了。但是當時他沒有同意。」

  白蕊大一時就想好,不出國,就在國內讀研究生,而且必須去施一公的實驗室,她認為「那是中國結構生物學最好的實驗室」。其實,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組織的夏令營已經給白蕊發了研究生錄取函,但她都拒絕了,沒給自己留退路。

  對於夢想的實驗室,她當然不肯放棄,繼續給施一公發郵件,「施老師回覆說看推免的情況再定」。於是白蕊抓緊學習,以武大生物學基地班專業排名第一的成績拿下了推免名額,並且以優良的表現通過了清華大學直博生的面試。面試一通過她又趕緊給施一公發郵件。她記得很清楚:「發到第三封,施老師回覆說,來實驗室做實驗吧。」白蕊終於拜師成功。

  為什麼非得去施一公的實驗室?白蕊第一次見到施一公是在武漢大學2013年校慶時。「施老師來作講座,報告廳裡人山人海擠不進去,我坐在第一排嘉賓席旁邊的地上聽。」白蕊說,「他的格局真的非常大。」

  「其實,來施老師的實驗室,我有點害怕,那些世界級難題,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她有點激動地說,「施老師說,我們要做就做世界級難題,否則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少,清華的學生都不做,那誰來做?」

  很快,白蕊就在師姐萬蕊雪的帶領下接觸到了「世界級難題」——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RNA剪接的分子機理。

  要揭示人類生老病死的規律和本質,得先弄清楚基因的「一生」,而基因的旅程是相當神秘的。我們已經知道,人類的兩萬多個基因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會打造出20餘萬種蛋白質來組成細胞和組織,執行生命活動。但我們還不大清楚的是,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到底遵從什麼樣的規則。比如,兩萬多個不同的基因片段是如何被取捨和重新拼接起來,從而打造出了20餘萬種蛋白質呢?白蕊研究的就是關於「取與舍」的規則。

  白蕊說,在諸如人類的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過程中,需要一個重要環節來把「無效」的遺傳信息去除,這個環節叫做RNA剪接,這個過程的執行者就是剪接體。如果剪接體沒「取捨」對,就可能造成各類疾病。研究表明,35%的人類遺傳紊亂和多種癌症均與RNA剪接的異常和剪接的突變有直接關係。一直以來,剪接體的結構與工作機制都是困擾生物界的難題。白蕊由師姐「手把手」牽著,既害怕又興奮地站上了與世界頂級科學家競爭的賽道。

  「拗」對地方成大器

  作為國產科學家破解世界級難題

  其實,白蕊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 高中從理科實驗班被「滾動」到平行班的「丟臉」經歷,讓她覺得自己「其實挺一般的」。而且她也不是什麼都能學好,但生物從來沒讓她失望過,還越學越喜歡。所以高考填報志願,她決定選生物專業。

  

  白蕊認準的事兒,一般人拉不回來。不過幸好她經常能把這股「拗」勁兒用對地方。她認準了剪接體這個課題有意義,就非得做出成果來不可。

  在正式進入實驗室半年後,她就和萬蕊雪師姐一起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重要成果,這項研究對於剪接體的組裝與激活十分關鍵。因為「極度熱愛」科研,她「願意吃別人吃不了的苦」,而後,她又與團隊成員接連發表了數篇重要成果。

  「施老師說我很執拗。」白蕊覺得這個評價很準確。有時候執拗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有時候也能讓人崩潰。

  她「崩潰」過。「2016年4月,我們就作出來一個成果,但我覺得不夠好,一直在優化。結果2017年5月的時候,被別的課題組搶發了」。這次被搶發,多多少少和她的「拗」脾氣有關,之前老師勸她說時間緊張最好先收集數據,但她顯然沒聽進去。

  不過樂觀和堅韌助她迅速扳回一局,這件事過去僅3個月,白蕊又用在崩潰中積累的經驗做出了更厲害的成果——捕捉和分析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大也是最難捕捉的剪接體狀態:預催化剪接體前體。

  到目前為止瞬變狀態的剪接體機制研究是困擾生物界多年的世界級難題,很多科學家一聽到這個詞就望而卻步。白蕊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她查閱了大量的文獻,不過她並沒有借鑑前輩們在科研中的方法,而是在這裡尋找他人的漏洞,然後用自己總結出的方法進行實驗。

