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漫長的星期六》:人文主義大師斯坦納的一生總結

2021-01-15 精讀君

提起西方思想家,我們也許會想到古代的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近代的盧梭、黑格爾、尼採等,進入現代好像思想家越來越少了。

當今我們生活在科技迅猛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但社會問題依然層出不窮,更需要偉大的思想家為我們撥開迷霧,指引方向。

有一位思想家,他一生研究語言、文學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他思考20世紀人類文明經歷的磨難並試圖進行徹底反思,喚醒我們的良知,他就是喬治·斯坦納。

01

倖存者

斯坦納出生於法國典型的猶太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在他的描述中,「父親一直到生命終點都是最好的朋友」,「母親是個了不起的維也納女人。

母親會講好幾種語言:法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還有英語。她說一句話的時候,喜歡開頭用一種語言,結束時再用另外兩三種語言。」母親的語言習慣深深地影響了他,使他也對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熟諳英、法、德等多國語言。

他小時候社會上的反猶勢力就很強,經常會有人高喊「猶太人去死!」他的父親會很鎮靜地對他說:「這就是歷史,你永遠不要怕。」從那時起,他知道那就叫做歷史。

父親清醒地預估了形勢,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決定。

當時他的父親到美國負責購買殲擊機的談判,他的德國朋友告訴他德國即將入侵法國,讓他把家人從那裡帶走。他把這些警告和提醒當真了,隨後帶家人來到美國。

後來德國入侵,斯坦納的中學同學只有兩個猶太人倖存下來,其他都被殺害了。就這樣他成功撿回了一條命。這讓他一生都懷有一種罪惡感或者說局外人的感覺,他也一直都在思考戰爭和死亡的問題。

02

猶太人是地球上的客人

對猶太問題的思考,是斯坦納的作品中貫穿始終的主題。他認為猶太人的任務是成為「受邀的朝聖者」,無論身處何方,他都是客人。「作為客人,我們要為接納我們的每個群體做出貢獻。」

他認為「探索新的文化很有意思,沒有什麼關乎人性的東西對我而言是陌生的。我們四海為家。給我一張辦公桌,我就能找到祖國。我深信與新事物相遇是一種恩賜。」

斯坦納曾執教於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著名學府,還曾受邀到北大講學。他剛來的時候並不適應,但當一位學生進來問他問題時,他頓時找到了熟悉的感覺,完全像在家裡一樣,這位學生願意和他一起學習,就像他的家人一樣。

他認為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貴族,世界上階層最高的貴族是屬於那些從未侮辱、折磨其他民族的民族。

他引用海德格爾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人世的過客」。

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的出生地、成長環境、所屬的歷史時期……我們是被拋進這個世界的。我覺得被拋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對生命負有一種責任,他必須表現得像客人一樣。流散各地的猶太人要學會成為其他人的客人。如果以色列陷落,猶太人將會繼續存在下去,它本身比以色列崇高得多。

斯坦納為成為猶太人而自豪。在他內心深處,猶太人最大的特質就是卓越的智識。

他認為成為猶太人就是保持學生身份,成為學習者。它拒絕迷信,拒絕非理性,拒絕求助於佔星學家來了解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智力、道德和精神的視野。最重要的是拒絕羞辱或折磨他人,不要讓他人因我的存在而痛苦。

03

每一種語言都是打開新世界的窗子

語言這個主題構成了斯坦納研究的根基。

他一出生就浸泡在不同的語言裡,他父親認為,對一個猶太家庭而言,想要倖存就要了解儘可能多的語言。

他不願意只掌握一種語言,因為世界上很多偉大的作品無法被翻譯,比如人們都必須藉助糟糕的翻譯來閱讀《聖經》,有些地方譯得很漂亮,但終究是糟糕的譯本。不懂希伯來文,這是接近人性源泉的第一個障礙。

