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前不久南京寶馬7系闖紅燈撞向馬自達2的交通事故,南京警方昨天下午再發通告,稱肇事寶馬車在事發時的速度為195.2km/h!雖然目前該案件還有許多疑點,但是我們今天先拋開這些問題本質不談,先來看看警方公布的這195.2km/h的速度是怎麼來的。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6月30日報導 針對前不久南京寶馬7系闖紅燈撞向馬自達2的交通事故,南京警方昨天下午再發通告,稱肇事寶馬車在事發時的速度為195.2km/h!雖然目前該案件還有許多疑點,但是我們今天先拋開這些問題本質不談,先來看看警方公布的這195.2km/h的速度是怎麼來的。
■ 視頻如何判斷車速?
A:根據視頻的幀數和行駛距離來計算
本次公布的數據是利用監控視頻計算得到的,那麼如何從一段視頻算出汽車的車速呢?首先就要看看視頻本身的原理。
設視頻圖像的幀速率為P幀/秒(fps),測量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距離為S米,起點和終點之間統計的幀數為N幀,則可根據下列公式計算肇事車輛在起點和終點間的平均速度v:
視頻測量的優點:利用攝像頭的功能拓展,不用專用測速儀
視頻測量的缺點:丟幀或者曲線無法測量,受惡劣天氣幹擾(攝像頭可能拍不清楚)
■ 其他還有哪些測速辦法?
不少司機都有超速被處罰過的經歷,除開視頻計算之外,不少超速違章則是通過測速探頭或者其他方法(如制動距離)等判定的。
I、測速儀(測速雷達)
優點:準確、不受天氣幹擾
缺點:容易被探測(電子狗)
測速儀,也就是測速雷達可能是很多司機中招的原因,它通過無線電波測量測速,所以不容易受天氣幹擾——但是遇到電子狗的用戶,容易被探測到(當然我們也不提倡用電子狗,按照限速安全駕駛才是應該做的)。
II、制動距離
優點:直觀,通常用於沒有其他測速設備時候的事故測量
缺點:精度差,對於帶電子輔助的新車型基本無用
在以前的交通事故判定中,也會利用車輛的剎車印記來判斷車速,這種測速方法在很多偏遠地區(沒有電子/視頻監控設備)是比較有用的。但是這種方法的準確性跟地面的附著力有很大關係,加上現在的車輛都有電子輔助,剎車印記並不明顯,所以這種方法也逐漸被淘汰。
以下為計算公式,其中V0為機動車制動前的行駛車速;V為機動車中止實施制動的末速;φ為輪胎與路面的摩擦係數(附著係數);S為制動的距離:
其中S和φ選取很多時候採用經驗值(因為很多事故車輛無法進行車檢再現剎車系統狀態),所以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精度比較有限。
III、氣囊爆炸汽車記錄法
優點:數據準確,包含大量當時的行車信息
缺點:格式不一,只能由廠商讀出,而且可能ECU斷電之後掉數據
車輛的速度在ECU中都有存儲,尤其是遇到碰撞事故,氣囊開啟時,ECU也可能存儲10-30秒的車速數據,這一數據也能作為判定事故車速的手段,而且數據非常詳細。但是由於技術保密的原因,這一數據各個品牌的格式都不盡相同,只能通過廠商的技術人員得到,而且ECU有時候斷電也會丟失數據,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
對此次事件我們此前的分析:
闖紅燈=闖大禍 南京寶馬撞小車事故分析
時速200公裡的死神 南京車禍之後續分析
結語:這次南京事故再度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大家,超速行車後患無窮,正所謂「十次事故九次快」,所有交通參與者都一定要有安全意識。而對於本次事件的後續,我們也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