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速是分析交通事故過程、認定事故事實、釐定事故原因的重要因素。但車速鑑定需要現場勘查數據多、技術難度大、不確定因素多,一直是制約交通事故鑑定和處理工作的一大瓶頸。
新國標《道路交通事故車輛速度鑑定》(GB/T 33195-2016)在制定過程中,充分研究了國內外車速鑑定最新技術和成果,豐富了車速鑑定方法,規範了鑑定過程;充分考慮了車速鑑定工作現狀和實際需求,廣泛徵求了全社會特別是公安、司法鑑定行業的意見建議,力求科學嚴謹、技術先進、可操性強、引領發展、指導實踐。
標準主要內容及關鍵信息解讀
本標準由前言、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要求、鑑定方法、典型事故形態車速鑑定、關鍵檢材及信息採集、附錄等組成。
要求
本標準要求部分包括「一般規定」和「鑑定要求」。
1 、一般規定
本標準一是規定了開展車速鑑定工作的資質要求,明確了車速鑑定機構應具備相應的鑑定資質、設備和具備相應鑑定資質的人員; 二是 規定了鑑定機構設備配備及鑑定人員知識儲備,明確了開展車速鑑定工作宜配備數位相機、測距設備、附著係數測試儀、車身變形測量組件等設備。開展車速鑑定工作的人員應具備交通事故分析等專業的基礎知識; 三是 規定了車速鑑定工作應依法、獨立、客觀、公正; 四是 規定了車速鑑定過程中所引用的現場信息、數據及相關參數應能夠查證追溯。
2 、鑑定要求
本標準對鑑定委託方和鑑定機構都提出了要求: 一是 鑑定委託方應如實提供車速鑑定相關的檢材,如缺少相關信息數據,應協助補充完善; 二是 鑑定方的檢材獲取途徑應合法,鑑定過程中應採用合適的計算方法,注意計算公式和推薦參數的適用條件,鑑定報告中應有鑑定人籤字、鑑定機構蓋章、明確鑑定過程中使用的公式、參數取值依據等。
鑑定方法
依據國內、國外(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鑑定的研究成果,本標準主要明確了基於動力學理論鑑定方法、基於運動學理論鑑定方法、基於經驗公式鑑定方法、基於模擬實驗鑑定方法、基於仿真再現軟體鑑定方法、基於視頻圖像鑑定方法、基於車載記錄設備鑑定方法等7種車速鑑定方法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內容。
1、依據動力學、運動學理論進行車速鑑定的方法
基於動力學理論、運動學理論鑑定方法主要是指基於能量守恆定律和動量守恆定律開展車速鑑定的方法,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車速鑑定方法,加拿大皇家騎警、澳大利亞警察局都是基於該方法開展交通事故車速鑑定工作的,已經發布的《典型交通事故形態車輛行駛速度技術鑑定》標準也是主要基於該方法進行制定的。同時,該方法也是最基本的車速鑑定方法,交通事故仿真再現軟體、鑑定分析軟體的理論基礎多是基於此深化得到的。
2、依據經驗公式進行車速鑑定的方法
基於經驗公式鑑定方法主要是基於前期開展大量的實車碰撞實驗,擬合出經驗公式開展車速鑑定的方法,因其有實車碰撞實驗數據的支撐,有比較好的說服力,基於經驗公式鑑定方法已經成為車速鑑定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
3、依據模擬試驗進行車速鑑定的方法
基於模擬實驗鑑定方法主要是在真實或者近似真實的交通事故場景中,基於交通事故勘查信息,實車模擬再現事故車輛事故前行駛過程。對於單車事故等特殊事故形態,該方法是查明事發時的車速是相對比較準確的一種方法。明確了可用事故車輛在事故現場或者類似路段開展模擬試驗,基於試驗數據進行車速鑑定。
4、依據仿真再現軟體進行車速鑑定的方法
基於仿真再現軟體的車速鑑定方法,是當前開展車速鑑定工作的一種新興方法,事故再現軟體開展車速鑑定工作有其優越性,可以進行手動計算無法完成的複雜計算,同時可以將事故發生過程完整地再現出來,增強車速鑑定結果的說服力。為防止事故再現軟體的濫用,明確了使用的事故再現軟體的理論基礎應是基於動力學理論建立的車輛碰撞及動力學解析計算模型,並經過省部級以上相關部門組織的專家驗收和認可。
5、基於視頻圖像進行車速鑑定的方法
基於視頻圖像鑑定方法,主要是基於視頻處理技術開展車速鑑定的方法,隨著監控視頻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事故能提取到事故發生時的監控錄像,基於視頻處理技術開展車速鑑定與其他鑑定方法相比因為鑑定所需原材料單一,鑑定方法直接,是相對比較準確的鑑定方法。明確了可基於事故視頻資料依據GA/T 1133進行車速鑑定,也可依據攝影測量方法進行車速鑑定。對於有多個視角的監控視頻,應優先選擇與車輛行駛路線垂直方向成較小角度拍攝的監控視頻。
6、基於車載記錄設備信息進行車速鑑定的方法
基於車載記錄設備鑑定方法,主要是通過讀取行車記錄儀、安全氣囊事件記錄儀、GPS等車載設備的信息,查明事故發生時車輛行駛速度的方法,該方法是比較直接準確的鑑定方法。
關鍵檢材及信息採集
