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技術飛躍竟源自於環境變化

2020-10-28 國家地理中文網

為了解古代人類行為發生重大變化的生態背景,一組研究人員與奈洛比的一家公司合作,鑽入了古代湖泊的河床。在距離湖泊約24公裡處,他們曾發現過一組驚人的石器。在肯亞國家博物館和當地Oldonyo Nyokie社區的參與和支持下,他們取出了跨度近100萬年的巖心,長度為139米。

供圖:HUMAN ORIGINS PROGRAM, SMITHSONIAN


撰文:MAYA WEI-HAAS

  70萬年裡,人類的遠古親戚依靠一套持久的技能和生存策略,在東非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他們用附近的石頭做成簡單的大手斧,用它們切割獵物、砍下樹枝、挖出塊莖。

  但32萬年前,也就是最早的智人化石證據出現的年代,這些早期人類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他們開始製造更小、更靈活的拋擲尖物,它們可以像炮彈一樣從空中飛過,有一些的材質是黑曜石。他們還收集了紅色和黑色顏料,後來常用於洞穴壁畫。

  現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轉變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藏在地下:地殼構造活動導致地貌變得支離破碎。

  一直以來,科學家關注的都是氣候變化,比如溼潤期或乾旱期的開始,這是我們早期祖先適應環境的關鍵驅動力。新研究檢查了近100萬年來的氣候變化記錄,以驗證這種觀點。這些記錄被保留在古代湖泊之下139米的沉積巖心中。

大約70萬年裡,生活在奧羅格賽利地區的古人類所使用的是當地石頭製作的大型工具。但到了32萬年前,工具完全改變了:拋擲尖物更小,可以系在拋射物上。其中一些用黑曜石做成,邊緣非常鋒利,但黑曜石在幾公裡之外的地方。這個時候,早期人類也開始使用顏料,說明可能存在符號交流。供圖:IMAGES FROM HUMAN ORIGINS PROGRAM, SMITHSONIAN

  湖泊的地質記錄顯示,在考古記錄出現新技術的同時,發生了一連串的生態變化。不斷變化的氣候和地貌導致曾經穩定的食物和水源時有時無,生活在東非的早期人類因此陷入混亂,不得不進行創新,加以適應。

  「我認為,適應性是我們這個物種最重要的特質,」此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Rick Potts說。

  智人之所以比其他人類動物活得更久,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面對新挑戰時的靈活性。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都曾是人類系譜上的分支,最終這個系譜只剩下了一個分支。「我們是最後一個站立的兩足動物,我喜歡這樣稱呼我們,」Potts說。

  當然,我們這個物種的起源仍有很多未解之謎。正如研究著者們所指出的,他們的工作並不能找出現代行為的起源,也無法得知智人出現的地點。但這項研究為我們帶來了非常詳細的關於古代地貌變化細節,而一些基本的人類行為正是在這裡發展起來的。

「一片混亂」

  這項研究重建了奧羅格賽利地區的古代環境;這個盆地位於肯亞南部,20世紀40年代,英國古人類學家Mary和Louis Leakey首次在此挖掘。1985年,Potts加入史密森尼學會後就開始在這裡工作。「我原以為這個項目大約為期三年,」他說:「現在三十多年已經過去了。」

  那時,年代測定技術有所進步,人們發現,奧羅格賽利地區有大量古人類工具,可以追溯到約120萬年前。但當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經年累月留下的沉積層後,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有18萬年不見了,」Potts說。

  約50萬年前,沿著大裂縫的運動重塑了地貌。曾經的盆地變成了陸地上的高處,風吹雨打,大自然的侵蝕造成了地質記錄中的一個空白,直至約32萬年前。Potts告訴我們,在這期間,「一片混亂,古人類的行為也出現了重大變化。」

  回望遠古祖先的生活,他們在這麼早的時間裡就已經很先進了,令人驚訝。他們的工具多種多樣,而且更加簡潔,包括可以用作投擲物的石制三角形拋擲尖物。「原本大而笨重的東西變得小而輕便,」Potts在談到這一轉變時說:「那之後,就像一部科技史。」

