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的T2磁性液態金屬意味著未來各式各樣的小工具

2020-11-26 cnBeta

有沒有想過要用液態金屬製造「終結者」機器人?在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了MLMD(一種磁性液態金屬液滴)的未來。雖然這還沒有被用作下一代「超級士兵」,但這是下一個重要的一步。 MLMD採用多材料系統,包括液態金屬、鐵顆粒和電解質,並且可以隨時拉伸。

研究人員在視頻中展示了材料拉伸、斷裂和重新形成。隨著這種材料的移動,該項目在3D空間中創建了一個智能可擴展導體。導體的移動越自由,我們在未來看到的小工具就越古怪。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梁虎(音譯)表示:這展示了「3D自由空間中各個方向的電氣連接。」

上面演示視頻中的MLMD運動都由磁鐵輕鬆控制。正如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寫道:「永磁體提供的磁場可以精確、方便、無接觸地控制所有行為。」

能夠在空間中「站立」使這種獨特的材料混合物獨一無二。當磁鐵使用得當時,它就像一條蛇。 MLMD可以進行水平和垂直拉伸。這不僅僅是移動,而是在一起並且伸展開來。

該項目研究人員認為,MLMD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們建議他們在他們的研究中提出「具有所有吸引人的特性」,這個特殊的MLMD提供了一個「基本和有希望的平臺」,其中液態金屬最終將在自由空間中創造多自由度驅動,並且在某些時候將導致「動態可重新配置的智能和仿生軟體機器人」。