  難就難在「解聚」上。剪接體由上百種蛋白質聚合而成,「解聚」可以想像成剪接體一邊工作,自己身上的蛋白質一邊「往下掉」。還沒來得及研究就解體了怎麼行?實驗室成員獻計獻策,白蕊也提出一種思路,結果大家一致認為不可行。

  「我覺得沒人比我更了解這個實驗,了解這個狀態剪接體的特徵。」她的拗勁兒又上來了,「我就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做。」

  這次要感謝「執拗」,她的成果很快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捕捉和解析預催化剪接體前體的實驗室,當時審稿人評價說這是最重要的剪接體結構之一。」白蕊說。

  在解決世界級難題的同時,白蕊用4年就完成了碩博連讀。2019年博士畢業後,她仍然選擇追隨施一公,前往由後者任校長的西湖大學開展博士後工作。

  從武漢大學到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白蕊在自己的求學過程中沒有任何出國留學的經歷,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國產科學家。從清華大學畢業後白蕊有了自己的科研團隊,開始專心做科研創作。白蕊最喜歡的就是做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從每一項突破中她總能找到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2020年2月11日,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27歲的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獲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這一獎項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僅頒給15人。

  白蕊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她不斷的嘗試著新的領悟,新的知識,在科研路上留下屬於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榜樣的力量,學霸的故事!她是一名不平凡的90後!

  白蕊簡介

  

