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宇宙的探索是人類在擁有了一定的科技水平之後就一直在進行的事。並且這將會是一個永恆的事情。因為人類到目前為止也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邊界在哪裡。所以說只要人類一直在發展,人類的科技一直在發展,那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就將是一直的。宇宙也會是一個永遠都探索不盡的世界。
太空之中的每一樣不屬於地球的物體,人類都非常的感興趣。畢竟物以稀為貴嘛。太空之中的物體的研究價值是非常大的。人類科學家也一直在試圖研究太空之中的物體。在二十一世紀之前,人類一直是利用望遠鏡之類探測器對太空之中的物體進行觀察,包括行星,隕石等。
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人類不希望只是看著太空之中的物體,而是希望能夠摸到太空物體。
也就是說人類希望能夠將太空之中的物體拿到,拿到手來研究,這樣可能會研究得更透徹一些。於是一項項關於太空採礦的計劃就出爐了。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日本的隼鳥計劃。日本的隼鳥一號在2003年發射,這是一艘為了能夠將太空礦石帶回地球的探測器,它的使命就是在太空之中採礦。
在發射之前,日本宇航局就已經計劃好了要對一個名為絲川的隕石進行開採,並且將開採的樣本帶回地球。絲川是一個太空之中的小天體,大概直徑在330米左右,轉一周的時間是12個小時左右。絲川是屬於阿波羅天體組之中的一個天體,編號是25143,名字為1998 SF 36。而美國的宇航局還認為這1998 SF 36是一個有著潛在危險的小天體。因為這個天體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多個隕石堆組成的小天體。這也就是說1998 SF 36是一個隕石堆,其隨時有可能爆掉、分散。
隼鳥一號在經過兩年的飛行之後終於到達了絲川小天體的位置所在。在做好一切的準備之後,隼鳥一號就降落在了絲川天體之上。但是隼鳥一號在降落成功之前是有一次失敗經歷的。其在降落之前首先是釋放了一個小的一斤左右重的小探測器嘗試降落,但是因為絲川小天體的引力過小,導致了小探測器脫離了絲川,並且在太空之中飄蕩。
就算是隼鳥一號降落成功之後,其也曾一度出現了麻煩。因為隼鳥一號出現了漏油的意外,所以導致了它與地球的聯繫中斷了一個多月。在一個多月之後,也就是2016年的1月份,隼鳥一號才連通了與地球的聯繫,並且被地球上的工程師控制。
隨後隼鳥一號載著1500多份的隕石返回了地球。在返回之中,滿載隕石的返回艙準確的降落在地球之上,但是隼鳥一號卻消失了,在地球大氣層之中焚燒得灰飛煙滅了。人類對太空隕石的開採也不會只有這一次,在往後只會越來越多。而人類也會在一次次的開採之中更加了解這個宇宙中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