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食品夥伴網【食品實驗室服務】微信公眾號
更多內容請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
沙門氏菌是主要腸道病原菌之一,根據O及H抗原組成不同分為不同的血清型,目前已發現2500多個血清型,絕大多數血清型可引起人類疾病,其中傷寒、副傷寒沙門菌可引起傷寒、副傷寒,其他沙門菌血清型主要引起人類腹瀉或食物中毒事件,統稱非傷寒沙門菌。該菌通過汙染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傳播,故被列為食源性疾病。
目前,沙門氏菌是全球範圍導致急性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因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將傷寒和副傷寒沙門氏菌感染列為乙類傳染病,而非傷寒沙門氏菌列為丙類傳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瀉。乙類和丙類傳染病在管理和防控上有許多差別,為了節約管理和防控人力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準確鑑定沙門氏菌血清型尤為重要。在GB 4789.4-2016標準中,將血清鑑定分為多價血清鑑定和血清學分型,主要談談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 試劑耗材的準備
一次性滅菌平皿(7cm和9cm)、檯燈、診斷血清(寧波天潤60種)、黑底臺面、吸尖(200μL、10μL)、10μL移液器、營養瓊脂(北京陸橋)、Swarm agar瓊脂(北京陸橋)、0.85%鹽水。
1. 一次性滅菌平皿:7cm用於菌株的鞭毛復甦培養,因瓊脂高度要求至少達到平皿合起來時,直徑大一點的平皿的切線以上,如圖1。保證菌株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條件,這樣可以比用9cm平皿節約瓊脂用量,平皿直徑小也有利於操作,不影響菌株的生長及後續試驗。9cm用於代替玻片做血清凝集試驗。如圖2。
2. 檯燈:提供近距離的光源。如圖3。
3. 診斷血清:國產的有寧波天潤、天津生物晶片,國外的有丹麥SSI、泰國S&A、日本生研、美國BD,如圖4。一般的檢測室,寧波天潤就能滿足日常需要,我們實驗室就是用寧波天潤沙門氏菌血清鑑定60種。
4. 黑底臺面:這個很重要,用於觀察血清是否凝集的結果,提供黑色背景。若實驗室臺面或牆面是黑色的就可以忽略這條。如圖5。
5. 吸尖和移液器:用於加入血清和挑取菌落的。可能大家會問血清瓶子上帶有滴管,還要用移液器加嗎?用滴管加血清有點浪費,移液器加3μL就足夠了,大家都知道血清還是比較貴的,而且1瓶血清也就1ml,如果檢測量比較大,很快就會用完。移液器加入血清可以保證每次加入的量準確,也可以節約使用血清。200μL的吸尖是用於挑取菌落的。為什麼用吸尖不用接種環?因為吸尖比較短、也不會彎曲,特別是在挑取軟瓊脂中的菌落時不會將瓊脂挑出。如圖6。
6. 營養瓊脂和Swarm agar瓊脂:生產廠家均是北京陸橋,營養瓊脂用於菌株的純培養及純培養後O抗原的凝集。Swarm agar瓊脂用於鞭毛復甦和位相變異試驗。如圖7。
7. 0.85%生理鹽水:川東化工,實驗室自配,用於血清學鑑定的陰性對照,檢查菌株是否有自凝性。如圖8。
二、 操作步驟
因腸桿菌科中有許多菌的抗原和沙門氏菌的O抗原之間存在交叉凝集反應,在血清鑑定之前,該菌株生化鑑定必須要符合沙門氏菌,生化不符,血清凝集結果肯定存在問題。提前一天將需要鑑定的菌株接種到營養瓊脂平板上。
(一) O血清凝集方法
1. 首先排除自凝集反應, 吸取3μL生理鹽水, 用槍頭挑取營養瓊脂中的單個菌落,在上述滴加了血清旁邊輕觸幾次,將多餘的菌刮掉,再將槍頭上佔有少許的菌體與生理鹽水混合,使成為均一性的混濁懸液,將平皿輕輕搖動30s~60s,在黑色背景下觀察反應,若出現可見的菌體凝集,即認為有自凝性,反之無自凝性。如果發現自凝,這個菌株不能進行分型。
2. A~F多價O血清凝集方法:將上述生理鹽水換成A~F多價血清,重複上述操作,觀察凝集情況,並做好記錄,如圖9;
3. A~F多價血清凝集者,依次使用試劑盒中O因子單價血清按照上述方法繼續凝集;
4. 小技巧使用O因子單價血清凝集時,首先選用平時常見的O因子單價血清,可以提高血清凝集效率。比如鼠傷寒沙門氏菌O4、腸炎沙門氏菌O9等。
5. 若A~F多價O血清不凝集時,應進行Vi抗原的凝集,具體操作見GB 4789.4標準。若Vi抗原也不凝集,需要考慮生化試驗是否準確,確定生化試驗沒有問題,就可能是非A~F群沙門氏菌,要使用含有其他群的血清試劑盒。
(二) H血清凝集方法
1. H 抗原的復甦:將鑑定了O血清的單個菌落點種(將接種環接觸Swarm agar瓊脂平板表面5s,不要用力壓瓊脂,也不要反覆點壓瓊脂)到Swarm agar瓊脂平板的中間,36℃培養6-8小時;O因子血清已確定的菌株也可以馬上進行H抗原的鑑定,效果肯定沒有復甦後好。
2. 培養6-8小時後,先凝集H多價血清,再凝集H單價血清,操作同O因子血清,應挑取Swarm agar瓊脂上擴散到邊緣的菌苔;
3. 若H血清均無凝集,重複第一步操作復甦H抗原2-3次;
4. 若只凝集出了H血清一相,且該菌非單相菌,應做位相變異試驗;
(三) 位相變異試驗
GB 4789.4-2016標準中有3個方法,即:簡易平板法、小玻管法、小倒管法。建議使用簡易平板法。將冷卻至46℃Swarm agar瓊脂倒入7cm平皿,加入上述凝集的H相血清2~3滴,混勻,待凝固後,點種相應的菌株,培養後,進行血清凝集試驗。
位相變異試驗成功的關鍵是要使用軟瓊脂培養基,培養基太硬點種的菌株不易擴散,如圖10;培養基太軟點種的菌株又會生長到培養基內部,凝集試驗操作時,挑取不到菌苔或是將瓊脂挑出,如圖11。
標準中規定是使用0.35%~0.4%半固體瓊脂平板,將各個廠家的半固體瓊脂平板做了位相變異試驗的比較,還是Swarm agar瓊脂最好用。如表1。
不擴散的情況:也有可能是該菌株鞭毛髮育不全,需要反覆傳代讓其鞭毛復甦,這隻討論瓊脂較硬問題。
以上就是我在做沙門氏菌血清學鑑定中的一點經驗,若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轉自:食品實驗室服務 微信公眾號
部分文章轉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