相關焦點

  • 中美科研團隊製備特殊「液態金屬」,永久磁性打開超廣應用空間
    據新華社7月19日報導,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新型磁性液滴,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永久磁性,為研製柔性電子、可靶向輸送藥物的磁控液體機器人等提供了新途徑。在納米級層面,傳統的鐵磁流體本身不存在磁極,只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被持續磁化才能表現出特定磁性。但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的磁性液滴材料不需要外加磁場就能表現得像一塊固體磁鐵,且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 科幻變成現實?像《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誕生啦!
    儘管目前的機器人沒有這些能力,但隨著新型液態金屬的發展,這項技術正變得越來越接近。液態金屬可以用磁鐵在三維空間中操縱。據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報導,這些材料有一天會在軟機器人領域得到應用。有些金屬在室溫下是液體,如鎵和某些合金,具有獨特的性質,包括高導電性、低熔點和高變形能力。博科園-科學科普:這些特性使它們對軟機器人和柔性電子產品具有吸引力。
  • 液態金屬的意義與作用
    對於其他金屬而言,如果不做拋光、研磨等二次加工,是無法達到這種精度的,而在許多領域,金屬的反光性能是極為重要的,液態金屬合金的光潔度就能夠達到高光反射的效果,而且還能進行拋光,還不必犧牲其他的性能。此外,液態金屬合金屬於無磁性材料,而且與其他磁性物體接觸也不會沾染任何磁性。因此可應用於核磁共振設備的組件,電磁開關的外殼,或是高射頻功率領域。
  • 用這種液態金屬,可以造出現實版終結者
    ,而液態金屬機器人在現實中也早已不僅僅是一個概念,雖然看似是天方夜譚,但國內外的科學家一直在這個方向上耕耘不輟。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墨爾本市RMIT大學的研究團隊從無毒金屬鎵合金提煉了出一種特殊的導電材料,它可以自動變形,該高校的研究人員正嘗試使用這種導電的液態金屬製造電子元件。  眾所周知,金屬鎵在室溫條件下就會呈現液態,如果它與銦和錫等金屬混合加入到水中,並改變PH值,這種混合材料就可以神奇的實現自由移動。
  • 磁性液態金屬納米顆粒可粉粹細菌 還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賴以生存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由RMIT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尋找更好的抗菌技術提供了一個突破性的新方向。 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重大的全球健康威脅,每年造成至少70萬人死亡。
  • 清華聯手中科院突破密度「結界」: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專訪
    (來源:《終結者》)在現實生活中,影片裡的液態金屬機器人仍未誕生,但作為一種神奇的材料,液態金屬因其優秀的可塑性也被認為是取代傳統電子行業中硬質材料的新星。而且,這項技術也與一些聽起來就十分新潮的科技應用息息相關,例如可穿戴電子的電路、可穿戴外骨骼的構建以及柔性機器人等。
  • 《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要成為現實了嗎?
    2017年液態金屬材料被收錄進工信部、財政部和保監會共同組織編制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年版)》,被列為重點新材料。而對於液態金屬,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水銀,其實,液態金屬可不是只有水銀。液態金屬不止水銀液態金屬是指熔點在室溫附近的一大類金屬或合金,水銀、銫、鎵、銦、銣等都算是液態金屬。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當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大量液態金屬技術以及由此製成的先進裝備正在成為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液態金屬就是介乎機器與人之間的尖端功能材料,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 [1]。現實中的常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典型類型有鎵基合金、鉍基合金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新興科學與技術前沿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豐富的研究空間。
  • 液態金屬研究獲進展 液態金屬概念龍頭股解析
    血製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相關龍頭股值得關注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31日訊  中科院網站30日披露,旗下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研究組,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液態金屬作為兼具基礎探索與實際應用價值的重大科學、技術與工業前沿,發展前景廣闊;相應研究有望促進人類物質文明進步、優化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將深刻影響中國乃至世界尋求新一代變革性科技與工業的進程。當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大量液態金屬技術以及由此製成的先進裝備正在成為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液態金屬就是介乎機器與人之間的尖端功能材料,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現實中的常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典型類型有鎵基合金、鉍基合金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新興科學與技術前沿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豐富的研究空間。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首次報導了由液態金屬驅動的金屬絲振蕩效應、金屬顆粒觸髮型液態金屬跳躍現象等,並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其中2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超越於無規則運動型液態金屬機器的是,該磁性固液組合機器可實現運動起停、轉向和加速等複雜行為。
  • 戰略研究丨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
    編者按人們對液態金屬的第一印象,大多來自科幻影片《終結者》,電影中無所不能的機器人正是由液態金屬製成的。當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大量液態金屬技術以及由此製成的先進裝備正在成為現實。研究發現,在液態金屬(如鎵銦合金)內加載鐵納米顆粒並引入化學反應機制(見圖3),可快速製造出具有良好導電性和磁性的柔性多孔金屬材料;這種材料的孔徑大小可靈活調控,經受加熱時能夠多次重複膨脹(在極限情況下可達7倍),膨脹後的多孔金屬甚至可攜帶重物漂浮於水面。
  • AM:磁極可重構的液態金屬永磁體
    磁流體的基載液多採用水和油,不僅導電性能差,且與磁性顆粒存在較大密度差異從而導致沉澱現象。這些問題限制了磁流體的實際應用。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何志祝研究小組針對這一問題,以室溫鎵基液態金屬為基載液和釹鐵硼微顆粒為磁性載體,製備出磁極可重構的液態金屬永磁體,革新了傳統的永磁體固體特性和磁流體的電絕緣線,其特有的高導電(>106S/m)和剩磁性(>30 emu/g)以及類似於橡皮泥狀的可重構性,有望在柔性電子和軟體機器人等方面展現出嶄新應用。
  • 基於液態金屬的這些特質,人類對其研究趨向實用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機器人可能真的會在現實當中出現。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和斯旺西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可通過電場使液態金屬變為各種二維形狀的方法,如變成心形或字母等等。研究團隊表示,這一發現表明了液態金屬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新材料」,可能在智能電子設備、軟體機器人以及醫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雀躍」的液態金屬 鎵基液態合金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劉靜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這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制。 「我們的發現將為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研製開闢新通道。」
  • 液態金屬:金屬材料中的新貴,具有重大產業化前景
    液態金屬是在常溫下呈液態的一大類多金屬合金材料,擁有極佳的流動性和物化穩定性,易於成型,是超越銅、銀、鋁等傳統材料的顛覆性新材料,是人類開發利用金屬材料的第二次革命。液態金屬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如優異的磁性、耐蝕性、耐磨性、高的強度、硬度和韌性等。由於它的性能優異、工藝簡單,從80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
  • 中國誕生「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領先世界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樣可變形、可高能運轉的液態金屬讓人不禁想到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由液態金屬製成的T-1000和T-X型終結者,這一針對液態金屬的最新發現很可能讓液態金屬機器人成為現實。
  • 液態金屬拯救了半導體
    液態金屬拯救了半導體?!摩爾定律是一個經驗性建議,描述了集成電路(IC)中電晶體的數量每幾年翻一番。但是,由於電晶體太小,以至於當前的基於矽的技術無法提供進一步縮小的機會,因此摩爾定律已開始失效。它還允許電荷載流子的方向路徑移動而不會發生散射,因此導致電晶體的電阻無限小。從理論上講,這意味著二維材料可導致電晶體在其通/斷切換期間不會浪費能量。從理論上講,它們可以非常快速地切換,並且在非操作狀態下也可以關閉到絕對零電阻值。聽起來很理想,但生活並不理想!實際上,創建如此完美的超薄半導體仍然存在許多技術障礙。
  • 「液態金屬」或將引發網際網路硬體革新
    不過,圖靈機器工業日前在上海液態金融手機框,這也標誌著液態金融將實現量產,這或將引發網際網路硬體的一次革新。  所謂液態金屬,這是一種含鋯、銅、鋁、鎳、銀的非晶合金,由李揚德教授(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和材料科學家Atakan Peker博士共同研發而成,未來宜安科技將為圖靈手機的液態金屬框供貨。
  • 電路板上的「舞蹈」:世界首臺全自動液態金屬印表機
    不久前,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世界首臺全自動液態金屬個人電子電路印表機,或許能幫你實現夢想。 舞動的「精靈」 在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記者看到的這臺「新概念」印表機頗有些「其貌不揚」,外觀呈長方體,透亮的黑色塑料材質倒是給它增添了幾分精神。不過,這個貌不驚人的傢伙其實很「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