他認為一門語言是一種言說事物的方式。假如我們的星球變成單語的,或近乎單語的,那將是不亞於動植物物種滅絕。

英語的勝利,反諷一點的話,這種工業的、技術的、科學的、經濟的、財政的世界語的勝利,是跟美國的政治權力息息相關的。

英語的言說對象是大眾,最基本的詞彙只有八百個左右。計算機使用英語,是因為極簡話語的觀念和英語的先天結構之間存在令人稱奇的巧合。

但其他國家,比如法國,極為豐富的詞彙量能分辨出某種社會精英和教育精英,法國領導人往往都有令人讚嘆的雄辯術。德語中動詞往往出現在漫無止境的長句的句尾,這造就了黑格爾、叔本華、康德和海德格爾的風格,而英語做不到這一點。

斯坦納還探討了沉默的語言中的兩個重要類別——數學和音樂,這兩種語言是真正普世的語言。

語言的問題在於,我們每時每刻都藉助翻譯,每個人對同一些詞語的運用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多少個體,就會有多少種話語。數學、音樂的力量在於它們具有無需語言的媒介,也不必藉助翻譯便能到達每個人的那種普遍性。

04

人文學科讓人高尚還是墮落

斯坦納說他生活的時代見證了人的墮落。

我們每天在新聞上看到最新的暴力事件,可我們卻無動於衷,為什麼我們做人的標準降低了?

他在評論中經常提到海德格爾,他是一位哲學巨人,卻加入了納粹。

斯坦納所聽到過這種反差的最好解釋,來自海德格爾最喜歡的學生和繼承者迦達默爾,他說「海德格爾是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最平庸的人」。

斯坦納說「作為一名讀者,他的作品滋養了我的思想和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得捍衛文本背後的這個人。或許,最大的運氣,就是不去和他相遇:我拒絕與海德格爾相遇。」

他認為現實中真實的悲痛包含一種無序感,它與音樂、繪畫或詩歌等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具有偉大超越性的痛苦不同。

斯坦納不禁提出假設:難道人文學科可以泯滅人性,使人走向極端嗎?它們不但遠未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提高我們的道德敏感度,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人文學科把我們與生活分離開,帶給我們如此強烈的虛構感,以至於現實變得蒼白無力。

05

結語

斯坦納的著述幾乎涉及所有人文領域,博學強識、學貫古今的他,被視作最後一位人文主義作家。

他反對非人道行為,強調社會責任,使得他的思想兼具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

《漫長的星期六》這本書源於斯坦納十多年來的訪談內容,也許你沒有讀過斯坦納的著作,這本書適合你對他的思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讀後會對語言、社會、歷史產生新的認識視角。

