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車輛變形與碰撞前車速關係定量分析

2021-01-14 搜狐網

  交通事故車輛變形與碰撞前車速關係定量分析

  摘要:歸納介紹了剛度係數和碰撞變形能網格圖這兩種對車輛碰撞前車速與車體變形間關係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較為詳細地說明了兩種方法的具體分析過程及其各自適用性和局限性。通過介紹國內外事故研究經驗,指出通過採集大量事故信息來建立起碰撞時車速—變形間定量關係的可行性。

  關鍵字:汽車;碰撞;剛度係數;變形能網格圖;事故研究

  1.引言

  確定汽車的碰撞前速度是進行事故再現和事故原因分析的關鍵所在,常用的確定方法分為理論計算(運用動能定理、動量定理等)和藉助工具進行經驗判斷。在分析計算中若能求得車輛變形所吸收的能量,並將其折合為車輛的速度損失,將對推算碰撞前車速產生很大幫助,而這也是汽車開發設計中的安全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面。

  2.剛度係數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從180次汽車碰撞試驗中得出一個結論:車輛的碰撞速度和車體殘餘變形之間呈線性關係(圖1,圖2),得到:

  (1)

  (2)

  式中:— 單位車身寬度受到的碰撞力; — 碰撞速度; — 變形深度;,(或,)— 剛度係數

  由此可知要求得某一車型的剛度係數,至少應對其進行低速和高速兩次正碰試驗。變形深度 的理論計算公式:

   (3)

  式中:— 車身寬度

  

  圖1碰撞力 與變形深度 的關係 圖2碰撞速度 與變形深度的關係

  現實情況中汽車在發生正碰時車身全寬上各處變形深度是不同的,此時可將車身在全寬上劃分成段(劃分的原則為該段變形曲線近似於直線),各段長度為,每段平均變形深度近似為 ,則可得全車寬上的平均變形深度:

  (4)

  除了實車碰撞試驗之外,也可以通過對整車有限元模型進行虛擬碰撞試驗的方法來求得車輛剛度係數,當然這要建立在整車有限元模型足夠精確的基礎上。

  上海交通大學曾以10—80km/h的速度進行某車型有限元模型的虛擬正面碰撞試驗,對求得的8組—對應量進行線性擬合,以此確定該車型的剛度係數(圖3)。將求得的剛度係數帶入該車型參與的一起實際事故中進行計算,得出了與實際情況十分符合的再現結果,證明了通過虛擬碰撞試驗確定剛度係數的可行性。

  

  

  圖3將—對應量進行線性擬合 圖4不同車型的—擬合曲線

  大連理工大學對多種轎車車身建模並進行了130餘次模擬碰撞分析計算。結果表明,碰撞速度在65km/h以下時變形深度與碰撞速度呈線性關係,但在高速碰撞時,變形深度與碰撞速度呈準線性關係,且隨著車速提高,非線性特徵逐漸增大(圖4)。根據軸距長短將轎車分成6類剛度,並對公式(2)進行修正:

  (5)

  式中:, — 對應該類車型的剛度係數

  運用剛度係數進行車速分析存在的一大問題是:汽車在各個方向上的結構強度不同,其剛度係數也各不相同。目前的實車碰撞試驗類型多為正碰、側碰、追尾等有限的幾種,據此得出的剛度係數僅僅能適用於少數碰撞形態與試驗相類似的實際事故。雖然通過虛擬試驗在理論上能求出車輛在任意碰撞方向的剛度係數值,但效率仍然較低。

  3.碰撞變形能網格圖

  所謂汽車碰撞變形能網格圖是指將車身劃分為若干區域,求出各區域受撞擊潰縮後所吸收的能量值。將事故車輛的實際變形與網格圖進行比對時,變形曲線與完好狀態下的車形輪廓線之間區域所包含的數值總和便是車身潰縮吸收的能量(圖5,圖6)。

  

  圖5通過實車碰撞試驗求得變形能網格圖 圖6將實際變形與網格圖進行比對

  河北工業大學嘗試利用實車正碰試驗求出該車型的正碰剛度係數,並由此建立起其正碰變形能網格圖。首先作以下假設:1)汽車在全寬上任一點處垂直方向上的變形量相同;2)碰撞過程中汽車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忽略不計;3)碰撞後汽車的彈性恢復及固定壁障的變形忽略不計。由此得出變形能計算公式:

  (6)

  該式表示車身變形寬度從到,變形深度從到 時車身吸收的能量為。結合公式(1),可得:

  (7)

  該式表示車身變形幅度從 , 到 , 時的等效速度損失為 。

  將整車在寬度方向劃分成5等分,並在變形深度方向劃分若干層次,得到該車正碰變形能網格圖,圖中網格內的顯示數值為2,變形深度值的單位為m(圖7)。

  