  這些早期人類周圍的世界也在變化。在人類行為出現驟變之前,大型動物在這片地區吃草(Potts把它們稱作「更新世的割草機」),包括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象之一,雷基象;非洲狒狒的近親,體型碩大的奧氏獅尾狒;河馬的遠古近親,健碩的懼河馬。但到32萬年前,當地大約85%的哺乳動物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體型較小的現代動物。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變化背後的推動因素,研究團隊從2012年9月開始,在研究地點附近一個平坦的平原進行鑽探,這裡曾有一座古代湖泊。Potts談到鑽探地點時說:「有很多猜測,但最後我們選的位置不錯,」。

  他們從湖底淤泥下取出了139米的巖心,其中夾雜著火山灰層,這可以幫助確定具體的時間。巖心的時間跨度大約在100萬年前至8.3萬年前,包括缺失的18萬年。

消失的時間

  經過一系列檢測,研究人員終於解開了複雜的地貌歷史之謎:地殼構造活動改變了一切。這裡位於東非大裂谷,大陸板塊構造分裂成了兩塊。之前的研究顯示,隨著陸地延伸,板塊變薄、斷裂,原本平坦的地方形成了新的山谷和丘陵;分裂的關鍵時期始於約50萬年前。

  根據研究團隊的分析,新形成的小山谷放大了降雨量的變化,導致約40萬年前,這裡頻繁在洪水和乾旱之間轉變。隨著水量高低不定,綠色植物也在樹和草之間瘋狂變化。Potts說,環境條件不斷變化,可能就是古人類行為發生重大改變的原因。

  「水資源可用量是生存的關鍵,」洛約拉大學的古人類學家Kristin Krueger在郵件中說:「如果發生了變化,那麼生物有三種基本選擇:遷移、適應,或滅絕。」Krueger沒有參與此次研究。

  她指出,隨著水資源稀缺或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古人類可能被迫離開熟悉的土地,去往遠方。「這讓他們發現了不同類型的資源,或者因此加強與其他部族的合作,增加生存的機率。又或者催生了技術進步,人類勉強維持生活,」Krueger說:「這項研究正在探索這些問題。」

  古人類的族譜分支上有很多纏結,隨著研究人員發現的線索越來越多,它們之間的關聯也變得更加複雜。伯恩茅斯大學的進化古生態學家John Stewart沒有參與此次研究,他表示,奧羅格賽利地區的故事有一個奇怪之處:沒有人類遺骸。「可能還有更多故事是我們所沒有看到的。」

  石溪大學圖爾卡納盆地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Isaiah Nengo沒有參與此次研究,他說,研究非洲其他地方的古代生態或許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驅使古人類進化的因素。Nengo正帶領研究團隊探查相似的板塊構造和氣候對肯亞北部進化情況的影響,這些影響甚至在最早的古人類出現前就已經開始了。