作者:洋蔥,精讀讀友會會員。一個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變人生

相關焦點

  • 豆瓣8.5高分!人生處處是平凡,此片講述著人類被時間洗禮的全程
    豆瓣8.5高分!人生處處是平凡,此片講述著人類被時間洗禮的全程時間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可以撫平創傷,同時美好的事物也都銘記於心。很多人都充滿幻想,想要穿越時間的隧道,想要回到過去試圖想要改變自己。從出生就在經歷著時間的洗禮,在這期間你的一生一定會嚶嚶學步到後來的青春懵懂,以至後來的三十而立最後的花甲之年。今天推薦的這部影片,豆瓣8.5的高分《少年時代》,就是詳細的跟大家講述著人類被時間所洗禮全部過程。這部影片可以說鏡頭平實無奇,畫面結構又極其簡單,甚至有三言兩語就能描述出來。影片主要講述了男主角梅森,從童年幼稚的舉止到後來逐漸成熟的成長曆程。
  • 豆瓣超過十萬人打分,給出8.5分的高分喪屍劇
    最燃喪屍劇《王國》豆瓣超過十萬人打分,給出8.5分的高分,第一季講述了海源趙氏家族為了權力,在已故的王身上使用了生死草,讓他變成怪物日出沉睡,天黑甦醒,渴望活人血肉,每天都有宮女活著送進王的寢室,被告抬著送到後花園,沉入池塘。
  • 豆瓣8.5分經典軟科幻:從機器到人類,它進化了200年
    面部表情全由遙控操作,硬核!路漫漫其修遠兮,漫長而孤獨的探索之路上,安德魯的心智變得愈發成熟。然而人類的生老病死,始終是他這副鋼鐵之軀所不能感同身受的。這些年來,他一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原生家庭」馬丁一家。在歲月的摧殘下,男主人離開了人世,自己心愛的二女兒也已長大成人。造物弄人,物是人非。
  • 豆瓣8.5分,一部沒有特效的科幻電影,卻讓人浮想聯翩
    本片上映於2001年10月,至今已有19個年頭,仍以豆瓣8.5分、好於94%科幻片的成績傲然挺立,屬於一部不可多得的小眾冷門科幻佳作。豆瓣8.5分,好於94%科幻片以假亂真的特效向來是科幻電影最大的看點,動輒千萬上億的成本投入,使得科幻片成了當前最燒錢的類型片。
  • 豆瓣評分8.5,《釜山行》之後,又一部韓國喪屍片火了!
    1月25號開播以來不到一個星期,《王國》就登上豆瓣全球口碑劇集第四名!除了搶眼的豆瓣8.5分之外,在一向嚴格的IMDb上,《王國》的評分也高達8.5分!
  • 豆瓣8.5,TVB年度破格之作,口碑大爆!
    《金宵大廈》豆瓣評分8.5,口碑爆了!在這部劇播出之前,備受期待的是《十二傳說》,沒想到反響平平。接檔的《金宵大廈》平地一聲雷。整部劇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做「金宵大廈」的樓裡。男主阿蕭總是會做一些奇怪的夢,夢裡會出現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阿蕭經常性的變得精神恍惚,以至於丟了很多工作。
  • 豆瓣8.5,這部喪屍片憑什麼讓你哭?
    至今保持著豆瓣8.5的優異成績。這麼優秀的電影,還是值得再刷一次的。刷完這部電影發現:自私自利的父親,其實也是個無私的人。
  • 一部十五分鐘的國產動漫微電影,豆瓣評分8.5,寓意深刻
    今天要來安利一部很特殊的動漫微電影《水腦袋》,這是一部09年的作品,豆瓣評分8.5,一部片長加起來十五分鐘的動漫作品在一個神奇的國度中,有著一群長著水腦袋的人,其實這個國度看上去就跟現在的學校一樣,到處都是課桌,在每個課桌上都坐著一群正在學習的水腦袋人,而這群水腦袋人的後面有著類似書包的怪獸。
  •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央視熱播 豆瓣評分8.5
    該劇豆瓣開分更高達8.5,令人驚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該劇高潮劇情到來,收視率還將持續看漲,《跨過鴨綠江》顯然已成為當前最火的電視劇,被觀眾譽為國產戰爭劇品質標杆,2021央視開年劇王。「三十八軍不是紙糊的,我梁興初是打鐵的出身!」《跨過鴨綠江》已播出劇情中,38軍軍長梁興初說的這句話鏗鏘有力,悲憤中帶著一股不服輸的狠勁。
  • 跨人文主義、後人文主義與技術奇點
    跨人文主義和後人文主義代表了人類進化的未來階段,而技術奇點則是觸發技術爆炸的那隻蝴蝶所在的時空坐標。這隻蝴蝶,就是5G。紀錄片《技術啟示錄》花了大量時間來討論跨人文主義和後人文主義以及它們對人類進化的影響。技術與奇點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假說」認為,我們目前所經歷的技術的指數級進步最終將導致人工超級智能的發明,而人工超級智能又將突然觸發更快的失控技術增長,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不可捉摸的變化。
  • 中國傳統人文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在前三講中,錢新祖分析了中國傳統人文主義和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及其原因,並以黑格爾、馬克思·韋伯等人對中國傳統人文主義的曲解作為例子,展現了自我中心式解讀的不合理性。由此他提出,應該儘量跳出自我,彼此進行對話,形成一種「多元中心的相互主觀世界」。