  

  圖7利用剛度係數建立的變形能網格圖 圖8兩種變形量計算起點規定

  從上述推導過程不難發現該能量網格圖基於已知的剛度係數而建立,其實質只是剛度係數的直觀化。研究人員隨後更進一步,通過實車49.1km/h正碰試驗測得的數據來繪製變形能網格圖,計算變形能的途徑有兩種:

  在有測力牆時,通過碰撞接觸面各處作用力f(t)對塑性變形量進行積分求得變形能:

  (8)

  沒有測力牆時,通過試驗車體各處加速度a(t)對塑性變形量進行積分求得變形能:

  (9)

  式中:m— 單位車身寬度質量;a— 單位車身寬度加速度

  與剛度係數相比,變形能網格圖更細化了碰撞車速和車體各部變形間的對應關係,並且其應用不再受碰撞方向的限制。將上述試驗計算求得的網格圖用該車型的其他類型碰撞試驗進行驗證,可以得出以下有價值的結論:1)利用f(t)做出的網格圖較之利用a(t)做出網格圖準確性更高;2)碰撞速度越低則所得計算結果的誤差越大,其主要原因是在低速碰撞時車體彈性恢復較大,而在建立網格圖時忽略了該恢復量;3)在車身變形較大時,以車身最前端(即保險槓中點)作為變形量計算起點,相比以完好狀態下的車身輪廓為變形量計算起點而言,得出的計算結果更為準確(圖8)。

  4.車速—變形關係在實際事故鑑定中的運用

  由於事故參與車型和碰撞方式多種多樣,要求出每款車型在碰撞方向上的剛度係數或變形能網格圖顯然是不現實的。實際交警判斷事故車輛行駛速度大多還是憑藉其勘查經驗和經驗公式的估算,必要時則會使用事故再現軟體進行分析。公安部《典型交通事故形態車輛行駛速度技術鑑定》(GA/T643-2006)中給出了車輛撞擊固定物時的v—c關係式(v單位為km/h,c單位為m,下同):

  (10)

  公式(10)是根據國外試驗得到的經驗公式,參考文獻[1]中則根據國內試驗結果給出了兩車正碰時的v—c關係式:

  (11)

  式中:ve— 有效碰撞速度,即一車從碰撞前直至與另一車共同運動時的速度變化量;vc— 兩車共同運動時的速度

  由此可將兩車正碰等效於兩車與移動速度為vc的壁障的碰撞,當vc=0時即得車輛撞擊固定物時的v — c關係式:

  (12)

  參考的試驗數據不同導致了公式(10)與(12)所取係數的不同,但兩式均建立在v—c線性關係這一理論基礎上,而c的計算可以參照公式(4)。

  

  

  圖9PC-Crash 8.0中的EES資料庫目錄 圖10運用測量工具測量車體變形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計算機事故再現技術為事故分析提供了更為先進科學的手段。交通事故再現軟體PC-Crash中附帶有一個能量等效速度(EES,Energy Equivalent Speed)資料庫,該資料庫中儲存有大量車型出現不同形式變形所對應的碰撞前車速值和車身變形情況照片(圖9)。通過將實際事故車輛損壞照片與其所存照片進行比對,研究人員可以對事故車輛的碰撞前速度作一個大致判斷,從而提高了事故再現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

  德國深入交通事故研究(GIDAS,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是德國聯邦公路研究院(BASt)和德國汽車技術研究協會(FAT)自1999年起聯合開展的。研究人員在德國各地進行事故現場勘查,每年採集2000多起事故的詳細信息,大量的事故車輛變形數據的積累為EES提供了有力參考。

  借鑑GIDAS的經驗,同濟大學與德國大眾於2005年開始合作進行事故研究,至今已在上海地區採集了近500起重大事故的相關信息(圖10)。然而要想根據事故信息來獲得某一車型的關係則還任重道遠。例如,在總共採集的43起有桑塔納參與且其車身變形較為明顯的事故中,能較準確計算出事故參與方車速的僅有23起,單憑這有限的數量是難以對桑塔納的關係做出可靠分析的。要想獲得大量準確的事故信息以供車輛安全性分析,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單憑一所大學的一個課題組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科研院校、汽車生產廠家等的共同參與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許洪國. 汽車事故工程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王金剛. 汽車碰撞的能量網格圖及其在交通事故

  分析中的應用 [D]. 天津: 河北工業大學, 2000

  [3]張曉雲,金先龍,陸玉凱,等.面向事故分析的車身

  關鍵參數數值模擬計算 [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6, 40(6):958-961

  [4]孫宏圖,劉學術,宋振寰,等.汽車碰撞變形計算機

  模擬研究 [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02, 42(6): 681-684

     