  「擁有詳細的數據記錄很重要,」他說:「我們可能會從中發現一些東西。」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一通陌生的神秘電話,竟暗藏了驚人的秘密
    一通陌生的神秘電話,竟暗藏了驚人的秘密 路邊的紅色電話亭突然響起鈴聲偶然路過的毛毛大膽地接起對方隱藏身份竟要求她
  • 未解之謎:千古金字塔竟暗含如此驚人秘密
    未解之謎:千古金字塔竟暗含如此驚人秘密  我們在對於史前超文明遺蹟的研究中往往會發現某些按照常規性理論所無法解釋的現象。千古金字塔竟暗含如此驚人秘密責任編輯:張錫
  • 復旦學子入伍6個月,變化驚人……
    復旦學子入伍6個月,變化驚人…… —— 勵志參軍報 —— 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
  • 氣候變化產生的七種驚人影響
    「鸚鵡螺雜誌」專欄作者約翰·文德爾撰寫一篇研究報告「氣候變化時將出現戰爭」,文中指出,在廣袤的中亞費爾幹納山谷帶,錯綜複雜的邊緣地區、種族主義、水資源爭奪、不斷減少的資源和不斷升高的溫度,使這裡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衝突交匯在一起,這是一個具有獨特地形、氣候變化和政治衝突的地方。
  • 超壤科技獨家引進一項源自挪威NP Pro氮磷增效技術,讓化肥養分吃幹...
    化肥誕生100多年以來,現代肥料生產技術已基本能做到按照作物需求的養分比例供養。但有一個現象耐人尋味:市面諸多標示相似、含量相同的肥料產品,肥效表現卻參差不齊?答案藏在化肥的驚人「使用損耗」中。如無特殊技術處理,普通工藝製造的化肥,進入土壤環境後,遭遇淋失、揮發或被土壤固定,可能產生高達一半以上的浪費。一方面造成購肥者直接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還會進入水源、土壤和大氣,形成由施肥產生的「農業面源汙染」。現代造肥技術的飛速進步,讓同時解決化肥增效(利用率)和制止化肥產生「農業面源汙染」成為可能。
  • 《飛躍星球》時間旅行者攻略 事件觸發方法分享
    《飛躍星球》時間旅行者攻略 事件觸發方法分享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11-16 09:46:00手機訂閱
  • Sony公布「增強現實技術」演示 展現未來驚人效果
    索尼公布了最新的「增強現實技術」(簡稱AR)演示視頻,為我們展示了未來遊戲中可能達到的驚人效果。索尼此前在《EyePet》和《The Eye of Judgement》上曾經使用過AR技術。任天堂也在3DS上引入了AR技術。
  • 源自佛教的成語「金剛怒目」
    源自佛教的成語「金剛怒目」 金剛怒目 形容面目威嚴,令人生畏。如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不料他竟一點不窘,立刻用『金剛怒目』式,向我大喝一聲。」金剛是佛寺山門的守護神,左右各一。金剛頭戴寶冠,裸上身,作憤怒相。
  • 應對氣候變化,動植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最新成果表明,儘管在生物學上存在根本性差異,但植物和動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進行的演化進程卻驚人的相似。 據美國「優睿科」網站3月24日報導,《自然·生態學和演化》雜誌的最新成果表明,儘管在生物學上存在根本性差異,但植物和動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進行的演化進程卻驚人的相似。 研究人員表示,植物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應對溫度變化的方式。「當所在地溫度升高時,大多數動物只需移動到陰涼處就能降低體溫。」
  • 2020,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飛躍的一年(上)
    回首2019年,人工智慧依舊是全部行業的熱點關注,特別是從技術研發到使用落地獲得了許多突破,AI推動著全球科技企快速進步,近年來,我國還有一批優秀的人工智慧創業企業,AI技術開始走向應用階段,垂直細分市場包括媒體廣告、銀行與金融服務、工業製造、零售、醫療保健、汽車、物流、家庭智能等。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長期以來,在由人類導致的環境變化中,人類社會獲益的同時也遭受了重大損失。近二十多年來,與環境相關的疾病引發的科研興趣正在增長,這些疾病主要包括由毒素引發的癌症和生殖失調、與空氣汙染有關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等。目前,由大量的人類活動引起的空前的全球環境變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寧和健康。 當前有很多對「全球變化」的討論。
