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的測速攝像頭,你知道原理嗎?
其實測速的不是攝像頭,是雷達。攝像頭的作用,在接到雷達的信息後,進行抓拍。
其中測速分為兩種,一種為瞬間時速,一種為區間測速。
雷達測速原理是雷達信號的都卜勒效應,運動物體反射的雷達信號頻率與發射頻率之間有一個差值,稱作都卜勒頻率。都卜勒頻率值與物體運動速度成正比:
其中,fd=(2v/C)*f0
fd為都卜勒頻率,C為光速,v為物體運動速度,f0為雷達發射速度。通過測量都卜勒頻率值即可計算出待測物體的運動速度。
下圖表示的是雷達槍的測速原理(圖片來源自網絡):
區間測速的話主要是區間測速系統在同一路段布設兩個或以上的監控點,用於自動記錄待測車輛的通過時刻、車輛特徵等信息,根據其通過區間的時間間隔計算器平均速度。就是簡單地距離除以時間得到平均速度原理。至於監控點的記錄原理沒有做出特別的規定。
舉個例子,區間測速12km,限速120km/h。意味著你駛過這段區間的最短時間是0.1h,也就是6分鐘,你要是5'59''通過,那就是超速了。至於你在區間內最快開了多少不重要,只要總時間不小於最低標準就行,區間兩端都有照相識別車牌。
知道這些原理後,開車就不用擔心受怕違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