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人文主義和後人文主義代表了人類進化的未來階段,而技術奇點則是觸發技術爆炸的那隻蝴蝶所在的時空坐標。這隻蝴蝶,就是5G。
據預測,技術最終將與人類意識融合,形成一種新的不朽的存在或意識,它的存在或意識超越了作為信息存在於計算機網絡中的人的死亡。紀錄片《技術啟示錄》花了大量時間來討論跨人文主義和後人文主義以及它們對人類進化的影響。
技術與奇點
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假說」認為,我們目前所經歷的技術的指數級進步最終將導致人工超級智能的發明,而人工超級智能又將突然觸發更快的失控技術增長,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不可捉摸的變化。
因此,除非人類能夠以與當時技術相同的速度處理信息,否則我們將被留在一個二等公民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開發和曾經控制的技術現在獨立於我們的意願。庫茲韋爾稱之為奇點的技術驅動的世界末日。
在奇點中,除非我們能像機器一樣快速地處理信息,否則我們將被落在後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利用技術提升我們的意識和能力。這將導致一個中間的跨人文主義階段,在這個階段,人類將開始向機器的過渡。它的特點是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我們的身體,如計算機晶片。
後人文主義:經典電視劇邊緣化的啟示
一個後人類時代終將到來,我們的意識將只作為計算機網絡的一部分而存在。我們必須把我們的思想上傳到一個超級思想網絡中,在那裡人類將繼續純粹地作為信息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庫茲韋爾的奇點概念,但它確實值得商榷和考慮,特別是因為這個假設的基礎是我們的思想基本上可以簡化為一個數字印記。這些數字信息可以像所有其他數字信息一樣投射到計算機網絡中。
事實上,這個問題正好涉及到意識本身的性質問題。對於一個後人類世界的形象,經典科幻電視連續劇《邊緣》表現得非常出色。「邊緣」是一塊寶石,它提出了重大問題,並探索了後人類世界的本質。
在《邊緣》一書中,JJ Abrams似乎得出結論,我們的人性特質,如愛,太獨特了,永遠不會消失,也不會淪為計算機代碼。因此,人類精神最終將戰勝由觀察者所代表的「奇點」這個貧瘠的後人類世界。
5G網絡與虛擬實境:走向後人文主義
5G技術將在全球範圍內提升人類網絡的集成度,使增強和虛擬實境的新體驗成為可能。令人擔心的是,我們可能會沉浸在虛擬實境中,以至於它會改變我們對現實本身的理解,也會改變作為一個人的意義,就像劉慈欣曾預言的,緊接著就有一個問題:在人工智慧眼裡,我們自己是人嗎?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興起,我們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你願意上傳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