  白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西湖大學博士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生獎學金2017和2018年度獲得者。師從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間的課題是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攻讀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37),3篇發表於《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6.216),引用次數600餘次。2018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入選由中國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全國5人名單,並獲得國家獎學金兩次、「未來學者」獎學金等殊榮。博士四年畢業,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論文、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和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施一公最得意女弟子之一:未來女科學家,4年8篇CNS,能超顏寧嗎?
    清華學霸讀博期間4年連發8篇CNS日前,白蕊入選「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經評審委員會初評和複評,這次一共評選出了10名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對象,5名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而白蕊就是5人中的其中一人。
  • 她是施一公高徒、顏寧小師妹,憑藉8篇CNS斬獲世界級重獎
    西湖大學博士後、清華大學博士白蕊,師從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顏寧的小師妹,長期從事利用結構生物學研究,因為挑戰世界級難題剪接體獲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全球僅15人獲此殊榮。白蕊曾是清華園裡的特等獎學金級別的學霸,僅博士階段就發表了8篇CNS。這裡有幾組她博士在讀期間創造的記錄: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37),3篇發表於《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6.216),引用次數600餘次。
  • 讀博4年8篇CNS,27歲獲世界大獎的白蕊,剛剛又發Science……
    白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西湖大學博士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生獎學金2017和2018年度獲得者。師從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間的課題是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攻讀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37),3篇發表於《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6.216),引用次數600餘次。2018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入選由中國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全國5人名單,並獲得國家獎學金兩次、「未來學者」獎學金等殊榮。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自2015年第一個剪接體結構發表以後,施一公研究組相繼解析了釀酒酵母剪接體複合物全部已被鑑定的9個不同狀態的高解析度結構,分別是3.8埃的預組裝複合物U4/U6.U5 Tri-snRNP、3.3埃-4.6埃的預催化剪接體前體pre-B complex、3.9埃的預催化剪接體B complex、3.5埃的激活狀態剪接體Bactcomplex、2.9埃-3.8埃的催化激活剪接體
  •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知名的教授,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現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教授治學嚴謹,科研成果顯著,他曾留學於海外,最終毅然選擇回國發展,到清華大學從教,他想影響一批清華學子,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圖1 論文截圖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他是顏寧徒弟文章登上science封面,如今追隨施一公入職西湖大學
    而提到顏寧,很多人了解其實她除了如今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外,其實還曾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和自己的師傅一起在清華工作了多年時間,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同時顏寧還成為了博導和教授,在清華期間還培養出來不少的優秀學生。
  • 清華「女神」4年發表8篇CNS,師從施一公?未來成就可能超過顏寧
    還真有,她師從施一公,和顏寧是同門姐妹,現在還在清華大學讀博,4年的時間發表了8篇CNS,她就是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傳奇人物――白蕊!大家都知道博士生畢業難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最大的難題之一,但是白蕊卻用4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普通博士生5――8年的學習任務,取得博士學位,拿到清華特獎,並且入選了2018年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不少人覺得,未來白蕊的科研成就,不在顏寧之下。
  • 她是施一公得意門生,讀博4年發表8篇頂級論文,能否超越顏寧?
    清華、北大兩所大學,很多人在年少時候都曾把它們當作夢想高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考入這兩所大學其中的一所,似乎要去最好的院校,做最厲害的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變得越來越知道自己與這兩所大學的差距,最終也只有那種超級學霸才有機會去到這樣的頂尖大學。
  • 西湖大學90後博士後發Science封面文章,他的經歷堪稱「傳奇」
    筆者告訴你,鄢仁鴻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此後師從我們許多網友念念不忘的清華美女教授顏寧,進修博士學位。2019年7月,鄢仁鴻博士畢業之後,又受西湖大學校長著名學者、科學家施一公的影響,入職西湖大學。第一位教授便是顏寧,在筆者所讀到的一篇介紹鄢仁鴻的文章裡有這樣一段文字:「她說能夠促使她進行科學研究的是成就感,正是這種大大小小、持續不斷的成就感使她『上癮』,讓她願意在科學領域裡繼續探索。這句話讓我意識到,當你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不妨想著在什麼地方能收穫一些成就感,有成就感意味著你對這件事有興趣,願意花時間去做好它,獲得這些成就感可能會指引著你不斷前進。」
  • 三位女博士讓清華自豪,留學回國的顏寧成為院士,而她追隨施一公
    比如清華大學的三位女博士,顏寧、萬蕊雪和白蕊,先後師從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教授,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如今已經成為知名的女科學家,取得的科研成就讓母校清華大學驕傲。在求學經歷上,顏寧是典型的清華精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並在本科階段開始師從施一公教授。
  • 師從顏寧!90後"超牛"博士後:新冠病毒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4屆畢業生鄢仁鴻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山大本科畢業後便直博清華大學,師從顏寧教授,如今正在西湖大學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鄢仁鴻所在團隊的研究成果還作為《Science》封面文章發表,揭開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的神秘面紗,為更好地針對性抑制新冠病毒提供了重要方向。本期推送,帶你認識這位"年少有為"的山大校友。
  • 師從施一公,半路出家的清華教授柴繼傑,今日再發Science
    1半路出家,師從施一公從造紙到生物,科研之路異常艱辛我有一個特別優秀的學生,他比我還大一歲,他剛來做我的博士後的時候,我預計他的基礎會很差,來了之後,才發現他的基礎比我想像的還差。但現在,我跟你簡單點講,在他研究的領域裡面,他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科學家。——施一公柴繼傑1966年生於遼寧。
  • 科研明星們的新稱謂叫「沈飛黨」,博士8篇cns主刊論文的白蕊!
    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團隊又發表一篇科研大作,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發表重磅文章,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成功捕獲解析RNA剪接過程的團隊,發表這篇論文的學生是顏寧的兩位師妹,一位是白蕊一位是萬蕊雪,顏寧和自己粉絲分享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白蕊,這名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在清華碩博連讀4年時間內就發表了8篇CNS主刊論文,榮獲了清華大學特獎,較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學生提前一年半畢業,並在2018年入選中國科協
  • 內蒙古女孩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之後,她沒有出國留學,而是於2019年進入西湖大學,開啟博士後生涯,如今碩果纍纍!4年時間,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讀博期間,她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還獲得了2017和2018年度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生獎學金。
  • 國產女科學家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1992年出生的內蒙古女孩白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國產科學家。2015年她畢業於武漢大學,因成績優異,被保送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博連讀。之後,她沒有出國留學,而是於2019年進入西湖大學,開啟博士後生涯,如今碩果纍纍!她僅用4年時間,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隋森芳/顏寧弟子)為此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博士生鄢仁鴻、趙馨為共同第一作者。這是西湖大學首次以獨立通訊單位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在生命科學領域和教育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的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可以說桃李遍天下。在一眾弟子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顏寧教授。
  •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校長施一公卻再次陷入爭議?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登上了Science封面。據了解,該論文主要是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而ACE2全長結構的解析,對於後續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將會提供重要的結構生物學數據支撐。
  • 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
    所以,說這些話的施一公和西湖大學才顯得更加珍貴。   1.   2018年8月24日,西湖大學開學。   若干年後,中國的大學史一定會記下這一天。
  • 施一公學生,白蕊:5篇Science、2篇Cell論文,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
    迄今已經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其中5篇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58),2篇發表於美國《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1.398),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引用次數累計373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Science》這本雜誌的權威性,也有很多人曾問: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