  • 尼斯湖水怪真相 揭開後竟如此驚人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調查發現,尼斯湖水怪之謎竟有這般驚人的真相:尼斯湖水怪之謎:世界上保持時間最久的自然之謎與此同時,來自不同的研究機構、出於不同目的的湖怪調查者圍繞著「尼斯湖怪」上演了另一場大戲。他們對「湖怪」進行了種種解釋,這些解釋聽上去都或多或少地有些道理,但沒有一種解釋能夠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所謂的湖怪根本不存在。
  • 中國研製磁懸浮技術,把行駛環境變成真空,速度達1200公裡每小時
    這其實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我國還在提升高鐵的磁懸浮領域做著不懈努力,為了在車身的穩定性和車速上得到質的飛躍。就在最近幾周,我國研製出了一種神奇的磁懸浮技術,而這種技術在美國還只是有一個大概的框架,並且在進行分布實驗,相比他們,我們國家在技術上提前了不止一點點。
  • 中科院:5nm實驗室技術實現大飛躍
    當前在5納米晶片加工生產中,主流生產技術是光刻技術和極紫光光刻技術兩種,而張子暘團隊的5nm工藝則是在無掩模光刻技術上的一項研究。傳統中的無掩模光刻技術的成本非常低,但是雷射的精度卻難以掌控,這也是這項技術難以量產應用的原因。
  • 《流浪地球》創作概念源自臺灣小說?劉慈欣:沒看過
    中國賀歲片《流浪地球》票房破紀錄,創作概念竟源自臺灣↓說實話,第一時間以為這是一篇「韓國風格」的稿子,講述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是抄襲了臺灣作家的靈感。第二時間又看到文內「中國」「臺灣」的表述,感覺很不舒服。
  • 磷脂技術,醫學帶給化妝品的一次功效飛躍
    力邦製藥多年專注於磷脂研究,目前磷脂技術中國第一,磷脂技術國際領先。素晴茜的問世,標誌著磷脂技術正式從醫藥界跨入化妝品領域,實現了化妝品功效的一次革命性飛躍。磷脂技術運用於化妝品方面的優越性磷脂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既是皮膚及各類生物細胞的天然組份,又參與生物體內許多的生化代謝過程,有美容的作用。鎖水保溼磷脂的兩性分子結構使其成為一種優秀的保水劑。
  • 北鬥+國防動員,如何實現質的飛躍?
    國防動員系統該如何運用北鬥系統優勢實現質的飛躍?《中國國防報》專訪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防動員系動員理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薛志亮,深度剖析北鬥系統在國防動員領域的應用現狀及未來。從2007年被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正式確認身份至今,近10年來,北鬥系統的開發應用已經廣泛滲透於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其在不斷為人們提供基礎服務保障的同時,也無形地構建起了一個可供國防動員搭載建設的環境和條件。國防動員系統該如何運用北鬥系統優勢實現質的飛躍?本報記者專訪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防動員系動員理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薛志亮,深度剖析北鬥系統在國防動員領域的應用現狀及未來。
  • 張雙南:人類宇宙觀的七次飛躍
    第一次飛躍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古希臘的宇宙觀在今天看來,圓變橢圓或許不過是添加了一個參數;但當時從柏拉圖開始,所有天文學家都埋頭研究勻速圓周運動,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這是了不得的變化。雖然日心說吻合了所有的觀測事實。但加了輪子的地心說同樣能解釋這些觀測現象,人們看不見日心說的優勢,所以日心說依舊沒有獲得支持。
  • 張雙南:人類宇宙觀的七次飛躍
    張雙南講到天文學史,我習慣以我個人總結的七次飛躍作為主要脈絡來理解。第一次飛躍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古希臘的宇宙觀,主要是最後由亞里斯多德建立起來的一個非常複雜的同心球模型。在今天看來,圓變橢圓或許不過是添加了一個參數;但當時從柏拉圖開始,所有天文學家都埋頭研究勻速圓周運動,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這是了不得的變化。雖然日心說吻合了所有的觀測事實。但加了輪子的地心說同樣能解釋這些觀測現象,人們看不見日心說的優勢,所以日心說依舊沒有獲得支持。下一個關鍵突破口,發生在伽利略。
  • 尼斯湖水怪之謎:事實真相竟如此驚人!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調查發現,尼斯湖水怪之謎竟有這般驚人的真相:  尼斯湖水怪之謎:世界上保持時間最久的自然之謎  「尼斯湖水怪」的傳聞最早出現在6世紀,後來自稱看到湖怪的人數越來越多,也越傳越「生動」。「尼斯湖怪」成為世界上保持時間最久的自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