(責任編輯:李浩)

相關焦點

  • 【標準解讀】《道路交通事故車輛速度鑑定》(GB/T 33195-2016)
    車速是分析交通事故過程、認定事故事實、釐定事故原因的重要因素。但車速鑑定需要現場勘查數據多、技術難度大、不確定因素多,一直是制約交通事故鑑定和處理工作的一大瓶頸。開展車速鑑定工作的人員應具備交通事故分析等專業的基礎知識; 三是 規定了車速鑑定工作應依法、獨立、客觀、公正; 四是 規定了車速鑑定過程中所引用的現場信息、數據及相關參數應能夠查證追溯。
  • 交通事故二次碰撞責任如何劃分 未必平均承擔
    交警部門並未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但出具了同一案號的兩份關聯事故證明,屬於存在競合(累計)因果關係、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特殊情形,應作為一次事故處理,先由前後兩次碰撞平均承擔責任,再依據兩次碰撞階段中當事人的過錯程度承擔按份責任。案情張惠駕駛貨車在高速公路上,從後方撞上盧傳斌駕駛的貨車。
  • 以案釋法|非碰撞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責任該如何劃分?
    一場雙方車輛未發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三輪車駕駛者劉某偉當場死亡,而輕型貨車司機似乎沒有意識到事故的發生且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隨即正常駕車離開,甚至中途再次返回事故現場附近停車卸貨。死者親屬與貨車司機對簿公堂,死者和貨車司機的責任該如何劃分?誰該來為這場交通事故買單?
  • 汽車車速顯示123km/h,實際車速究竟是多少?
    如今馬路上的汽車數量在與日俱增,隨著車輛的增加交通事故也隨之增加,因此馬路上也增加了很多攝像頭,用來拍攝駕駛員的違法行為。其中超速是比較常見的違法行為,很多駕駛員比較追求刺激感,因此在開車的時候開得非常快。當遇到限速標誌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反應,一不小心就會發生碰撞。
  • 冰凍天路滑急剎車,發生無碰撞事故小轎車被判擔全責
    路上結冰導致某些路段出行存在安全隱患,這也為騎行及駕車市民造成了一定的難度,而由此而來的事故也是頻發。2020年12月29日下午4點多,在南京上坊的陳陵路與潤發路無信號燈丁字路口,一輛小轎車在由南向北直行時,而小轎車車速較快,在距離路口約20米處時,轎車預備左轉彎。而旁邊一輛電動車由西向東直行,由於雨雪路滑,雙方處於路口眼看即將要相撞。
  • 南京交警發布主城區"易發生交通事故路段地圖"
    請撥打現代快報24小時熱線96060,或者在新浪微博上「@現代快報」(加標籤#南京事故地圖#),我們會邀請交警幫助分析,給出出行提醒。大約一年前,他開車上班,快到應天大街高架時,有一個下坡的匝道口,「當時車子不是很多,我也就沒有減速,打算直接過匝道,我是由東向西行駛的,誰知道由南向西也駛來一輛車速很快的車子,瞬間就撞上去了,我的車子直接轉了270度橫在路中間,他的右車門也被我撞得癟了進去,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人沒受傷。」
  • 195.2是怎麼來的 說說南京事故測速原理
    針對前不久南京寶馬7系闖紅燈撞向馬自達2的交通事故,南京警方昨天下午再發通告,稱肇事寶馬車在事發時的速度為195.2km/h!雖然目前該案件還有許多疑點,但是我們今天先拋開這些問題本質不談,先來看看警方公布的這195.2km/h的速度是怎麼來的。
  • 為什麼要控制電動自行車的車速和車重
    摘  要:提出了車輛安全行駛中可操控性動量指標的新概念,對目前業內廣泛關注的電動自行車標準中關於車速和車重等指標進行了技術層面的分析,有助於提高人們對目前標準中相關技術指標的理性認識。
  • 交通事故率最高的是這些行為
    另外,根據2020年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肇事突出的10大交通違法行為分別為:未按規定讓行、超速行駛、無證駕駛、醉酒駕駛、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逆行、違反交通信號、酒後駕駛、違法超車、違法會車。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參與道路交通的每一個人、每一輛車都可能對道路交通安全產生巨大影響。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佔比超過90%。
  • 北京|一輛公交車與一輛黑色轎車碰撞,事故責任現場勘查中……