本標準主要規定了車速鑑定時前期勘查資料採集、鑑定過程關鍵參數採集、影像檢材採集、痕跡物證檢材採集的方法等。
滑動附著係數的採集方法主要有實車道路測試、附著係數測試儀器測定和參考值(標準附錄B)選擇等,精度依次遞減。實車道路測試時可使用可攜式制動性能測試儀,其方法是將可攜式制動性能測試儀調至「加速度表」檔,汽車在路面上制動時,車輪出現抱死狀況下測得的制動減速度值與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即為該車與路面的縱滑附著係數。
典型事故形態車速鑑定
本標準主要明確了基於力學理論開展汽車與汽車事故、汽車與二輪車事故、汽車與行人事故、單方車輛事故等情況下車速鑑定過程及方法等,是依據動力學、運動學理論、依據經驗公式進行車速鑑定的綜合應用。下文針對一些常見事故形態車速鑑定方法(計算公式見附錄A)進行解讀。
1、轎車與轎車正面碰撞類型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轎車與轎車正面碰撞類型事故瞬間車速推算過程如下:
根據轎車塑性變形量計算其有效碰撞速度
根據轎車碰撞後的滑移距離計算出其碰撞後瞬時速度
該推算過程的理論依據為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以及轎車有效碰撞速度和塑性變形量之間的關係。轎車塑性變形量和有效碰撞速度之間的關係是經過大量實驗擬合得到的。
2、轎車與轎車追尾碰撞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轎車與轎車追尾碰撞類型事故瞬間車速推算過程如下:
由被碰轎車的變形導出與同型轎車等價的變形量
由等價變形量推算被撞轎車的有效碰撞速度
由滑移距離s導出碰撞後兩車的共同速度
該式應用了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以及被碰撞車的有效碰撞速度和塑性變形量的關係。
3、汽車與汽車直角側面碰撞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
由上面兩式求得A、B兩車碰撞後的瞬間速度。
根據動量守恆定律:
A、B兩車碰撞後的瞬間速度和計算結果即可得出A、B兩車碰撞前的瞬間速度。
4、摩託車與汽車車身側面碰撞,且汽車碰撞後側向運動狀態改變,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根據碰撞後汽車的滑移距離,得到汽車碰撞後的瞬間速度:
式中:s為汽車碰撞後的滑移距離
汽車碰撞前的瞬間速度:
騎摩託車人落在被碰撞車前時,摩託車碰撞前的瞬間速度:
騎摩託車人越過被碰撞車頂時,摩託車碰撞前的瞬間速度:
5、汽車與二輪摩託車或自行車質心側面碰撞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二輪摩託車或自行車碰撞後的瞬時速度
駕駛人或乘坐人碰撞後的瞬時速度
轎車碰撞後的瞬時速度
可得:
6、汽車與二輪摩託車或自行車質心前側側面碰撞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這種情況下,二輪摩託車或自行車將發生迴轉並和汽車的側面碰撞,能量幾乎全部傳遞給汽車,根據轎車的滑移距離得出汽車碰撞後的瞬間速度,再根據汽車的偏向角,即可得出汽車和二輪摩託車或自行車的碰撞前瞬間速度。
7、汽車與自行車追尾碰撞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根據汽車碰撞後的滑移距離得到汽車碰撞後的瞬間速度:
根據自行車碰撞後的滑移距離得到其碰撞後的瞬間速度:
根據騎車人在路面上的滑移距離得到碰撞後騎車人被拋出的速度:
由於最後一項對結果影響不是很大,可以忽略不計,依上式即可得到汽車碰撞前的瞬間速度。
8、汽車與行人碰撞且行人碰撞後被拋出時事故瞬間車速計算
人體被拋出的距離為:
式中:h為行人撞飛高度(一般為發動機罩高度)
由汽車碰撞後的滑移距離得到:
上面兩式聯立可得:
國家標準《道路交通事故車輛速度鑑定》(GB/T 33195-2016)的頒布實施,將對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鑑定工作提供重要指導,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將切實保護道路交通事故當事雙方的合法權益,為破解事故處理工作的瓶頸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作 者:龔標、張愛紅、高巖、李平凡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道路交通事故鑑定中心
來 源: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微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