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了解,攝像頭大致可以分為5類,分別為電子警察、卡口、流量檢測、違停抓拍、天網監控。下圖這類攝像頭一般安在十字路口,一般通過抓拍車尾,來監測車輛闖紅燈、不按導向行駛、違法變道、壓線、逆行、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並且它在抓拍違章時沒任何提示 。今天小編跟大家普及下違章拍照和測速拍照兩者之間的區別。
違章拍照
1、電子警察
目前,城市裡抓拍違章用得最多的是電子攝像頭,偶爾旁邊還「攜帶」一個家屬——LED補光燈。白天不亮,晚上會高頻率地閃。它長這樣↓↓
出現路段:十字路口
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
● 闖紅燈(罰款200元記6分)
● 不按導向車道行駛(罰款200元記2分)
● 逆向行駛(罰款200元記3分)
● 違反禁止標線(罰款200元記3分)等交通違法行為。
電子警察拍攝下的交通違法行為↓↓
現在的電子警察可是越來越高科技了。
識別時間約1秒;
對車輛的捕獲率幾乎可達100%;
對車牌的識別率能達95%以上;
高清畫面槓槓滴···
那些開車不愛系安全帶的、開車打電話,還有開車時手亂摸的,隨時可能收到交警高清無碼的「牛肉乾」 。
可以說,只要車輛違章了,在電子警察眼下,那肯定「必拍無疑」!
2、違停拍攝
這個半球狀的攝像頭,就是違停抓拍攝像頭↓↓
出現路段:市區禁止停車的路段
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
● 違停
● 車輛逆行
● 非法上下車等交通違法行為
別以為離攝像頭遠就拍不到,這種攝像頭跟相機一樣可以變焦,據說可拉近到1000米外的車內。
吶,小編給大家看看高清無碼的拍攝效果↓↓
測速拍照
目前,經常見到的測速方式一般有三種:定點測速、移動測速及區間測速。
1、定點測速
定點測速:在固定的地方設置測速設備,如果車輛超速通過,就會觸發拍照,從而產生超速罰單。
比如:卡口攝像頭。卡口攝像頭一般分為線圈測速和雷達測速。
線圈測速一般是在需要監測的路段前後分別埋下線圈,當車輛經過第一個線圈時,就會開始統計時間,通過第二個線圈後,系統就能計算出車輛的車速。
雷達測速其實就是利用超聲波來測速,你的車速越快,超聲波的反射頻率就會越高。
2、移動測速
移動測速:交警利用可攜式可移動或安裝在車上的測速設備,不定點式的進行測速監拍。
移動測速應該是最多車主吐槽的測速方式了。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第十六條規定
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的設置的地點應當有明確規範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交警移動測速前200米應該設置「測速提示牌」,測速範圍應該在提示牌後200米外到移動測速結束點或下一測速點。
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無法發現移動測速的存在,這個小編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有苦水可以在評論裡跟小編一吐為快。無論是定點測速,還是移動測速,均屬於實時測速,測的是車輛的瞬間速度。哪怕你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時速都在120公裡/小時以下,但通過實時測速攝像頭時超過了120公裡/小時,那也算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