    2021年1月13日11:20左右,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由南向北方向,一輛電動公交車與一輛黑色大眾轎車行駛中發生碰撞事故。關注作者,和他一起:看故事,觀社會,領悟人生的真諦。發生事故的路段交道口南大街是雙方向、雙機動車道,道路不寬,人員車輛較多,建議司機師傅們駕車儘量繞行或慢行。而且沿途緊鄰北京著名的寬街中醫醫院;東城區第一婦幼保健院。還毗鄰北京著名小學~府學胡同小學。看病車輛、接送孩子的車輛和行人非常多。府學胡同小學上下學尖峰時段,車輛請儘量繞行。否則可能由南向北方向車輛會擁堵,不能暢快通行。
  • 原來是危化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演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磊一輛拉著乘客的客車和一輛拉著氨水的罐車相撞,氨水滲漏情況緊急,這是危化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演練的一幕。通過此次演練活動,提升了多部門應急處置重特大道路交通險情的能力和水平。
  • 醉酒過馬路與機動車發生碰撞,交通事故責任如何劃分?
    以上在交通事故中是比較多人在意的兩個問題,每當生活中發生交通事故,交警都會很快趕到現場勘察和調查,然後依照交通法規對交通事故當事人有無違章行為、以及對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定性或者定量判斷,最後下達一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 車道寬度設置:一項重要卻易被忽視的交通安全管理手段
    表1為美國道路通行手冊例舉的多車道公路上的服務水平數據,可以看到車速與道路通行能力的辯證關係。其中,E級車速明顯降低,但通過車輛的數量是自由流車速A級的3倍多。通常情況下來看,更寬的車道(超過3.3-3.4米)可以減少碰撞事故,當然也不絕對,因為更寬的車道也會鼓勵車速提高,有數據顯示33%較高速度的交通事故與寬車道有關。對城市道路而言,無論車道寬(3.1-3.2米)窄(窄於2.8米),事故都比公路上要多。對於機動車和自行車來說,車道寬度在3-3.1米 (9.8-10.2英尺) 的情況下, 通行能力最大。
  • 雅閣車對車15度角碰撞解析 人最重要
    模擬現實交通事故中的不同場景,進行各種碰撞試驗,通過檢驗車內假人在碰撞中的損傷程度,以判定車輛的安全性。注意!大家一定要注意:是檢驗車內假人的損傷程度,不是車的損傷程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在發生碰撞後,一定要保障車內人員有足夠的空間,即車輛A柱到C柱之間的乘坐空間不變形。即使您的車從三廂變成單廂了,車頭車尾全撞沒了,只要乘坐空間不變形,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您的安全。
  • 車速傳感器引起的故障分析
    車輪速度傳感器簡單檢測方法: 1.檢查傳感頭有沒有髒汙; 2.檢測傳感頭與齒圈2間的間隙是否過大或過小或者是不是歪了有沒有符合規定; 3.檢測齒圈有沒有缺損; 4.檢查電磁線圈的阻值是否符合標準,短路或短路等       車速傳感器引起的故障分析
  • 說說南京寶馬事故測速原理
    缺點:精度差,對於帶電子輔助的新車型基本無用   在以前的交通事故判定中,也會利用車輛的剎車印記來判斷車速,這種測速方法在很多偏遠地區(沒有電子/但是這種方法的準確性跟地面的附著力有很大關係,加上現在的車輛都有電子輔助,剎車印記並不明顯,所以這種方法也逐漸被淘汰。
  • 新手開車令交通事故激增 提防"新牌仔"馬路殺手
    首先,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車輛上,在此基礎上再觀察左右以及後方車輛的情況。由於心理作用,新手在行車時經常喜歡觀察後車的情況,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在這個瞬間就有可能與前車發生追尾事故,除非是要併線或轉彎時,否則不要頻繁地看後車的情況。如果經驗還不豐富,駕駛還不熟練的話,行車時更要密切關注前方的行車情況。前方車輛的剎車燈一亮,就要將右腳放在剎車踏板上,並微踩剎車,降低車速,以便應付突發情況。
  • 國內首例行人假人碰撞試驗搜狐詳細解讀
    至此時,假人和雅閣的碰撞過程也正式結束,假人被撞飛,和雅閣沒有直接接觸,而是落在前方不遠處預定的範圍內。  行人安全碰撞:歐洲於1994年開始進行行人保護試驗,到了2003年出臺了歐洲行人保護法規。通過對行人與汽車發生的交通事故分析研究之後,歐盟擬定了檢驗汽車與行人發生事故後行人安全性的方法。
  • 車輛運行數據「總速比」有很大關係,簡單公式教你計算經濟車速!
    車輛運行數據「總速比」有很大關係,簡單公式教你計算經濟車速!因此,車速就成為很多人買車時關心的熱點問題了,那麼車輛究竟能跑多快,經濟轉速下最快時速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計算。速比計算車速原理在卡車行駛的過程中,影響車速的因素主要包括:發動機轉速、變速箱輸出轉速、後橋速比、輪胎滾動半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