  • 豆瓣8.5分!揭秘《跨過鴨綠江》戰鬥場面震撼背後
    最高實時收視2.845%,以2.086的收視排名2020年黃金檔收視第二,豆瓣評分達到8.5分……這是正在CCTV-1黃金時間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交出的成績。去年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豆瓣評分導演組介紹,《跨過鴨綠江》共有3個煙火組,70餘人,整部劇有近50000個炸點,涵蓋了土彈、炭灰包、火彈、汽油彈等爆炸效果,可能是中國炸點最多的電視劇。」此外,通過特技模型拍攝加電腦特技,高難度完成了山、汽車、城市、橋梁、鐵路等40多個大型爆炸場面。
  • 試論拉伯雷《巨人傳》的人文主義思想
    拉伯雷的《巨人傳》是人文主義思想巨作。由以下幾點展開來論證。《巨人傳》讚美了人的世俗幸福追求,肯定了人文主義教育和知識對人精神發展的重要作用,全面展示了人文主義理想。小說通過兩個巨人的見聞,三代巨人形象:格朗古傑、卡岡都亞、龐大固埃。通過巨人和周圍人的行為和言論,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對平等、自由、理想社會的嚮往。
  • 《人文主義地理學》:如何以人來觀照地理環境
    《人文主義地理學》 段義孚 上海譯文出版社段義孚教授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享譽全球的華裔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他1930年生於天津,後隨家赴澳大利亞、菲律賓,大學就讀於牛津大學,於1957年獲伯克利大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多所名校任教。
  • 盤點豆瓣評分8.5+的高智商懸疑片二十五部
    禁閉島 Shutter Island (2010),豆瓣評分8.7 。改編自美國小說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馬克·魯弗洛、本·金斯利等主演。該片於2010年2月19日在美國上映。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人文主義思想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來自古希臘羅馬文化;平等、博愛的思想來自基督教精神。人文主義是人本精神與基督教精神的結合。絕限性:反對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權;反教會腐敗、愚弄而不反對宗教本身。人文主義還邁出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第一步—肉體解放。
  • 20部豆瓣高分小語電影
    NO.3《觸不可及》2011年 |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的豆瓣評分高達9.2,改編自真實事件。迷戀跳傘的白人富翁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癱瘓,於是高薪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應聘者當中,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位毫無經驗並且剛從監獄釋放的黑人混混。
  • 周尚意評《人文主義地理學》︱段義孚「人之為人」的思考
    因此,許多段義孚的「粉絲」對《人文主義地理學》漢譯本的出版抱有極大的期待,渴望在這部著作中,找到可資借鑑的學術營養。一本引人入勝的書,才能讓讀者快速獲得學術營養。有些學術著作文字艱澀,從抽象概念到抽象邏輯,令人讀起來「頭大」。段義孚的著作是娓娓道來的風格,《人文主義地理學》延續了這種風格。
  • 電子書下載《法老的寶藏》《十分鐘冥想》《數學大師》
    《法老的寶藏》得分:8.1評分員人數:(47)內容簡介縱觀人類漫長的歷史,我們一直在尋找新方法來分享信息。這種自然的衝動引導我們在懸崖、棺材和石板上刻文字。隨著莎草紙張的出現,我們記錄和傳輸信息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的提高,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在尼羅河的兩邊甚至整個文明世界交換思想。
  • 這10部豆瓣8分以上的懸疑電影,不到最後猜不到結局
    《大衛.戈爾的一生》2003豆瓣評分8.6,一名主張廢除死刑的大學教授,卻因為涉嫌謀殺被判處死刑,女記者在行刑前三天調查出來的真相震驚世人。《七宗罪》1995同樣豆瓣評分8.8,電影通過警方視角,帶觀眾走進一樁連環殺人案件,並且被害者全都犯下了七宗罪的教條。老戲骨摩根.弗裡曼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