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襲性真菌感染病例越來越多,相應的實驗室診斷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各種微生物會議、網絡交流平臺,真菌成了熱門話題,絲狀真菌更是「驚豔」全場。
絲狀真菌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屬於少見菌,尤其在基層醫院更甚,沙保羅瓊脂平板(SD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平板(PDA)、玉米-吐溫瓊脂和察氏培養基等不常備。遇到標本中「長毛」要麼束手無措,要麼判斷為「汙染」。
下面小陳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製平板心得,材料容易獲得,經濟實惠,製作的數量根據自己實際用量而定。既可以解決你的「黴問題」,又可以讓你享受一下DIY的快樂,帶著你的小夥伴們一起製作吧。
準備材料
土豆,裁紙刀、天平、瓊脂粉、葡萄糖粉、氯黴素、電爐、燒杯、三角燒瓶、玻璃棒、紗布、壓力蒸汽滅菌器等。
操作步驟圖解
清洗土豆,洗的乾淨吧!
去皮,溫馨提示,用刀時注意安全!
根據實際需求定量配製,稱一定量的土豆
整個土豆太難煮,切碎,把滲出的澱粉也用蒸餾水衝洗倒進去,顆粒歸倉哦!
30min後,土豆已熟,碾成土豆泥
溫度冷卻至40-50℃,過濾
用紗布過濾,去除粗顆粒物質
過濾後的土豆泥。建議不要11:00-12:00期間配製,為什麼?香!餓!
把稱量好的瓊脂粉、葡萄糖粉倒入三角燒瓶
調節PH至6±0.2,為抑制雜菌,可添加氯黴素0.1g。121℃,15-20min(棉花、紗布封口。有點對不起大家,消毒次數太多,我們的紗布不容直視,汗!
待冷卻至50-60℃,傾倒平板,厚度在3-5mm,放入溫箱,無菌實驗合格後,放入冰箱冷藏保存。為防止變幹,建議翻入密封袋中。(感謝華西醫院陳知行老師的建議)
和大家分享幾張絲狀真菌的鏡下美圖!
來自基層醫院的我,非常羨慕大型醫院的現代化實驗室條件,各種自動化設備、高精尖的培養和鑑定儀器,但現實告訴我:「你現在在基層醫院,無論有沒有條件,工作仍舊要進行」。
與其抱怨實驗室設備落後,埋怨領導不給購買設備,不如多讀書、多動手,沒條件,自己創造條件。於是乎查閱資料,就地取材。DIY各種基礎實驗。
後續還會和大家分享,日常工作中的小感動。
參考文獻1.GB/T4789.15-2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 黴菌和酵母計數
2.GB/T4789.28-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 染色法,培養基和試劑
3.化妝品衛生規範 微生物檢驗方法 2007版
4.GB 4789.15-20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黴菌和酵母菌計數
5. ISO 18416-2007 Cosmetics----Microbiology Detec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實驗過程及本文編輯:陳眾,洛陽市第一中醫院)